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轉了三十多圈的驢
-
2 # 一路堅持ltck
不會的。宋江對當時朝廷對其部招安政策過於樂觀,朝廷對其只是招撫以暴制暴的政治手段,晁蓋或許會同方臘合作對抗朝廷。
-
3 # 鹿與森GT
晁蓋帶領石碣村一夥,取生辰綱,火併王倫,才有水泊梁山一方基業!至於猜想後來晁蓋不死,是否會招安?答案是肯定的!
宋江親和力遠勝晁蓋,未見其人,江湖既有傳聞,”山東呼保義,及時雨宋公明”所以整個梁山人脈基本被宋江壟斷!
從開始宋江初上梁山,自己帶領”江州派”在梁山身在重職!後來二龍山,桃花山會並梁山也多數看宋江聲望!從三打祝家莊開始,宋江漸漸政權已握,兵權己控!以”江州派”維護,”清風寨”推崇,宋江開始一場招安計劃!架空晁蓋在梁山領導地位,挾持晁蓋漸漸成傀儡!後來晁蓋想轉變這種危機感,欲透過攻打曾頭市打壓宋江結果殞命!
即使晁蓋不死,也扭轉不了,被架空,被替代的結局!固然也左右不了宋江集團權術招安計劃!
-
4 # 如玉小溪
晁天王不死,黑廝怎滴會答應?沒有黒廝向七星通風報信,會有毅然決然斬殺閻婆惜?雖然是咬牙切齒,但也不得不佩服那黑廝爐火純青呢管理水平!畢竟那黑廝是幹過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秘書科科長滴嘛……
-
5 # 晨曦小荷
如果《水滸傳》中晁蓋沒死,會接受招安嗎?這個問題其實很好解答。從三個層次來解答可能更接近實際。
晁蓋不死,他自是多半不會答應招安。首先晁蓋本身只是一個村裡的保正。從他的一貫行為,能看出他本質是個充滿遊俠精神的英雄。他是大財主,有吃有喝可是他卻惦記諸多貧苦人的生計,別人有難,不論是打妖抓鬼還是吃喝拉撒他都想管。所以從骨子裡他就是一個具有造反精神的帶頭大哥。他想建立自己的理想國。而不是遵從現實別人的他看不起的國度。所以宋王朝不改變政策,他是不會接受招安的。晁蓋有仁者之心,仁者無敵,所以他是勇猛的決絕的反抗者。他的旗號是一個:道和義。這是第一個層次。
晁蓋註定是一個悲劇英雄。這是第二個層次。就是晁蓋不死,梁山也會被招安。這是註定的結局。首先、梁山好漢的基底都是犯事或者不得意或者被逼迫的下層國家公務人員。他們骨子裡還想回到體制裡。其次、本該決絕反抗者,諸如李逵等完全無產或者破產農民,看不清楚實質,甚至跟從假道義真愚忠的宋江致死不悔。再次、晁蓋沒有發動反抗最堅決的農民來進入領導集團中心,反而不斷招徠有被招安傾向的原宋朝舊官吏進入梁山管理層,以至於最後喪失了領導權,就連吳用也實際棄他而去。最後就是晁蓋最大的錯誤,革命的綱領和任務沒有解決。沒有短期的革命綱領也沒有長期的鬥爭綱領,不能發動和吸引革命最迫切的農民的大量加入。如果梁山能不只講哥們義氣。放手發動群眾,尤其是農民群眾,打土豪、分田地等等實質工作做下去。那麼梁山的形式就不會只是強盜聚會。也會在兩宋乃至中國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如果說到最後或者第三個層次。就是最後招安還會繼續。不過就是劇本更復雜一點。一、晁蓋晚點死。二、晁蓋在宋江等人被招安後繼續鬥爭失敗死。三、晁蓋在反對宋江等人被招安的事件中被殺死。等等劇本。晁蓋不改變,那麼劇本結局就不會改變。所以革命一定要有理論基礎,一定要有綱領。否則烏托邦註定要失敗。譬如李自成。
