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盛唐線上

    葬花是暗語,愛花人不一定懂花,花美卻不長久,世人多俗氣,只知枝頭美豔,那知落下悽婉。玲瓏聰穎的黛玉更是容易看透看破人生,觸景生悲,花的今日,他日自己,悲傷在所難免。

  • 2 # 大連美少女她媽

    因為林黛玉多愁善感,見景生情,感覺自己就像那些飄零的花一樣,美麗純潔卻又孤單無助,表現了林黛玉孤單的心情。

  • 3 # 夢歸秦淮

    黛玉葬花是曹公對黛玉的極妙寫法,要知道,林黛玉自從來帶榮國府就過著居人籬下的生活,處處規規矩矩,謹小慎微。

    生活中的她自卑讓她變得敏感,甚至時常感嘆自己的命運,原本就是絳珠草轉世的她骨子裡就喜歡並憐惜花。而葬花我想她更像是在葬自己,葬花諧音葬花,獨自埋葬自己這生而孤獨的青春韶華,何其悲涼。

    在黛玉的心裡,花是潔淨的,只有將花埋進土裡才是最為乾淨也是落花最好的生命歸宿。同時也極妙的闡述了她對美的尊重和生命的別樣見解。她更是把花比自己。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她擔心花落之後隨著水自流而備受糟蹋,同時也對映著自己這逐漸逝去的年華孤苦無依;一年三百六十天,風刀霜劍嚴相逼,感慨世態炎涼以及對現實冷酷無情的憤慨和控訴。質本潔來還潔去,……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再次感嘆花落我葬都有人笑話,來年自己要是紅顏逝去不知道又會有誰來憐惜,或許真落個花落人亡兩不知的結果,這孤於世間的無奈感油然而生。

    葬花的情節裡,我們能看出她是在以花比作自己,葬花看似是憐惜花落消亡的憐憫,更是她對自己命運的的愛憐和對現實社會殘酷而表示的無奈;要知道在這個群相腐朽的世界,她的見解是得不到共鳴,孤苦伶仃沒有知音的這種孤獨感也透過葬花得到了很好的情感抒發。

    黛玉葬花出現過兩次不同的情節,但都充分體現了黛玉對自由幸福的渴望。同時卻又不甘於被世俗侵蝕且對腐朽封建的屈服,種種矛盾在群像中顯得格格不入,更讓人心生憐憫惋惜。

    曹公愛她憐她,以至於將她那高潔、、孤傲群芳,獨立於世的無奈感書寫得精妙絕倫,堪稱紅樓絕筆。再無人能超越敢超越!

  • 4 # 阿丹151014015

    《紅樓夢》中黛玉葬花一共有兩次。元宵節“元妃省親”後,二月二十二寶玉和寶釵眾姐妹奉旨入住大觀園。三月初桃花盛開黛玉第一次葬花時遇見寶玉,寶黛“共讀西廂”初定情。第二次是這年的四月二十六芒種節氣,前一天黛玉因晴雯不開門,誤會了寶玉。以為寶玉方便和寶釵共處,讓丫頭不許再放其他人進怡紅院。黛玉傷心之極,芒種節獨自葬花,並作《葬花吟》。在兩次葬花之間,僅僅相隔一個多月時間。 原文:“晴雯偏生還沒聽出來,便使性子說道:“憑你是誰,二爺吩咐的,一概不許放人進來呢!”林黛玉聽了,不覺氣怔在門外,待要高聲問她,逗起氣來,自己又回思一番:“雖說是舅母家如同自己家一樣,到底是客邊。如今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現在他家依棲。如今認真慪氣,也覺沒趣。”一面想,一面又滾下淚珠來。”

    於是第二天、四月二十六芒種節,黛玉獨自去葬花,呤出“葬花吟”。

    《葬花吟》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手把花鋤出繡閨,忍踏落花來複去.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飄泊難尋覓.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悶殺葬花人,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不聞.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杯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在整首“葬花呤”中,首句“落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表示了黛玉對象徵美好生命與愛情的花朵飄落易失的無限痛惜之情。

    三月初桃花盛開,寶黛在桃花樹下剛剛“共讀西廂”初定情,鳳姐剛剛調侃黛玉“吃茶”論親,鳳姐寶玉立即被馬道婆下咒魘住生命垂危。 “通靈寶玉”這個老祖宗賈母在寶玉第一次摔玉時口口聲聲稱為“命根子”的玉,果然引來兩位“神秘嘉賓”癩頭和尚跛足道人到賈府相救。“雙仙”持頌“通靈寶玉”果然顯靈,這“玉”的確是賈府中人的“命根子”呀! 來救鳳姐寶玉的癩頭和尚,正是送“不棄不離”金鎖給寶釵,指定“要有玉的方可配”的癩頭和尚。

    如今寶玉被魔魘三十多天後,身體才剛剛完全康復就因有“金鎖”的寶釵到怡紅院來,而拒絕黛玉進怡紅院的大門了。寶黛之前在桃花盛開的樹下“共讀西廂”初定情,豈不是剛剛才一個多月時間就要徹底泡湯了。

