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嫁女霞霞的幸福生活

    我覺得老年人並不是都喜歡城市,回家都把門關上。在農村多好,種種菜養養雞鴨鵝的不要太舒服。幹嘛非得跟兒女擠在一起,生活習慣也不一樣啊。我今年30歲,我也是和老公一起打拼在城市買了房,可我還是每個禮拜都去婆婆家吃飯玩,我喜歡農村人的樸實。安靜優美的環境睡眠都好。鄰居之間的熱情似火,又什麼吃的大家都嚐嚐,這個感覺真的太棒了。

    我小時候就是農村長大的,餓了就在鄰居家吃,或者吃這飯跑別人家也吃點。每天滿世界的跑,好回念那個時候!

    為了孩子讀書不買房沒辦法啊,沒有房產證上不了學,農村又沒有學校的。所以不管有沒有條件都買了房,借了再還。我們也是白手起家,借了10萬夫妻出門打工兩年還清了。嚐盡了人間百味,不過很感謝那段時光,我和老公每次想起來還很回念!

  • 2 # 賈俊彤

    我覺得對父母的陪伴勝過一切。中國的家庭還是覺得全家一起其樂融融最幸福。父母也就是那個時候最開心。剩下的住在哪裡,好像大多數父母不是最在意。個人愚見

  • 3 # 翹望終南山

    我的同事曾經說我,沒有把父母接到城裡一起生活,認為我對父母不好,我也自問自己,我不孝順嗎?在父母相繼離世後,才知道親戚朋友們對我的評價是肯定的。

    我不是沒有想過把父母接到城裡,生活會方便很多,伙食和環境溫度會好很多,冬天不會很冷,夏天不會很熱,洗澡也方便。但是父母都不願意進城,就願意呆在農村老家。我說冬天太冷了,他們說不冷,我準備給他們安裝暖氣,帶師傅去看現場,剛回城裡,爸爸就打電話來,說他們不要暖氣。

    扭不過他們,就安裝了冷暖空調。每週週末回家去陪他們,買些他們愛吃的食品,按時買藥給他們。

    孝順,重點是順,尊重他們的生活習慣,不要把我們理解的所謂幸福強加給他們。城裡生活條件是好了,但他們失去了原有的生活圈子,感覺就是生活在一個沒有交流、沒有自我的溫室裡,他們不想過那樣的生活。籠中的鳥,不愁吃喝,不怕天敵,有誰知道,它幸福嗎?

    只要愛父母,尊重他們的意見,保障他們的生活所需,我認為就是孝順。不管別人怎麼評價,自己問心無愧就好。

  • 4 # 煙非煙

    這的確是很多人的想法!認為和自己的兒女住一起,圖個熱鬧,不用操勞,尤其農村生活的,不用幹那麼多地裡活了。可以好好享享福了。

    抱著這種思想,我也曾把獨居農村一人生活的母親接來城裡住過幾天,那幾天,對她來說是真難熬啊!一輩子操勞慣了,驟然閒下來,那是各種不自在啊!也不喜歡出去逛,就喜歡她種的那點小菜園,平常我們回家,她也多半是在那裡。惦記她餵養的幾隻小雞。絲毫無視比她那裡現代化的我的家!無奈,又把她送回她心心念唸的老家她的家!

    後來,我也想通了。孝順,孝順,還有個順子在裡面,遵從她自己的意願,按她自己生活慣了的生活方式過日子,未嘗不是一種孝!

    其實,很少有人把別人的家當作自己的,即使自己的兒女也不行,他們肯定有諸多的不習慣。當然,有很多給兒女看孩子的老人,那也只是一時,孩子大了就回去了。對他們來說,還是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家踏實,習慣。

    所以說,孝順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接到城裡。首先是遵從老人的願望,看看他們需要什麼,解他們所急。勤溝通,多瞭解,給父母一個幸福的晚年!

