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過路閒人路過

    應邀。諸葛亮自己所說的“待天下有變,遣一上將從荊州直取中原"。這話前半段說的是對的,後半段只是忽悠當時屢戰屢敗的劉備而已。

    從荊州直取中原是個大忽悠,因為沒把東吳考慮在內,想從荊州伐魏怎樣才可以把主力去伐魏但又能保證東吳來襲會守的住荊州? 第一句待天下有變才是重點,什麼叫天下有變這問題範圍太廣泛了,估計曹魏要像後來西晉期間八王之亂的情況才能說是天下有變吧?

    所以孔明是知道曹魏本身內部不出現大亂的話,北伐是毫無勝算的,所以說這場仗不是誰犯錯,那場仗不是誰大意的話,北伐就可成功是不合理的,這種說法更像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一樣,被塑造成正統仁義的蜀系,無所不能的孔明最後沒能成功統一天下,必須要有人背鍋才能自圓其說,才能給失敗找個下臺階,馬謖這鍋也被無限放大,馬謖不失街亭的話北伐就能成功,一個馬謖有這等本事可能嗎?

    然而現實歸現實,冷兵器時代打仗打的就是國力,土地就是代表資源,人口就代表能有多少勞動力,直接說就是能為戰爭提供多少糧草和兵力,在勢力懸殊的情況下,弱勢一方千里迢迢的去討打,說好聽的就是戰場在對方屬地,說實際的就是本身能為戰爭提供的資源不單跟不上,而且會一次比一次更匱乏,只要敵方不吃你速戰速決這一套,沒幾天就只好返回老家下回再說,一個馬謖豈能改變結果? 孔明再有本事能做的也只是改善而不能改變客觀條件,什麼失荊州,子午谷,失街亭只是留一點幻想空間來幻想一下北伐成功,具體意義不大。

  • 2 # 神話靚靚

    我認為即使守住街亭,也只是把蜀漢政權壽命在延長一點點而已,跟大局無關,最終曹魏還是會被司馬氏取代,諸葛亮一樣會隕落五丈原,原因如下。

    1. 馬謖就算死守住了街亭,那也只是保住了隴右,也能說作為蜀漢前言陣地跟曹魏對抗的資本,注意是對抗的資本,不是逐鹿中原的陣地。而事實上街亭非常難守,保得住一時,也很難長時間保住。

    2. 諸葛亮心知肚明,北伐成功的機率非常小,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你出門買彩票中500萬的機率都大過諸葛亮北伐的機率,原因就是蜀國的人才儲備是致命短板,而且從蜀國運糧到諸葛亮的前沿陣地要花費很多時間,而諸葛亮保住了隴右,交通要道就好了很多,運糧,軍械,馬匹的這些物資,減少路程一半的時間,是有那麼百分之五的機率可以跟曹魏“競爭”的突破口。

    不過諸葛亮在隴右的軍事順利,是在此前蜀漢8年無戰事的背景下突襲的結果,是避開曹魏主力之下的勝利,離建成根據地還差很遠,絕不是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響應那麼簡單。

    而事實上諸葛亮第一次出山北伐的時候只有兩萬人還要分兵,曹魏那邊多你蜀漢三倍的兵力防守,而且人家還是集中一點來打。所以前文我就說,就算馬謖保得住街亭那也只是一時,蜀漢地小,人口少。兵力是三個勢力中最弱的,況且,之前還有夷陵之戰的失敗,十萬精銳沒了。

    所以我的結論就是,不管保不保得住街亭,都無關大局。

  • 3 # 西府趙王爺

    首先咱們來看看馬謖如果沒有失守街亭,諸葛亮可能會獲得怎樣的戰果!