    個人以為,“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這才是黛玉整首《葬花吟》的重點。

    父母雙亡投奔賈府的黛玉,她全部的情感寄託都在寶黛愛情上了。可是三月的“共讀西廂”情初定(“三月香巢已壘成”),四月二十五立刻就有癩頭和尚“金玉良緣”的寶釵進了怡紅院,寶玉便將自己擋在怡紅院大門外了(“梁間燕子太無情”)。

    寶玉呀!你太無情。

    《葬花呤》就是黛玉為“寶黛愛情”所作的讖語。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反映了黛玉寄人籬下、無依無靠生活感受。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願奴脅下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黛玉回憶前一天自己被寶玉拒之門外的經歷,只有花兒鳥兒憐借黛玉此時的痛苦。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黛玉以花比喻自己維護最後尊嚴的決心。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是黛玉對自身孤苦命運的絕望與悲哀。

    黛玉第一次葬花後路過梨香院,聽到小戲子們唱崑曲《牡丹亭》“遊園驚夢”~杜麗娘:“原來奼紫嫣紅開遍,……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柳夢梅:“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黛玉感動落淚,對美好愛情充滿了無限嚮往,又為自己的身事飄零、命運難測充滿無限惆悵。

    黛玉兩次葬花,都是為自己的身事而悲哀,為自己和寶玉的愛情前途而惆悵。

  • 5 # 溯路之行2

    謝題主邀。天盡頭,何處有香丘?末若錦囊埋豔骨,一抔黃土掩風流。葬花,是紅樓夢中最美的章節,喻之為神來之筆,絕不為過。與其說這是黛玉借葬花,幽怨自己的身世,倒不如說是作者曹公對美好人生的嚮往,更是對天下佳麗紅顏的某種憐惜。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我們似乎在黛玉的內心獨白中,看到了淚流滿面,寄人籬下的黛玉孤單悽苦的身影以及她無力荷鋤有心葬花的那一份無奈。

    是的。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人生苦短,歲月無常。放寬心態,享受人生。畢竟,坦然地目光堅定地前行,要比自怨自艾的自戀心結,強上無數倍了

  • 6 # 荷唯洛之戀

    寶玉一回頭, 卻是林黛玉來了,肩上擔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手內拿著花帚。寶玉笑道:“好,好,來把這個花掃起來,撂在那水裡。我才撂了好些在那裡呢。”林黛玉道:“撂在水裡不好。你看這裡的水乾淨,只一流出去,有人家的地方髒的臭的混倒,仍舊把花遭塌了。那畸角上我有一個花冢,如今把他掃了,裝在這絹袋裡,拿土埋上,日久不過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這是我去翻原文,第一次描寫黛玉葬花,黛玉為什麼要葬花?因為她惜花啊,只是她惜花的方式和其他人不一樣而已。她葬花的初衷,就在上文寫的很清楚明確了。寶玉也惜花,他惜花是怎樣的?免了花兒被人踐踏,所以全撂在清水裡,因為他認為水是清潔乾淨的。而我惜花,就是留它在自然界,自然綻放,自然凋零,因為化做春泥更護花嘛!所以,葬花是黛玉的性格使然。

    葬花的描寫,是為了寫黛玉對於花的憐惜,也是對美的事物的態度,她尊重,欣賞,更悲憫,所以做出了葬花的舉動,不也是有人說了一個歇後語嘛“黛玉葬花——閒的慌。”只是我想說,說出這樣話的人,根本就沒看《紅樓夢》,也不理解黛玉。因為黛玉對於生命的認識,就是“質本潔來還潔去。”所以她選擇了葬花。

    而我們大家所熟知的《葬花吟》除了是對黛玉葬花的一個註腳之外,它更是對黛玉命運的寫照,是對黛玉在賈府的青春流逝,飄零無依的身世的感嘆。她生活在賈府,錦衣玉食,卻也因為過度的敏感,而最終病逝。她的生命如花嬌豔,又如花脆弱,而又短暫。《葬花吟》更是一切女子悲劇的寫照.“千紅一哭,萬豔同悲”。

    作者用她的手葬花,是期待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能被美好而又溫柔的心對待,“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她葬花,是下意識的,是自己對於花的愛惜,也是她對於生命的態度,“質本潔來還潔去。”因為她以花喻人,她把花的生命和人的生命等同並且敬畏,如果她不是那麼敏感,那麼痴,她還是我們的林妹妹嗎?唯有如此純真,才叫人永遠為她嘆息。

  • 7 # 天下歷史風雲

    “從前人們理解《葬花》,多是哭哭啼啼,極度悲切,雖然感人,但仔細想來,又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為什麼曹雪芹會對林黛玉情有獨鍾,為這個孱弱的女子寫這樣一闋佳句連篇的作品,讓我們人人為之扼腕嘆息,人人為之感動流淚?”曹雪芹如此厚愛林黛玉,自有其原因。而這原因是在所有的女子中林黛玉不僅是最聰明的一個,也是最清醒的一個,所以她也就最痛苦。單是悲悲切切,不足以表達曹雪芹厚重的筆墨。黛玉葬花是絕筆,提到葬花,一定會想到黛玉,這是妙筆。