  • 5 # 三姐講故事

    這個我倒不是很認同!我一個朋友,他跟老婆結婚兩年有了娃,就想讓父母過來帶孩子!好好跟著他們享幾天福!也讓父母把老家的地租給別人種!家裡的雞鴨,豬牛羊都給賣了!

    父母來了

    第一波問題,衛生習慣,媳婦忍受不了婆婆一塊抹布抹完了鍋臺順便也把茶几抹一下!媳婦也忍受不了公公抽菸的菸灰到處亂彈!

    第二波問題,家裡總是莫名多了好多紙盒,塑膠瓶,時間久了有一股怪味的!家裡不讓放,就移到了樓梯間!這樣本來和平共處的鄰居也是關係緊張起來!最後物業下最後通牒在把問題解決!

    第三波問題,孩子問題,婆婆總是把尿不溼收起來,用從老家帶來的棉布給孩子墊屁股,說是透氣!婆婆總是喜歡嘴裡嚼過得東西餵給孩子吃!因為這,婆媳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爭吵!

    第四波問題,媳婦總有收不完的快遞,買不完的東西!

    還有剩菜問題,陽臺種菜問題,沙發上鋪床單問題等等等等!

    我朋友每天望著父母每天無聊的坐在沙發上不停地換臺,就在想他們在農村是不是在拉著嗓門挨家串門呢!是不是愉快的照應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呢!這樣是否真的就是孝順呢?

  • 6 # 苗兒情感

    現在許多的年輕人在城市定居。都想著把老人接過來和自己住。否則這就是認為不孝順。談談我對這件事的看法。

    首先,這是年輕人孝順的一種表現。

    在年輕人的眼裡,大都市的生活是比較奢華的。吃的,喝的,玩兒的,樂的。相比較農村而言都是比較好的。這裡有比較好的環境,可以給父母也有比較好的養老,在生活上可以很好地照顧他們,讓他們享受比較優質的生活條件,這是每個兒女心裡所希望的,盼望的,希望操勞了大半生的父母在城裡可以享受美好,希望他們更快樂,安享晚年。

    把父母接到城裡,安享晚年。即可以照顧老人,也可以解脫自己沒有時間照顧老人的煩憂。

    孩子在城市安居。父母遠在農村。孩子的工作很繁忙。不能時時刻刻照顧父母的生活。再加上父母歲數大了,身體有些不適,沒有了子女的照顧,確實在很多方面很困難。孩子很擔心,父母的身體。為了兼顧工作和照顧父母兩方面。孩子大多也選擇把老人接到城裡和自己共同居住。這樣兩方面都可以兼顧,是比較理想的一種生活方式。

    另外也不得不承認。孩子在城市裡打拼也很不容易。特別是有了下一代。經濟上會很繁重。有的人選擇接父母來也是為了照顧下一代。幾代人共敘天倫之樂。也是父母喜歡的一種方式。

    現在城市的生活很緊張,壓力也很大。年輕人在城市居住,不僅有住房的壓力,工作的壓力。還有有了孩子之後的經濟壓力會更加大。為了節省一部分開支。以及因為工作沒有時間照顧孩子的困難,等等。有能力的父母就會來到城裡。幫助孩子帶孫子或者是孫女,相處融洽的話,一家人其樂融融。對孩子和父母來說都是很好的形式。

    但是當父母和孩子,在一起居住的時候。也帶來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難。這是不能迴避的一些現實。

    有些父母到了城市。不能融入城市的生活。對精神上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一些在農村生活很久的父母。當到了城市以後。不能忍受城市的生活方式。往往在精神上也有很多的困擾。

    首先城市的環境是比較嘈雜的。而農村的環境比較安靜。在農村父母可以經常出去。享受綠色環繞的嫻靜。可是到了城市,車多人多。有些老年人就感覺到非常的煩躁。不願出門。

    再有鄰里之間的陌生。也是老年人在城市中缺乏溝通。感覺非常的精神苦悶。特別是一個人在家的時候。感覺非常的孤單寂寞。不如在農村人們比較熟悉。可以幾個人在一起聊天感覺到更幸福,精神上更愉悅。

