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韓振東
-
2 # 668茉莉
讀書是種習慣,是一種大家庭都有的,互相談論著心得,評價書中的人和事。為下一次的讀書奠定了激情,這些情況都影響著孩子們的讀書熱情,也就是說必須營造一個讀書的氛圍,孩子們才能參與其中,養成習慣。這些事應該是能做到的,關鍵還是要看家裡的大人怎麼做。謝謝邀請。
-
3 # 140979666有緣
不會的,因為新名詞“碎片化”式的閱讀,完全取代了古人,一門深入,長時薰脩的良好習慣,而古人的讀書方式,可以開智慧,修身養性,現在的孩子對自己無興趣的東西,幾乎是不會再去翻閱觀看的,更不用說一門深入了。
可憐可悲的是一代優良方式,被現在的前進“武器”取代了,孩子的興趣是手機,不是一門深入的去閱讀。
-
4 # 大銘小亮
答案只有一個字:會!
就像《幸福像花兒一樣》裡面鄧超說的那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對於讓孩子愛上閱讀這件事,作為父母,我們有責任創造條件,讓孩子愛上閱讀。
1.碎片化閱讀
題主的問題預設的一個前提是:碎片化閱讀。那麼有必要知道什麼是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顧名思義就是將完整的東西打碎,而我們現在打碎的最多的就是時間。通勤、排隊、堵車、甚至上廁所都是將時間碎片化的場景。那麼在這些場景中閱讀,就是碎片化閱讀了。
碎片化閱讀好麼——有好處,比如現在每天通勤的2個小時,我一邊開車,一邊就用廣播聽《三國演義》,平時讓我看這些曲裡拐彎的古文是絕對看不下去的,但是聽主播有聲有色的說出來,就覺得津津有味,一個月通勤下來,一本《三國演義》就看完了。這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碎片化閱讀壞麼——有壞處,也就是時間上的侷限性。如果碎片時間只有10分鐘,會經常被打斷,那麼就不適合閱讀。因為閱讀是需要專注和思考的,如果經常被打斷,就無法形成思考,讀也無用。
2.孩子會熱愛閱讀麼?
會,責任在於成人要創造條件去引導。
幼兒園的小朋友——最喜歡看繪本,因為繪圖豐富,故事簡單。經常是在睡前,由媽媽來朗讀,伴書入睡。在碎片化的時間中,如何讓孩子愛上繪本閱讀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聲情並茂的演繹。幼兒園的孩子,認識世界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感受,當你要讓孩子知道一個故事裡的角色、情節、道理時,重複解釋、閱讀一千遍,不如親身演繹一遍,甚至邀請孩子一起表演。將角色、對話、表情、肢體全部演繹出來,即使在很短的時間內,也能喚起孩子的興趣,引導孩子主動去探索。
小學的小朋友——喜歡看的書,字多於圖畫。因為此時小學生已經掌握了基礎漢字的拼寫,閱讀的過程中是複習,也是獲取新知。那麼在碎片化的實踐中,如何讓孩子愛上閱讀呢?最好的辦法就是:討論。就孩子最近正在閱讀的書中內容,和孩子進行有趣的討論,談談對裡面角色、情節等等的看法,這是一個幫助孩子思考的過程,思考是興趣的延伸,成人的責任就是在討論中透過適當的引導,啟發孩子去做進一步的閱讀。碎片化的時間再零碎,也足夠開展一段對話了。這就是引導孩子熱愛閱讀的機會。
總而言之,碎片化的閱讀並不足以決定孩子閱讀的興趣,最重要的還是成人如何引導孩子進入書的世界。
-
5 # 箴規之言
如果一個人真正熱愛閱讀,是不會介意碎片化閱讀的。我們不妨思考一下閱讀的意義,不正是從文字中汲取知識嗎?那麼,是否碎片化的閱讀會阻礙我們對知識的渴求?不會的。
幾年前行動網路還沒有興起的時候,碎片化閱讀的概念還沒被提出;但時至今日,我們的生活就已經被碎片化閱讀包圍。各色各樣的資訊門戶和方方面面的社群論壇直叫我們看不過來。
碎片化閱讀的特點就是數量多,內容分散,而且質量參差不齊,讀者在這個過程中獲取的知識量大,但是不成體系,有時資訊密度大有時資訊密度小,長期的碎片化閱讀會練就自己篩選資訊的本領,所獲取的知識可能需要自己重新整理。也就是說,以碎片化閱讀來獲取知識對讀者整理資訊的能力和知識面要求較高。
對於孩子來說,知識面不夠寬也不夠廣,篩選整理能力較弱,經過精心排版的書籍能以更容易接受和更富有邏輯性的語言來向孩子傳遞知識,更加有條理地幫助孩子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從這點而言,或許碎片化閱讀對孩子和成年人都是更加有益。
鑲嵌在生活中這些的碎片化閱讀,很可能正是孩子們熱愛閱讀的源泉呢!