    至於為什麼葬花,愚見如下:

    1、黛玉生性善良,心思細膩。花朝節裡,別的姐妹興高采烈地賞花遊玩,百花盛開的春日,落英繽紛不稀奇,黛玉憐惜花兒,收集落花,把它們裝在絹袋裡,用土埋上,落個乾淨。

    2、自古女子傷春,男子悲秋。林妹妹本就是多愁善感之人,時光易逝,日復一日,恐年華老去是每個女子都會憂心的事。即使是殘花,也要讓它們活得漂亮,去得清白。

    3、黛玉體弱多病,又寄人籬下,每每想到自己的處境便黯然淚下。感時花濺淚,由己及花,不免視花為知己,花兒在黛玉眼裡是有生命的,將自己的愁思寄託在花上。花從開到謝,不過白駒過隙。花兒美好又脆弱,自己宛如花兒般的命運。紅顏易老,曇花一現,自己究竟何去何從。黛玉讓花兒乾淨地去,其實也表達了她萬一有一天,也要清清白白得活著,乾乾淨淨得去。

    可見黛玉葬花,不但埋葬了自己,也埋葬了無數紅樓女兒,進而埋葬了青春的美好和理想。作者安排林黛玉葬花,就是用林黛玉的孤高絕頂,來影射現實的殘酷。終有一天,賈府覆滅,大家各自離散,真的對應了“千紅一哭,萬豔同悲”的大悲劇!

  • 8 # 大先生的故紙堆

    這是一種同理心吧。是對美的事物的一種愛惜和憐憫。其實,紅樓中不止黛玉,寶玉對花也是愛惜的,看到落花飄零,他把花收集起來灑到水中,只是黛玉想的更周到,黛玉告訴他,自己有一個花冢,把落花葬在那裡,天長日久隨土化了,豈不乾淨?

    兩人對花的態度如此一致,自然是知音人了。

    說說葬花的原因吧,我想,因為黛玉以花自喻,花朵儘管美麗,卻漂泊無依,無論是自然界的風雨還是人為的攀折,隨時可以取走花的生命,成為花的主人。黛玉也是如此,儘管有才思學問,卻無父無母,寄人籬下,因此,她會在葬花的時候發出“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的疑問。畢竟她無論終身大事還是未來生活都一無所知,全繫於老太太一人身上,連紫鵑都告訴她,讓她在老太太健在的時候坐定終身大事,她能依賴的不過是賈母的寵愛了。

    在續書中有一節我印象十分深刻,儘管續書有很多地方實在氣人,但是有一段黛玉心理的描寫還是很好的。那一回,黛玉病中做噩夢,夢到老太太不理她了,要把她送走,無論她哭還是跪,都毫無反應,夢中的黛玉十分絕望。我想,這是黛玉處境的真實寫照,一旦失去了老太太的寵愛,她將一無所有。畢竟,她生病配藥、日常吃燕窩等等都是從老太太那裡得到的照拂。

    之前,林妹妹在賈府還曾有過鋒芒,比如送宮花一節,她斥責周瑞家的,比如在寶姐姐家,她諷刺寶玉的奶媽。但是那個時候,她的父親還在,她還是可以離開的。自從她父親去世之後,再回到賈府,再也沒有這樣出格的語言。因為她知道,她的生活不再掌握在自己手中了。

  • 9 # 有書共讀

    有書君一直覺得黛玉葬花是《紅樓夢》中最美的篇章。

    “質本潔來還潔去”,葬花這個只有痴人才有的行為,其實也可看作是黛玉對青春、對自己的哀悼。

    黛玉和寶釵不同,寶釵還有母親和哥哥可以依傍。黛玉是一個孤女,寄居在賈府,雖有外祖母疼惜,但她總是有著寄人籬下的敏感、淒涼和小心翼翼。

    在那個青春飛揚的韶華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憧憬和嚮往。黛玉也一樣,她在最好的年華里,最明媚的青春裡,邂逅了寶玉。

    一見如故,性情相投,引為知己。

    但這樣一個先天病歪歪,又無母族依傍的孤女,怎會是賈府長輩心中的良配。

    黛玉心思玲瓏,聰敏異常,從賈母的態度中,黛玉漸漸看明白了,她和寶玉沒有將來。

    看著花兒隨風灑落,剛才還開得正豔的花朵,轉瞬就凋落、飄零,青春原來也如此短暫,凋零的花兒在地上任人踐。

    她彷彿看到了自己,這正是“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寶玉將灑落的花瓣兜著撂池塘裡,免其被踐踏,這是他惜花的方法。