    和孩子的家庭在一起,生活中,父母的生活方式和自己的不同,一定會有一些矛盾的產生,如果調和不好,會使老人的幸福感進一步走低。

    在一起生活的兩代人。生活方式上總有一些不同。能夠互相寬容。是很好的。可是往往有一些是不能寬容的。就會很壓抑,長期的壓抑有一天爆發的時候,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決,就會使老人和下一代在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創傷。是雙方都很痛苦。婆媳的矛盾往往就是在一點一滴中這樣越積越深。

    所以。百善孝為先。而孝的最高標準,為順著老人,使老人在精神上和身體上能到達到最高的享受。這才是孝順。怎樣才是孝順老人呢?

    (1)去城市還是農村?一定要徵求老人的同意。讓老人按照自己的心願選擇。不要為了自己的需要。而改變老人的決定。

    有些老人喜歡居住在農村。就不要勉強她去城市。只要他們身體是健康的。生活在農村,有許多的快樂。我們還是讓他們再繼續在農村生活會更有利於他們的晚年幸福。作為孩子經常回家看望他們,這是要必須做到的。如果有些老人確實希望和孩子們在一起。那麼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去城市居住。

    (2)當老人和孩子們在一起居住的時候。就一定要調和好家庭的矛盾。

    家庭矛盾不可避免。作為家庭的兒子。就一定要學會耐心細緻的調解,其中的矛盾。兒媳婦對婆婆。也要用寬容的心。把婆婆公公作為自己的親生父母對待。把提前工作做好。例如。告訴父母,你們的一些生活習慣。使他們心理上有所準備。或者是你們改變自己的生活習慣。來順應老人的生活。到了城市後,孩子要積極的給老人找的一些生活的樂趣。幫助他們儘快的融入,城市的生活環境。

    (3)當家庭矛盾不可調和時。要找到解決矛盾的出口。當今的養老方式很多。可以試著讓老人去養老院。或者是抱團養老。儘量不要讓矛盾激化使親人的關係敵對化。達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記得海清以前演過一部電視劇。就是這樣的情節。當婆婆和兒媳的關係極度矛盾化的時候。兒子選擇的是離婚。使婆婆和兒媳的關係,成為了一組敵人。當婆婆在彌留之際,想看望一眼孫子。當海清抱著孫子來到他身邊的時候。老人已經離去了。多麼悲傷的結局。本來幸福的一家人。卻都是傷痕累累。

    所以當矛盾不能調和的時候。及時調節,老人的養老方式也是非常必要的。怎樣讓老人快樂的安享晚年?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情況。這就需要每個兒女,都要耐心的找出一種最好的解決辦法。適合老人,適合子女,只有雙方都感覺到非常的開心,這才是最重要的。

  • 7 # 情感三農扭坤

    很多人將來定居城市,認為把父母接到城裡就是過上好日子,不然就是不孝順,你怎麼看?

    首先要肯定的是:子女的想法很好,關心父母,想讓父母過上好日子,是有孝心的體現。殊不知想法挺圓滿,現實挺骨感,暫時很難辦到。

    為什麼說得那麼不待見,那麼傷感呢?現實是很殘酷?

