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外星文明新時代
-
2 # 穀雨醇
我的意思是說這個問題放在網上討論有什麼意義?真正可以討論這個問題的只能是學科帶頭人及我們國家科學管理,財政部門的人。學科帶頭人可以站在最前沿估算這件事到底會有多少效益,財政部門的人可以估算這麼大的投資到底會給我們國家財政帶來什麼樣的負擔。一般的人根本摸著邊,站在遠遠的聽人說,讓他們來討論這事,這件事的最終決策就肯定會被各種莫名其妙的傳播效應影響,產生我們無法控制的結果。一支軍隊行軍時遇到岔路,斥候,嚮導和將軍,軍師來決定如何行動,沒聽說過要全體士兵投票或者吵架決定的,瞎嚷嚷有屁用啊。
-
3 # 使用者peadoyujian
對不起,真不懂。這種事情應該由國家決策層根據科學界的意見來決定。網路裡的爭論,無論支援還是反對的都很可笑。
-
4 # 事實說話76921216
認為楊振寧說的有道理,中國現在不宜造對撞機,雖然中國現在有錢了,這是因為國家大,平攤到每個人手裡,是不如很多發達國家的。網上討論是否造對撞機,是一個很好的妙招。畢竟花的不是小錢,也不是國計民生急迫需要的東西。即使民意透過,造了對撞機,但是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也能讓民眾心裡有數,給決策者減輕壓力。造對撞機和辦奧運會差不多,但是有不同,同的是展示了國力,不同的是影響華人凝聚力。這在網上就可以看到,爭議很大。造對撞機用錢多,建造週期長。對於現今科學的快速發展,有被淘汰的風險。以前也發生過引進的裝置,生產線建成後剛剛產出就落伍。一旦落伍,花錢是小事了。影響的是國家榮譽,民族自信心。
-
5 # 灰色的子彈
答:對撞機是個無底洞。
對撞機簡單介紹一下對撞機,一部分加速,一部分觀測,加速兩束粒子流,對撞,然後在對撞的碎片中找到符合人類所定義的具有某種特性的粒子。
原子是一顆彩蛋原子已經是世界最小的物質,不可再分割,原子內部是世界本源的創新力量,擁有無數可能,而且原子也沒有形狀,科學家沒有一個人能定義原子是什麼形狀的,可以說原子更像是一顆“彩蛋”。
隨著對撞機能級越來越高,原子被撞成越來越小的碎片,總會有一天,會有那麼一兩塊碎片符合人類所定義的粒子模型。
於是,就陷入了一個死迴圈,用一種粒子去解釋另一種粒子,而這些粒子也會瞬間蒸發,轉化為能量。
-
6 # 灰太狼創客工作
對撞毫無意義,為什麼?請閱讀我的文章:
https://toutiao.com/item/6679177533809754635/?app=news_article_social×tamp=1555134032&req_id=" target="_blank">https://toutiao.com/item/6679177533809754635/?app=news_article_social×tamp=1555134032&req_id=" target="_blank">https://toutiao.com/item/6679177533809754635/?app=news_article_social×tamp=1555134032&req_id=
201904131340320100160330434134A5C&group_id=6679177533809754635&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target="_blank">https://toutiao.com/item/6679177533809754635/?app=news_article_social×tamp=1555134032&req_id=201904131340320100160330434134A5C&group_id=6679177533809754635&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編輯
編輯
編輯
編輯
編輯
編輯
相關問題
宇宙到底是一個什麼存在呢?如果宇宙起源於一個奇點,那麼承載這個奇點的又是什麼?
我就想問宇宙到底有多大,宇宙之外的宇宙是什麼?
宇宙膨脹會產生更多的天體嗎?
編輯
相關問題
希格斯玻色子產生質量,質量引起引力,那麼希格斯玻色子與引力是什麼關係?
萬有引力建立相互作用的速度,能否超越光速?
地球中心的引力大還是地面的引力大?
