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彼新
-
2 # HannibalLecter
鰲拜功勞大,威脅小,沒頭腦,可以從輕發落。
索額圖功勞小,威脅大,心機深,不能姑息養奸。
眾所周知,鰲拜是清朝開國大將,三代元勳,康熙初年輔政大臣之一。
清人入關以前,鰲拜,鰲拜的父輩,祖輩,都是馳騁疆場,拿命換江山的,鰲拜曾經親自登皮島,取首功,晉三等男爵,獲巴圖魯稱號,然後攻闖王、定北京,徵湖廣,剿大西,超升二等公,授議政大臣、領侍衛內大臣。可以見得,鰲拜的功勞不是吹出來的,是一點一點打出來的。但是這種砍人砍慣了的大老粗,在知識分子面前,智商的高速公路還是很堵塞的。
1661年,順治駕崩,按遺照,康熙繼位,由索尼、遏必隆、蘇克沙哈、鰲拜四大臣輔政。由於鰲拜是個大老粗,其實排位最低,但因索尼年老多病,遏必隆生性懦弱,蘇克沙哈人際關係不好,鰲拜才矮子裡面拔高子獲得了機會擅權。
大老粗擅權其實就沒啥技術含量。他可以嘚瑟一會兒,但是如果他真的要想把康熙廢了,自己當皇帝,有幾點是說不通的——
1. 道義上,康熙是真命天子,你一介武夫是篡權奪位,天下臣民百姓,輿論八卦都不可能贊同,要是你強行篡位,就是人人得而誅之。你說你是個漢人,還可以打個反清復明的稱號,無奈鰲拜還是個旗人。你一反叛自己的主子,是滿人也不服你,漢人也不服你。
2. 實力上,都說了朝中有四個輔政大臣,各有各的勢力,人家不理你,不是說人家全家老小就死絕了。如果真的要拼個魚死網破,誰折騰誰還說不定。
所以康熙處理鰲拜,是個很簡單的事情,其象徵意義大於實際意義。說實話常年不帶兵,而是蝸居京中的鰲拜,其實沒有多大威脅,頂多就是朝堂上和皇帝瓣嘴皮子,下來和同僚搶一下花姑娘,占人家幾塊地,他這個角色是不大可能興風作浪的,事實上,鰲拜嘚瑟歸嘚瑟,也從來沒有說過要康熙的命。而康熙把這種外表看起來很唬人,其實沒多少威脅,同時十分嘚瑟,招來眾人厭惡的傢伙拿掉,正好可以為自己立威,養肥了為親政祭旗。
那麼拿掉以後,對於一個有功有恩於國家,沒啥文化沒啥威脅的大老粗,養著就行了,養著還能彰顯自己的懷柔。
但是索額圖就不一樣了,他的親爹是索尼,他的侄女是赫舍里氏,也就是康熙的孝誠仁皇后,索額圖不但是皇親國戚,還比皇帝大一輩。這種人安安心心適逢主子一代,自己在家領俸祿銀子就已經燻翻了,他不,他要世世代代都位極人臣,甚至覬覦皇位,要教唆自己的侄孫,也就是太子篡位,這個可是有你沒我,有我沒你,要把康熙搞死的節奏。
如果說鰲拜你是我公司的總經理,再怎麼說,也就是個打工的,你有點跋扈,得罪的人多,大家都不喜歡你,那麼我把你拿掉以後,你這夥人也就樹到猢猻散了。而索額圖就相當於是董事長夫人家裡的親戚,還拿著公司的股份,隨時可能讓董事長下課。這種越是親近的,背叛起來就越可怕,越讓人難以接受——我康熙還沒死呢,你這個老傢伙就張羅著我的兒子拉幫結派把我搞死,這是把人往絕路上逼的節奏。
鰲拜是一個人,是一個鬧得厲害,沒有資格奪位的人,而索額圖,死就死在他是皇太子的爺爺,爺爺愛侄孫沒錯,錯就錯在都生在帝王家,不能忘了天子一言九鼎的道理。索額圖結了一個黨,也就是說,他即便是被抓了,還有後人源源不斷地堅持他的理想,這種有組織有信仰有綱領的團伙,不徹底肉體消滅後患無窮。而他考慮完自己一代還要考慮後人,甚至為此干涉朝政,威脅皇權的行為,是比鰲拜在朝堂上橫行霸道,作威作福要具有破壞力得多的。
-
3 # 燕雙影
陳道明主演的電視劇《康熙王朝》裡有這樣的片段,康熙看到索額圖的認罪狀,怒罵: 索額圖,你是我大清朝第一罪人吶!接著把李光地等又罵了一頓
-
4 # 歷史百家爭鳴
鰲拜,在康熙皇帝年幼時,憑著自己的身份,恣意妄為,朝廷的大權盡被其掌握,隨著康熙皇帝的成熟,他在索額圖的指點下,計擒鰲拜,並將其黨羽一網打盡。但康熙對鰲拜是寬容的,沒有將他處死,只是將他囚禁於牢中,在他死後,還追封了鰲拜。而索額圖,康熙的近臣,卻被康熙活活餓死了,這是為何?