    因為現在在城裡買房的都是農村裡的富裕戶,或者說是有一技之長的農戶。

    一子女進城打工創業,立足於城市工作買房,並非輕易而舉,集儘自己結蓄父母援助買得住房,交了首付成了房奴,還要簡單裝璜,負債自不必說,生有一兒子,現在跟著父母在農村裡生活,想從兒子從小接受城市生話,接受新鮮事物,接受城市環境的薰陶,增長知識,能接受優質資源更好的教育。殊不知壓力由然而增,生活費用蹭蹭上漲,夫妻倆每一月的工資扣去房貸,電費水費,生活費用後幾何沒有結蓄,本來要想接父母來幫管小孩,成了奢望。

    二如果兒子在結婚前,父母協助集全家之力在城裡買交了首付,後房子裝璜,兒子結婚接二連三的大事,讓人精疲力盡,一二年又添孫子,一件件的喜事,一迭迭的現金,

    家有結蓄也一洗而空,更無況沒有結蓄的主,還貸壓力,城市高消費的壓力,讓倆個年輕人喘不過氣來,只有咬咬牙挺住,艱苦創業,努力拼博增加收入來改變現在的困境,有志者竟成,收入見長,經過十多年的努力,條件有所改善,但父母已進入老齡人的行列,身體退支大不如前,為了方便照顧父母,把父毌接到城裡居住,第一個月,父母高興,新鮮感,遊玩城市街道景點,感到享兒子的清福了,幸福美滿。然二三個月一過,城裡的煩躁,和出門不認識人,整天無所事事寂寞,又向望農村的自由鬆散,安靜的生活,鄉里鄉親走動走動,東家長李家短,聊天有話頭,

    父母要居住城市還是居住農村,還是隨父母的心願為好

    父母跟兒子提出要求還是要回鄉下生話,兒子媳婦強力挽留也無濟於事,送父母回鄉下生話。誰又知道,這三個月的生活成本已讓兒子無從適從,經濟的拮据又擺上議事日程,幸好父母自覺自願要求回鄉生話,要不然我要成為逆子了。

    而一部份人在城裡買了房,在城裡工作,父母給兒子娶妻生了兒子,但由於沒有特長,文化又不高,找不到好的工作,工資較高的單位,夫妻倆加個小孩,工資不高很難立足,房貸,上交物業管理費,生活成本的高漲讓人窒息,有相當一部分人由於種種原因又回農村和父母生活在一起,這是不爭的事實,要想真正成為城裡人,父母同居城裡還有待更多年的努力,甚至N代人的努力!

    早日實現農村農民工退休養老金制度,面貌才能徹底改變,現在政府對企業職工法律規定一定要賣養老金,現在四,五十歲的農民進城工作的職工退休後就能領養老金了

    最起碼老年人都有退休養老金,才能逐步有讓老年人在城裡生話的能力,希望不久的將來老年人也能實現在城裡生活,過上無憂無慮幸福的晚年生活,為期不遠啦!

  • 8 # 仟北熊

    百度百科對孝道的解釋:“孝順是指盡心奉養父母,順從父母的意志。”

    也就是說孝道是出自本心,並由本心產生的行為傳遞到父母那邊,由父母內心意志作為判斷。那麼來判斷下,把父母接到城裡是順從父母意志的嗎?接到城裡就一定能過上開心的生活?誰把孝順定義為“喬遷之喜”了?

    ①孝道不是特指的某種行為,而是驅使行為的本心。

    很多人喜歡強加某些行為來表現孝道,就好比問題中的“把父母接到城裡就是過上好日子,不然就是不孝”,像這類的行為常常被外界作為孝道的評價標準。可能是因為社會的現實性導致孝道跟物質生活畫上了相關性,但這些往往與父母和孩子的本心大有出入,並不是所有人都認為這就是孝道。

    人們喜歡隔岸觀火,揣著看熱鬧的心,根本不管對岸的火是因為什麼產生的。而對於對岸的人呢?可能火已經燒到屋頂上了,逃都來不及,哪有閒工夫去欣賞火焰的美呢?孝道也是如此,人們往往只看到了其表面的光鮮亮麗,但不止其內在的苦不堪言。

    因此,孝順更需要注重的是雙方的意志和本心,而不是外在的表達形式,更加不是他人對孝順的指指點點!