-
6 # 聊數碼科技的Li
我覺得都會。因為英雄的結果一般在小說裡面都不會有什麼好的結果。更何況是《水滸傳》這樣一個社會欺壓百姓,官僚作風盛行的。梁山好漢的起義,足足108名好漢就想改變這個局面,是遠遠鬥不過世俗的,招安是必定的。梁山好漢的影響力是遠遠不足的
-
7 # 掌心記
首先亮明我的答案是,無論晁蓋是生是死,水泊梁山最後都會走上被招安這條道路。
從中國曆代農民起義的結局來看,無論是陳勝吳廣起義,綠林起義,黃巾軍起義,還是瓦崗寨起義,不是被剿滅,就是被地主階級利用,都不得善終。自在逍遙地偏安一隅,割據一方,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最終走向大一統是中國歷史的必然。
從梁山好漢組成來看,前期基本上都是犯事社會底層,或者混得不得意,或者被逼迫的基層國家公務人員,後期更是以降將居多,他們骨子沒有反抗朝廷,謀反叛亂的基因,只不過是走投無路,投奔梁山的,如果條件允許,他們還是非常渴望回到體制內。
從作者施耐庵的人生經歷來看,他主要生活在元末,當時農民起義此起彼伏,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幻變大王旗,他也參加了張士誠的農民起來,目睹了張士誠從由盛轉敗的過程,對農民起義有著切身的體會,沒有綱領、沒的目標,只有豪爽義氣和打家劫舍,必定成不了大氣。
-
8 # 白口電影
看過《水滸傳》的都知道,宋江帶領梁山好漢招了安,而後四處為宋朝廷征戰。尤其是徵方臘,梁山損失慘重,後來宋江也被奸臣毒死。如果晁蓋不死,梁山是否還會接受招安?答案是否定的。
晁蓋是不會接受朝廷招安的。晁蓋對做官是不感興趣的,他只想和兄弟們待在梁山,大口吃肉,大口喝酒。梁山上反對招安,拒絕招安的好漢不在少數,如武松、林沖、魯智深、阮氏三雄等。只要晁蓋當梁山老大一天,梁山好漢裡有招安想法的人,就不敢明著跳出來主張招安。
宋江提出招安,也是在晁蓋死後,他當上了梁山老大才敢提出來的。就是那樣的情況下,還有李逵、武松等人直言反對招安,並在朝廷來招安時耍手段。雖然晁蓋在世時,宋江在梁山的實力已經不弱,甚至和吳用聯合幾乎架空了晁蓋。但宋江畢竟不是梁山一把手,頭把交椅還是晁蓋坐著,梁山最終還是晁蓋說了算。
梁山好漢講究義氣,宋江和吳用肯定不能反了晁蓋。那樣做的話,不僅壞了梁山好漢的兄弟情義,也會讓梁山產生內亂,造成內耗。所以,晁蓋不死,梁山就不會招安。《水滸傳》將晁蓋寫死,就是為了給宋江讓位,為以後梁山接受招安埋下伏筆。
晁蓋就是臨死,也並不想把位置讓給宋江。晁蓋早就知道宋江有招安之心,晁蓋在臨終之際對宋江說了一句很耐人尋味的話:賢弟保重。若哪個捉得射死我的,便教他做梁山泊主。顯然,晁蓋是不甘心讓宋江接掌政權的,言辭之中對宋江擺明是徹底的否定。
同時也無法否認的是晁蓋臨終之前對宋江心存怨恨的事實。晁蓋臨死之前利用他的權力最後一次駕馭眾好漢,在大庭廣眾之下立下一條關係梁山興衰的遺言,晁蓋認為能為自己報仇者必定是武藝超群且心胸寬闊能夠領導群雄的人。但是晁蓋低估了宋江和吳用的智謀和手段,他的遺囑也註定會落空。
