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為榮耀EMUI
-
2 # 處州記憶
無疑是功大於過,但關羽之過卻是致命一擊。
本來三分天下,蜀國國力尚可跟魏國的一半抗衡,但是由於關羽丟了荊州,導致蜀國從此無還手之力,只能靠著諸葛亮北伐苟延殘喘。關羽失敗後,劉備氣急敗壞、意氣用事接連犯渾。不聽諸葛和趙雲相勸,拱手相讓大好局面。
關羽出荊州北伐基於的就是蜀漢中央的一個判斷,魏軍勢大,北伐不但對自己有利,對吳也有利,關羽集團軍單獨面對魏軍有強大牽制力的,吳國也可以趁機佔便宜,不會貿然扯後腿。
問題是關羽太強大太執著了,實在地傷害了魏國,吳國卻沒佔到什麼便宜,局勢變了,由於地緣關係吳國怕蜀國甚至勝過了魏國,蠢蠢欲動。而蜀國卻沒有及時察覺這個變化,或者是察覺到了但沒想到鷹派的呂蒙會突然暗中上任直擊要害,最終失荊州功虧一簣。
雖然成語是“關羽大意失荊州”,但主要責任根本不在關羽,而在蜀漢政府。 關羽軍事上完全有獨當一面的能力,完成了既定任務而且很可能超出了蜀漢期望,但隨著戰爭深入形勢演變,不再是軍事家的鬥爭而更是政治家、外交家、乃至陰謀家、間諜的鬥爭,蜀漢在這方面還沒有準備好,甚至連後勤工作都難以跟上。
最終關羽倉促間雙面受敵,敗走麥城。
-
3 # 捕風捉影自媒社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就算是聖賢也不可能無過,畢竟人無完人。關羽傲氣太重,孫權提出將關羽小女嫁給自己兒子兩家聯姻,誰知關羽回覆虎女鄢能嫁與犬子,這是及盡侮辱的,試問一方諸侯的孫權豈能罷休,有一點成就就飄到天上去,就因為他的傲慢讓他大意失荊州,也付出了生命的代價更給蜀國造成無法估量的損失,這個損失太大了,大到讓蜀漢幾乎再無統一天下的可能。
他對蜀漢政權建立的功勞就不一一例舉了,總之除了劉備諸葛亮之外基本沒人能比了,沒有關羽蜀漢政權不一定能建立的起來,他的大意失荊州還沒到讓蜀國亡國的危險,所以說關羽還是功大於過的。
-
4 # 痴人十三郎
剝開小說的迷霧,你會發現關羽不過是一介武夫。
溫酒斬華雄(虛構)
於戰場上襲殺顏良(與曹魏有功,與蜀無功)。
建安元年秋獵時,勸劉備殺曹操,未遂(差一點成千古罪人,與蜀無功)
過五關斬六將(虛構)
棄魏歸蜀(小功)
守荊州(有功)
寫信問馬超才幹,事後吹牛逼(無功,驕傲成性)
刮骨療毒(牛逼,無功)
單刀赴會(有功)
看不起黃忠(大過,傲慢)
樊城之戰,水淹七軍(大功)
罵孫權求婚使(破壞聯盟,大過)
大意失荊州(終生大過)
反觀關羽一生功績,守荊州和戰樊城算是與蜀有功,但為人傲慢,沒有政治頭腦。內,與多名將領有罅隙,長久遠離政治中心,類似放逐。外,無必要與鄰國結怨,以致大意失荊州。造成損失,遠大與功績,基本改變了蜀漢之國運。觀其性格品行,政治頭腦,一介武夫爾。
不過,其行為確實是東漢的大忠臣,送他忠義二字也不虧。
-
5 # 小施先生讀諸史