-
6 # 楓葉173
其實碎片化閱讀也算是全華人民普及知識培養閱讀興趣的開始。
一段生活小常識,一個有趣的小故事都能吸引大家的眼球的,增強人的見識的。
但是對於孩子來說碎片化閱讀就如一條窄窄的衚衕,不能長時間的在衚衕裡逗留,更不能從中拐進更窄的地方去。
因為孩童時期正是吸收知識確定口味的好時候,也正是可塑性最強的階段。
這需要大人做嚮導,引領孩子儘快走出來,雖然這窄窄的衚衕是孩子走向更廣闊天地的必然的路徑,但絕不能耽擱太久。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家長不整天抱著手機,而是一有時間就讀書,或者床頭老是放著幾本書,睡前讀上幾頁,那麼孩子也會模仿的。
要經常帶孩子去書店,要讓孩子自己選擇喜歡的書,而不是大人指定孩子讀哪一本。
還要經常尋問那書讀到哪一章節了,故事的發展如何?
還要帶孩子去外面的世界走一走,如大自然中,去陌生的地方,將途中發現的問題帶進書裡面去有目的的閱讀。
慢慢的孩子就會不滿足於碎片化的閱讀了,因為孩子在書中發現了更廣闊的天地。
在一部書裡閱讀就會如孩子長了翅膀,老想向更高的地方飛翔,這高高飛翔的想法就是閱讀品味的提高。
-
7 # 伍鋅
我的看法比較樂觀,我覺得碎片化閱讀是不會擠佔深度閱讀的,我相信大部分孩子還是會熱愛閱讀。
首先,根據我的觀察,這一代的孩子有更好的條件接觸閱讀。我經常到廣州圖書館,裡面就有個親子閱讀體驗區,放的就是繪本讀物,很多家長帶著小孩子來這裡一起看書,給孩子念繪本。還有,我平常去逛書店,發現親自繪本是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精美,說明童書市場是向上發展的,而且有越來越好的發展勢頭。
同時,今天的資訊傳播是十分有效率的,一件事經過營銷策劃,傳播的人數都是指數增長。現在越來越火的是什麼?知識付費,終身學習。所以,今天的年輕父母更容易的感知社會的這種閱讀學習的潮流,那他們自然就會重視自己孩子的閱讀教育。
其次,孩子上學以後,他們不能避免閱讀訓練。回想我們中學時期語文課是怎麼上的?朗讀、背誦、老師反覆講解分析一個段落,還有那些永遠猜不出答案的閱讀理解......這些學習就是閱讀能力的訓練,而且是深度閱讀能力的訓練。
記得當年我們的中學語文老師,每次獎勵考試有進步的同學,他都會精選一些有趣有深度的經典讀物作為獎品,比如《老人與海》、《棋王》、《茨威格小說集》、《梅里美小說集》、《熱愛生命》......我們都看的不亦說乎,看完了還會相互交換,整個班級的閱讀氛圍很好(感謝當年的語文老師)。相信現在的教育理念比以前更為進步,在閱讀薰陶這方面不會開倒車。
當今的社會潮流是多樣的,我們很容易感受到碎片化閱讀的潮流,但同時,不要忘了全民閱讀也是一股潮流,圖書越來越精美,種類越來越多,各種文案宣傳也層出不窮,閱讀也在走一種潮流路線。每個活在當下的人都是社會潮流的一份子,閱讀對於今天的孩子來說,其實是更容易且更有吸引力了。
-
8 # 阿九ivy
首先問題中“孩子們還會熱愛閱讀嗎”指的應該是是深度閱讀。那麼什麼是碎片化閱讀,什麼又是深度閱讀呢?