    ②孝順不是清空父母的好友,凡事不能一概而論。

    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適合老人生活,孩子出去工作,丟下老人一個人待家裡,無聊的時候只能看看電視打發時間。城市很大很漂亮,但城市的街坊鄰居卻不比村裡的大叔大媽親!家裡那邊有一群好友死黨,城市這邊更多的是高樓大廈,還有數不清的車水馬龍。

    日子久了爸媽也會覺得無聊,好不容易等到你下班回家,想跟你聊會天,但你上完一天班,累的有時候都不愛講話。有時候城市的生活真的不適合爸媽,凡事都有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③孝順很簡單!多花時間陪陪父母就是孝順。

    父母辛苦了一輩子,當他們老了,最希望還是自己的子女能陪著他們,他們不撒嬌不胡鬧,只想我們跟他們多說說話。要求的不高,但能做到的子女卻不多!這也是我們需要反思的東西。以前的你,再難追的女孩你都能輕車熟路,再難做的專案你也能迎難而上,但如今這樣簡單的對話聊天卻成你不愛搭理的日常,成為了父母眼裡的奢侈品。

    簡單的事最容易被忽略,這也是為什麼更多人會覺得孝順應該是物質條件上的等價物,而不是生活上的點點滴滴。但孝順很簡單,多花時間陪陪父母就是孝順。

    別再把“接父母到城裡住就是孝順”作為孝順的標準了,孝順從來就沒有我們想著那麼複雜,孝順很簡單,多花些時間去陪陪父母,這就是孝順的本意!

  • 9 # 子非許諾

    孝順的本質是憑自己的力量,讓父母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不是我們用自己認為父母會幸福的方式給予父母,這種給予並不一定是父母想要的幸福。

    我們認為的孝順,不一定是真的孝順

    城市生活節奏快,人和人之間的聯絡很淡薄,父母來到城市後,等於是重新換了一種生活環境,整個城市只認識我們,沒有相熟的鄰居,去哪裡都不認識,再加上我們工作繁忙,他們處於相對封閉的狀態。

    即使是我們,換了新環境也會有一段適應期,更何況是已經上了年歲的父母,我們可以從工作中認識新同事,新朋友,可父母沒有這種社會關係,認識新朋友的機率很低,再碰上如果父母不善言辭,他們在城市的生活會很孤獨。

    我們總認為城市生活條件好,有我們在身邊照顧,父母可以很好的享受晚年幸福,但我們卻忽略了我們給予的這種理想中的幸福會給父母真正的幸福體驗嗎?

    孝順就是多溝通,尊重父母的想法

    父母辛苦一輩子,到了晚年本應該開始真正的享受幸福生活,可很多兒女把自己認為的孝順,認為的為父母好應塞給他們,從來不問父母是否願意。

    兒女應該多和父母溝通,聽聽他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們願意到城市生活,我們就接他們到城市,和自己生活在一起。

    如果他們不願意到城市生活,只想在自己熟悉的環境裡安享晚年,那麼我們應該尊重他們的選擇,我們平時應該多打電話瞭解他們的境況,有時間就多回去探望父母,也可以隔斷時間讓他們去城市待一段時間,然後再回去。

    切不可因為我們覺得是為他們好,強迫他們去城市生活,那樣只能讓他們生活的更鬱悶,而且還會影響我們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所以多和父母溝通,多瞭解他們的想法,找到最合適的方式讓他們快快樂樂的安享晚年。

    總之,不能因為兒女都在城市生活,就讓父母也去城市生活,尊重他們的生活方式,多溝通,城市生活並不是每個人都適合,所以孝順他們就是讓他們快樂的生活,並不是強迫他們按照我們的想法生活。

  • 10 # 深秋曲豆

    我認為,所謂的過上好日子,並不一定非得在城裡;所謂的孝順,也不一定是非要接來父母生活在你身邊。

    我覺得,想要讓父母親真正過上好日子,就應該充分遵循父母的意願,農村、城市,哪裡好、哪裡自在,應該由老人們自己去做出選擇。現實中,把父母親接到城裡,很多時候並非老人們的意願,而只不過是大多數兒女們自己的想法而已。