    眾所周知,諸葛亮六次北伐,六出祁山,結果都以失敗告終。而這六次其實第一次勝算是最大的,丞相諸葛亮第一次北伐,出其不意席捲雍涼三郡,諸葛亮北伐令天水、南安和安定三郡叛魏響應,關中震動,震驚曹魏,可以說是一片形勢大好。

    其實此時對於諸葛亮來說,這個戰果已經非常不錯了。就當時蜀國國力來講,想一鼓作氣滅掉曹魏,無異於天方夜譚,畢竟實力擺在那裡。諸葛亮最有希望可突地就是佔據隴右,控制住這個北伐隘口,進可攻,退可守,等待時機,養精蓄銳,以圖天下。

    所以,守住街亭便成了重中之重!隴右天水一帶是北伐曹魏的主戰場,蜀魏雙方為爭奪戰略要地,三國時期的街亭,具有得失隴右,安危關中的戰略地位。街亭之戰的勝敗,直接關係著北伐的勝敗。 更何況街亭又是糧道,必須的佔!

    那是咽喉,就像山海關一樣,當吳三桂把門開啟後,清兵就都爭著跑進來鬧喚!

    諸葛亮,任用馬謖鎮守戰略要地街亭,最終馬謖驕傲自大,沒能守住街亭,被迫退軍。街亭的失守直接導致一出祁山的後果——隴右三郡得而復失,大軍退回漢中;第一次北伐慘敗!

    如果當時,馬謖成功守住了街亭,待蜀軍攻下了上卦,進而合兵,便可以隴右為基地,進可直趨關中,威逼長安霧遇可跨陵邊疆,攻守自如。

    如此說來,諸葛亮之北伐,大有希望!

  • 4 # 傲視蒼穹39

    “如果馬謖沒有失守街亭,諸葛亮北伐會成功嗎?”我認為不能!我一直認為,諸葛亮出祁山,是戰略上最大的錯誤。如果只是為了馬匹,那就叫得不償失;

    涼州自古就是苦寒之地。看看涼州詞的描述;“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看看《唐賢三昧集箋註》對此詩的理解:“此狀涼州之險惡也。笛中有《折柳曲》,然春光已不到,尚何須作楊柳之怨乎?明說邊境苦寒,陽和不至。”這還是在幾百年後的唐朝,如果說三國時期本就是苦寒之地的涼州,還經過董卓、馬騰、韓遂、曹魏等幾十年的折騰,還很富裕,物產豐富?打死我也不信!據我所瞭解,當時的涼州,經濟還算勉強,因為絲綢之路經過這裡。可糧食產量極低,主要依靠八百里秦川的供應。也就是說,即使街亭不失,諸葛亮奪得了涼州五郡。雖然解決了戰馬問題,但漢族的人力資源有限。再者,蜀漢佔據涼州,曹魏會立即斷了關中的糧食供應。這些糧食都要從成都平原,山長水遠的運到隴右地區,光運輸力就是個大問題。街亭一線必須長期駐守,兵力至少要兩三萬。涼州少數民族的動亂,沒個三五萬穩定不了。之後,陳倉道、褒斜道都是糧道的關鍵威脅處所,都需要重兵把守。這樣一來,連著運輸兵力,十一二萬就拖死動不了了。漢中諸葛亮的20萬兵力,再留下至少三萬守漢中,能動的機動部隊不超過五萬人了,還怎麼去蠶食關中?

    所以,蜀漢要統一天下,首先要奪取的,只能是關中。以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敵國屯田”法,加上魏延的“異道會於潼關”之謀(不是通常認為的子午谷奇謀),結合起來。這樣,就把司馬懿軍團關在關中了,只要一露頭,就是諸葛亮的機會。不露頭就逐步擴大屯田範圍,逐步做到以敵人的資源養軍。另派出部隊輪番蠶食屯田之處的周邊之地,直到把司馬懿逼出來,一舉殲滅。這就有可能奪得關中了!只要關中平定,涼州就會像一個熟透的果子一樣,兵不血刃就可自行掉落。根本不需要幾齣祁山!我們可以設想一下;