當然是過大啊,因為蜀國能夠建立起來並不單單因為靠關羽,黃忠的定軍山之戰為劉備攻取漢中創造了機會,諸葛亮的火燒赤壁為劉備將來三分天下有其一打下了基礎,法正、張松的獻策為劉備奪取益州創造了機會,趙雲為劉備打下了荊州的桂陽郡,魏延獻了長沙郡,這些人都是為劉備打天下的老臣,關羽的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這些雖然都是輝煌的業績但對與劉備來說毫無意義,蜀國的天下都是這一幫老臣打下的,對與蜀國來說關羽除了攻取長沙(後來還是魏延殺了長沙太守韓玄獻了長沙郡)還有單身赴會(那是關羽的一廂情願),之外就沒有了其他的業績了,但是關羽卻把蜀國拖向了萬劫不復之地,劉備諸葛亮將荊州之地託付給了關羽,讓他好好的鎮守荊州,在沒有劉備諸葛亮明確的答覆之前他一意孤行的出兵攻取樊城結果使得曹操孫權內外夾擊荊州落去到孫權之手,劉備為了能與關羽報仇舉傾國之兵攻打吳國結果在夷陵被陸遜擊敗劉備差點也被陸遜燒死,倘若關羽不出兵攻打樊城而是好好的鎮守荊州之地就沒有了後面的事,那麼諸葛亮後來北伐中原也不會捉襟見肘兵力不足,關羽雖然對蜀國有功但是他的功永遠抵不過自己的過,就是因為他的過害死了自己的大哥三弟,害得蜀國淪為了三國之中國力最弱軍事力量最弱的小國,如果荊州還在那麼諸葛亮的隆中之策就會順利的實現,將來一統天下的說不定就是蜀國呢,劉禪雖然樂不思蜀,但比起那東吳的孫皓、魏國的曹髦、曹煥還是多多少少要強一些的。
-
6 # 傲視蒼穹39
說實話,劉備所擁有過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他靠自己的本事掙來的。這樣說可能會引起九成以上某粉的非議、甚至鄙視。但是,事實就是事實。以現有大眾都知道的史籍來分析,撥開歷史的迷霧,只要不是先入為主的人,都能分析出這個說法是不是“譁眾取寵”!
劉備得到的第一個;令他成為了東漢末年的一鎮諸侯的地方,就是徐州。而且。就是因為徐州,他得到了朝廷的正式認可。陸續的官銜是豫州刺史、徐州牧、左將軍、宜城亭侯。那麼,我們來看看;陶謙是不是因為劉備有關、張二將的原因,才會讓徐州給劉備的呢?歷史記載得清清楚楚——不是!是因為劉備的本人,得到了陶謙的信任、欣賞,並認為非劉備不能管理、安定徐州。連陶謙的部屬,都一再的推崇劉備,劉備想推都推不掉。而事實上,張飛把劉備的第一份基業敗掉了。是劉備又成了“無地遊魂”!連呂布讓他容身的小沛,都是劉備去給呂布說好話,又因呂布想利用劉備抵擋袁術,才得到的!跟關、張毫無關係。
第二次得到徐州,也是劉備本人的本事,贏得了曹操的好感和信任,才贏得了機會。連斬車胄的都是劉備自己,根本不是《演義》說的;是關羽所斬!
得駐新野、樊城兩縣,也是靠他自己的名聲得來的。同樣跟關、張毫無關係。之後敗於當陽長坂,得到了劉琦的支援,擁戴,又有了江夏、夏口棲身。又是憑的劉表的信任,才會得到劉琦的支援。劉備得到的這幾個地方,都跟關、張沒有半分關係。
取荊州時,本來是有機會給關、張、趙顯示一下實力的;劉備攜民渡江後到襄陽時,諸葛亮曾給劉備出主意;要他趁機奪取襄陽,奪得襄陽即能接管整個荊州。這裡顯出諸葛亮是真正的政治家思維,只要是對自己有利的,“仁義”這種虛假的東西是可以拋棄的。而劉備卻因為劉表對他的厚待,不忍心奪取劉琮孤兒寡母的基業。所以,劉備還算不上是一個真正的政治家,這也註定了他,是不可能統一天下的!政治家就是要能做到“不要臉”;孫權做到了,所以他能打贏三場影響歷史走向的戰役;赤壁之戰、荊州之戰、夷陵之戰。呂布做到了,所以輕易就奪取了劉備的徐州。趙匡胤做到了,所以他能建立大宋。劉備做不到,所以只能最終消亡!