    同樣的,兒女孝順不孝順,也不是以是否把父母接到城裡生活為標準的。真正的孝順,是自己的父母想來城裡的時候,你能夠及時把他們接來一起生活;而當他們覺得城裡煩悶、惦念鄉下的時候,你能夠及時把他們送回去,把他們的衣、食、住、行安頓好,然後自己有時間了,就帶著兒女家人多回去看看。

    記得我在自己父母親大概五十八九歲的時候,把他們從鄉下接到了身邊,過上城市人的生活。開始那一兩年,明顯感覺老人很不習慣。因為天天蝸居在那裝滿防盜窗的小屋子裡,整天想找個人說話都困難,似乎象在坐監一樣。

    好在那時家裡孩子還小,的確需要他們幫忙照顧,因而老人們也不便多說什麼。此外,大概三兩年左右,我會帶著他們一起回趟老家,讓他們見見鄉下的那幫老杆子。就這樣,慢慢地三幾年過去後,父母親才逐漸適應下來。

    但是,無論適應與否,有一件事,是老父親一再跟我嘮叨的,就是當他們七十來歲行動不變了的時候,我必須把他們送回老家鄉下。

    我初初聽了很納悶,也表示反對:老了不便了還回去?!那農村的醫療、交通、生活環境哪有城裡好?加上兒女都不在身邊那誰來照顧?

    後來,慢慢地我才明白,那是父母親內心裡那份落葉歸根的惦念;同時,還是一種對城裡人化骨成灰的強力抗拒。

    於是,我欣然理解並接受了父母親的要求。

    是啊,自己的父母親本就是農村人呀,他們不願意接受城裡人的人生終結方式太正常不過了。於是,大約在父母親七十二三歲的時候,我便遵循父母意願,把他們送回了鄉下,並把家裡的祖屋重新修繕,把院子做得大大的,讓老人在自家院裡養養雞、喂喂狗、曬曬太陽,同時院子大,老人行動也更方便。

    我們每個人,既是上一輩的子女,也是下一代的父母。對父母,我們都想盡到自己的孝心,都想力所能及地讓他們過上好日子。但以我自己的親身經歷,我覺得,我們做兒女的,只要做到讓父母親感覺舒心、舒適,有親情、有安全感,就是最好的,無論是生活在城市裡,還是生活在鄉下農村,都是有足夠孝心的。

  • 11 # 把v

    不談接到城市但至少不能待在無依無靠農村,農村己不是綠水青山養雞養鴨歡聲笑語地方,也不能隨便發展養植業,老了還能種田嗎∵?水還清嗎?水沖廁所汙染的化工廠汙染的農藥化肥汙染的!生活垃圾汙染的!農村己經很少人了有個病找誰去,老了不要單獨待在農村除非準備一瓶農藥,至少搬到集鎮上,小病上衛生院,轉院也方便,沒事轉轉熟人也多,有條件一齊在一起更好,兩世同堂三世同堂四世同堂才是國泰民安寫照

  • 12 # 宋家楨066

    我小時候聽爺爺講過一個故事,有一個地主,養了個兒子很有出息,做生意發了大財,在城裡置了產業,把一輩子在鄉下過清閒日子的父親接去城裡供養。老人適應不了城市花花世界的燥雜環境,一病不起,死了。兒子好心做了壞事,把父親害死了。要不要把老人接誠市生活,還是問一下老人的意願。

  • 13 # 帥觀點

    按理說,作為一個人,一個活人,應該是哪裡舒服就可以住在哪裡,哪裡高興就可以安居在哪裡。

    問題是,做不到。

    不接父母,擔心。

    接了父母,他們不習慣,

    不住城裡,是逆勢而行,找死。

    住城裡,照顧不到父母。

    你說咋辦?