-
9 # 風火光影
其實,水滸傳的悲劇就在於這裡,死在招安二字之上,讓每一位讀過水滸的書迷都扼腕嘆息。
以下言論僅代表個人觀點,水滸迷勿噴。
先來說說托塔天王晁蓋,論名氣論實力論義氣,個人認為都在宋江之上,他在上梁山之前,已經有了一幫自己忠實的死黨兄弟,願意跟著他出生入死,在策劃生辰綱這件事情上,他們唯一沒考慮的是走漏了風聲,從而顯出宋江這位假仁義偽君子來,其實,開始,宋江也是一介小吏,為人仗義疏財,本質是很好的,看見晁蓋漏了行藏,立馬想辦法通知,才救下了晁蓋一夥,才有了梁山最初的團體構成。
然後再分析宋江,因為他幫助了晁蓋,讓晁蓋感恩戴德,一心想讓他入夥,甚至讓他做山寨之主,但是晁天王哪裡知道,宋江心裡的抱負豈止是藏於一窪水地,這是他沒有想到的。幫助晁蓋之後,在綠林道上,宋江的名望更加響亮了,在殺了閻婆惜之後,發配途中,一路有好漢搭救扶持,在這個過程中,收了不少小弟,宋江的內心也慢慢膨脹起來了,他自己覺得離他的理想又近了一步,其實新版《水滸傳》拍的很好,第一集裡的宋江被嘲笑,取笑他是小吏,還是什麼第一名小押司,這在宋江心裡埋下了深深的烙印,也為梁山眾兄弟埋下了禍根,所謂,有因必有果,鞠覺亮版的水滸,劇情設定我還是很喜歡的。然後,鬧了江州法場,徹底上了山,坐了第二把交椅,加上與吳用的惺惺相惜,志趣相投,他的招安思想才更加堅定了,在這過程中,晁蓋一點也不知情,死就死在宋江和吳用的書生意氣上了。
接著,梁山人數越來越多,慢慢的,對於晁蓋來說,嫡系人員越來越少,宋江派系的人越來越多,他也漸漸感覺出來了。後來的曾頭市事件,晁天王終於爆發了,因為他看到宋江一直東征西討,在梁山的威望月來越高,他心裡也有些不平衡了,再加上曾頭市打傷的是他嫡系兄弟劉唐,而且加上那副氣人的對聯,天王再也控制不住自己了,結果,夜晚攻打時誤中毒箭。 後來好多人分析,天王中箭這個環節也很有蹊蹺,到底是曾頭市的箭還是宋江派系人下的手,這裡就無從分析了,深究下來,又是一番爭論。因為,在中箭之前,晁蓋已經很反對招安了,迫於兄弟情義,一直憋著不發。在臥床之後,宋江的機會來了,還有宋和吳的談話,在天王病榻前,有的已經漏出了口風,天王雖然無法動彈,但是已經決定不能讓宋江坐第一把交椅了,吳用他不考慮了,所以在臨終之前,並沒有指定誰來接替他,而是說了誰擒的史文恭,便做梁山之主,宋江也意識到了,無奈,宋江大權獨攬,天王做的也只有讓擒得史文恭之人做梁山之主,也是沒有辦法,他的嫡系太少。
如果,晁蓋不死,那麼宋江礙於面子,最終招安想法也不會得以實現,畢竟他是第二把交椅,盧俊義也不一定會來,之後的一切也不是宋江說了算,就算不招安,也不是沒有退路,佔一城自立為王,或者攻破遠走海外也不是沒有可能,而不會像書中那樣,做了朝廷的刀子,東征西討,落得死的死傷的傷,淒涼無比,所以說,晁蓋要說不死,招安肯定不會實現,因為,就算宋江帶走一幫自己的人去招安,也沒有談判的砝碼,朝廷也不會和他談,不會實現。
-
10 # 中國傳統文化集錦
晁蓋沒死不會接受招安
假如托塔天王晁蓋不死於史文恭箭下,將來梁山諸人將何去何從?水泊事業往何處發展?晁、宋關係如何?會不會出現天平天國楊秀清向洪秀全逼宮一幕?這實在是一個大難題,好在施耐庵先生運筆如劍,讓一百單八名天罡地煞排座次前,使晁天王死去,讓宋公明獨自領銜唱這曲大戲。
