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蘇南地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總面積27872平方公里
10
回覆列表
  • 1 # 丁丁說說

    首先說南京:毫無疑問這五大城市中南京的發展前景最為看好。首先南京作為江蘇省的省會受到政策各方面的傾斜比較重,近幾年國家大力發展省會城市,房價的高低可見一斑。其次,南京作為高校雲集的城市,對於人才的吸引有著天然的優勢,文化氣息濃厚,對於外來人員的包容性很強。產業分佈很均衡,是一個非常適合生活的城市,發展前景在江蘇省各大城市中無疑最為看好。

    其次蘇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的自然環境不用多說,適宜生活。受益於新加坡工業園的設計發展,GDP一度超越過南京,但是受制於低端製造業眾多,近些年開始轉型,目前看效果不錯,底子雄厚。

    無錫:無錫作為去年GDP過萬億的城市之一,最近也是加快產業轉型,物聯網的發展如火如荼。由於高校的缺失,產業轉型和人才吸引力的不足,目前還未看到顯著效果。作為民營企業的發源地,後勁十足。另外由於人口不是太多,自然環境和氣候適宜,是宜居的理想城市。

    常州和鎮江:這兩個城市目前看不具備跟其他幾個城市相比的基礎,需要發展自己特色的產業,有點不溫不火的感覺。

  • 2 # Maskim

    常州鎮江無錫人口基本470萬370萬650萬 老齡化加劇,靠外地流入,中小城市而已 和蘇州南京根本不是一個級別!提問人也是傻逼一個,坐地鐵就知道!無錫晚上基本沒人

  • 3 # 單問者

    蘇南地區包括南京、蘇州、無錫、常州、鎮江。當然,有人認為南京不屬於蘇南,南京是徽京,屬於蘇西。也有人認為揚州也可以算蘇南。但一般公認的蘇南城市,主要就是蘇錫常加上南京、鎮江。可以說,這個地方是中國最發達的區域之一。2017年,五市的經濟總量便超過了整個浙江省。放在世界上,就是一個瑞士的經濟體量。人均GDP接近2.5萬美元,與臺灣地區相當,可以排到世界30位開外。其中,南京、蘇州、無錫都已經突破了萬億。

    一般認為,蘇南的發展模式可以以蘇南模式來代稱。費孝通在20世紀80年代初,率先提出了蘇南模式,指的是蘇州、無錫、常州等地的鄉鎮企業集體經濟發展方式。人們過去總是以為浙江老闆多,浙江農民厲害,其實蘇南的農民也很牛。只是,在蘇南五市那裡,蘇南模式的發展程度也並不相同。

    首先,作為江蘇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南京,鄉鎮企業的發展並不是南京強項。南京的五大支柱產業裡,電子、石化、鋼鐵、汽車、電力等,國企佔比較較高。作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以及江蘇省會,南京的省會首位度問題一直受人詬病。但總比那些省會一家獨大,兄弟皆窮要好。至於說到南京沒有很好輻射蘇北,反而輻射安徽的問題,這要從歷史、地理的角度去看。蘇北發展相對較慢,與其怪南京頭沒帶好,不如說是全省的的發展戰略所致。

    其次,作為經濟實力最強的蘇州,一直遺憾沒有與自身經濟實力相匹配的政治地位,只是一個普通的地級市。蘇州的經濟發展,更多地是接受到了上海的輻射。崑山市就已經完全可以看作一個在上海關懷下成長出來的縣域巨無霸。而上海的發展紅利,還給蘇州帶來了額外的發展機遇:外資、臺資的大量投入。但凡事有正反兩面,在這些外來資金帶來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賺取的大量利潤也被帶走了,只留給當地少量的發展資金。所以,蘇州經濟總量是高,但蘇州本地的有錢人相對卻沒有浙江溫州等地多。

    再次,最能代表蘇南模式的是無錫。1983年,費孝通曾說:“無錫是中國民族工業和鄉鎮工業的搖籃,是蘇南模式的發祥地。”無錫的發展模式是具有代表性的,蘇南模式的基礎在於原有的民族工業和後來蓬勃發展的鄉鎮企業,先有工業化,再走市場化。可以這麼說,無錫的發展歷史,就是一部中國本土產業發展史,甚至比浙江溫州更有代表資格。

