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找不著東南西北先生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應該對書法瞭解不多。根據我個人的經驗:

    一,臨寫小楷需要有一定的中楷或者大楷基礎,為什麼呢?因為中楷大楷相對於小楷來說,結構比較穩定,筆畫比較沉著,而且運筆過程也比較清楚。

    二,臨寫小楷需要一種巧勁,這種巧勁和中楷大楷所用的勁不一樣,但是又離不開,這種巧勁是建立在對字的結構和對筆的控制有一定基礎之上的,控筆和結構需要透過練中楷大楷來獲得。

    三,直接練習小楷會無從下筆,小楷對章法和字的結構要求更高,因為是在方寸之間,難度就更大。

    四, 直接練習小楷容易造成書寫出來的作品有飄逸靈動有餘而沉著不足的弊端。

    以上純屬個人觀點!!!

  • 2 # 快意詩畫

    小楷有幾千天足亦。

    先練大字吧,用一千天。

    大字構架更加清楚,筆畫較長,容易體會運筆過程中筆鋒與紙張的摩擦感,滯澀的運筆是筆力的體現。大字寫好了,收放自如,以後寫小字就容易得多。小字寫的再好,要寫榜書大楷,跨步就困難重重。

    再寫小楷書基礎,用兩千天。

    大字有基礎了,就可以入手小楷書,鍾紹京的靈飛經,小楷書中的精品,要練就練經典的,或者王獻之洛神賦,也叫玉版十三行,一個玉字,便足見珍貴。

    從用筆到結字,要入神,入形。兩千天,不能再多,練不到位,你的小楷夢,就此作罷。

    寫好小楷,兩千天,或更長,(或者無極艱)

    何為好?青出於藍,而勝於難也。是不是要超越靈飛經,洛神賦?春秋大夢,下輩子也做不到。古人的書法,現代人是無法超越的,以已之短,攻彼之長,何能取勝,書法絕對是今人的短板。

    好,就是能寫出自己的風采,融入自己的個性,而又不失書法之法度。

  • 3 # 董一點和董事兒

    目前我正在練習小楷,不敢說心得體會,我們可以交流一下,順便自我總結。

    古人學書法有這一種說法:“學書須先楷法,作字必先大字。大字以顏為法,中楷以歐為法,中楷既熟,然後斂為小楷,以鐘王為法”。然根據多年實驗研究結果表明:初學寫字,不宜先學太大的字,中楷比較適合。

    也就是說,寫小楷之前要有一定的中楷的基礎,這樣的好處是:

    1,透過練習中楷可以對執筆、行筆,尤其是行筆過程中筆鋒和紙張的結合掌控力進一步提升。

    2,透過練習中楷對於字的框架掌握有幫助,小楷不只是把字寫小這麼簡單,同樣需要對於字型框架進行合理安排,並且在細小的筆畫中體現出運筆。

    3,如果中楷功底紮實,在書寫小楷過程中更容易實現靈動的意境和筆法,例如張即之的《金剛經》、鍾紹京的《靈飛經》。書法大家都是有些深厚功底,才能在小楷的方寸細微間,創造佳作。

    此圖是我買的張即之《金剛經》,當初是為了拍老婆給繡花的書籤,請忽略,主要看書法。

    4,如果沒有中楷基礎,也可以練習小楷,只不過效果提升過程相比長一些,這個和個人臨帖摹帖能力以及接受能力有關。如果想直接練習小楷,那麼就多臨帖摹帖吧。我覺得習字最重要的是踏實下來。臨帖摹貼,不管哪種,不是草草了事,也不是“畫字”,最重要的是踏實下來,寫過了,分析分析,自己差在哪?是不是中鋒行筆、頓筆不足之類的。再次,踏實,貴在堅持,都說習字,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隨著每日功課練習,總會長進,只不過這不是一朝一夕,是個漫長過程,你不容易發覺而已。

    小時候臨習過一點顏體,實在不好意思說自己學過,因為根本就沒堅持下來,步入而立,提神靜氣,握筆臨習文徵明小楷,半年……我拿出當初的和現在的比較,多少有些進步的。堅持就是進步!

    我近期臨寫的文徵明《老子列傳》,1.5×1.5cm

  • 4 # 子衿書法

    小楷幾天能練好,取決於個人的努力和對書法的理解。

    古諺說:“字無百日之工”。此話的意思有兩個。一是寫字這件事不用百日就能寫好。顯然這個理解是錯誤的。世間哪有三個月就能寫好字的人?它的正確含義是:“書法沒有百日可以寫好的”。所以,你問幾天可以寫好小楷,這是沒有準備答案的。

    (子衿書孫過庭書譜區域性)

    小楷好的標準也沒有明確的指標。什麼程度算好的,什麼又是不好的。如我寫的這樣,用了十多二十年,尚且被人噴得體無完膚。而自己也沒有認為寫好了。每天二三小時的練習,從來不敢懈怠。而誰又能說自己的字完美無缺!

