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江蘇阿洋

    我從事文化工作多年,實事求是的說,《弟子規》不能算儒家文化的東西。弟子,子弟也,就是我們的孩子。規,規矩也,就是教育訓導。孔子思想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卻是從培養興趣出發,而不是硬性灌輸和訓誡。所以,弟子規是後人假借先人之語,杜撰下來的玩意。

  • 2 # 史記sj

    例如《論語》中: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弟子規》的作者清朝康熙年間秀才李毓秀,

    他本人就是清初期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為什麼要把傳統國學文化中的經典《論語》,改編成通俗易懂的三字文式的《弟子規》呢?

    這是因為在當時人們的受教育水平普遍不高,

    讀書識字更是富貴人家才擁有的機會,

    改編成三字文,則簡單易學,

    就變成了人人可誦讀理解的經典。

    為此,康熙帝還專門下旨在全國推廣,教化民眾。

    《弟子規》一般的人聽到"弟子",

    會有一個錯誤的認知,覺得是誰學的?

    是小孩子嗎?這種說法,並不完全對!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隻要有志於學習聖賢之道的第子,都是可以。

    另外一層意思,“規”也是會意字,

    左邊一個"夫",右邊一個"見",叫大丈夫的見解。

    當然大丈夫的見解一定是隨順聖賢教誨,

    也就是人生的真理,來做事、來處事待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爺爺去世了,我作為孫女是不是必須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