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德佑房產盧向元
-
2 # 清風OR明月
這個問題很沉重~~~
90後,其實很辛苦,面對誘惑太多,一代比一代苦啊~
2018年開始,所有的90後都已是成年人,從最小的18歲到最大的27歲,從本質上來說,這應該是一個人的一生中最美麗的一段歲月,但事實卻有點背道而馳。從90後開始誕生以來,就受到了80後乃至70後的各種質疑,認為90後是垮掉的一代,不過從近幾年的現狀來看,90後確實是垮掉的一代,不過,是被壓垮的一代!
90後之所以被壓垮,一方面是因為沒趕上房地產快速發展的好時代,沒坐上“以房為富”的車,另一方面是90後邁進事業的領域後,又發現整個社會的經濟開始有了新的轉向,過去老一輩留下的成功經驗在當今社會已經不管用了,對於沒有什麼社會經驗的年輕人來說,盲目消費導致自身負債率高升。
就目前的市場發展而言,城鎮化建設的腳步還在不斷的前進,未來依舊會有大量的年輕人擠進大城市裡,在這樣的高房價下,解決大城市裡年輕人的住房問題,還是要把希望寄託在租售並舉上,隨著體制的不斷推進,未來的租賃市場一定會得到巨大的發展,而且租賃環境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得到改善。
所以我認為是被壓垮的一代,是負債的一代。
-
3 # 廬州那些事兒
90後有多少人有房有車的?還是隻有負債?
生活在2017年房價漲幅全球第一的省會城市——合肥,生活壓力還是不小的。
A同學,大學畢業後自己創業開了個店,每月收入1.5至3萬,16年在合肥經開區買了房,當時買的便宜房價大概8000多,首付是家裡給的,月供4000左右自己還,車子也是同年買的,大眾CC當時20多萬,也是貸款買的,當然早還完了!17年結婚後有了孩子壓力就更大了,目前我知道的他除了自己開店外,還做了兩份其他事業來保證家庭所有支出,每天晚上很晚才能回家。這個A同學可以說有房有車,但是生活壓力很大!
B同學,大學畢業沒有買房,和父母同住,事業不是很清楚,因為是獨子,所以父母也不怎麼管他。17年結婚,女方陪嫁了一輛大眾Tiguan,目前還在和父母同住,之前他說想搬出去住,一直在看房。但是這個B同學說實話有點眼高手低,看的房子都是中高階小區,房價20000以上,還要買100平方以上,但是他們現在連首付都湊不出來!而且B同學對生活還挺有要求的,時不時泡個酒吧,星巴克坐坐,和朋友經常出去大吃大喝,一月他自己消費10000左右,再加上有孩子妻子,家庭支出更大,買房這幾年基本無望,只能一直跟父母住!
C同學,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大學沒上完就去上海工作,前不久結婚之前提了輛賓士C,貸款買的,房子在合肥幾年前買的,一月房貸3000不到,結完婚之後打算在上海買房,首付是他老婆出,貸款一起夫妻兩個一起還。上海房價均價5萬多,不是所有房子都值1000萬以上的,大部分都是幾百萬!
同學D,老合肥人了,畢業後就遇到拆遷,分了三套房,賣了一套買了個好小區的房子,車子也有,在地鐵工作,也算鐵飯碗了,不創業的話也能安安穩穩過一輩子了!這裡小編有點不平衡了,同在合肥住了20多年,小編家老房子就沒拆遷,由於當年父母做生意,手上有點錢買的是商品房,沒有去買那種自建房,命運就是這樣!
發現沒有,90後特別是95之前基本都成家了,房車基本都有,負債也基本都有,當然和富二代沒法比,反正屬於生活都能過得去那種!
