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碌碌無為791
-
2 # 勇敢的星1977
臘月,為一年之末的最後一個農曆月份,俗稱為歲尾,又稱為冰月、寒月,文人墨客多稱為嘉平月。“臘”,起源於中國上古神農時,至今已有近四千年的歷史。《爾雅》載:“凡年未歲初之交,夏曰歲,商曰祀,周曰年。”商朝將過年直稱為“祀”,即取義於這期間要舉行祭祀祖先的活動,這種祭祀活動,古人稱為“臘”或“蠟”,周朝時“臘”專祭祖先,“蠟”專祭百神。秦漢時統稱為“臘”,夏及漢後各朝,“臘”皆舉行於農曆十二月,故世稱農曆十二月為“臘月”,將舉行冬祭這一天稱為“臘日”。
臘日當時並不固定哪一天。到了漢代,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戌日為“臘日”,並不吃臘八粥,只是祭祀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人們藉此祭祀祖先和天地神靈,並祈求豐收和吉祥。
臘八節拉開了春節的序幕。民謠曰:“臘八,臘
八,小孩要炮,姑娘要花。”從這天起,人們就
開始置辦年貨了,迎接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
-
3 # 河南小張vlog
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因臘日是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稱月臘。臘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始於周代,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後來,又將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在周代,掌握臘的人稱臘人。用臘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稱臘日。
-
4 # 指間閣
因為十二月為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也歲尾,有臘冬,殘冬,窮冬,臘月,冰月,余月,極月,等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和熟知的當屬“臘月”,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臘與獵通假。
-
5 # 淮北隨記
祭祀之月 - 臘月
農曆十二月又稱為臘月,也稱蜡月。
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
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
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
漢應劭《風俗通義》謂“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
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
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
臘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
始於周代,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
到了漢代,將臘日定為冬至後第三個戊日(干支紀日法地支為戌的日子)。
因為冬至日在農曆上是不固定的,故臘日也是不固定的。
後來又將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
《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
為什麼祭神的日子叫作臘日?
這要從臘字說起:古臘字沒有“月”旁,象形為:一隻掏掉內臟小動物烤在日頭上。
後來,人們把成塊的乾肉也稱臘。
在周代,掌握臘的人稱臘人。
用臘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稱臘日。
因臘日是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稱臘月。
臘月歌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掃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燉豬肉
二十七,殺肥雞
二十八,把面發
二十九,蒸饅頭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雲: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閒”之說。
農事上是“閒”了,但人們生活的節律並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
春節,是華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
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裡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
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甚至可以說從喝臘八粥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而過去一些官宦人家,甚至還有拖至二月二“龍抬頭”那天過年才算結束,從古典名著《紅樓夢》中就可看到。
-
6 # 微影片或短文
中國古代沒有陽曆(公曆),所以文中的十二月就是農曆的十二月份。因為十二月為這一年的最後一個月份,俗稱為“歲尾”。有臘冬、窮冬、殘冬、臘月、冰月、余月、清祀、極月、冬素、大呂等30多種稱呼。其中人們最熟悉又熟知的當屬“臘月”。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臘”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
另外農曆十二月之所以叫“臘月”,是因為在中國歷史上,一般每年固定在十二月八日,進行“獵祭”,即用打來殺死的飛禽走獸來進行祭祀活動。同時在古文中,因“臘”與“獵”通假,故“獵祭”成了“臘祭”。在此基礎上,年終的十二月就叫成了臘月。臘月的設定,與秦始皇嬴政有關。臘月被人們自然而然地記住和流傳下來。
“臘月”之稱,並不是想像中與臘梅、臘肉等有關。
-
7 # 十佳
12月為什麼叫"臘月"?
農曆十二月,在民間統稱為臘月,那農曆十二月為何又叫“臘月”呢?