其實對晁天王而言,他對梁山大業所起的作用實在是有限,歷代流民造反,帶頭起事者先是因緣巧合,歷史潮流讓一些草根人士成為一代梟雄,但歷史自有其淘汰無能者的規律,最後幹成一番轟轟烈烈大事的領導人必有過人之處。
天下苦秦日久,陳涉吳廣等人為了活命首先起事,但最後成功的只能是漢高祖這樣目光長遠、廣納英才、知人善任的人,而其他時代使朝廷元氣大傷,遭受覆滅或幾近覆滅命運的造反帶頭人,要麼是如漢高祖、明洪武這樣的雄主,能駕馭眾人;要麼是張角、洪秀全這樣的教主,對眾人有一種類似神的感召力。
而晁蓋二者都不具備,他無非是鄉間一仗義疏財、任俠好勇的匹夫而已,即無宗教上的感召力,又無遠謀深慮及馭使群雄的權謀,他對梁山最大的功勞是“打響對大宋王朝的第一槍”,搞了個“智取生辰綱”,這一票買賣顯然沒有什麼政治方面的訴求,無非是覺得梁中書給老丈人蔡京的生日禮物取之不義,那麼劫之無妨。而劫生辰綱最大的功臣是吳用,之所以要依附晁蓋幹這個勾當,主要看中晁蓋在江湖上稍有威望,家中殷實,自己做著里正,在當地人脈關係不錯,因此以晁天王為首搶劫當朝太師生日禮物,安全係數高一點。在吳用、公孫勝、劉唐、三阮和白勝這個八人小集團中,晁蓋還具備些做團伙老大的各方面素質。
後來事敗,幸虧宋公明哥哥通風報信,才倉皇逃到梁山。頂著被朝廷捉住殺頭的危險,晁蓋等人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上了梁山避禍,最後不得已激林沖火併了王倫,在和王倫屬下舊人相比,新來的晁蓋諸人無論在財力、武力上佔優勢,自然“新桃換舊符”,晁蓋做了老大。晁蓋做了老大,是陰差陽錯,並非他有什麼過人之處。晁天王從上梁山到亡於箭傷,他的鐵哥們其實只有阮氏三雄、白勝、劉唐而已。公孫勝是道士,曾經還一度脫離組織,以奉養老母為理由遠離江湖,最後被宋江再度請出了山;而吳用這樣的儒生是倚人成事的,自己不能領袖群倫,必須找一個有雄才大略的主公,晁蓋與宋江相比,宋江顯然更合適,讀書人和引車賣漿之流相較,考慮問題更加理智,因此吳用倒向宋江,不是背叛而是與時俱進的選擇。
和晁蓋相比,宋江少點英雄氣質,但正如項王比劉邦更像個英雄,而劉邦能成事一樣,比起晁蓋的匹夫之勇,宋江的統戰術、馭人術爐火純青,做過吏的宋江也更具有出眾的組織才能。宋江上山之前,梁山諸人還停留在綠林“粗放型”的經營模式,簡單地排定座次,幹得還是一般蟊賊的剪徑勾當,碰到什麼就搶什麼,搶完之後大家瓜分,沒有長遠的打算和較精細的策劃。——以晁蓋之能,是難以提升梁山這支造反隊伍的層次的。
真正能將梁山組織成一個象樣的公司,非宋江莫屬。
從宋江殺了閻婆惜,避禍他鄉後,一路結交了柴進、武松、孔明、孔亮、花榮、鄭天壽、王矮虎、燕順等人,等到了梁山人劫法場,救出宋江、戴宗二人,白龍廟英雄小聚義時,又增加了戴宗、李逵、張順、李俊、張橫、穆弘、穆春、薛永、童威、童猛等人,這些人都是宋江帶到梁山的,此時宋派實力已經遠勝過晁派。新舊兩支部隊會師後,分成兩列站立,左邊是晁蓋的舊部,是林沖、劉唐、阮氏三兄弟、杜遷、宋萬、朱貴、白勝。這裡面杜、宋、朱本是王倫的部下,未必真心信服晁蓋,林沖的地位比較中立,以他的見識與武藝,誰的心腹都不會做,白勝基本上不入流。右邊站著二十七人,金聖嘆在評點道:“中間只蕭讓、金大堅非宋江舊識。”此時,宋江儼然真正的山寨之主。