    如果第一次北伐;諸葛亮就直接走斜谷,出郿縣。另接受魏延的戰略;讓他率兵兩萬,配以得力副將,飛兵搶奪潼關、黃河渡口。排趙雲引一軍向左出,攻擊陳倉背後,牽制住有可能從涼州來援的郭淮軍。此時曹魏還在“略無備預”之中,曹真、張郃還在襄樊前線。諸葛亮也先不攻擊長安,直接向潼關方向平定長安以南、以東附近的郡縣,與魏延在潼關匯合。安排妥潼關、武關、黃河渡口的防務後,再回身向長安方向,平定長安以北的郡縣。匯合於長安城下。那麼,長安就是孤城,夏侯懋還有膽略堅持下去嗎?堅持得住嗎?長安一破,整個關中就到了蜀漢手中,涼州一伐時就已經“三郡應亮”了。此時僅有郭淮一人有可能守住一城,孤城一座,內無糧草,外無援軍,如何堅持?除了殺身成仁,就只能投降了!另外,第四次北伐也不出祁山,同樣出關中,司馬懿被打得不敢出戰了。也是一次機會!所以,蜀漢要奪取天下,唯一的進攻目的就是關中,才有可能實現。反之,曹魏要得天下,也只有一條路——漢中!

    還有另一種觀點;如果馬謖守住了街亭,進而擊敗了張郃。諸葛亮就會奪得整個涼州,進而就可以從街亭攻入關中,全殲張郃一軍甚至包括曹真一軍,就可以奪得整個關中。本人認為,如果馬謖是韓信,做這樣的設想還有幾分說得通。怎麼不想想,街亭即使敗了,也只是敗了個先鋒。而且馬謖的軍隊只是散去,大部分被王平收攏了。實際損失並不大。諸葛亮在祁山的主力,遠遠多於張郃的五萬軍隊,還有已經歸降的三郡在手。也就是說,此時諸葛亮的實力,足以擊潰張郃軍。可是,諸葛亮卻嚇得立馬撤軍。小說裡羅貫中為他的撤軍遮了一下醜;說什麼“街亭一失,糧道被斷”云云。而實際上從街亭進入的張郃,要是繼續進軍,只能與諸葛亮的主力遭遇。根本不可能威脅到漢軍的糧道。並且,從張郃被王平千餘人嚇住,後來又以優勢兵力,打不破王平駐守的南圍來看;張郃的軍事能力、軍隊攻擊力,實在不怎麼樣。獨立領兵的能力,一個王平就足以頂住他了。可諸葛亮連有這樣的優勢,都不敢去碰張郃。遑論從街亭出去,怎麼殲滅張郃軍?何況,張郃還有曹真的支援。曹睿還親自駐鎮長安,潼關又沒有截斷,曹魏援軍會源源不斷的開入關中。這個時候,諸葛亮有底氣在關中與曹魏決戰嗎?有勇氣在關中與曹魏魚死網破嗎?有能力在短期內全殲曹魏整個集團的機動兵力,奪取長安嗎?這種想法,是一廂情願而已!

    所以,我認為不管街亭守不守的住,都沒有多大意義。出祁山就是無用功!

  • 5 # 厚土高天識君

    那麼歷史上真實的這場戰爭的勝負,是不是直接關乎到諸葛亮”克復中原,收復兩京”的統一大業?其實不然。只是北伐戰略失敗,對時局的影響不大。

    1.蜀軍佔領天水,武都,安定三郡後,以此作為後勤補給基地,解決大軍收復關中的後顧之憂。但是要保住這三郡安危的戰略要地就是街亭。街亭的安危就是蜀軍出川能否站穩腳根的關鍵,然而魏軍對於蜀軍這個戰略計劃心知肚明。是志在必得。就算孔明沒有用錯守將,這裡將會發生無休止的爭奪戰,影響全域性計劃實施。只是消耗戰,給養不濟註定失敗。

    2.三國中,魏國的人口是四佰多萬,吳華人口是二佰多萬,而蜀國的人口僅九十四萬,不足百萬。就算保住街亭,戰線增長,必將兵力匱乏。川兵以山地戰見長,攻入關中道,難以匹敵魏軍鐵騎,只能戰略防禦,不可進攻。兵力註定失敗。