其實這跟古代祭祀有關。相傳早在周代時,不論官宦之家還是平民百姓家,年底都要舉行一次“歲終之祭”,規模可謂是一年當中最隆重的一次,這次祭祀活動的名稱就稱作“臘”。而“臘”就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百神的“祭”名,統稱“臘祭”。
十二月是一年當中最後一個月份,在這個月裡,古代的人們會在這個月,準備各式各樣的祭品,祭奠祖宗和家神,祈求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閤家康寧。而家神是指:門、戶、天窗、灶、行(屋內的土地)。
而臘祭的具體日期,是在漢代之後,才明確規定,在冬至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月"。不過這一天並不是喝臘八粥的日子,而是祭祀諸神的日子。直到南北朝時,開國之君梁武帝因為信佛,而佛教的始祖釋迦牟尼在這一天得道成佛,所以就把兩者結合在了一起,在同一天祭祖祭神祭佛。才將農曆十二月初八固定為"臘八節"。於是,臘八這天便成為臘月裡最重要的一個節日。
臘月習俗
臘月裡的風俗有很多,比如在臘月初八那天,我們那裡都會將熬好的"臘八粥"灑在門和柴剁上面,以祭祀五穀之神。還有我婆婆每年都會在臘月二十三,也就是小年那天,擺一些吃的供奉灶神,我們那裡叫做祭灶老爺。其實,現在的很多人都不信奉這些,她們這樣做只是為了沿襲我們祖先的習俗罷了。
臘八粥的由來
據說是釋迦牟尼在成道之前,喝了一個月牧牛女煮的乳糜(用牛奶煮的粥),在釋迦牟尼得道成佛後,僧侶們為了紀念佛祖,便在臘月初八這天,舉行法會,效仿牧羊女煮粥獻佛,並把粥分給眾人,寓意大家沾沾佛祖成佛的喜氣,可以得到佛的祝福。後來民間也效仿這種煮粥敬佛的舉動,就逐漸發展成了我們今天喝的臘八粥。
之後,臘八粥逐漸演變成了一種傳統民間慶賀豐收的習俗,象徵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而在中國的大部分地方仍然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當然,臘八粥的做法要因地而異,花色多樣,香甜美味。
臘八粥主要是用黃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紅豇豆、紅棗等一起熬製而成。一般選取粳米或糯米為主料,再加些附料,湊足8種即可,所以稱之為“八寶粥”。
臘月的傳承
臘月是一年當中的最後一個月,也是最冷的時候,民諺雲:正是言之其冷。是迎接春節到來的節奏。在這個前奏裡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人們開始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廣義地說過年,應該從臘月二十三“過小年”,甚至可以說從喝臘八粥那天就開始了,一直要過到正月十五元宵節才算結束。
過年,對於華人來說,可以說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人們會為了過年準備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形式上可謂豐富多彩。
百節年為首,是我們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它不僅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和願望、而且還是祈福、飲食和娛樂的一種展示。
-
8 # —正陽
農曆十二月稱臘月,是由“臘日”演變而來的。臘日,是古人祭祀百神的日子。始於周代,具體在哪一天,沒有確切記載。到了漢代,將臘日定為冬至後第三個戊日(干支紀日法地支為戌的日子)。因為冬至日在農曆上是不固定的,故臘日也是不固定的。後來又將十二月八日定為臘日。《荊楚歲時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為什麼祭神的日子叫作臘日?這要從臘字說起:古臘字沒有“月”旁,象形為:一隻掏掉內臟小動物烤在日頭上。後來,人們把成塊的乾肉也稱臘。在周代,掌握臘的人稱臘人。用臘祭神,所以便把祭日稱臘日。因臘日是在十二月,故十二月也稱臘月。
-
9 # 艾又愛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雲:“臘七、臘八,凍掉下巴”,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閒”之說。臘月“寒冬臘月”描寫的是農曆十二月,即草木凋零,冰峰雪蓋的隆冬。將冬末初春新舊交替的十二月,稱為“臘月” 臘日當時並不固定哪一天,才明確了從冬至過後的第三個戍日為“臘日”,並不吃臘八粥,只是祭祀諸神的日子。