    又次,常州和鎮江的發展選擇。常州和鎮江,就好像是蘇南五市富豪團裡的兩個跟班小弟,而且是相互不怎麼服氣的好兄弟,老百姓之間最愛比的就是他們兩個。常州離上海遠了些,甚至有人說蘇錫常要改成蘇錫無常,上海輻射不到,南京又感覺靠不上。而鎮江,如果看經濟總量,會以為它在蘇北,甚至有人說,蘇南其實只有3個城市,南京不是,鎮江更不是。常州和鎮江相比,經濟總量上常州強一點,城市化建設上好像也是常州要好一些,說到常州,外地人都知道有個恐龍園,就是不知道有沒有真恐龍。而說道鎮江,外地人都知道的則是老陳醋。

  • 4 # 蔣鋒39113741

    發展後勁不足!前景還是不錯的!後面主要抓的是民主!蘇南富全華人民都知道,但蘇南人富不富,只有蘇南人自己知道!

  • 5 # 圈遊記

    蘇南五虎都曾先後輝煌過,造成現在表面一團和氣,實際誰也不服誰的局面。但也正因為合作中帶有競爭的關係,給蘇南板塊帶來了巨大的活力。

    先是民國時期,鎮江是省會,南京更是國都,這也是兩地最輝煌的時刻。

    後來蘇南模式在常州發揚光大,一個常州所繳的賦稅佔全國的幾分之一。那時,經濟上常州最是風光。

    但常州因留作城市發展的資金較少,又有鐵本事件的打擊,導致後勁不足,被無錫超越。無錫的民企有活力,省內有政策,正式迎來了小上海的時代。

    再之後的中新工業園之爭中,蘇州勝出,獲得了經濟騰飛的契機,以及中央的大力支援。那時蘇州經濟曾一度超越深圳,令人矚目。蘇州在蘇老五的交椅上坐了多年,直到被重慶天津一一超過。

    現在的局勢是,南京拉攏著鎮江常州,打造南京都市圈,提升首位度。而蘇錫既在上海都市圈中,自身更是和常州構成蘇錫常都市圈,協同發展。常州在其中左右逢源,借力發展。

    這盤棋從五子搏殺之局,演變到了雙虎相爭之勢。也許最終大家都是贏家,畢竟盤子做大了,各自所分到的無疑會更多。

  • 6 # 時間客

    從省內固有的概念裡,蘇南特指:蘇錫常,也就是如果你遇到江蘇人,提起蘇南,一般人會說蘇錫常。尤其蘇北地區的人去蘇州或者無錫,會直接說是去蘇南,而去南京,會直接說去南京,這裡有幾個背景:1、經濟發展模式;2、經濟發達程度;3、地址位置;4、歷史因素。但在官方介紹裡,會包括南京與鎮江。

    作為國內最為發達的城市帶之一,目前只有粵港澳可以媲美,但就涉及區域面積,其實仍是蘇南、上海、浙北這條線更為廣袤,涉及人群更多。

    2018年,蘇南五市GDP總和為:53670.05億元,超過江蘇省一半以上GDP,可見蘇南五市對江蘇省來說非常重要,甚至未來,蘇南五市轉型升級是否能成功,也關乎江蘇省的經濟發展,更對全省經濟發展產生很重要的影響,因為蘇中蘇北地區還需要蘇南的產業帶動,在基礎建設上也需要透過蘇南的稅賦來補充蘇北地區的後續投入。

    自古以來蘇南地區就是富裕之地,中途雖然出現過一段時間星光黯淡,沉澱的人文與環境資源仍是其發展的底蘊,但最大的變數是上海成為直轄市,背靠大山,既是機遇也是危機,因為人是流動,哪裡的資源好一定會朝那裡去,產業也是。至今為止,上海一直是蘇南地區的發展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現在又增加了南京。一方面上海本身對先進製造也有巨大的需求,另一方面提升南京首位度是江蘇省的需求,而這兩個城市所需要的產業正好也是蘇南地區產業升級所需要的,那麼競爭不可避免,但蘇南地區無論是行政資源還是資金資源都難以相比。最近,鎮江和常州經濟發展滯後,這方面的因素肯定有的。