-
4 # 鵝蛋臉vlog
其實90後可以說已經生在了比較好的時代,已經完全發展成經濟社會了,有車有房只能算的上是基本配置了吧,雖然是貸款,但就我身邊的一些90後而言,幾乎每個人也同樣的非常努力,同時他們也非常懂得享受生活,在他們眼裡,不會花錢就不會賺錢。
當然,每個時代都會有寄生蟲,啃老的也不在少數,但至少我身邊的那些90後,幾乎每個都比較努力上進吧。
我身邊的一個朋友就是這樣,她從學校畢業之後,自己就開了一家美術培訓,一開始是找她哥哥借了5萬,不到半年時間,她把錢還給她哥哥。3年就買了一套房子,而且是精裝修的,現在還想買第二套,因為她沒考駕照,也就沒有買車而已,不過她絕對有買車的條件,她還跟我說過,要麼就不買,要買,起碼得是寶馬,甚至法拉利。
所以,我相信,現在大部分的90後,雖然是貸款買車買房,但負債的,可能只是少數吧,只要肯努力,生活一定不會辜負你。
-
5 # 生活逗你樂
我一定個拖後腿的90後
現在在深圳工作
沒房沒車月光族
不說了,我要躲到牆角去哭
-
6 # 金龍銀鳯
我不是國家統計局對總的情況不清楚,但對周圍的情況有所瞭解。
朋友的問題概念有些模糊讓人難以回答清楚。90後可以理解為90年以後到2019年之前這麼一段時間,按題的意思其實你問的是90年到99年這一段吧?這段時間的人指20一一29歲這群人。這幫人估計也只有三分之一的人結婚成家,三分之一人在讀書,還有大部分的人在打工創業。
綜合以上估計的資料,三分之一結婚的人有房有車,但肯定是有房貸,車貸,當然也有不需要兩貸的。其它大部分人有房無車,還有一些人無房無車,主要還是依靠父母的不動產。除購房買車貸款外,這些人沒有什麼大的債務。
-
7 # Mr球先生
手動回覆,個人觀點。
本人80後,以我對90後生活狀態的觀察。
1、沒有存款,或存款很少,我猜3萬元都是一大關。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他們平時的消費水平還是蠻高的,他們用的手機,平時吃喝,穿著打扮。不得不說整體形象方面還是可以的,但也側面說明他們的消費都集中在這幾類上面。再加上他們工作不久,按照社會的整體水平還是沒有那麼高的工資的。綜合來說,存款就不見得太多了。
2、住房兩極分化明顯,有人會有疑問,他們工資不多,哪來的的住房。這就是問題的關鍵,家裡條件優越的7060後已經給他們準備出房款,或者首付款。家裡條件不是很好或者很一般的,就只能租房子居住,再加上現在的年輕人對生活環境要求還是很高的。平時消費又不拮据,這就出現買房和租房的群體明顯。這也可能是最近國家大力發展租房市場的原因,可能從資料上,年齡結構上已經出現了相關問題。
3、車跟房子對於他們來說屬性相似,還是跟個人家庭條件相關。不排除有特別優秀的,但整體比例還是符合每個城市的收入比例的。小資小眾是他們消費的特點。
4、貸款比例高,各種層出不窮的信貸他們都有所瞭解,這就說明他們平時會產生信用貸款。現在的小孩都很聰明,也都知道超前消費,或者手機信用借貸相關途徑,方式。從新聞的相關報道也大都集中在這個年齡段。這裡還得說明下,他們的消費觀和7080是有區別的。這些在生活中方方面面都能感受到的。借款壓力大,還款壓力更大。這可能就是現在90後的生活狀態。
最後,提示一句,理性消費,好好工作。
-
8 # 柚子小旭
92年快要奔三的人,老公比我大一歲,貸款買了個房,無車,現在是有房也有負債。
17年房價正高的時候在鄭州南四環買一套小三室的房子,總價107萬,全款,當然掏不起,只能貸款,首付32萬,貸款72.5萬。首付父母幫了大忙,貸款是要自己還的,每月四千多的房貸,要是我和老公我們兩個人都上班的話也沒啥壓力,偏偏意外收穫了個女兒,一下壓力來了。為了這個孩子我工作也沒了。
19年房子下來了,肯定要裝修的,不能一直租房子住吧,再怎麼簡單裝修也得六七萬吧,沒錢,怎麼辦,只能借,這個借兩萬那個借兩萬,一下子負債近十萬,還不算上房貸。
每次帶著寶寶出門那麼不方便,很想買個車,但是想想自己的經濟狀況,還是算了吧,不過我想相信,麵包有了,牛奶也會有的,加油!
-
9 # 靜靜等待花兒開
謝謝邀請,九零後的情況一般是結婚父母幫忙買房,女方陪嫁車。小城市房價不是很高,一般是全款房,大城市房價高父母幫忙付首付。九零後的條件相對八零後要好很多。一般結婚就有房有車了,一部分的人需要還貸款,一般是大城市的。像我們這小地方,一般結婚就成了有房有車有存款。
-
10 # Pride大叔
知乎上有個熱門的話題叫做90後的你,負債多少?很多人對90後的感覺可能還停留在過去,覺得90後飛揚跋扈、不安定、沒有責任心、嬌生慣養,不曾想最老的一批90後已經開始承擔著養家餬口的重擔了。
匯豐銀行在近期釋出的一組資料也令市場十分“震驚”。那就是90後的人均負債達到12.79萬元,按照90後的人口來計算的話,共有1.715億人,從人均負債金額來看負債總額達到22萬億元。
在這個話題下有位90後回答的很深刻。截止2019年5月他還負債70930元。他把自己的負債情況都詳細記錄下來,並對還債過程做了總結。
負債最對不起家人
負債時,最對不起的就是家人了吧,網友無奈的表示,為了省錢,和異地的女朋友半年才見一次面。更不敢回家,因為害怕爸媽的眼光,覺得都是因為自己沒能力給他們應有的生活。
負債時尊嚴為“零”
網友說,在自己負債的期間從沒主動約過朋友,聚會是不可能聚會的,KTV已經2年沒進去過了,不捨得開銷也不好意思。
自己要好的朋友結婚,知道了他的近況,場面一度很尷尬,因為朋友剛結完婚也沒啥錢,還強行要借他。那時他覺得被人幫助是種很難受的體驗。
三月份時候大學同學來寧波,借了個車去請他吃飯,還被同學搶買了單。現在他應該是同學群裡要被關照的物件了。
很多時候他覺得生存還湊合,但要活的自由,活的有尊嚴真的不容易。
負債壓力真的很大
關於90後已經禿了,這樣的話題我想很多人都看過,其實作為一名90後,看到這個的時候更多是心塞,因為調查顯明,脫髮跟壓力大以及睡眠不足有很大關係,就像前段時間大家熱議的996,為什麼會有996?為什麼能夠有人接受996?還不是因為生活壓力大!多少90後,正處在拿身體在拼事業的階段。那作為一名負債的90後,我想壓力會更大。
這名網友說:“多少次坐在床上抹眼淚,感覺哭出來會好點。上次哭是告訴女朋友我爸欠了錢,我需要借款給他還的時候,前所未有的沮喪。
恨自己不存錢。恨自己盲目入坑,恨自己不勤奮。”
為什麼90後成為負債的一代?
