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名廬書社許高鑑
-
2 # 仗劍讀書
王羲之寫《蘭亭序》的時候在和一幫朋友喝酒作詩,彼時氣氛正濃,大家妙句頻出,王羲之酒意上湧,豪氣頓生,扯過紙來,一篇洋洋灑灑的千古名篇從王羲之筆下傾瀉而出。
第二天酒醒再看時,也覺得寫的很出彩,只是因為當時急就,篇章中免不了有幾處塗抹。王羲之力求完美,打算重新抄寫一遍,可沒了當時的氣氛和感覺,所重抄的字免不了帶些刻意的味道,再不復當日蘭亭之瀟灑跳脫,於是便作罷,所以才有了我們今天看到的有幾處塗抹的《蘭亭集序》。
王羲之名篇《蘭亭集序》的問世,就是因為有美酒的加持和氣氛的烘托,缺了那個條件,再不復當日之狀態,狀態不對,自然再寫不出了。
酒是一把雙刃劍,有人喝酒豪氣頓生,成就千古傳奇,有人喝酒惹是生非,造成一時悲劇,喝的好了,王羲之寫出蘭亭,李白詩蓋全唐,武松提拳打虎;喝的不好,哭哭啼啼,情緒崩潰,吐得滿地一片狼藉,這便是酒的神奇魔力。
除了酒,還有當時的特定環境。
王羲之和他的朋友們為當世名士,這幫人有錢有閒,動不動就聚在一起吹牛嘮嗑。名士相聚,自然少不了美酒佳人,試想,紅顏磨墨,柔夷斟酒,身邊皆飽學同好,一時暗香浮動文思泉湧,氣氛達到頂點,諸般條件推動之下,胸中情緒才得以從筆下發洩。
這些都是無意中達成的條件,若要刻意複製,便少了隨意和灑脫,反而不美。
所以,《蘭亭序》成了王羲之一個偶然達到的高度,這是建立在他本身書法能力之上,是環境催化下的昇華和質變,正是這些偶然因素促成的複雜原因,才真正是《蘭亭集序》的魅力所在。
-
3 # 福自福地來wjf
咱暫且不說蘭亭序的內容與書法如何,就單說王羲之想再從寫時,確再也寫不出原章的格調與氣勢了。那是為什麼呢?原因也很簡單。這個現象,不單是王羲之有,實際上所有的文人,藝人都會有這種現象反映。這是一種隨性感知概念。比如文人,詩人,畫家,文藝家等,他們在提筆之前,整個文章,詩詞,圖畫等,它的構思已在大腦中形成,這個時侯,是不須停頓和外部干擾的。它要的是一氣哈成。若受干擾或停止,其思緒就會打亂,它如人做夢一般,醒後受到干擾,前面的所思所想你就會想不起來。文人同理,這要的是一種隨性的靈感,靈感出現即要一氣哈成。若遇干擾或耽擱,再回來寫時,原來的靈感即不再了。即想再敘,也找不回先前的思路,其味道就大不一樣了。
本人即是這樣,看到題目,略一思索,輪廓已構成,提筆而就,大題不會跑味。若正寫時,有人打攪或有事,回來再寫時,總慮不出原來的思緒了。
所以文人,詩人,詞人,畫家等,妙文絕詩和性畫皆來自靈感的支撐,失去靈感便無從下筆了。
-
4 # 舒克書法愛好者
書法作品尤其是珍品、極品,如蘭亭序。是在書聖王羲之在極其特殊的環境下一揮而就的。當時一群書法最好的人在聚會,喝點小酒,吹點牛逼。吹著吹著大家就捧王羲之,大哥你寫的最牛逼X,天下你最強。然後王羲之飄了,寫下第一行書蘭亭序。你想,在當時那個條件,如何再湊齊當時書法最牛逼的人?所以說 這是不能複製的。
-
5 # 拾雅
王羲之寫《蘭亭序》是在酒後微醉的情況下寫出的,作者在那場與老少朋友的集會中,可以想象那個場景:喝酒吟詩,高淡闊論,談笑風生,欣賞美景……作者的興致高昂,加上酒後精神亢奮,狀態也自由奔放,不受拘束毫無顧慮,自然筆下生花……《蘭亭序》是無心之作,作者也是在極佳的狀態下發揮自如……一切都在特定的情勢條件下聚促而成,所以無法再來一次,作者也不可能有類同的狀態,自然也不可能寫出原來的效果來!