先讓我們來看看碎片化閱讀的含義是什麼。
碎片化閱讀指的是以手機、電子書、網路等電子終端為主要載體的“碎片化閱讀”。
碎片化閱讀有利有弊。
利:能快速獲取大量資訊,利用碎片化的時間完成,具有快速、及時的特點
弊:易養成缺乏深度思考的習慣,不易自主形成完整的知識體系。
因此我們應該正確引導孩子在碎片化閱讀中獲取資訊並養成深度閱讀以及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對深度閱讀的積極性
-
9 # 大灣區故事
幼兒無師自通,愛上學習,早教非凡創意,引爆幼兒教育品牌……
我創造了一套獨特的幼兒方式教育方法。解決天下父母,對小孩教育的困惑。讓1~6歲幼兒的在自然的成長中,激發幼兒智慧潛能,從小學習喜歡,上學後品學兼優。
經過幼兒實踐,3~4歲,他就會愛上閱讀,5~6歲就可以認識1000個左右的漢字,淺移默化的接受經典書籍文化的薰陶,所以他三觀很正,愛上學習,渴望成就自己。父母再也不用為小孩教育操碎心。
方法不復雜,天下父母都可以學會。
-
10 # 壹父母
這是一個很嚴肅的話題,現在我們所處的環境,碎片化的知識無處不在,就連我們自己都感覺無處藏身。
想一下,你有多久不能沉下身子深度閱讀一本書了,或者是,當你想去閱讀一本書的時候,微信、朋友圈以及其他碎片化的資訊在多大程度上干擾著你?說實話,我自己有時候感覺到一些抵抗的無力感,以前拿出一本書安靜地讀下去根本就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現在,要下定決定,還要關掉手機或者將手機放置到另外一個房間,才能讀下去一兩章,時間到了,趕緊去摸手機,生怕錯過什麼重要的資訊。實際呢?又能有什麼重要的資訊?我們都是生活在給自己編織的麻煩之中。
這就是我們孩子所處的大環境和他們的家庭背景。孩子們的閱讀正在受到新媒體的衝擊,我們這些在深閱讀里長起來的人尚且不能抗拒淺閱讀的泛濫,更何況這些一開始就被淺閱讀包圍著的孩子。
所以,我對這個題目並不感到樂觀,我認為,我們的孩子需要被刻意地訓練深閱讀,並在他們的認知還沒有完全形成體系時,需要讓他們有剋制地接觸新媒體。
很多孩子都是天性喜歡閱讀的,閱讀會對孩子的知識素養和價值觀產生非常重要的影響。然而就像出版家、作家聶震寧所說,現在的孩子喜歡看影片、看繪本,但對中小學而言,中小學生處於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時期,只有透過沉浸式的閱讀,才能培養閱讀興趣,逐漸探索為什麼而讀,讀什麼,以及如何讀。
所以,我們父母要幫助孩子們形成深閱讀的習慣,而要做到這一點,最基本的就是我們自己要在孩子面前樹立一個喜歡讀書的形象和熱愛讀書的環境,這個基礎沒有,而是一到家就抱著手機不撒手,那麼我們的期待也基本上會化為空中樓閣。
回覆列表
現在大家都在說碎片化閱讀,利用碎片化時間。為什麼會說是碎片化呢?我個人感覺其實本質是因為“懶惰”和“不自制”。
為什麼以前沒有碎片化時間這個說法?因為以前的誘惑少,手機功能少,能娛樂的專案少,分散人注意力的事情少。
現在一個手機一個ipad能整整玩一天,刷抖音一刷2個小時,剩下的時間用來讀書就被叫做“碎片化閱讀”。為什麼不能反過來呢?一下讀書2個小時,剩下的時間用來娛樂叫做“碎片化娛樂”。難道說碎片是因為時間變少了嗎?當然不是!而是人們自己把時間浪費了,消耗了,給學習留下的時間少了,從而冠冕堂皇的叫做“碎片化閱讀”!
這樣為什麼不可以呢?大部分人都做不到,因為沒有自制力,讀書很枯燥,不如玩手機,玩遊戲。
孩子會不會熱愛閱讀?跟是否是碎片化閱讀沒有任何關係。我覺得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家長和大人。家長在家就是玩手機,看電視,不閱讀不學習,孩子怎麼可能自覺的去閱讀呢?大人都抵抗不了誘惑,小孩就更不懂了,愛玩還是小孩的天性呢。
要正確引導孩子的興趣愛好,而且是要從自身做起,大人每天回到家就是看書,小孩當然會模仿!我們每個人都是對己寬,對人嚴,對待自己的孩子更是這樣。
我自己現在每天看書1小時,平均1.5周能看完一本書20-30萬字左右。雖然1小時比起娛樂的時間那遠遠不如,但是一年下來也能看50本書左右。還是需要繼續努力的!
所以,孩子在目前的所謂“碎片化閱讀”的社會環境下愛不愛讀書,其實最大的責任在於家長如何引導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