    (下面有三張圖,可以從中看到鎮江和常州發展的問題)

    改革開放之後,蘇南尤其是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四個城市各自走出了自己的發展道路,由此打出了“蘇錫常”的品牌,當年“蘇錫常”代表了高度發達的經濟體。但城市發展和人的命運大體相同,在不可逆轉的潮流裡,依然存在很多的變數。看看今天的無錫,再看看過去的無錫,也會仍不住嘆息一聲,但無錫這樣的城市發展潛力依然不可小覷,一旦政策得當,主政者開明,仍然可以快速跟上來。再看鎮江和常州,尤其是鎮江,就不得不面臨省內提升南京首位度的問題。

    今天覆盤蘇南五市的發展模式及現狀,不難看到蘇州在深度銜接上海,成為上海產業配套承接基地,崑山與太倉,尤其是崑山首當其衝,因為地理位置,對接上海要比上海周邊其他城市更為具有優勢,同時上海和蘇州歷史性的關聯且語言相通,所以今天的上海人對於蘇州基本沒有什麼認同感上的障礙。蘇州得益過去發展中,主政者更為開明與靈活,所以很好地抓住了發展的歷史機遇。至今為止,這些傳統依然保留,當地的營商政策還是更為寬鬆。這裡有兩個事情需要說明下:1、蘇錫常地區,歷來人文環境較為開放,包容性很強,所以今天我們常常聽到上海人怎麼排外,浙江人怎麼排外,廣東人怎麼排外,一般很少聽到蘇錫常地區排外的言詞,即便有,也比以上其他地區要少,這能夠說明一些問題;2、關於臺資,蘇州尤其是崑山,臺資是經濟中重要的組成部分,需要說明的是現在很多臺資企業都是高新技術企業,而非大家傳統印象中的勞動密集型產業。近期一輪的產業升級,很多低附加值產業都已經遷移(附:崑山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

    所以,我們都需要深思的是為什麼那麼臺資企業會選擇蘇州崑山,對臺胞的包容,融合,是臺胞選擇留下來的重要原因。至於說:臺資一旦全走了,崑山就完了,這種言論沒必要,也沒有意義。如果真有那麼一天,那絕不是崑山一家的問題,而整個中國經濟的問題。

    至於未來,蘇南城市中,蘇州的轉型相對成功,2017年蘇州GDP增速是7.1%,相對整個環境都較難的2018年,GDP增速在7.38%。無錫的增速依然不慢,2018年增速甚至比南京還快,可見無錫的發展潛力,而南京更不用說,在省內提升首位度這一重要任務面前,發展潛力依然值得挖掘。至於鎮江和常州,尤其是鎮江,尚未看到新的發展動能,前途堪憂。常州也是,但好在基礎非常牢固。所以,綜合下來,蘇州、南京、無錫未來發展依然值得期待,至於蘇州和南京,誰成為江蘇經濟發展的領頭羊,其實並不重要,短時間內看仍是蘇州,畢竟差距很大,中間相隔了一個揚州的規模。很多人喜歡拿南京的大學與其他資源對比蘇州,但別忘了,即便是今天不以GDP論英雄,GDP仍是一個城市綜合表現的評分,經濟為什麼能發展好,總能說明一些問題。

    從個人來說,更期待江蘇將來能有多個明星城市,畢竟對於江蘇人來說有了更多選擇,或者說是可以在離家更近的地方找到一份工作。而且多個明星出現,說明這個區域的經濟開放程度更高,於個人於所有人都是利好,不是嗎?所以內鬥,真沒必要。

  • 7 # 雲墨世界_

    從大勢發展來看。蘇南分成三大板塊最合適:即蘇、(錫常合)、寧;把鎮江分別歸屬於南京、常州、揚州;將無錫常州合併;這樣蘇南成三大塊也是三大市;