索額圖在替康熙除掉鰲拜之後,他的地位逐步上升,成為權傾朝野的大人物,自然變得是日益驕縱,惹的不少人對他有所不滿,當康熙準備整索額圖時,他昔日得罪的人給他落井下石,當然這不是他被康熙活活餓死的原因,最主要的是他在政治上犯了錯誤。
索額圖是太子生母的叔父,所以索額圖與太子是一派的,他是太子集團的核心人物,索額圖為太子奪權出了不少計謀,而這就惹得康熙的不滿,因為太子在索額圖的影響下變得驕縱,甚至有圖皇位之心。康熙在索額圖死後說過:“從前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而且索額圖還與明珠是對著幹,兩個人在政治上“權勢相侔,互相仇軋”,康熙為了朝廷的穩定,就先除掉索額圖,再把明珠解決了。
索額圖在政治上沒有學到他父親索尼的為官之道,對於政治太過於熱衷,最後給自己惹上了災難,他自己被餓死,其二子格爾芬、阿爾吉善被處死,康熙帝還說“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而鰲拜雖說專權,但他沒有野心,康熙在他死後也給他平反了。
回覆列表
因為二者的份量不同,帶來的威脅程度也不同。
鰲拜是滿清入關定鼎的功臣之一,無論他後來如何後飛揚跋扈不把康熙放在眼裡,首先都必須承認他的功勞和地位。從軍事角度看,鰲拜算不上一流的帥才,但卻是頂級的猛將,在清朝初期的許多戰役中,無論對手是明軍還是農民起義軍,鰲拜都時常扮演先鋒的角色,他的看家本領就是身先士卒一往無前敢打敢拼,令敵方將領聞風喪膽,往往不戰而潰,這也是他號稱“滿洲第一勇士”的由來。從政治角度看,鰲拜一生對皇太極忠心耿耿,為了維護皇太極一脈的皇權,始終站在對抗多爾袞的第一線,是順治帝得以順利繼位的關鍵人物之一,並在此後遭遇了多爾袞殘酷的打壓與迫害。
因此,作為順治的繼承人,康熙對於鰲拜的功勞和貢獻心知肚明。正所謂皮之不存毛將焉附,沒有順治當皇帝在前,何來日後的清聖祖康熙?
從威脅程度看,經過金庸老先生和星爺的包裝宣傳,鰲拜權臣形象可謂深入人心,但實際上,當年他威脅到的,只是康熙的親政權,而非皇權。鰲拜的目的是繼續享受輔政大臣那種大權在握的快感與好處,而非把康熙從皇帝的位子上趕下來。與前朝那位著名的“九千歲”一樣,鰲拜同樣明白他的一切權力歸根結底還是來源於皇帝,自己篡位不可能,換一個人當皇帝不划算,還不如繼續想辦法拖延康熙親政的時間,守住自己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康熙扳倒鰲拜的根本原因,是因為他也是權力慾望很強的人,不可能接受當傀儡的命運。臥榻之側豈容鼾睡,康熙想要乾綱獨斷,就必須把最大的攔路虎鰲拜拿下。但康熙也清楚,鰲拜並不是想換掉自己,皇帝寶座跟生命安全實際上不存在危險;再考慮到鰲拜對祖父跟父親的忠心,康熙決定留鰲拜一命,但再也不會給他任何的政治機會了。正如史書所記載,康熙念及鰲拜資深年久,屢立戰功,且無篡弒之跡,遂對他寬大處理,免死禁錮。最關鍵之處,就在於“無篡弒之跡”這五個字。
再來看索額圖,妥妥一枚“官二代”、“壕二代”,外戚集團代表人物。他的父親索尼是與鰲拜同等級的“四大輔臣”之首,份量只在鰲拜之上,可到了索額圖這裡,就不可同日而語了,在鰲拜眼中,索額圖不過屁孩一個,對康熙來說,本質上也就是奴才一名。索額圖的最大功勞,是協助康熙打倒鰲拜,奪回親政權,但康熙本身是主導力量,索額圖充其量算是雪中送炭、錦上添花。至於後來所謂的各種出謀劃策,對於康熙而言,不過是一名優秀下屬應盡的職責,不存在需要對其感恩戴德的心態。若不是因為索額圖作為康熙摯愛孝誠仁皇后親叔叔的特殊身份,康熙不可能對其容忍許久。
索額圖真正該死的原因就在於他沒有擺正臣子的位置,插手儲君之爭,離間康熙父子,對皇權造成了嚴重的威脅。一方面,他開啟了康熙深惡痛絕的“黨爭”模式。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索相”與“明相”之間的黨爭愈演愈烈。剛開始康熙出於帝王權術的考慮,利用二人平衡朝中力量,加上國事未平,正值用人之際,就採取了靜觀其變的做法。後來索額圖與明珠變本加厲,不但插手官員的選拔任用,更介入太子允礽與大阿哥允褆的儲位之爭,這已經觸及康熙的底線,故而只能出手,強制叫停了這場黨爭。考慮到索額圖的身份地位資歷貢獻在明珠之上,且畢竟是孝誠仁皇后以及太子允礽的至親,康熙在這件事的處理上還是偏向索額圖居多。
然而,不作死就不會死。索額圖並沒有從中吸取教訓,反而變本加厲,積極向太子允礽靠攏,為其謀劃如何打壓其他皇子,如何順利繼位,並組建了新的小團體組織——“太子黨”。這就徹底犯了康熙的大忌。自古以來,天大地大,皇位最大,歷史上不乏皇帝父親被兒子架空甚至害死的先例,太子著急上位,最大的阻礙是誰,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此時,索額圖的所作所為,不止動搖到康熙的皇權,更威脅到了康熙的生命,萬一太子意志不堅,在索額圖唆使下發動宮廷政變,康熙會有什麼下場可想而知。而以索額圖多年經營,黨羽之眾、勢力之廣,篡位的成功性絕對不低。
又驚又怒的康熙沒有一絲猶豫,雷霆出手,迅速拿下索額圖,幽禁至死不算,還徹底將其釘在恥辱柱上——“索額圖乃本朝第一罪人也!”
綜上所述,索額圖本身功勞份量不如鰲拜,卻又觸及了康熙的最後底線,他的下場自然要比鰲拜慘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