-
6 # 老木蟠龍
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時,環境好,既有茂林又有修竹,更有高山流水。天氣很好:天朗氣清,惠風和暢。這就是孫過庭說的“五合”中的“時和氣潤”。王羲之寫蘭亭集序時做了修禊之事,群賢畢至,少長鹹集,然後流觴曲水,飲酒賦詩,心情大好。這就是孫過庭說的神怡務閒,感惠徇知。然後紙墨相發,意興盎然。眾友相托集詩寫序。面對眾友的題詩,紙墨相發,偶然欲書。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場景,這樣的心情,寫不好字都難!加上王羲之書法的功底,當然是筆走龍蛇,一揮而就。可見要創作一副好的書法,就是要適合孫過庭說的“五合”才對!要有好環境好天氣,好紙筆,還要有好心情,更要有書寫的強烈慾望!
-
7 # who看who說史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明確一個概念,那就是真正的書法不僅僅是意思表達的符號,更是一種情感表達的符號,它屬於藝術的範疇之內。
那麼,我們再來看《蘭亭序》。
首先是字的形態非常優美,且極富變化。比如全帖中二十多個“之”字,每一個“之”都別具姿態,毫無雷同和相似。這一個“之”字的寫法,每每被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所讚歎不已。
其次是字的結構美。從結構上來說,《蘭亭序》中的每一個字,都筋強骨健,血肉完足豐驅美。字的結體,對稱揖讓、舒展、收斂,安排的巧妙而又自然,絕不強求,自然天成,氣韻非凡。
第三就是在章法上一氣呵成,動靜隨心,收放由心,疏密得宜,恰到好處,行氣更是流暢自如,如行雲流水,渾然天成。
有此以上三點,《蘭亭序》足可以被稱之為“神品”。
至於故事傳說王羲之自己再也寫不出這樣的效果,這很正常。文章的開頭就說了,書法是情感表達的符號,它要表達的是書者書寫時的情感。人已不在,境已變化,事情已經過去,心已變,情難在,自然也就寫不出一樣的東西了。
-
8 # 三匹山
這得看看當時的政治背景和王羲之本人的性格,東晉那個時代特別黑暗,官場汙濁,政治迫害現象嚴重,文人們其實都是在黑暗的夾縫中生存,王羲之據說是性格豪放,但從他的筆跡裡邊還是看得出謹小慎微的一面,那環境不謹慎不行啊,要被搞死的。
寫蘭亭序的時候,一堆文人相會,心情特別舒暢,而且王羲之應該是嗨了五石散的,情景之下的那種灑脫和情緒就一下子就寫進了書法裡去了,時過境遷之後再寫出來其實是特別難的一件事,所以寫不出效果來是很正常的,寫出來了才是不正常的。
話說王羲之只活了58歲,據說晚年渾身是病,估計都是嗨藥嗨的,咱們可千萬別學。
-
9 # 湘順1
《蘭亭序》被稱為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為什麼連書聖王羲之自己都驚異不止,醒酒後連日又書數十百紙,欲再現精絕,但終不能及,始嘆無心之妙,潛可通神。時為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即公元353年,時羲之五十一歲。就是這本《蘭亭序》墨跡千變萬化,韻高千古,是中國書法歷上的最重要的主線!
《蘭亭序》被米芾稱為古今書法第一法帖!董其昌大師評《蘭亭序》為古今法帖章法第一!趙孟頫終生臨摹《蘭亭序》,一日書萬字的神筆,《蘭亭序》是歷代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頂禮膜拜的最好法帖!但是自古到今連書聖本人都不可能重複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算馮承素的摹本接近原帖《蘭亭序》,智永、虞世南、歐陽詢、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蘇東坡、米芾、黃堅庭、蔡襄、趙孟頫、董其昌、王鐸、何紹基、毛澤東等等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臨摹《蘭亭序》各有特色!
我臨摹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有三百多遍只得其形,做書奴臨摹《蘭亭序》三千多遍,背臨六十遍!《蘭亭序》記錄江南四十一文人名士在蘭亭雅集的盛會,大家把詩彙集起來,公推此次聚會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為之作序,記錄這次雅集。右軍遂乘幾分酒力,展蠶繭之紙,持鼠須之筆,,當場揮毫制序。他盡興而為,筆墨酣暢,行雲流水,一氣呵成,有若神助!這篇蘭亭序二十八行,三百四十二字,寫得清逸高古,這一墨跡同自然之妙,非力運之能,通篇遒媚勁健,絕代所無。文中"之”,競有二十多種變化,隨文生形,絕不重複。書罷觀之,不但眾人稱頌,連王羲之自己非常驚訝!回家後又行書《蘭亭序》十幾遍不值原作,藝術不能重複!古今中外臨摹《蘭亭序》的書法家和書法愛好者,都深感書聖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非凡夫俗子所能成。臨摹《蘭亭序》幾百遍也無法將《蘭亭序》的魏晉風度晉人風韻書寫出來!