    3.魏國幅員遼闊,政通人和,百姓安居樂業,對於入侵的蜀國,從心裡是反感排斥的。所以政治註定失敗。

  • 6 # 源稚生

    諸葛亮在中國備受讚譽,有其智近乎妖的評價,受小說《三國演義》的影響,諸葛亮幾乎被神話,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伐,諸葛亮設疑兵於斜谷,自己率大軍攻祁山。張郃大破馬謖於街亭,諸葛亮拔西縣千餘家返回漢中。

    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的時候,主要目的是奪取隴右高地與人口,擴大蜀漢的國力基礎。其核心戰略意圖不在於消滅曹魏軍隊,而在於逼迫曹魏承認蜀漢攻佔隴右的既成事實,轉而形成以漢中、隴右對峙關中的新邊境線。

    所以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時,“避免與曹魏中央軍主力決戰”成為了他的行動原則之一,在情形不明朗的情況下,規避決戰風險甚至高於“奪取隴右”的目標。

    從關中到涼州還有渭河河谷這條路可以選擇,但是,這條路太過艱險,並不適合行軍,這才使得 街亭一地變得無比重要。蜀軍只要守住了這裡,就能擋住魏軍的支援路線。而只要能把魏軍阻擋在外,諸葛亮就可以慢慢地消化涼州諸郡。

    那麼假如馬謖沒有丟失街亭,諸葛亮北伐能成功麼?實際上,即使馬謖不丟街亭,諸葛亮的北伐也很難成功。

    首先,諸葛亮北伐的目的不止是為了“興復漢室”,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消耗魏國,魏國面積大人口多,而蜀漢比之吳國都不如,這種情況下,主動出擊反而更好,因為如果都休養生息,最終滅亡的還是蜀國。

    其次,諸葛亮北伐是具有戰略意義的,也是有其政治意義,那就是轉移國內矛盾,生死存亡之際,要想扭轉國內局勢,最好的辦法就是戰爭,夷陵大戰後蜀國無力東顧,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北伐,北伐可以調集蜀漢的力量,可以凝聚人心,北伐也是勢在必行的。

    最後,蜀漢北伐最大的問題就是缺糧,由於蜀道艱難,交通不便,每次蜀漢北伐都會面臨後勤補給不足的問題,諸葛亮數次北伐,缺少補給是一個硬傷,想要北伐成功,除了兵員充足外,還要有源源不斷的補給,蜀國沒有魏國那樣的國力,北伐想成功也是很難的。

    總而言之,即使馬謖守住了街亭,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也未必會勝利,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目標是涼州而不是關中地區,而一次戰役的勝利對諸葛亮後續北伐有多大影響暫且不說,諸葛亮北伐失利是有其原因的,並不會因為街亭的丟失而決定。

  • 7 # 亭殿閣

    如果當時馬謖沒有丟失街亭,而成功在街亭堵住了張郃或者打敗了張郃,結局會是怎樣的呢?

    分析這個情況之前先補充一個小故事:當時諸葛亮北伐隴右,吏民騷動,各郡紛紛背叛魏國響應諸葛亮,隴右地區四個郡,隴西,南安,天水,廣魏,大多數郡縣都被諸葛亮佔領,只剩下隴西太守遊楚堅持死守隴西。

    他召集官吏人民說:“我對你們沒有什麼恩德,現在漢軍的軍隊兵臨城下,各郡官吏民眾都已經響應了,這也是你們獲取富貴的時機呀。我太守的職責本來就是為國家守護郡城,我已經做好了必死的準備了,你們可以拿我的人頭去投靠漢軍。”

    官吏民眾聞言痛哭流涕,說:“我們生死都與太守相隨,絕無二心!”