晁蓋讓第一把交椅也許是誠心出於感謝宋江的救命之恩,而宋江的婉拒的理由是:“仁兄,論年齡,兄長也大十歲,宋江若坐了,豈不自羞。”金聖嘆斥之為“權詐之極”,成大事者不能沒有“權詐”,此時宋江心中自度論能力、功績和人緣關係,他已超過晁蓋,只是剛上梁山就謀了第一把交椅,眾人難以心服,必須用行動來證明自己的領導地位。
自宋江上梁山起,不管晁、宋二人之間如何溫情脈脈,兩人之間的矛盾已經種下了,鬥爭不可避免,這是由中國社會的政治傳統和權力鬥爭的規律決定的。在最高權力面前,所有的恩怨都不值一談。吳用和晁蓋上了梁山後,已明白所託非人,暗中留意能成大事的“大老闆”,從吳用用計劫江州法場,大約他心中所許的“大老闆”就是宋江。——吳用的立場改變,是宋江最大的勝利。“智多星”認可自己的領導地位,比起李逵動不動就叫著“打下東京,公明哥哥當皇帝”的忠心對宋江而言,有用得多。大家注意,宋江剛上梁山,公孫勝就提出回家養母,最後隱姓埋名,不與梁山人接觸。這顯然不因為他是出家人,生性淡泊可以解釋的,如果這樣他就不會參與劫生辰綱了。可以解釋的理由是,在梁山上下慶賀隊伍壯大之時,他和吳用兩個聰明人已經清楚地看到“一山二虎”的局面,權力鬥爭的激化遲早要來,要麼像吳用那樣及時轉投宋江,而作為和晁蓋一起起事的入雲龍公孫勝,於心不忍,那麼只有遠離這個漩渦。
宋江比晁蓋,最可稱道的就是他的“統戰”路線。梁山本來就是個大雜燴,幹什麼的都有,如果僅僅保證出身貧苦者的話語權,那麼自然要依靠阮氏兄弟、李逵這樣根正苗紅的人。——首先造反,也樂意造反的往往是這樣的窮苦人。但要使打家劫舍的流氓隊伍變成有組織、有規模的軍事單位,靠這幫人是不行的,必須擴大領導層,搞統一戰線。在這點上,做過押司、官場和江湖規則都明白的宋江顯然看得比晁蓋更準。
隨著秦明、呼延灼、柴進、花榮、黃信、徐寧、孫立等與舊體制有著千絲萬縷關係的人上了梁山後,梁山的基本力量發生了成份變化,所謂的“隊伍純潔性”更是天方夜譚,這時調整梁山的基本路線是必須的。“反貪官不反皇帝”是梁山人能凝聚最大多數頭領、能師出有名的最佳選擇。如果說阮小五剛劫生辰綱時所唱的“酷吏贓官都殺盡,忠心報答趙官家”,只是底層人囿於傳統文化的不自覺表現,後來宋江的選擇就是梁山人為了求生存的自覺意識。
縱觀整部《水滸》,梁山人從來沒有併吞宇內、代替趙宋的雄心與能力。其原因是大宋朝比起其他朝代而言,商品經濟發達,市民階層的人數增多,官府的賦稅相當一部分出自商業、手工業、礦業,這和重農輕商的其他朝代不一樣,因而官民矛盾、特別是普通農民和官府的矛盾較其他朝代並不特別突出,大宋主要的威脅是外地入侵。比起西漢末年的赤眉、綠林,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唐代的黃巢起義,包括南宋在內的整個宋代,除了宋江、方臘、王小波、楊麼幾次地方性造反外,沒有席捲全國的大暴動。真正能給舊王朝雷霆一擊的暴動必須得天時、地利、人和,統治者已搞得民怨沸騰,用儒家的話來說,天命已經歸於別人;一地起事,如秦末一樣,天下便像點菸花爆竹一樣,到處響應,讓官軍難以應付;起義的部隊逐步掌握更多的資源,包括土地、可供後勤的百姓、傑出的人才等等。這幾點,梁山人都不具備。康王南渡後,再能在東南建立新王朝並享國150年,說明大宋境內無隋末那種遍地狼煙的群眾基礎,而多是梁山這樣的佔據一地而不能席捲全國的反叛者。