赤壁之戰前;魯肅敏銳的看到了擊敗曹操的契機,說服孫權與劉備聯盟。並親自跑道危機四伏的長坂戰場,找到劉備。併為劉備詳述了孫劉聯盟的戰略利益,和將來局勢的發展預測,促成了孫劉聯合。不但在赤壁一舉擊敗了曹操大軍,實際上為劉備奪取荊州打下了極好的基礎。所以,劉備之所以能夠得到荊南四郡和南郡,起決定性作用的功臣是魯肅,輔助功臣是劉琦,而不是劉備身邊的人。沒有劉琦這塊招牌,劉備不可能兵不血刃得到荊南四郡!再看看劉備平定荊南四郡時,此時劉備身邊的諸葛亮、龐統、關羽、張飛、趙雲,劉封、以及與此有關的黃忠,這些人的正史、野史中的傳記,沒有一個對劉備收荊南四郡之事,有立功記載的。這就足以證明;真正促成此事的人是魯肅,使劉備能順利平定荊南的人是劉琦!
劉備能有機會進入益州,攻取西川,更不是諸葛亮、龐統、關、張、趙等的功勞。張松、法正、孟達等,之所以預謀獻西川給劉備,都是因為劉備仁義、賢德、忠厚、英雄的名聲傳於四海所致。並不是因為諸葛、關、張等。也就是說;不管劉備身邊是否有諸葛、關、張,都不會影響此三人獻西川給劉備的決定!而收川的主帥是劉備不用說了,他還是西川戰役主戰場的主將,戰將也僅帶了黃忠、卓膺。龐統是軍師,而且中途還死了。諸葛亮的入川並非像《演義》所描述;是去接替龐統的。他僅是兩路援兵之一的主將,而且是最偏的一旅之師。是到了成都,才跟劉備、以及另一路主要援兵主將的張飛會師的。而關羽卻一直沒有參與!
得到漢中之地,就完全是法正、黃權之功了。跟關羽更加沒有關係。那麼,我們總結一下劉備得到的地盤,都是誰的功勞吧;
第一次、第二次得到徐州的功臣,是劉備自己。
得到新野、樊城的,也是劉備自己。
得到安身之地夏口的,還是劉備自己。
得到荊南四郡+南郡的功臣,是魯肅、劉琦。
能入川且得到西川的功臣,是張松、法正、孟達。
奪取漢中的功臣,是法正、黃權、楊洪。
奪得上庸三郡的,是劉封,孟達。
以上問題就可看出;對劉備基業作出主要貢獻、以及起關鍵作用的人中,基本上沒有關羽什麼事!在入川之戰中,跟諸葛亮、龐統、張飛、趙雲、馬超等,也僅有沾邊的關係。他們的功勞,只有張飛還能與黃忠差不多,其他人的功勞,跟黃忠都無法比!
而對於關羽,建立基業基本沒他什麼事。甚至連長坂之敗,都跟他無關。但非常矛盾的是,他卻又是蜀漢最有能力的統帥型武將。魏延後來雖然也是統帥型武將,能力甚至比他還有可能強一點點。可魏延是旱鴨子,不會水戰。關老爺厲害的是;還精於水戰。當時整個三國,統帥型的武將中,還真沒有誰比他更全面的。可是,他又是敗得最慘的。荊州之失,雖然劉備、諸葛亮要付主要責任,可他作為主將,也是逃不了干係的。因為荊州兵太少,戰將更少,根本不具備“打出去”的能力,作為主將,即使劉備下命令,也可以拒絕出征的。正所謂;“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何況,並沒有資料顯示;是劉備命他出徵的!所以,關老爺雖然是天下第一將,卻對蜀漢的作用卻不是那麼大。功勞也乏善可陳!公平地說;關羽對蜀漢的利益是,功不低過!