    黛玉卻另有想法,她覺得外面的世界是骯髒的,看著這水乾淨,流出去,被外面髒的、臭的、混的汙染,仍舊把花糟蹋了,所以她將花掃在絹袋裡,埋在大觀園的花冢裡,隨土而化。

    黛玉的性格里有一種潔癖,她憐惜這花,想保有這花的潔淨,就如她想保有自己的潔淨一樣。

    她在《葬花吟》中唱:“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現今花落有她來憐,由她來葬,未來她“魂銷香斷”時有誰來憐,由誰來葬。

    此時的黛玉表面在葬花,內心卻有一種絕望,一方面哀悼她隨風而逝的青春,如此短暫;另一方面哀悼她的命運,也終有凋零的那一天。

    《紅樓夢》中,後來黛玉死在了大觀園,葬花這個章節裡彷彿也有一種影射:

    黛玉長於大觀園,她認為這裡是乾淨的,外面的世界太過骯髒,她不願意出去,不願意妥協,她的歸宿就在大觀園中,有一種“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執拗。

    黛玉的葬花,其實質是哀悼自己。她生命中一直有一種堅持,堅持一份潔淨,正如她的詩句:“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 10 # 轉運中的幸福

    因為林黛玉的命運跟花惜惜相關,她要用葬花來宣染她即使再漂亮,再靚麗,在紅樓夢大觀園裡,也難逃命運的捉弄,就像花那樣,終歸是落葉滿地化泥土,消亡亦悲傷的感懷,也進一步說明林黛玉是個純潔善良的人,更是個多愁善感的女孩子,就連花的飄亡都會引起她的同情與憐憫,心傷與共鳴,暗暗垂淚葬花痴,悲憫情懷無寄處!在大觀園裡,在百花當中,也會自然的凋謝,也會受到冷落,得不到賈寶玉的專寵,傷感無處不在,正是真真的應了那句話了,人沒千日好,花沒百日紅,再好的花也會衰敗,再好的人也會遇到被遺忘,所以不免有些傷感失落失望失掉所有的一切,頓感徒傷悲扛著小花籃悠悠的去葬花以示情懷!更是曹公給我們推出了紅樓夢一書中的主人公之一林黛玉,隨後賦詩一首《葬花吟》!悲憫的預示了林黛玉就像花一樣質本潔來還潔去!所以林黛玉就要讓花一塵不染的來埋葬!林黛玉更像花一樣楚楚悽美短暫的一生!也許曹公還有更多的暗示,我也就只能淺顯的說了一點點兒,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謝題主!謝閱)!(遲復見諒)!

  • 11 # 貓咪喵喵3Q

    花代表著世間美好的事物,而美好的事物總是不能長久,終要凋零。林黛玉觸景生情,想到自己的身世,用葬花來寄託自己的悲傷。

  • 12 # 三月二十

    黛玉葬花,人間可心童心,天下第一呆雁也。女子細膩若此,天下獨一無二。

    為何?善女信男。情痴花迷。身為女子,天下萬物為我生,為我死,為我樂,為我悲乎?心大若此有幾人?通靈美玉人可悲也。.

  • 13 # 開心的我愛運動

    “晴雯使性黛玉誤會”,是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

    話說黛玉葬花的前一天晚上,黛玉去怡紅院看望寶玉,走在半路,看到前面寶釵姑娘也往怡紅院去了,於是,放慢腳步,在沁芳橋看池中水鳥戲水。

    寶釵來到怡紅院敲門時,晴雯因和碧痕拌了嘴,正在氣頭上,便把氣移在寶釵身上,抱怨說:“有事沒事跑來坐著,叫我們三更半夜不得睡覺。”

    待到黛玉來叩門時,晴雯更覺心煩,偏偏又沒有聽出黛玉的聲音,便沒有給黛玉開門。

    黛玉聽到寶玉和寶釵在屋裡說笑,卻不給自己開門,心中生了誤會,回到瀟湘館獨坐不眠,暗自傷心落淚。

    其實,這只是表面上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黛玉體弱多病,生性多疑,多愁善感,悲情滿懷。

    第二天,是芒種時節。按閨中風俗,這一日要在樹上紮上轎馬,繫上彩旗,表示替花神餞行。一大早,姐妹們都去了花園。

    黛玉,因昨晩傷心失眠,起來遲了,知道眾姐妹都在園裡,連忙洗漱了出來。

    黛玉因昨晚晴雯不開門一事,錯疑在了寶玉身上。今日借餞花之機,又勾起傷春愁思。黛玉將落花瓣掩埋掉,不由得感花傷己,哭了幾聲,便隨口唸道:“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著處;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黛玉抽泣了一會,又繼續念:“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這些,都說明了黛玉的天性,也預示了她的悲慘命運。

  • 14 # 高峰山1

    葬花是自已無耐,又生在這樣社會這樣的家庭,又沒有真心朋友,就是心中的偶象也不那麼生心,何況又是曾來爭取的。做一個女子真難,有苦沒出訴,只能用葬花這種形式安慰自已,失控時說出了這樣的話,最後變為真正的事實。

  • 15 # 伯仲679688

    一部紅樓夢一部大清正史,一部紅樓夢半部乾隆史。

    大觀園直徑3.5裡,它相當於一座小城鎮的規模。裡面羊腸鳥道不止幾百十條,還有湖泊,甚至還有寺廟道觀。稍微有點常識的人,自然就會明白此園之大,天下罕見,不是江寧隨園可比擬的。乾隆三十九年《欽定日下舊聞考》載:“清暉閣北壁懸《圓明園全圖》。乾隆二年,命畫院郎世寧、唐岱、孫祜、沈源、張萬邦、丁觀鵬恭繪。御題‘大觀’二字。”這才是“大觀園”之名的真正由來。是乾隆帝的御題!