晁、宋領導梁山諸人,大部分打的仗是防禦戰,是不得已的“反圍剿”,很少有主動的進攻,打青州、打大名府也是為了救人而採取的偷襲。葬送一個王朝的起義必須有大規模反攻,難道梁山人就不想打下東京坐龍廷嗎?只是歷史沒有給他們這個條件。宋江等人看到了這一點,所以以招安為目標,以“忠義”為旗號,這是種現實的選擇。所謂樹忠義大旗,從來就是一種為了生存的手段,哪個時代的造反者有真的忠?真的義?
而晁蓋一直就是個沒有個明確目標的造反者,樂於過著當一天強盜搶一天糧、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日子,——這日子李逵這樣的人願意過,而越來越多如盧俊義這樣不得已造反的人,不願意一生都為草寇。隨著梁山戰略方針的調整,晁蓋便成為一個擺設,一個因為首義而成就的象徵符號,這個符號隨著宋江勢力的崛起,也越來越沒有用。
當朱元璋經過“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羽翼豐滿後,就感覺到小明王這個傀儡已經不需要了,便派部將鑿穿小明王的龍船,讓其淹死並徹底消滅龍鳳王朝的檔案;楊秀清等人靠洪秀全裝神弄鬼,稱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蠱惑眾多老百姓跟他們紫荊山起事,到了南京天朝兵強馬壯後,楊秀清就開始逼宮了。——這是造反集團難以改變的規律,晁蓋若不意外陣亡,命運大抵也是這樣。
回覆列表
那你得問羅貫中。
歷史上宋江是一群流寇的首領,人數不多,其中就有一人叫晁蓋,當然也有武松,劉俊義(不是盧俊義)等。他們是被張叔夜剿滅的,被活捉以後投降了。
小說《水滸傳》中晁蓋必須死,不然,宋江無法成為老大,成為第一首領。這就與史實相差太遠了,小說的可信度就大大降低,讀者就會流失,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就成了廢紙。宋江必須是男一號。
居然有人問晁蓋不死,會不會投降朝廷。我的看法是不會也會。要知道北南兩宋三百餘年,有記載的起義就有四百多起,最大的也就是方臘起義,佔據幾十個縣。朝廷對待起義軍一般都是先剿滅後招撫,義軍一般也不太大。其原因是宋朝百姓生活水平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不像漢唐明這些王朝是在天災人禍來臨時,被起義軍毀滅(漢毀於黃巾,唐毀於黃巢,明毀於李闖),而是被外族滅亡。這樣看來北宋末年的“晁蓋梁山”擺脫不了被剿滅和招安的宿命。另外,《水滸傳》的作者是明朝初年的人,他做過張士誠的幕僚,在做朱元璋的百姓,寫出一部反書是什麼下場,所以,他要活命就必須讓義軍歸順朝廷。
簡單點說,就是不管誰是梁山首領,義軍的歸宿就是歸順朝廷。反對歸順的人要麼死去,要麼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