    遊楚又說:“你們如果不願意殺我,我給你們出一個計策,而今隴西東方的兩個郡都已經掌握在漢人手中,漢軍一定會來入侵隴西,我們只能一起堅守,只要堅持到朝廷的援軍來,漢軍一定會退兵,那時候,我們為隴西堅守大義,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封賞。如果朝廷的援軍沒有到來,漢軍攻勢越來越強,你們把我綁了去投降漢軍,也不遲。”

    隴西官吏民眾於是準備堅守城池。

    不久以後,南安太守果然率領漢軍,進攻隴西,遊楚得知漢軍到了,派遣長史馬顒出城列陣。自己在隴西城上對漢軍主將說:“你如果能夠斷絕隴道,讓東方的援軍不能進來救援隴西。一個月之內,我們隴西官吏民眾不需要你進攻會主動臣服。你如果不能,只不過是讓自己的軍隊空虛疲憊罷了。”結果諸葛亮居然真的下令撤退,停止進攻隴西。

    “卿能斷隴,使東兵不上,一月之中,則隴西吏人不攻自服;卿若不能,虛自疲弊耳。”——魏略

    雖然遊楚這樣說也許只是緩兵之計,從遊楚這句話也可以看出,如果諸葛亮真的能夠斷絕隴道,隴西真的會和別的郡一樣不戰而降。諸葛亮兵不血刃拿下隴西地區,再去依險固守,穩定統治,徹底奪取隴西,是完全可行的,而完成這一步的關鍵在於馬謖。

    而其實諸葛亮留給馬謖的任務並不難,馬謖並不需要打敗張郃,只需要在街亭堵住張郃半月。

    諸葛亮完全可以在半月內徹底收編隴西各郡官兵,鞏固隴西防線,如此隴西絕非魏國所有。當時由於隴西各郡幾乎都是不戰而降,兵力有限的諸葛亮並沒給自己留下大部隊。反而把主力交給了馬謖去死守街亭,這種情況下。如果不是馬謖違背諸葛亮的部署安排,不說打敗張郃,守住街亭拖住張郃並不難。

    假如馬謖街亭擋住了張郃,整個隴西地區,都將劃入蜀漢版圖。雖然一時半會不能消滅魏國,但也可蠶食雍、涼,廣拓境土。此消彼長擴充蜀漢國力而削弱魏國。馬謖固守街亭,東兵不至,隴西郡被迫投降。而魏國震驚之下,無非兩個選擇:

    一:放棄隴西,伺機收復

    聲東擊西的計策為諸葛亮爭取了時間,拖住魏軍一個月。這段時間,謹慎的諸葛亮足夠構建好固若金湯的隴西防線,這是天時。而當時隴西各郡響應諸葛亮證明人心在蜀漢這邊,這是人和。

    隴右各郡其實易守難攻,否則諸葛亮不至於因為遊楚一句話就放棄進攻,又不是看不出這是緩兵之計,如果能夠速戰速決,誰會等你一個月?如果不是魏國很多人響應諸葛亮,諸葛亮一個郡都打不下來。而馬謖如果守住街亭,功守形勢瞬間逆轉,漢軍無法強功奪城,魏軍也一樣,這是地利。天時、地利,人和都掌握在諸葛亮手上。現在魏軍並沒有十足的把握收復隴西,暫時放棄是有可能的。而我們都知道,西涼鐵騎獨步天下,奪取西涼則得鐵騎。當年董卓只憑涼州兵,便能力抗天才諸侯。馬超韓遂居然敢主動挑戰幾乎統一北方的曹操,一度打的曹操丟盔卸甲。所以只要馬謖守住街亭,這樣北伐就成功了一半。

    二:惱羞成怒,決戰隴西

    更大的可能是魏國惱羞成怒,集結精銳,誓要收復隴西。魏國畢竟兵多將廣,集結不下二十萬軍隊不難。而北伐軍不過六萬,是否意味諸葛亮即使奪取隴西地區,依然是不自量力,無法面對魏國的鋒芒?兵不在多,而在於人謀。如果考慮漢魏實力差距,諸葛亮就不會北伐,甚至一開始都不會搭理顛沛流離的劉備了。再說,天時地利人和都在諸葛亮手上,誰說兵力優勢的魏國一定能贏呢?如果輸了魏國就真的奔潰了。再說即使因為實力懸殊被迫撤退,諸葛亮完全有時間憑藉西涼險要固守,先帶走西涼民眾。魏國即使收復隴西,得地失人,也不能稱為勝利。