-
7 # 伊棋知點基礎科學研究值得鼓勵
對撞機所研究的科學問題,是一系列基礎的前沿的科學問題。我們知道基礎科學研究是對科學問題的自由探索,它不是應用研究,目的不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這正如今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推出的新時期資助導向:“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前沿,獨闢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叉融通。"明確這一導向就是要以及時支援新的科學思想和新概念為目的,以真正解決科學問題為準則,以區分和突出科學屬性為依據,統籌推進各類科學屬性的基礎研究。注意,其中第一條指的就是鼓勵探索,這正是一個科技創新國家支援基礎科學研究的正確做法。因為,只有不斷進行基礎科學研究的探索,才能有更多的理論被轉化成對人類社會和國家發展有用的應用技術。
基礎科學研究的作用基礎科學研究主要探索的是理論的知識,不以應用為目的,它極大地推動了人類社會的發展。牛頓力學理論和熱力學理論指導了蒸汽機的發明,引發工業革命;電磁學麥克斯韋方程為基礎的經典場論引發電氣化革命,促進電氣工程和無線電通訊的發展;而DNA雙螺旋結構則是物理學與生物學相互交叉發現的。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我們國家要發展,需要的動力,動力從哪裡來?當然是高科技。基礎科學研究正是支援高科技發展的動力來源。為何美國經濟能稱霸世界這麼久?除了軍力、文化、美元外,最主要的就是高科技。高科行業利潤之大,從美國蘋果一家公司就從手機行業拿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利潤,就能看出。然而,基礎科學研究是高富帥研究,沒有錢就研究不了,這是美國基礎科學研究發達的原因。而美國現在方方面面打壓中國,打壓華為,也正是因為我們國家開始向高科技行業發力,動了它的乳酪。因此,對撞機雖然燒錢,但是對於國家的發展,對人類社會的進步,是有促進作用的。
-
8 # 華龍新觀點
對撞機到底有什麼作用?淺說對撞機,給建與不建一個參考!
一、淺說對撞機的作用
關於在中國建與不建對撞機的問題,網上已唾沫四濺,而對撞機究竟有什麼作用?其工作原理、研究物件、發展方向等等是什麼?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一臉的懵懂。
而關於這方面的科普也很少,原因是科普還真有點困難,因為:
說深了、說多了,大多數普通人還是不懂,若加入數學公式來說明,會讓人更難懂。
說淺了,馬上會被人指責你不懂裝懂,如果你不插入幾個數學公式解說,會被人罵成民科和胡說八道。
思來想去,我覺得還是很有必要做回地道的民科,解讀一下對撞機,儘量讓大多數人能懂,讓更多的人能理解,只要不被人罵是“瞌睡家”就行,先不理會那些懂積分、解機率方程的官科爺孃們。
下了這決心,我就用最簡樸的語言來說說:
對撞機是用來做什麼的呢?
原來,科學家們想知道原子核的秘密,到底是由那些更小的粒子構成,又是如何組合的?為此而大動腦筋。
原子實在太小了,沒有太多觀察、測量和拆分的方法,最好的辦法就是將質子或電子,這些比原子小一點的粒子的亞原子,稱為強子,把強子放在加速器里加速,透過碰撞,把這些粒子碰碎。
碰碎了,就容易去研究這些被碰碎的小粒子結構和屬性,再透過識別、計算、分析和設想,形成一種理論,還原粒子的結構、組合方式和組合力,建立粒子的實際模型。
對撞機的實質就是一臺粒子加速器,作用就是用來加速粒子運動速度,用的就是電和磁場,將碰撞的粒子加速和集束,然後碰撞。
最開始的時候是加速一個粒子去碰撞固定的粒子,叫靶射。
後來,發現這種碰撞力度和效果不大,就把要碰撞的兩個或多個粒子同時加速,實現對碰,這就是對撞機之名的由來。
對撞機加速粒子需要很大的能量,所以,對於這一方面的物理研究,就被稱為高能物理。
對撞機興起於上世紀的50年代,最先用於電子對撞,最早對撞機在1961年開始了執行,中國80年代的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在那時是很先進的。
隨著技術的發展和要求的提高,開發了質子對撞機,利用質子對撞,效果更好,可以更容易的發現新粒子和分析碰碎的粒子。