    各自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優化了地域互補,資源互補,優勢互補;大大減少互損內耗與消耗性競爭;也充分體現江蘇省內太湖流域的區位優勢;同時,蘇南三大市也將成為全國前位優勢的城市,突出了長三角的龍頭作用乃至全國城市的引領作用;也是未來智慧發展的最利好選擇;

  • 8 # 湘平古珍郵館

    我認為蘇南五巿建國以來一直是江蘇發展的龍頭,我以本館珍藏的建國初期蘇南五市的公交車票來展示說明這個問題。以上是南京1953年舊幣值1500元公交車票。五六十年代的新幣值南京5分公交車票。以上是蘇州五十年代新幣值首版公交車票。蘇州因靠近上海,一直工商業都很發達。以上是建國初期公私合營時蘇州公交車票。現在蘇州經濟在江蘇排行第一。常州的經濟在鼎盛時曾位居江蘇老二的位置,當時僅次於南京。無錫更不用說了,經濟曾一度排在蘇州之前。至於鎮江,經濟一直以來都不差,在江蘇省從未跌出前五位。

    相比蘇南五市的優秀,蘇北經濟一直都不咋的。蘇北除了徐州這個老交通樞杻之外,其它城市跟蘇南五市相比都有一定差距。

    過去如是,我覺得將來的蘇南五市一直都會是江蘇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我非常看好這五市的發展。

  • 9 # 小鹿米

    蘇南五市包括了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按照從上海往外的順序排序,其中南京比較特殊是江蘇省的省會,在目前國家對於省會城市首位度的鼓勵下,南京近幾年的發展一直是不錯的,各項指標資料相比較前幾年已經有了比較大的提升,由於南京地理位置相比較而言是江蘇省偏西南角的,輻射省內的同時也輻射了部分安徽省市,所以目前南京相比較江蘇地區的發展重點是輻射江北和隔壁的鎮江,目前規劃的南京地鐵已經建設到鎮江句容了。

    其次說下,鎮江,鎮江相比較其餘幾個城市,在蘇南地區是存在感比較弱的,這個主要是受限於她本身的範圍較小,經濟容量較小、人口較少,但是相比較個人所得方面鎮江一點也不比其餘城市相差很多,鎮江這幾年經濟發展也有存在不穩定的情況,尤其是原先重要的化工等行業,隨著目前行業的調整很多企業發展不盡如人意,但是相信隨著主動融入南京輻射區,後續鎮江的未來發展還是會越來越好的。

    第三,常州,常州是蘇南民營經濟發展的發源地,本身的民營經濟發展比較好,更多的是鄉鎮企業比較多,最近幾年隨著出口類企業發展受限,常州的民營企業越發顯現出自己的活力,這裡還需奧重點說下,90年代的時候,隔壁的蘇州和無錫分別承接了很多上海輻射的出口加工企業,這類企業對於提升一個地區的經濟GDP是效果很好的,但是隨著08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對於出口需求的減弱,這些城市的GDP提升也遇到了很多問題,相反這幾年常州民營經濟的發展積累,同時培育了很多民營積極的上市企業,這部分企業技術實力強、市場需求大、很多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成為了行業的領軍企業,所以對於常州這座城市來說,目前已經是最好的時候了,相信未來隨著更多的民營企業發展,對於這座城市的定位也會越來越好。

    第四,無錫,無錫俗稱小上海,很多的經濟發展跟上海類似,前幾年發展的重點是出口型經濟,最近幾年重點在物聯網方面大力發展,培育了很多的物聯網企業,每年的物聯網博覽會都會吸引世界各地的相關企業參加,經濟活力還是不錯的,另外無錫還有著不錯的旅遊資源,每年來無錫參觀、旅遊的人一直絡繹不絕,帶動了當地庶民經濟的發展,另外無錫的縣域經濟也很不錯,代管的江陰市,連續多年一直是全國縣域城市經濟的領頭羊,其下屬的華西村更加是全國聞名世界知名。