    所以說,只要馬謖能夠守住隴西,北伐就成功了一半。可惜,歷史不容假設。丞相出師未捷身先死,留下千古遺憾。

    參考文獻:

    《三國志》陳壽

    《魏略》魚豢

  • 8 # 張旁子

    現在網上有人以當時魏蜀實力差距懸殊為依據,武斷地判定諸葛亮的北伐絕不可能成功,這當然是不對的。須知所謂的實力,其實是一個動態指標,它不會是一成不變的,而是會在敵我雙方不停的博奕中,實現此消彼漲強弱互換的變化。

    具體到這個問題上。設若馬謖不丟街亭,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否成功?這要看第一次北伐諸葛亮所定下的戰略目標是什麼,以及最終能否達成了目標。

    諸葛亮北伐所定下的步驟和目標如下。先是攻佔隴西,切斷雍州和涼州及西域的聯絡通道。進而鯨吞雍涼二州。在據有雍涼之後,再積蓄力量徐圖中原。所以逐鹿中原恢復漢室,對諸葛亮而言是一個長期目標。

    作為第一次北伐所要完成的近期目標,是攻佔隴西截斷雍涼。而在街亭開戰之前,諸葛亮已經拿下隴西五郡中的三郡,其他的二郡也很快可以攻取。所以如果馬謖能守住街亭,諸葛亮自然能輕鬆據有隴西全境。順利完成第一次北伐所定的戰略目標。

    肅清隴西后,短時間內諸葛亮能重新集結起一支五六萬人的機動大軍。而張郃的四五萬人大軍從長安出發千里奔襲而來,靠的是一股銳氣。此時在街亭經過半個月以上的鏖戰,早己銳氣喪盡疲憊不堪,且其後勤補給也成為大問題,勝負的天秤,己完全向蜀軍一方傾斜。

    迫退甚至擊潰張郃這路大軍後,諸葛亮將有充足的時間消化此役戰果,將隴西建成一個堅固的軍事基地。

    如果戰局演化至此,可以說諧葛亮的第一次北伐,己經完全獲得成功了。假若在此基礎上能再將涼州拿下,諸葛亮就己獲得了硬撼魏國逐鹿中原的實力。那時匡復漢室一統天下,將不再是僅僅是句口號,而是成為一個很有可獲得成功的行動目標。

  • 9 # 被逼著改名

    涼州的胡人就指望蜀漢和曹魏打個兩敗俱傷,趁機獨立呢。就算贏了也吃不下,而且後方還有虎視眈眈的曹魏呢。這地方有點像阿富汗。

  • 10 # 老邵談商業模式

    如果馬謖當年守住了街亭,那麼諸葛亮最終能夠北伐成功嗎?其實我覺得還是不可以的。如果那個時候碼數真的守住了街亭,那他們也只是得到了一個特別好的據點而已。我們都知道魏國的實力是非常強大的,因為他們的糧草,還是兵馬都是非常強壯的,然後這個時候他們只是,因為前方有一個蜀國來對他們有所威脅而已,但是他們的後方依然不會受到危險的一些威脅。因為司馬懿也是非常有智慧的,他肯定會採取一些防守的方案,最終會等到諸葛亮,真的是糧草再次供應不上,或者是糧草耗盡的時候再選擇出擊,那麼,諸葛亮最終還是會無功而返。所以,拿馬謖開刀只是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真的沒有任何的方法了,但是北伐確實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式,但是北伐真的能成功嗎?其實未必因為魏國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其實當時北伐的原因主要是這樣的,諸葛亮聯合東吳一起進攻曹魏,那麼最終才能獲得勝利,但是如果東吳那一方沒有出擊或者是失敗的話,那麼只靠諸葛亮一方的話是根本很難實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覺得48小時到了美國會不會打敘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