    (子衿書孫過庭書譜區域性)

    書法用永無止境來說,一點也不誇張。王羲之寫蘭亭序的時候是五十三歲,他開始學習書法的年紀是七歲。距離寫蘭亭序的時間是四十七年。四十七乘以三百六十五等於多少,我的數學不好。至少在一萬以上。(子衿書孫過庭書譜區域性)

    喜歡書法,只要去做就好。不必計較結果,享受過程,在過程中尋找樂趣,管他幾天幾年。如果定出了時間,在預定的時間內沒有達到目標,那怎麼辦呢?所以,不要急功近利,不是每個練習書法的人都能成為書法家。不能成為書法家,也不是人生的失敗。我們享受了書法帶來的樂趣,這就足夠了。

  • 5 # 半桶水書法

    太難了!實話實說,本人練小楷將近八年,逾20萬字,以《佛遺教經》做底,樂毅、黃庭、曹娥、老趙道德經、文徵明金剛經、王寵遊包山集、老祝前赤壁賦,都有或多或少涉獵過,至今還不算咋樣,要麼太拘謹,要麼力度飄浮,結構倒是問題不大。想寫出筆酣墨暢而又靈動飄逸的小楷,真的真的真的(三個)不易!

  • 6 # 潘茂生書法文化研究

    練習毛筆小楷,是有訓練程式與步驟的,比如: 執筆法、運筆法、基本筆畫、摹寫、臨寫、專項調整、擬作練習。這些科目彼此之間,是工序關係、因果關係,必須逐一進行,一個都不能少。哪一個環節存在問題,都會直接影響筆法精良與字形美化程度。所以,千萬不能直接照著字帖寫,否則,事與願違!

    正規的訓練方法如圖:

    不用犯愁,我先告訴你,練習寫小楷與練習硬筆字是一個模式,很容易的。為什麼有人說,小楷比大楷難練? 那是他對小楷技法特點沒有研究明白,肯定是按大楷的技法寫小楷了! 相當於用京劇唱法唱通俗歌曲了。兩個字: 錯了。

    好吧,練小楷,得需要多長時間呢? 我大致規劃一下(一定要耐心讀完,否則,會後悔的):

    另外,補充一句,我們是現代人,古人的書法理論,要批判地繼承,不能完全生搬硬套,應該與時俱進。此步驟大約半小時。如圖:

    △圖為我獨創的《潘氏三指執筆法》。

    潘氏三指執筆法,基本要點: 三指是分工合作關係,主要以尖部協調運作控制筆桿、筆鋒。千萬不要一齊用力捏著筆桿寫,其鬆緊程度,以不能脫落為宜,自如靈活,沒有障礙感,就像平時使用筷子,或拿小湯勺似的。請反覆仔細看圖,照著做。

    第二步,運筆法。畫寫圓圈、直線、弧線、曲線、折線、縈繞線、波浪線等。其目的是,一方面,用於鞏固執筆法要領,主要是除錯手感,另一方面,透過畫寫這些線性圖符,意在訓練控制筆的能力,達到縱橫隨意、揮灑自如的程度。此步驟大約需要兩小時。如圖:

    第三步,基本筆畫。從字帖中選擇典型的字畫,單獨練好寫熟。可以將字帖影印一張,然後,分別用剪刀剪下來,按點、橫、豎……八種筆畫分類,貼上在一張紙上,製成筆畫一覽表(練習帖)。仔細領悟起、行、收筆法過程,尤其要有節奏感,書寫速度大約是跑步走的口令1~2~1差不多。反覆摹寫數遍,直至精熟、記住為止,甚至達到很熟練地默寫出來。只有這樣練,才能保證下一步順利進行。此步驟大約需要四小時。

    第四步,摹寫字帖。用鉛筆、複製紙,反覆摹寫,至少兩三遍,仔細體會結字規律和字形特徵,重點是筆法、字法。注意,千萬不要慢慢寫,更不能看一眼寫一筆,一個字必須一氣呵成。尤其是要注重畫與畫之間,筆斷意連、呼應顧盼關係。此步驟大約需要十小時。

    第五步,臨寫字帖。必須要在上一步摹寫後,待覺得技法熟練的基礎上進行。這個環節主要是精研筆法、字法、章法細節,重點是字型神采韻味。如果能寫得比較像、也很熟,即可以向下一步過渡了。

    注意,先用鉛筆臨寫熟練,然後再換小楷毛筆臨寫。此步驟大約需要二十小時。

    第六步,專項調整。至此,以上五個步驟,全都進行完畢了,但是,並不等於完成抄帖任務沒事兒了,還需要針對訓練過程中,某些尚未解決徹底的技術問題,專門進行單項練習,屬於哪型別的問題,便按照之前各環節檢查,歸納整理,“對號返修”,比如,書寫速度慢,那就回到〈第二步,運筆法〉,練指法。依此類推。此步驟耗時不確定。