    大觀園“樓臺高起五雲中”和“芳園築向帝城西”,而“帝城”,是指皇宮。第一、明確指出“大觀園”坐落在帝都。第二、明確指出“大觀園”坐落在皇宮的西邊。

    林黛玉葬花《採芝圖》,其實暗射《弘曆採芝圖》,《弘曆採芝圖》畫的是弘曆青年和少年時的合影圖。圖上那個高個子便是青年時的乾隆。他一身漢族服飾打扮,一手拿著靈芝,一手輕扶梅花鹿。而旁邊那個小個子,則是少年時的乾隆,他扛著荷鋤,手提花籃。幾乎和林黛玉葬花圖完全相符。所以脂硯齋在調侃乾隆帝矣!《弘曆採芝圖》是秘藏在皇宮裡的,脂硯齋是怎麼知道《弘曆採芝圖》的?他和紅樓夢作者一樣,也是大清的皇家子孫!

    其實,林黛玉和雪雁、紫鵑的畫像,就畫在《雪豔圖》上!雪雁和紫鵑兩個丫頭。雪雁的名字是怎麼來的,一直是個謎。清朝冷枚畫的《雪豔圖》,尤其是《雍正十二美人圖》中《裘裝對鏡》美人的服飾和《雪豔圖》非常驚人的神似。畫中這位頭上插著金鳳簪、身穿漢服的貴婦其實就是孝賢純皇后,隨行一打傘和一手持梅花的侍女則分別是雪雁和紫鵑。因為雪雁,諧音“雪豔”也,雪雁的名字來自於《雪豔圖》!這把傘的傘杆是用湘妃竹(斑竹)製成的,上面有斑斑點點的花紋,符合林黛玉“瀟湘妃子”的身份。

    富察皇后,乾隆朝第一任皇后。滿洲鑲黃旗人也。皇后秉性清高。兩灣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甚美。奈何皇后從小體弱多病,常以人參養榮丸為食。生二子二女。皇次子永璉,帝甚愛之,秘立為皇太子,無奈早夭。皇后傷感之餘,常肩扛花鋤,手持花帚,在圓明園武陵春色感花傷己,泣吟“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將落花葬於花冢。

    乾隆十一年(1746年)四月初八日,皇后喜誕皇七子永琮於長春宮,帝欲立其為太子,奈何七阿哥命薄,於次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出痘薨,與帝位無緣。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富察皇后率眾妃,隨乾隆帝東巡。二月二十八日,抵達泰山腳下泰安。二月二十九日,富察皇后和乾隆帝登泰山向碧霞元君叩拜祭禱,護佑愛子在仙界幸福安康。後世《紅樓夢》書中便留下“二郎遊五嶽”一句以記此事。晚亥時,船經山東德州境內,富察皇后和乾隆帝發生爭執,投河自盡,終落了個“一代傾城逐浪花”,遂成“瀟湘妃子”矣。年三十七歲。

    帝甚悔,深為哀慟,以舟具將富察皇后載回京城。這就是《紅樓夢》秦可卿的葬禮:“檣者,舟具也。所謂‘人生若泛舟’而已,寧不可嘆!”,後又作《芙蓉女兒誄》祭悼富察皇后。

    乾隆二十二年,乾隆帝再次路過泰安。回想起十年前與富察皇后同登泰山一幕,黯然神傷,揮筆題詩“誰能石上三生認?”這正是脂硯齋口中之“妙!所謂三生石上舊精魂也。”

  • 16 # 劉明月1487

    花謝花飛花滿天,

    紅消香斷有誰憐?

    本是絳珠仙家草,

    為報深恩入凡間。

    蘭資慧質玲瓏心,

    看破人間世情險。

    本是博學榜首客,

    寄人籬下心熬煎。

    痴心一片待寶玉,

    奈何君旁多鶯燕。

    本是雅潔忠貞女,

    心繫一人無他願。

    時時傾撒相思淚,

    痴嗔呆傻見天真。

    至純至善玲瓏性,

    可嘆濁世壓清新,

    傷春悲秋葬落花,

    喋血紅樓枉斷魂。

  • 17 # 沁田QINTIAN

    黛玉失去雙親被迫投奔外婆家,甭管賈母有多麼疼愛這個外孫女,抑或加上寶玉的照顧,黛玉的處境依然會打上“外人”的烙印,而她又生性敏感悲觀。對落花的無所依靠感同身受,於是才為落花壘香冢,黛玉是個飽讀詩書,聰敏靈慧的女子,在封建社會的桎梏中,以花自比,敢於與封建社會的條條框框的做出抗爭,她難得地擁有自己獨立的思維與見地。在《紅樓夢》中黛玉三次葬花,“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春盡花落,香消玉殞,這也暗示了黛玉最終的結局,“寒潭渡鶴影,冷月照花魂”,黛玉葬的不僅是花,葬的更是自身清冷高潔的品性,在書中那汙濁橫流的世上,黛玉難得地保持了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花魂,為自己構建了一個安全,純淨的自我世界,本性高潔,如同枝頭的花兒一般。