-
7 # 千流星辰
關羽一直是中國歷史中一個充滿矛盾的角色,敬仰者冠以武聖,大帝等等諸多稱號,無所不用其極,而貶者評價其為蜀國第一罪人,諸葛亮鞠躬盡瘁一生無奈的締造者,那麼關羽究竟怎麼評價呢?我的總體評價是有功有過,功大於過。
先看功,劉備白手起家,無地無兵無權,然而關張全力資助,對劉備出人頭地乃至建國立業有著最為基礎的影響,關羽的能力在當時的評價如何?從曹操的態度可見一斑,關羽刺顏良於陣中和黃忠力劈夏侯淵是戰役中力斬大將的兩大經典,要知道古代打仗可沒有演義中的陣前單挑。那麼這樣一個難求的武將,經受各種誘惑伴隨劉備一生征戰,最終與張飛諸葛位列蜀漢三傑,這樣的武將夫復何求?
再看過,主要就是丟荊州和走麥城。這件事上當然責任少不了關羽,但是完全歸結於他公平嗎?我覺得並不公平,關羽守荊州是劉備自己的選擇,當時的情況來說,關羽是譽滿天下的名將,劉備舊部的二號人物,非荊州系也非益州系,是守荊州的最好選擇,不要說趙雲諸葛什麼的,趙雲首先官階就達不到,諸葛是荊州派系代表人物,不可能守荊州,可以說關羽是被當時的情勢推到了那個位置。再說荊州的地理位置,三國交匯點,吳國爭霸天下的門戶,可以說有了荊州吳國就有了爭霸天下的資本和奢望,反之吳國只能偏安一隅,那麼關羽怎麼自處?無論如何也打消不了吳國對荊州的渴望,與吳走的太近,劉備又會疑心,只能選擇通常我們認為的傲慢自大這條路走,可以說換誰守荊州,吳國最終還是會出手,必然的。三是年齡,麥城時關羽快六旬了,古代來說基本到了快死的年齡,根據隆中對來說,是要等天下有變的,可是劉關張的年齡等的了嗎?等不了了,老死之際,漢朝將亡,劉關張是絕對不甘心,所以有了劉備默許下的水淹七軍,有了白衣渡江,而關羽只能最終成為所謂的罪魁禍首承受這一切,公平嗎?
-
8 # 深圳股哥
從蜀國的利益角度來看,關羽是功大於過。
1、關羽重然諾、守信用、勇武非凡,戰功赫赫,是蜀漢傑出的軍事將領。
在中國漢末三國曆史上,關羽重然諾、守信用,對劉備及其集團無限忠誠。關羽把“忠勇” 做到了極致,可謂“死忠”。他與劉備同甘共苦許多年,恪守信義,始終不渝。即使白馬被擒,身在曹營,也仍不忘舊恩,終於復歸劉備,忠義一時無兩。關羽勇武非凡,有勇有謀,戰功赫赫,冠於全軍,是蜀漢傑出的軍事將領。他斬顏良、水淹七軍、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甚至為了避其鋒芒建議遷都,這無不顯其威猛。與同時代魏、吳將領相比,關羽無疑是最強的將領之一。在後世小說裡,描寫他溫酒斬華雄、三英戰呂布、斬車胄、斬顏良、誅文丑、掛印封金、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捉放曹、單刀赴會、水淹七軍等,雖有違背史實之處,但卻也突出表現了他的武勇和神韻。至於刮骨療毒,更是盡人皆知。後世武聖關公廟數量之多,遠遠超過了文聖孔廟。關公忠義精神成為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2、關羽發動襄樊之戰,因為自身缺點累積效應造成荊州要地失守,對蜀漢事業造成重大損失。
關羽的弱點:有些自負,過分虛榮,缺乏大局觀。關羽雖然有很強的軍事才幹,但是個性太強。用陳壽的話說:關羽善待卒伍而驕傲於士大夫。馬超來降之時,他問諸葛亮馬超的才能誰能比。諸葛亮恭維他說,馬超雖然雄烈過人,但只能和張飛並駕齊驅,而不及關羽美髯之超逸絕倫。關羽聽後,非常高興,立即到處把諸葛亮寫的這封信給大家看。劉備評五虎將之時,將黃忠列為後將軍。關羽聽說之後,非常不服氣。他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卒為伍也。孫權派人來說媒,要關羽將他的女兒許配給孫權的兒子,這是非常有利於吳蜀聯盟的政治聯姻。如果關羽同意的話,也許就沒有東吳襲取荊州之事了。可是關羽不僅把媒人罵走,竟然說出虎女不嫁犬子的話來。真不知道關羽是怎麼想的,這麼不給孫權面子。孫權活捉關羽之後,二話不說,就把他斬殺,似乎也合乎情理。諸葛亮讓關羽駐守荊州,他沒有完成聯吳抗曹的政治任務,而是剛愎自用、丟掉荊州,自己兵敗身死。丟掉荊州要地,是蜀漢一次重大的戰略失敗。
-
9 # 姚小貳
首先可以肯定,關羽是過大於功的,不然蜀漢為何要給關羽一個壯繆侯這樣一個不算好的諡號?問題在於關羽這個過有多大?其實說到底關羽的過無非就是敗走麥城,問題是關羽之所以敗走麥城,最大的過錯在關羽身上嗎?