  • 14 # Cat32959608

    有些人可能這樣認同,但我不認同,父母差不多一世人都在農村,叫他們去城市可能不習慣,首先人與物不同了,周邊環境不同了,吃方面有些改變了,住在一個大廈裡,各自門前雪,都不知對門住的是什麼人。本人有個真實的故事,在澳門住氹仔區的真的是現在大都是有錢人,當年(1993至97年前)買的房屋三房一廳才一百多萬至二百多些,現在叫價千萬,那我朋友是獨女嫁來澳門,後來將父母申請來澳門定居,但老人在家沒事做,因有請保保姆,後來倆老人看見街道上些便利店,超市將些紙被箱掉出來,各得浪費就做起了搭紙箱去買,當初還好,但最後被女婿叫停,怕被人講笑話,居住幹萬元的屋,要兩個老人家去搭紙箱買,在外人眼裡是這樣的,作怎樣的解釋都是兒女的錯,最後為了給孩子面子就只能在家等睡等吃了,但兒女們以為這樣就是對父母的孝順,其實是錯的,到最後父母還是回去農村了。農村他們有一套生活方式,習以為常,現在他們經常影片,只要有心,父母在那裡都是孝。

  • 15 # 溫柔低聲

    我認為還是不要住在一起的好,許多事例已經印證了這一點,活生生現實就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到底把老人接到身邊一起生活是對的嗎?這樣子就真的是孝順了嗎?

    兩代人甚至三代人蝸居在一個家裡,夫妻之間再好也不免為一些雞毛小事吵架,何況還有婆婆公公,曾經沒有任何交集的人生活在一起,三觀不和很正常!那真的有吵不完的架!我就身有體會,真的無法理喻,每天都是焦頭爛額!老公也是沒有點辦法啊!

    第一,吃飯問題

    兩個老人獨自生活慣了,一天都吃兩頓飯!我上班,孩子自然就跟他們,也同樣是兩頓飯,還說,吃完也是浪費,孩子還得拉屎!一家人一起吃飯,如果再想吃,鍋裡什麼也沒有了,如果去吃點零食,婆婆會說我,一點不過日子!想想我都委屈!孩子跟他我都不放心!所以,我加班就送到我媽家,而婆婆卻說,在我們那邊都是姥姥看孩子!!!

    第二,衛生問題

    老人們那房間,我每次進去都感得有點味,給老公說,讓他們洗洗澡,曬曬被子,說了幾次沒有什麼效果!那天,我進去把被子抱出來曬曬,一共曬了沒有一個小時,公公就收了,被子沒啥,不用曬,放在床上,兩人就睡午覺了,真是無語!平時又沒有刷牙習慣,臉也沒見公公洗過幾次,真的!吃飯我讓孩子先洗手,婆婆都說浪費水!真的無語死了!還有婆婆到處收集飲料瓶,搞的和鄰居都不和睦!

    第三,孩子問題

    記得孩子剛上一年級,考試不太好,我給她講錯題,婆婆一直在笑,說孩子這麼笨,她爸爸小的時候有多聰明什麼什麼的!孩子全程都是哭著,晚上和我一起睡覺還問我,她是不很笨!還有我給孩子買衣服,婆婆總是說,有這麼多衣服還買,一點不過日子!!!!

    生活中還有好多這樣那些的事情,真的無法說清誰對誰錯,兩代人特別是獨處的老人們,早已習慣了兩個人,再看我們的時候,總是帶著一種挑剔的眼睛去審視兒媳婦,甚至覺得兒媳婦把他兒子搶走了,真的無法讓人忍受!還有種寄人籬下的感覺!這樣在無形中也影響我們夫妻之間的感情!而且這也導致老公和他們之間的不和睦!

    所以,以我是過來人的經驗來看,父母如果有自己的居室,還是不要輕言嘗試一起住,三觀不同真的無法生活在一起!與其說孝順,真的不如,常回家看看他們!如果說陪伴在父母身邊,這也是一種孝順的方式,“呼之欲出,揮之就去”,或者說隨叫隨到,我真的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相處方式,若近若離!這是印證的事實!可能是“距離產生美”吧!