-
10 # 鬼谷書生
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又名《臨河序》《蘭亭集序》《禊帖》等,28行,324字。東晉永和九年(353)王羲之書,米芾譽之為"天下行書第一"。真跡殉葬昭陵,有摹本、臨本傳世,以"神龍本"最佳。此帖用筆以中鋒為主,間有側鋒,筆畫之間的縈帶,纖細輕盈,或筆斷而意連,提按頓挫一任自然,整體佈局天機錯落,具有瀟灑流麗、優美動人的無窮魅力"此帖在中國書法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原文如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蘭亭序》為行書帖,但從其圓轉流美的行書字型中可以感覺到東晉楷法的完備,在妍美的行書中隱含著楷書的骨力。南朝的楷書很發達,但從王羲之的傳本來看,其突出成就顯然在行、草方面。與漢魏、西晉比較,王羲之書風的最大特徵是用筆細膩而結構多變,過去的書風都走古拙一路,如《平復帖》,而王羲之卻能把書法技巧由純出乎自然而引向較為注重華美而達到精緻的境界,與古拙相對而為“秀媚”。將這種充溢韻致的書風與《蘭亭序》描寫的良辰美景珠聯璧合,有一種微妙的人和大自然融合在一起的境界。作者置身於“祟山峻嶺、茂林修竹”之間,“極視聽之娛”,抒發樂山樂水之情;與友人雅集,筋詠賞景之際,或悲或喜,情感跌宕,嘆人生苦短,良辰美景不常,情景交融,文思噴發,乘興書之,為中華民族文化留下了曠世傑作。
書寫背景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當時王羲之47歲,酒後微醺,靈感大甚,於是揮筆成書,據說寫完只有,發現錯誤、塗改太多,他想要從新書寫一份,但是已經找不到那種感覺了,於是放棄。其書從容嫻和,氣盛神凝。《蘭亭序》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自然形態的美和人的情感之美的和諧的結合,似乎有天機入神,走筆如行雲流水,進人書藝的最高境界。據說後來王羲之又寫過幾次,都不可能再達到這種境界,這就是藝術的奧妙。
書法本來就講究一個突兀性,是隨機而來的東西,並不是一種可以批次製作的工藝品。現代書法,把獲獎、入展成為評判藝術價值的主要或惟一標準,已經是十分不可思議了。為了得獎而有意的去模仿,去分析評委的喜好、特點,從而針對性的寫,這不叫書法,叫作業。書法,應該是個人情感的一種體現。是寫給自己的,寫給天地的。偶爾寫寫日記,抄抄詩。臨臨帖,寫寫字,寫著寫著,靈感也許就有了,好的作品,都不是刻意產生的。
書法,書的是自己,法的是天地。一幅傳世佳作的出現,既有其一定的必然性(你有支撐起出現的文學功底)又有其偶然性(匠心偶得,人的情感的變化,環境的不同都會刺激我們創作的好壞)。這兩種缺一不可。所以經典不可複製!
-
11 # 伍增傑書法詩詞歌賦
書法是一種文化,不僅僅是寫字(不是訓練的結果),更是書法家的精神或靈魂深處的一種行為,故愚以為“書法是靈魂的軌跡”!
所以書法具有書法家自己的思想,具有不可複製貼上性,雖可以臨摹但不會得其神韻(愚以為神韻不可學)。
從古今臨摹蘭亭序的著名書法家的臨摹作品看,各具風采,然與馮承素的模本均有異。
回覆列表
藝術具有不可複製性
蘭亭序作為書法藝術的最高成就,如果隨便就能夠寫出來,那麼蘭亭序也不會像想在這樣受人追捧。當下某楷書大師之所以被書法界抨擊,無非就是因為它過於規範化,格式化,死板化,只要按照方法來,寫出同樣的作品非常容易,而這樣的書法還具有藝術價值嗎?我認為,可複製的書法不能稱為藝術,應該稱之為美術字。
意境不可複製一件高深的書法作品並非隨手可得,書法教授劉濤說過,要想寫出滿意的書法作品,需要有好天氣、好心情、適合的宣紙、適合的毛筆、適合的墨汁濃度、適合的環境氛圍等,這些東西看似簡單易得,但是卻難以複製。蘭亭序創作的時候高朋滿座,天朗氣清,王羲之還喝了點小酒,在這樣的條件下寫出的神品,註定以後是無法複製的。
行書的特性行書與楷書是不相同的,楷書趨於靜止,行書充滿活力,想要完全的複製一件行書作品是非常不同意的,即使是書法家自己的作品,想要重新書寫一份相同的也絕非易事。王羲之就算筆法通天,但是也並非印表機,就算能夠百分百臨摹,也註定是一個失去靈魂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