我個人認為不然,關羽敗走麥城,丟失荊州固然有錯,但最大的過錯並不在關羽,而在劉備和諸葛亮身上,關羽之所以會丟失荊州,主要是因為其出動主力攻打襄樊,致使後防空虛,東吳趁機偷襲!問題就在這裡,第一,為什麼關羽要攻打襄樊?第二,為什麼關羽不防備東吳?
如果關羽不攻打襄樊,那麼東吳是沒機會偷襲荊州的,荊州也不會丟失,所以關羽為什麼要攻打襄樊,這是最關鍵的問題,有人說,關羽是在沒得到劉備同意的情況下,私自攻打襄樊,如果真是如此,那麼關羽一定要為荊州的丟失負最大責任!但事實是關羽攻打荊州並不是關羽私自而為,因為在蜀漢的指導思想隆中對的計劃裡,蜀漢集團是需要佔據荊益的,佔據荊益之後,蜀漢集團就可以待天下有變,一路攻秦川,一路攻洛宛!而事實上荊州這邊並不具備攻打洛宛的條件,因為在關羽跟洛宛之間還隔著襄樊,而且襄樊作為南陽盆地的南方出口,也是荊州北上洛宛的唯一通道,要攻打洛宛,就必須先佔據襄樊!所以從這個層面上說,蜀漢集團是必須要佔據襄樊的,恐怕劉備諸葛亮這些有雄才的人早就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攻打襄樊如果不是劉備命令關羽,也只可能是蜀漢決策層提前就做好的戰略計劃!結合劉備在攻打襄樊前授予關羽假節鉞這一舉動看,攻打襄樊不會是關羽私自出兵,劉備授意的可能更大!而且關羽也不是傻瓜,在不經過主公同意的情況下,就發動這麼一場大戰,這個罪名他也擔待不起!總結一下就是,蜀漢集團必須要佔據襄樊,而關羽也知道這一點,畢竟關羽也是蜀漢決策層裡的一員,劉備命關羽守荊州,一定授意過他,在合適的時機佔據襄樊!而當時曹操接連在赤壁南郡漢中三場大戰中戰敗,水軍更是在赤壁之戰中全軍覆沒,而東吳方面也剛剛跟劉備在湘水劃界定盟,這個時間點這個時機正是攻打襄樊的最佳時機,所以關羽攻打襄樊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第二點,為何關羽屢次挑釁東吳,而最後也不防備東吳?首先關羽是對東吳有防備的,只是後來中了陸遜的計謀,產生了輕敵思想,然而問題是劉備和諸葛亮為何沒有在東吳的問題上有過任何防備的舉措?劉備暫且不提,而諸葛亮也只是一個勁的強調要聯合東吳,卻從沒提過如果東吳背叛,蜀漢該如何防備?對東吳的關係處理上,明顯劉備和諸葛亮應該負起更大的責任,畢竟這是兩個勢力間的關係,而不是關羽跟東吳的關係!當然這不是為關羽開脫!我認為在整個襄樊之戰的過程中,關羽並沒有犯什麼錯,但對於東吳的問題上,他的確是犯了錯!他的確是輕視了東吳的威脅!