    以上六個步驟,屬於書法基本功練習。

    △圖為我的小楷習作一一《心經》(區域性)

    初學者的話,全程總計,大約需要50個小時。也就是說,一般情況下,一個字帖一個半月左右就可以拿下了(初練第一個帖,可能時間要長一點),而且,有了這個基礎,以後換新帖練習的話,會更快,訓練週期會更短。

    如果說,有書法基礎學小楷,訓練週期長短,還真不好確定。為什麼呢? 如果原來學的是大楷、中楷,與小楷筆法動作完全大不相同,比如,逆勢、藏鋒、頓筆、回描……這些動作在小楷裡面是沒有的。

    如果原來練大楷的時候,執筆方法若不是三指法之類,得需要重新調整,會覺得非常彆扭,一時半會兒順不過來勁兒。單從這一點來看,看似有基礎,若是不正規的,反道不如零基礎的學得順暢、輕鬆。

    所以說,按《潘氏分步摹臨法》訓練,保證不走錯路、不走彎路,見效快、效果好、週期短。這個論斷,是我經過多年從事書法研究與教學實驗的心得體會,絕不是謊言、戲言! 只可惜,很多人固執己見,死不承認這是一條捷徑,可笑、可憐! (我已經反覆多次發表這個主張了,希望快點‘醒悟吧)。

    △圖為我寫的小楷《心經》(區域性)

    第七步,擬作練習。(暫略)

    以上是我在書法教學過程中,摸索總結出來的經驗之談。由於諸多原因,不便於在此詳細講解,只能講一些基本概要,請朋友見諒。

    △圖為我的大字習作一一四尺斗方

  • 7 # 柏柏刺客

    本人天資愚鈍,學書五年有餘尚無所成就,對於那些“如何快速學好書法”“怎樣迅速提高”“短期內學好書法”的話題充滿期待,希望你們學成以後把成功的秘訣傳授給我。

    小楷是我喜歡的書法形式,說到幾天學成確實慚愧,只能說“入清涼境,心生歡喜”。享受書寫的過程,一縷香一曲箏,暫時忘卻諸多煩惱,迴歸安靜平和。蘇東坡詩云: 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錠,不作張芝作索靖。

    學書法不僅僅要講究學習的方法,更要講學習的態度,任何一門學科都不是輕易就能學會的,急功近利的心態要不得,浮躁輕率只能一事無成。如果你喜歡書法,那麼就首先學會享受學習的過程,只要付出努力肯定會有所收穫。

  • 8 # 一葉帆舟18

    真正的藝術是無法用固定的時間來衡量的,這個“練好”,我不知道你是想達到什麼水平,你是想把它寫成一個工整的字型,還是想比平常人寫的稍好看些呢?還是想達到書法家的水平呢?

    其實書法,古稱“法書”,在最初只是為了記事,還談不上什麼藝術,你比如說甲骨文,當時都是通刀鋸刻在龜殼或骨頭上的,那時只是為了記事,也根本沒想什麼藝術,只是到了後來,隨著時間的演變,人們欣賞水平的提高,才逐步有了這個“藝朮”的稱謂,現在呢,那就更不要提了,有些“大家”.寫的很多人都不知道是什麼字,怎麼看怎麼不認識,草書難認,但自古以來都有自己的法則,你按這種寫法,圈裡人其碼認識,而現代有些“大家”讓你怎麼也琢磨不通,我想這是值得我們思考的一件事。

    下面我想談一讀“小楷”,為什麼叫“楷”呢?其實他是楷模的意思,就是給人設立典範,小楷呢?自然是小字的楷模,自古就有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還有《靈飛經》以及清朝最後一位狀元劉春霖的小楷等等,數不勝數,古人寫字,其實都不是很大,褚遂良的大字《陰苻經》也就4公分大小,所以,練習小楷門檻有很多,不要用固定的時間來衡量,應該多從技法上找到樂趣,更不要急於求成,你說對嗎?.

  • 9 # 景行書苑

    書法藝術不是一蹴而就的,小楷作為書法藝術中楷書的一個分支,自然不是幾天所能練好的。

    我們通常所說的“字無百日功”好像在說不用百天就可以練好字。其實,這也算不得言過其實。如果單純的把字寫的工整一些,能看的過去,一百天的時間不短。可談到書法,那是需要一生追求的東西,不可能用幾天來衡量的。

  • 10 # 淺溪雜譚

    幾天肯定不行,不認真臨帖,幾年也沒用。小楷必須堅持天天寫,仔細體會。有時幾天不寫,就找不到感覺了。

  • 11 # 魏殿松

    寫小楷幾天不可能練好,我的體會:寫小楷需要臨寫晉唐法帖,掌握書寫的筆法和結體,還應堅持一兩年,或三年五年,才能寫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子道德經中,道生一,那麼這個一在現實中,它具體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