但是強子對撞機因為高速、高能、強磁工作環境, 其加速系統、冷卻系統、探測系統、封閉系統和資料處理系統非常複雜,要求越來越高,造價也越來越昂貴,執行和維護的成本急劇上升。
同時,對撞機高能封閉的執行環境,非常容易出故障,維修成本和技術要求也越來越高,而且安全要求特高,需要高度嚴謹。
還有,對撞機碰撞,並不是象兩輛汽車加速碰撞,碰成一地碎零件這樣簡單,對撞機在碰撞過程中,碰碎後的小粒子都是不穩定的粒子,絕大部分轉瞬即逝,極難觀察、記錄和描述,更不用說捕捉和存留。
同時,在碰撞前後,還會產生許多新的粒子,新的粒子絕大部分也是不穩定的,會一瞬間就消失,總之,等碰完後,殘留的粒子都是自然界裡常規穩定粒子或半衰期不穩定粒子,這對研究毫無意義。
而且,每一次碰撞後的情形和記錄的結果是不相同的,每一次碰撞,碰碎的粒子和新形成的粒子也是不相同的,重複實驗並不一定是上次實驗的結果,這樣,每一次碰撞的觀察、記錄、區別和分析變得非常艱難和複雜,很難有可比性和對照性。
如此一來,對於碎解的粒子研究,更多是瞬間觀察、記錄和後期的資料處理、辨別和分析,因此,要求現場實驗的研究人員,數量要多、能力要強、素質要高、經驗要豐富。
這種高燒錢、高技術、高人才要求的對撞機實驗,對於任何一個國家的實力都是一種考驗和挑戰。
美國在里根時期批准了備受爭議的強子對撞機計劃,在投資近30億美元后,因為後期預算太大,到了克林頓時期被否決而廢棄,這就是楊振寧說的美國的痛苦經歷。
為了繼續科學研究,在美國的撮合下,由近40個國家合作投資近百億美金,也包括中國在內,在瑞士修建了世界最大的強子對撞機,作為世界公益的科研專案,選址瑞士,因為瑞士是一個永久性的中立國。
瑞士對撞機以科學成果共享、資金比例分攤、科研人員由各華人員共同參與的原則執行,中國有60多名科研人員參與,這裡集合了全世界2000多名頂尖科學家和數千名技術和工作人員。
瑞士對撞機子自2008年執行以來,發現了“希格斯玻色子”,即“上帝之子”而聞名,後期再無成果,特別是頻繁故障,多次暫停維修,斷則數月,長則數年,顯然,其執行的能力已不能滿足現在的研究要求。
二、建造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目的
鑑於上面分析,有科學家要求修造更大、碰撞更猛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主要目的有兩個:
1、進一步證實“上帝之子”。
有人認為瑞士對撞機發現的“上帝之子” 不足以證明,還需要進一步尋找和研究。
2、要尋找“超對稱粒子”。
這粒子來自物理學的一種假說理論叫弦理論,這個理論透過超級複雜計算,預言猜想還存在一種粒子,叫“超對稱粒子”, 這就是楊振寧教授提到的猜想中的猜想粒子。
為什麼要找到這兩種粒子?找到有什麼作用?
高能物理透過對撞機60多年的實驗,建立了一個粒子模型,這是一個預設的標準模型,這個標準模型楊振寧的貢獻最大,即透過一系列的假設和引數設想而成,雖然經過很多次的實驗檢測基本符合。
標準模型
但是,標準模型依然存在很多的缺陷,譬如過分依賴太多引數;質量起源和質量缺失問題;組合力不能完整統一等等。
如果找到這兩種粒子,可以完善這個所謂的標準模型,這就是目的。
當然,還有人試圖把這個標準模型放大到天上,力圖證明大爆炸理論和暗物質起源,這當然是大理想主義而已。
科學家們對物理理論追求和完美,對終極統一理論的情結,要求新建更多更好的強子對撞機,那麼新建的對撞機的跑道要更長、能量要更大、對粒子加速要更快。
這種高投入、低迴報的大型世界性的公益性科學專案,請求發出後,響應者寥寥無幾,尤其是出大頭投資的歐洲和美國,一聲不響,而中國部分科學家有意接收這個專案,並遊說國內和世界支援,但楊振寧教授卻旗幟鮮明的表示反對。
三、楊振寧反對理由總結
反對理由歸納為幾點:
1、燒錢。建造成本巨大、執行維護成本是無底洞、安全成本高昂。
2、實驗中的技術和科研人才,任何單一國家都不可能充任,必須依靠世界性的科研和技術合作。
3、這是世界性的基礎理論研究,成果是共享的,公開的,而實際應用卻是長遠無期的。
4、目前粒子理論不成熟,高能物理處於低谷期,去驗證猜想粒子是極高風險研究。
5、中國應該把錢更多的投入應用性和技術性領域,這種有智慧財產權性、時效快的研究領域。
還有,楊振寧說,對於粒子物理的研究,到了今天,不是完全依賴於強子對撞機的作用,有了更多的選擇。應當把多年對撞機的實驗報告,做更多的分析論證,找到新的理論突破。