-
10 # 郗金民新號
夏曆十二月,為年歲之終月。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臘。漢曰:臘。秦漢;以後將夏曆十二月稱為,臘月。臘:祭祀之名,之意。臘月;為祭祀之月,祭祀百神,以慶一年之豐收。臘月說事很大。臘月,尤其南方,時興醃製臘肉。臘月初八為,臘日;祭祀之日,過去時興打腰鼓,祀求來年好收成,臘鼓鳴,春草生。醃製臘八醋。民諺:過冬(冬至)不吃糕,死下一旮旯。臘七臘八,出門凍死。臘八不吃糜(粥),死了沒人埋。臘月二十三,糖瓜祭灶,過小年。臘月三十,除夕,過大年。人常說:難過的日,夷過的年。
回覆列表
我們都知道臘月是指黃曆的十二月,而“臘”這個字的原義是指古代的一種祭祀名稱。《說文解字》:“臘:冬至後三戌,臘祭百神。”冬至後三戌,是指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剛好是黃曆的十二月初八,也就是我們俗稱的臘八節。因為臘祭在十二月,所以將此月稱為“臘月”。
在臘月期間的傳統民俗活動很多。這種稱謂與自然季候並沒太多的關係,而主要是以歲時之祭祀有關。所謂“臘”,本為歲終的祭名。
漢應劭《風俗通義》謂“夏曰嘉平,殷曰清祀,周用大蜡,漢改為臘。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先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不論是打獵後以禽獸祭祖,還是因新舊之交而祀神靈,反正都是要搞祭祀活動,所以臘月是個祭祀之月。
臘祭在中國古代是很重要的祭祀活動,朝廷所用的祭品中有犧牲也有穀物。而民間的祭品主要用穀物;臘祭是向神明祈求保佑來年和氣普洽、五穀豐登。
臘祭過後要用祭祀的穀物煮粥並分食,這就是民間所說的吃臘八粥。現代人普遍省略了臘祭的環節,只講究吃臘八粥,並研究要用什麼輔料來煮粥才有營養。其實食用被神明採納過的祭品,才是最好的。
自然環境在滋養著人類,人類也在反哺著自然環境。保護自然環境已經成了世界各國主流社會提倡的課題。筆者認為想更好的保護自然環境,首先必須提升人類的道德水平。而學習中華傳統文化,既有助於提升人類的道德水平,也有助於讓人們明白如何藉助於自然環境改善人類的身體健康。
對五行術數及中醫有研究的人應該知道,冬季在五行中屬水。在冬天,人類的肺部從大自然中吸入冷空氣,轉化為溫熱的二氧化碳等氣體撥出,人的身體在增加負擔的同時又在反哺著自然環境;不止是花草樹木,我們居住的房屋及居家裝置都被人類撥出的氣息反哺著。由於肺部在五行中屬金,冬季的整個自然環境屬水,金生水的緣故;冬季人類的肺部負擔很重。因此冬季也是肺部疾病的高發期;所以,冬季養生的側重點是如何減輕肺部的負擔及滋養肺部。因為筆者是一名香道師,所以只能在薰香方面說出自己的一些建議,提供給各位讀者分析參考。
首先,滋養肺部有一個很好的辦法就是薰香,因為香氣的屬性是土,土生金(人的肺部五行屬金)。
為什麼香氣的五行屬性是土?
因為四書五經之一的《禮記月令》是這樣闡述的:“
中央土……其數五,其味甘,其臭香。
”只有用“五數”的乾粉合香,才能在合香過程中讓植物粉末保留住香氣而磨去其它的氣味(臊、焦、腥、腐)。這種手工制香方法是筆者獨創的,目前的制香機械無法制作。
薰香的方式當然也可以用篆香,比如用“土”、“金”這兩個篆字點燃薰香;香粉可以用印度老山檀香或澳洲檀香,檀香具有安神淨慮、促進睡眠的效果。香粉必須經過去陰氣的處理,保證其陽氣充足,否則薰香無益,只會起反作用。
臘月是冬季的最後一個月,天地間的陰冷氣息最重,也是人類的肺部負擔最重的一個月。因此除了利用傳統五行相生相剋的原理以薰香調養之外,還應該多讀一些古典詩書,讓身心放鬆及清淨。詩曰:
臘月宜幽隱,寒天重養生。
冰封經雨木,香送讀書聲。
靜慧舒心結,慈悲助眼明。
依依煙氣動,濯濯物華清。
《祀記》上面解釋:“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臘”與“蠟”相似,祭祀祖先稱為“臘”,祭祀百神稱為“蠟”。“臘”與“蠟”都是一種祭祀活動,而多在農曆十二月進行,人們也就習慣把十二月稱為臘月了。
臘月是一年之歲尾,正值寒冬。民諺雲:正是言之其冷。這時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閒”之說。農事上是“閒”了,但人們生活的節律並未因此而放慢,人們懷著愉悅而急切的心情加快了向春節邁進的步伐。
春節,是華人傳統的三大節中最為隆重的一節;而臘月,正是迎接春節的前奏曲,在這個前奏曲裡有著豐富的內容。首先從喝臘八粥開始,然後人們要掃房、請香、祭灶、封印、寫春聯、辦年貨,直到除夕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