  • 18 # 飛哥講詩詞

    有人把《紅樓夢》中的黛玉葬花被稱為“最美的行為藝術”,也有人認為葬花的中心思想,體現的是林黛玉的自我認識,對此我不敢苟同,我大膽剖析一下黛玉第一次葬花和第二次葬花背後的深層含義。

    先來亮明我的觀點,黛玉第一次葬花暗指甲申國難,是對明朝亡國的哀悼。有人一定會嗤之以鼻,請看完再嘲笑不遲。

    黛玉葬花

    先來梳理一下第一次葬花過程的關鍵點及其含義:

    “那一日正當三月中浣”,點明時間,說的是1644年3月15日-19日(陰曆),北京城被李自成的大順軍包圍,19日北京城破,崇禎帝自殺殉國,大明一統江山結束。

    寶玉攜了一套《會真記》,正看到“落紅陣陣”,文中以紅代朱,落紅陣陣,正是隨著崇禎帝自殺殉國,朱明王朝一代代隕落,終歸塵土。

    卻見黛玉來了,肩上扛著花鋤,鋤上掛著花囊,正要去葬花,還沒開始葬花,遇到寶玉,跟寶玉一塊讀《會真記》,不到一頓飯功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這裡讀的是《會真記》,而回目裡用的是“西廂記妙詞通戲語”,到底讀的是《西廂記》還是《會真記》呢?

    寶黛共讀西廂

    結合後面引用的句子“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如花美眷,似水流年”等句可知應該是《西廂記》,那作者為什麼寫作《會真記》呢?《西廂記》和《會真記》有什麼異同?

    相同點:故事情節大致相同,都是講張生和崔鶯鶯的愛情故事,《西廂記》取材於《會真記》有所改編。

    不同點主要體現在:《會真記》的主角是元稹,在書中元稹是一個對痴情的鶯鶯始亂終棄的負面形象,是元稹的親身經歷,故事結局是悲劇,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西廂記》中張生卻是一個信守諾言,潔身自好的正面形象,是《會真記》基礎上改編的故事,故事結局是大團圓,是一個虛構的故事。

    這裡作者故意漏出這麼大的一個破綻,主要是提示讀者,《西廂記》的背後是《會真記》;表面是故事,背後是真實;表現是喜劇,背後是悲劇。《紅樓夢》的背面是風月寶鑑,表面風花雪月的愛情故事背後,是白骨如山,明亡清興的血淚歷史。

    寶黛共讀西廂

    再看這裡的十六出,影射明朝從朱元璋到朱由檢的十六代帝王,崇禎帝朱由檢自殺殉國,十六代王朝至此結束。所以把這個情節安排在葬花之前。

    再來看黛玉第二次葬花,先來看一下原文裡面幾個重要的資訊,書中第二十七回說:至次日乃是四月二十六日,原來這日未時交芒種節。這一天先後發生了五件大事,祭奠花神、寶釵撲蝶、黛玉葬花、寶玉的古怪藥方以及寶玉唱《紅豆曲》。黛玉葬花之時,所吟《葬花吟》更是這幾件事中的最重要的。作者特意點明時間是在四月二十六日,按照《紅樓夢》一句不可更,一字不可改的原則,此處絕非泛泛之筆,而是別有深意,因為準確交代了《葬花吟》背面故事發生的時間。翻開南明的歷史會發現,四月二十五日和四月二十六日是南明歷史上特別重要的日子。

    1645年4月25日(舊曆),揚州城破,史可法殉國,清兵屠城,據《揚州十日》記載在4月25日至5月2日,殺聲遍地,積屍成山,耳所難聞,目不忍睹。到5月2日查焚屍體,前有約及80萬餘人被殺。更巧的是1662年4月25日(舊曆),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屍體被焚燒,南明至此煙消雲散,明朝徹底亡國。次日,雲南人民以出城上墳為由,尋得永曆帝未燼小骨,葬於太華山。

    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

    表面上一幅唯美的落英繽紛,落紅滿地的美景圖,實則代指屠城之時華夏子民哀聲遍地、血肉橫飛的悲慘場景,而參與屠城的有很大一部分又是投降滿清的漢人,他們內心可有一絲的憐憫?