為此,有很多的新理論不斷湧現,意在解釋現有的實驗成果和預言新的理論,並尋求驗證。
四、假說附錄
1、慣性圓周運動論:
一切星體或粒子在不受任何外干擾的前提下,將保持繞一核心勻速自轉和週轉的圓周運動狀態不變,外界干擾是改變和破壞這一狀態的原因,且都具有動能:
E=1/2m(V1^2+V2^2) (1)(V1為自轉速度,V2為週轉速度,以慣性圓周運動理解公式)
這一原理有十個分析:
分析1:星體和粒子在不受任何干擾時,將永遠保持勻速圓周運動狀態,星體和粒子實際觀察到的狀態,都是干擾後被改變的變態。因為外界干擾無處不在。
分析2:因為星體抗干擾能力強,受干擾穩定,所以星體實際運動狀態為相對穩定的變速橢圓運動,橢圓的兩個焦點分別為星體自轉和公轉核心點。
分析3:粒子實際運動狀態遵守不確定性原理,這是因為粒子抗干擾能力極弱,外界干擾具有不可預測性和不確定性,可以用熱力學第二定律去理解,所以粒子慣性圓周運動是常態性的、不確定性的破壞,轉變為不確定性和無規則性。
分析4:粒子運動的真實規律是:慣性圓周運動受不確定性能量干擾被破壞、干擾減小或消失後又迴歸、再破壞再回歸的不確定性的往復變化。
分析5:粒子運動的軌跡始終是慣性圓周運動破壞後再回歸的漸變,所以其運動的軌跡仍然是核心不變的圓周雲的機率軌跡,如電子的軌跡,即是圓周雲的機率軌跡。
分析6:粒子的運動描述符合統計機率方程的機率解,如薛定諤方程,其方程的解集是確定核心的圓內點的集合。
分析7:粒子脆弱的抗擾能力決定了任何觀察和測,量行為,都是對粒子的擾動,因為所有的觀察是“光察”,測量是“電量”,這都是對粒子慣性圓周運動狀態的破壞和改變。所以粒子具有不可測性或測不準性,可以解釋量子的波函式坍縮。
分析8:慣性圓周運動是星體和粒子的屬性,正是因為自身具有周轉和自轉的動能,因此貯藏了內能,才能在不受干擾和能量不損失的前提下,將保持恆定的自轉和週轉運動狀態不變。
分析9、一個穩定的原子內複合粒子,都是一對正反粒子以中性粒子運動軌道為對稱軸,傳遞和互換能量避免湮滅,並繞同一核心自轉和週轉的巧妙耦合體,這也是粒子、物體、生物體呈現對稱的本質和起源。
分析10:無論是粒子組合,還是星系構成,不再需要任何牽引力或能量來組合,繞同一核心的慣性圓周運動是大自然的普適原理,粒子模型是太陽系的縮影。
物理需要研究天體和粒子規律,不是尋找牽引力或組合力,而是找尋破壞慣性圓周運動的原因。
2、共核公轉原理:
在不受其他體系干擾下的共核體系裡,繞同一核心公轉的多個星體或粒子的軌道半徑與速度平方的乘積相等,即有:
R1 V1^2=R2 V2^2=R3 V3^2=…=q(2)(q是常量)
這一原理可由開普勒定律證明,可以完美解釋宇宙膨脹、生物成比例生長,熱脹冷縮、電子躍遷等各種現象。
3、共核自轉原理:
繞同一核心自轉的所有星體或粒子是一個整體自轉體系,核心內外存在自轉速差而產生自轉動能差,它等於核心自轉動能與核外點的自轉動能之差,也等於核外點指向球心的引力效應的勢能,即質量、向心(重力)加速度和球心距離的積。
在這裡, 把V0叫做共核星體核心點的自轉速度,簡稱核心自轉速度,核心外任一點,若與核心的距離為d,該點的自轉線速度為V1,重力加速度為g,
則有能量平衡方程:
E=1/2m( V0^2- V1^2)=mgd (3),
我們把(3)稍變形,就可求出向心引力(重力)加速度g的關係式:
g =(V0^2-V1^2)/2d (4)
自轉核心速度V0,每一個自轉系都是一個不同常數,如地球常數:
V0=11.179km/s
這是引力的本質原理,指出引力是星體或粒子自轉作用的結果,因為自轉產生引力勢能,然後才有引力現象,而不是相反。
回覆列表
加速器,對撞機的理論基石是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即碰撞能量越大,能量轉換成的質量也就越大。然而天文觀測的事實正好相反,宇宙中質量最大的是黑洞,黑洞沒有任何能量,其質量也不能變為能量,任何能量探測器(如望遠鏡)都不能探測到黑洞的存在,所以,用對撞機來製造並探測出黑洞的存在如同用望遠鏡觀測到黑洞的存在一樣荒謬。故本民科認為,由於質能方程的錯誤,對撞機從誕生之日起就是一個巨大的錯誤,害得幾代物理學家們深陷泥沼,終身碌碌無為。今天,把對撞機這個錯誤打發進歷史的垃圾堆,正當其時,猶未為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