  • 16 # 點滄落雪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結合實際情況來分析。

    首先父母養育兒女一輩子,等到兒女成家立業了,確實是該享享清福了。兒女們各自在城市裡安家落戶,就會有接父母去城裡住的想法,第一:父母接過來自己方便照顧,畢竟離得太遠什麼都不方便。第二:父母過來也可以給自己看看孩子,保持一些家務。第三:在親朋好友面前也有面子,證明自己是個孝順孩子。那麼真實的生活是這樣嗎,根據我看到的,完全不是。

    就拿我朋友父母來說吧,他們不願意和兒子在一起,畢竟太遠了而且南北差異太大,語言上生活習慣都不一樣。可是朋友的弟弟需要自己媽媽給看孩子,於是老兩口都去了,老人生活慣了農村的大院子,習慣了左鄰右舍的串門子,突然去住鋼筋水泥的樓房,真是不適應,老爺子本來水土就不服,然後兒媳婦管孩子老爺子還護著,最終一生氣回老家了。老太太不行啊,她不能走,她是看孩子主力,所以必須忍著,就這麼在樓房裡忍著,鄰居不來往,小區裡看孩子的都是南方人語言也不通,這樣算什麼享福啊!

    一年就盼著過年能回老家一趟,老兩口老了老了還得分居,老太太還惦記著老家的老爺子是不是吃得飽,穿的暖,畢竟年紀大了讓人記掛。

    這麼說吧,城裡的生活雖好,但是老人們未必喜歡,所以順者為孝,讓老人自己選擇在哪裡,常回家看看就很好了。

  • 17 # 泉水叮咚115

    孝順是個兩字詞,把父母接到城裡,是作為兒女的“孝”,可是你考慮過“順”嗎?

    作為兒女,自己有能力也願意為父母提供更好的生活環境而父母也願意接受你的孝心那自然是皆大歡喜的事,你既全了孝也順了父母的意。

    可若是父母不願意了?或是搬進城裡住的不舒坦,想要回去呢?有的兒女會選擇順從老人的意願又送回老家去,可是有的人會責怪老人不懂享受,硬要老人在城裡生活,全了自己在老家鄉親們心裡孝子的名聲。這樣的子女到底是不是孝順呢?他只有孝沒有順,或者說他是孝給別人看的,不是給父母享受的。

    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父母生活了一輩子的地方,那裡有他們熟悉的人和事,想在那裡生活是他們的選擇,作為子女給的是建議而不是要求,父母不願意就不要勉強,主要的是讓他們活的舒心就好,自己有空閒多回家看看父母,順著他們的心意才是真正的孝順。

    孝不孝順還是要尊重父母的意願,你的一箱情願並不一定就是父母的需要,真正想要孝順父母就儘量滿足父母的願望吧!

  • 18 # 感情直通車

    不可否認,城市的各種機會和條件都是很優越的,年輕人在大城市打拼,勉強立足於城市,把老家的父母接來,想讓自己的父母也享受享受城市的生活,也算是儘自己的一份孝心,這種做法到底能不能如人所願呢?

    我認為這種做法是把雙刃劍,有其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先說有利的一面。

    首先,父母在老家辛苦大半輩子,整天為了孩子省吃儉用,他們沒有吃過海底撈火鍋,沒有喝過星巴克咖啡,帶他們來大城市生活,一是方便照顧他們,二是他們方便照顧孩子。住在一起,全家其樂融融。

    其次,城市的娛樂設施和醫療條件都很好。但是價格也是貴的要命。

    不利的一面

    首先,城市的空氣質量不如農村。

    其次,他們在城市的生活舒適度不如農村。

    再次,他們適應不了城市的快節奏的生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iphone6plus手機鈴聲怎麼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