所以呢,綜合來看,關羽之所以敗走麥城丟失荊州,從頭到尾他並沒有什麼錯,他犯的唯一的錯就是輕視了東吳,放鬆了對東吳的防範!而劉備和諸葛亮的責任更大!攻打襄樊是他們的意思,對東吳的意向預測不足,這些才是襄樊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關羽作為荊州主將事實上已經做得足夠好了
-
10 # 小屋253315373
謹以個人之見供商討。我認為,關羽就蜀國而言,貢獻微乎其微,不但無功,甚至有罪。主要在於三點,一是與孫權交惡,破壞了蜀吳戰略同盟,進而攪亂了蜀國的政治格局。二是失去戰略重鎮,大批士兵變節,削弱了蜀國軍事力量。關羽不體恤軍民,軍心不穩,被偷襲後,人心思變,荊州城鎮大量投誠變節,甚至連國舅爺靡芳等都反了。像劉封這樣的皇親國戚也遠觀不動,坐等看其滅亡。三是狂妄自大,破壞了蜀國的安定團結。質疑黃忠,藐視馬超,居功自傲,等等等等,擴大了各個勢力之間的矛盾和裂痕,為後期蜀國勢力分裂埋下了很深的伏筆。更為嚴重的是,關羽不甘心人下,自視過高,已經逐漸成為了劉備政權轉移的最大障礙,有關羽在,劉備傳位給劉禪就存在著巨大的隱患,在我看來,甚至成為了當時蜀帝國的最大威脅,其危險程度遠遠超過曹魏,這也是麥城後劉備不發兵救助的重要原因之一。臣強主弱,劉備身後已經無人能鉗制關羽了,蜀帝國未來姓劉還是姓關都是很難說的事情。所謂的忠義關係好,那不過是小說裡的描述。一年後的夷陵之戰,儘管是打著報仇的旗號,其實目的根本不在於此。那不過是劉備的一次賭博罷了。
回覆列表
關羽也是《三國演義》中著力描寫的人物。在作者的筆下,關羽也從《三國志》中的一名與趙雲、黃忠地位相同的武將,變成了《三國演義》中勇猛忠義的大英雄。《三國演義》如此美化關羽,完全是為了提倡封建的“忠”“義”思想。《三國演義》後,關羽就成為完全符合封建統治階級理想的人物,關羽在民間的影響也就越來越廣。明、清的統治者曾經幾次封其為“大帝”,到處為其立廟。這就清楚的說明,透過關羽鼓吹“忠”“義”的這種描寫,是多麼適合封建統治者的需要。
關於關羽的英雄事蹟:
溫酒斬華雄——此乃江東猛虎孫堅所為; 徐州誅車胄——此乃劉備所為; 斬顏良,誅文丑——斬顏良確有其事,誅文丑的卻是曹操所為。過五關,斬六將——關羽離開曹操後,直接從許昌南下往汝南投奔劉備,並未發生過五關,斬六將之事; 古城斬蔡陽——此亦乃劉備所為; 華容放曹——在華容道攔截曹操的是劉備,但是他去晚了,所以被曹操跑掉了。戰長沙——劉備南征荊南四郡,四郡守望風而降,黃忠便隨長沙太守韓玄同降,關羽並未和黃忠發生戰鬥。單刀赴會——根本就是本末倒置,實乃魯肅單刀會關羽,“單刀”乃軍士之佩刀;水淹七軍——此乃天災人禍,非人謀; 刮骨療傷——此時華佗已經死了兩年,因此並非華佗所為,似乎只是一般的軍醫所為; 麥城凜然拒降——孫權使人勸降,關羽詐降,在城頭虛插旌旗,從別門撤退,被呂蒙算到,半路截殺之。至於,追命呂蒙,玉泉顯聖等,不用說也知道是子虛烏有,亂搞封建迷信。。不多說。綜觀《三國演義》關羽之壯舉,也就斬顏良是史實,其他均為移花接木或虛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