    遊絲軟系飄春榭,落絮輕沾撲繡簾。

    表面是柔軟的蛛絲兒似斷似連,飄蕩在春天的樹間。漫天飄散的柳絮隨風撲來,沾滿了繡花的門簾。實際上指朱明皇室隨著揚州城破,南京陷落就像是樹間的蛛絲一樣,隨時都有消亡的風險,其命運就像落絮一樣不能自主,被清軍追的到處逃竄。

    閨中女兒惜春暮,愁緒滿懷無釋處。

    表面上說閨房中的少女,面對著殘春的景色多麼惋惜。滿懷憂鬱惆悵,沒有地方寄託愁緒。

    閨中女兒,就是金陵十二釵等人,代指明末的英雄豪傑,看到如此情景自然是無比痛心,揚州十日和永曆帝被殺,對於他們來說是永遠的痛,但又無可奈何。

    手把花鋤出繡簾,忍踏落花來複去。

    表面上說手拿著鋤花的鐵鋤,走出繡簾,看到滿地落紅,怎忍心踏著花兒走來走去?實際上是說在埋葬那些被屠殺的百姓時,血流成河,觸目驚心的情景不忍聽聞。

    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

    表面上說柳絲與榆莢依然各自芳菲,不管桃花飄零,李花紛飛。實際代指那些毫無節操的漢人官員為了高官厚祿,身家性命,賊來降賊,清來降清,對朱明王朝和漢人同胞趕盡殺絕冷漠無情。

    桃李明年能再發,明年閨中知有誰?

    表面上說柳等到明年春來之時桃花李花都能再發,明年閨房中之人還有誰?實際代指雖然明年春來之時桃花李花都能再發,可是朱明王朝已經滅亡,抗清的仁人志士還能有誰?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太無情!

    表面上說三月份,新人的香巢剛剛壘成,可燕子才不管時是否更換了新主人,依然在梁間呢喃,無奈太過無情!實際上是指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破北京,成為新主人,建立新王朝,而原來大明的那些官員紛紛投降,搖身一變成為新朝的官員。所謂“舊朝雖去主人空,剪雨捎風自在中”,作者正是用燕子來形容這些官員太無情!

    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

    表面上是說明年百花盛開時節,燕子還能叼銜花草。可怎能料到房主人早已死去,舊巢也已傾落,只有房梁空空。實際上是說,這些無情官員以為能在新朝保住高官厚祿,永葆榮華富貴,沒料到,不到一年,李自成被清軍擊敗,逃出北京城,並於1645年在九宮山下被殺。京城再次易主,從此成為滿清的天下,真是人去梁空巢也傾。

    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

    表面上是一年三百六十天啊,過的是什麼日子!刀一樣的寒風,利劍般的嚴霜,無情地摧殘著花枝。這句話從正面根本無法解釋,林黛玉在賈府衣食無憂,有賈母和王夫人疼愛,寶玉對她也是關懷備至,縱然有些小摩擦,何談風刀霜劍嚴相逼呢?實際上指崇禎帝自殺殉國後,1644年5月15日,朱由崧在南京登基稱帝,到1645年5月15日南京陷落,弘光政權覆亡。剛好是一年時間,在這一年裡,南明政權外有清軍騷擾,內有流寇作亂,政權內部還有黨爭,沒有一天消停日子,隨時有覆亡的危險,所以是風刀霜劍嚴相逼。

    明媚鮮妍能幾時,一朝漂泊難尋覓。

    表面上是說明媚的春光,豔麗的花朵,能夠支撐幾時?一朝被狂風吹去,再也無處尋覓。

    實際上是說表面上樹立了旗幟,似有中興之望,實則清軍一南下,各路官員望風而降,一年弘光政權即告覆亡。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殺葬花人,

    表面上是說花開時節容易看到,一旦飄落難以找尋。站在階前愁思滿懷,愁壞了我這葬花的人。實際上指南明四帝政權最初的建立,曾給漢人帶來無限的希望,最終都是快速隕落,怎能不讓人煩惱憂愁。

    獨倚花鋤淚暗灑,灑上空枝見血痕。

    表面上是說獨自倚在花鋤邊,默默地拋灑淚珠。淚珠兒灑滿了空枝,滿滿都是斑斑血痕。

    實際上是說作者為了南明政權的快速覆亡,暗地裡偷偷流淚,淚珠灑向光禿禿的樹枝化成滴滴血淚。

    杜鵑無語正黃昏,荷鋤歸去掩重門;

    表面上是說在杜鵑泣盡了血淚默默無語,愁慘的黃昏正在降臨。我扛著花鋤忍痛歸去,緊緊地關上重重閨門;實際上是說在滿清文字獄的酷刑之下,連杜鵑鳥都不敢放聲啼哭,作者想要為故國哀悼也只能在家裡偷偷灑淚。

    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

    表面上是說青冷的燈光照射著四壁,慢慢入睡。輕寒的春雨敲打著窗欞,床上的被褥還是冷冷冰冰。實際上是說大量的像作者這樣的明朝遺民不得不面對身在清朝,心懷故明的那種內心的煎熬。

    怪奴底事倍傷神?半為憐春半惱春。

    表面的意思是:人們奇怪是什麼事情,使我今天這樣格外傷心?一半是對美好春光的愛惜,一半是惱恨春天的逝去。實際上是說,我今天為什麼這樣傷心,一半是因為對朱明王朝還抱有很深的憐憫和希望,一半是因為朱明王朝的腐朽和沒落又是讓人如此的憤怒和神傷。

    憐春忽至惱忽去,至又無言去未聞。

    表面的意思是:我高興春天突然來臨,又為它匆匆歸去感到抑鬱。春天悄然無語地降臨人間,又一聲不響地離去。實際上是說,南明四帝的建立給人很大的希望,可是又無一例外地迅速敗亡,來也匆匆去也匆匆。

    昨宵庭外悲歌發,知是花魂與鳥魂?