    第五,蘇州,蘇州東臨上海,西接無錫,本身當地的旅遊資源就比較豐富,每年旅遊的人就比較多,這都造就了當地人均財富的增加,另外蘇州在90年代初和新加坡合辦的開發區,對於蘇州最近幾十年的發展,都起到不可磨滅的貢獻,吸引了一大批全國各地的產業工人前來工作,人流的增加,更加提高了當地市場的經濟活力,最近幾年蘇州雖然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出口類企業發展受限,但是經過多年的培育,也已經重點培育了一批高科技的行業標杆企業,相信隨著時間的積累以及技術的發展,蘇州更好的融入長三角都市圈,成為一個標杆的城市也指日可待。

  • 10 # 財經趣彈

    近年來,長江中下游地區工業化、城鎮化迅猛發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就,但同時長江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日益突出。

    江蘇沿江地區包括南京、鎮江、揚州、泰州、無錫、常州、蘇州和南通8個省轄市(以下簡稱“沿江八市”,地區生產總值73157.567億元,其中有三個城市GDP超過萬億元,蘇州、南京和無錫,分別為18797.47億元、12820.4億元和11438.62億元,是江蘇省人口、經濟分佈最集中的地區,沿江工業生產總值佔全省工業生產總值80%以上,其中製造業佔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穩定在97%左右,形成以化工、冶金等臨港產業為主的基礎產業帶,及電子資訊、生物醫藥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群。

    工業企業分佈集中,沿江八市工業廢水排放量佔全省排放總量的81.25%;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煙(粉)塵的排放總量分別佔全省排放總量的50.36%、55.06%、63.08%、72.94%和70.01%。由於長江(江蘇段)汙染物排放量大,支流汙染狀況較為嚴重。在41條主要入江支流45個控制斷面中,劣Ⅴ類水質斷面佔6.7%。同時,沿江地區土地和岸線資源無序開發,生態安全空間嚴重不足;流域生態功能退化,生態系統脆弱;“重化圍江”,環境風險隱患突出,重大環境汙染事故時有發生。

    1 以技術創新引領工業綠色化發展

    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大力推進綠色技術創新,引領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造工業綠色發展新的增長點。以高新技術裝備取代傳統產業技術、落後裝置,實現減汙增效,形成綠色工業新的增長點;大力發展生態環保綠色產業,創造綠色工業新的增長點;以技術革新推動群眾綠色生活方式轉變,催生綠色工業新的增長點。

    2 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改變沿江城市“產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的結構性問題

    加大企業清潔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產能和重汙染企業,推動沿江鋼鐵、石化等傳統高汙染、高排放產業綠色轉型升級;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製造業,淘汰高耗能產業,積極發展風電、核電等新能源,減少煤炭使用量。

    3 落實“三線一單”制度,最佳化八市產業區位佈局

    落實“三線一單”(即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准入清單)制度,把環境承載力作為產業佈局和結構調整的剛性約束條件,以容量定產業、定專案、定規模,有序推進沿江地區產業向生態承載力強的地區轉移。

    4 強化環境規制,完善環境政策機制保障

    牢固樹立綠色發展導向,建立完善綠色發展評價體系、考核機制和獎懲辦法,實施綠色發展評估,強化政績考核;加大生態環境投入機制,搭建投融資平臺,推進政府、社會團體、企業等組織加大生態環境投入;建立工業綠色發展預警聯動機制,加強沿江工業綠色發展評價,將沿江工業專案建設和工業綠色發展評價指數、區域生態環境承載力、環境質量改善情況等掛鉤,及時釋出預警資訊,對環境質量改善未達到目標要求的地區,嚴禁審批重汙染專案;對環境質量持續惡化的地區,實施除民生專案、環境基礎設施專案以外的區域限批。對工業綠色發展較差的地區,嚴格限制高物耗、高能耗、高排放專案建設,所需排放指標必須由本地區透過淘汰落後產能,按減量替代的方式獲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看待剷車司機被追尾後沒有施救致人死亡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