    表面上是說昨晚不知院外什麼地方,傳來一陣陣悲歌聲。不知道是花兒的靈魂,還是那鳥兒的精靈?實際上是說,昨天晚上南明永曆帝朱由榔被吳三桂用弓弦勒死,南明至此魂飛魄散,灰飛煙滅。

    花魂鳥魂總難留,鳥自無言花自羞。

    表面上是花魂鳥魂都一樣地難以挽留,鳥兒默默無語,花兒低頭含羞。實際上是說,揚州八十萬百姓和南明永曆政權早已魂飛天外,無法挽留,依然活著的花鳥,卻變得“鳥無言”,

    “花自羞”,神州大地一片噤若寒蟬的景象。

    願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

    表面上說我衷心地希望自己能夠生出一雙翅膀,尾隨那飛去的花兒,飛到天地的盡頭。事實上是說,作者衷心希望自己能夠生出一雙翅膀,飛到皇帝的身邊(照應無材可去補蒼天),哪怕隨南明一起煙消雲散也在所不惜。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表面上說縱使飛到天地的盡頭,哪裡又有埋葬香花的魂丘?實際上是說,即使找到天地盡頭,也不知道埋葬南明的稥冢到底在何處?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淨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表面是說不如用這錦繡香囊來收斂你那嬌豔的屍骨,再堆起一堆潔淨的泥土,埋葬你這絕代風流。免得你那潔淨、高貴的身體被拋棄在骯髒的河溝,沾染上腥臭汙穢。實際上是說朱明政權也被滿清政權所取代,華夏文明被異族所玷汙,歷史被篡改,作者只好用筆墨文字把這段血淚歷史掩藏起來。

    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

    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表面是說花兒今天死去,我來把你收葬。誰知道我這薄命的人啊,什麼時候忽然命喪?

    我今天把花兒埋葬,人們都笑我痴情。等到我死去的時候,有誰把我掩埋?

    不信請看那春殘花落之時,就是閨中的少女衰老死亡的時刻。

    一旦春天消逝,紅顏衰老。花兒凋零人死去,花兒人兒兩不知!

    實際上是說這段明亡清興國破家亡的血淚歷史被作者隱寫在了《紅樓夢》裡,作者泣血十載,寫成此書,書成淚已殆盡,自知不久於人世。世人都覺黛玉葬花太過痴傻,豈不知書中隱含作者對明朝的哀悼和祭奠,不知道後世幾人能讀懂作者的良苦用心?隨著抗清運動的失敗,以及當時的華夏子民的逝去,後世的子孫還有誰還會記得這段血淚史?如果所有抗清仁人志士被殺盡,有血性的華夏兒女也被屠戮殆盡,那明清易代的血淚歷史也將隨著滿清的“文字獄”而深埋歷史之中,後世之人將再難知曉。看來作者的擔心並不是杞人憂天,清朝假借修編《明史》和《四庫全書》的機會,焚燬了明末的大部分史料,以至於後人認為崇禎帝煤山自縊後,明朝就結束了,而對南明十八年悲壯的抗清歷史知之甚少。

    所謂的《葬花吟》實際是“葬華吟”,讀完之後相信所有讀者心中的悽楚悲涼遠都遠不是風花雪月的兒女情長所能承載,只有熟悉明末清初的那段歷史,才能理解作者的字字血淚,為什麼是哭成此書?天下才子佳人看到此處,都值得為作書人一大哭,親愛的友友們,紅迷朋友們!如果您也認同,請點贊、收藏轉發支援一下,希望《紅樓夢》的真相早日大白於天下

  • 19 # Snowdaughter

    覺得自己就像那秋天的落花。紅顏薄命,儘管曾經明媚鮮豔,但最終都會孤獨一生,在寒風中悽慘地死去。

    也體現出黛玉希望要一身清白地死去。

  • 20 # 丫丫詩意

    曹雪芹讓她葬的,因為曹公把她的人物形象定格到此,她是來還淚的靈芝仙草,本性如此

    古人傷春是常事,可黛玉這種把花瓣都親自埋葬的舉動還是很極致的悲傷了,她埋著唱著,那悲傷像是在埋葬自己的青春,自己的一切,至於說源起始前一晚去寶玉處被丫頭“拒之門外”那只是引子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沒車沒錢沒房,沒工作能力,沒社會經驗,沒家裡給錢還負債,什麼都沒有,應該怎麼養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