現在的90後所面對的是一個全新的社會。因為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以及信用卡等方式的普及,很多90後在花錢上沒有節制,對於未來的規劃也不是十分明確,這才造成了負債較多的情況。
如何打破這樣的情況呢?
1、 量入為出
當年輕人揹負上了高負債,會發生什麼?
最直接的,生活的風險會不斷增加。在經濟高速增長時期還好說,一旦經濟放緩,個人的職業生涯受到波及,預期收入下降甚至失業,那很可能就要面臨債務違約、房貸斷供的局面。
據融360調查發現,在90後的貸款人群中,已經有近47.2%的人產生過逾期,而逾期次數高於10次以上的人群,佔比達到4%。
其中,90後貸款人群中超過64%的人在4個以上平臺進行借貸,而在20個以上平臺借貸的人已經達到9.6%。除了償還房貸、車貸以外,有29.6%的90後貸款的原因是要償還其他欠款。
債務越來越高,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開源節流。對於普通年輕人來說,“源”就那麼多,只能在“節流”上多下功夫。所以,會出現無論怎麼刺激,年輕人都不敢再消費的情況。
電視劇《蝸居》裡,郭海萍的一段話特別有代表意義:
“每天一睜開眼,就有一串數字蹦出腦海:房貸六千,吃穿用度兩千五,冉冉上幼兒園一千五,人情往來六百,交通費五百八,物業管理費三四百,手機電話費兩百五,還有煤氣水電費兩百。也就是說,從我甦醒的第一個呼吸起,我每天要至少進賬四百,至少……這就是我活在這個城市的成本。這些數字逼得我一天都不敢懈怠,根本來不及細想未來十年。”
在過去的很多年,超前、借貸消費被認為是一種正確的風潮,算計著花錢、量入為出會被認為是“古板”。
在這種風潮之下,高負債背後的風險卻鮮有人提及。借貸消費最惡劣的影響不在於讓你窮,而是讓你活著不自由。
那些揹負了鉅額貸款的年輕人,只能犧牲自己的夢想,放棄自由,甚至犧牲健康,緩慢的償還一輩子的債務。
2、目標清晰
長此以往負債還是負債,並不會負負得正。
萬達董事王健林說:“很多年輕人,有自己目標,比如想做首富是對的,奮鬥的方向,但是最好先定一個小目標,比方說我先掙它一個億。你看看能用幾年掙到一個億。你是規劃五年還是三年。到了以後,下一個目標,再我奔10億,100億。”
一個億的目標有點大,每個人應根據自身情況,先分解自己的目標再逐個實現。
制定了目標之後:你會發現,自己不會把工作拖延到最後一刻才開始完成;會調動自己的主動性,因為你覺得這是你該完成的,是你的責任;你會開始提前進行規劃,把任務合理地進行分配;會不斷完成自己設立的目標,在踐行中獲得長足的自信。
負債是個過程,想要轉“正”需要制定清晰地目標。
3、投資自己
其實,負債並不是一件可怕的事,在某種意義上也許它還是一種動力和敢於承擔責任的表現。
投資自己並不是簡單的滿足自己的消費慾望。
增加運動,養成閱讀的習慣,增加精神財富同時,也避免了浪費。
當我們在負債時候,娛樂消遣離我們而去,這時候你擁有最可貴的就是時間,何不把這些時間拿來“充電”。
仔細觀察,我你邊厲害的人都有這樣的習慣:
他們會在上班的地鐵上用手機看電子書;排隊、塞車或等人時會掏出手機聽聽音訊課程;睡前會收看優秀的影片節目……
我特別喜歡羅曼·羅蘭的一句話:
人們常覺得準備的階段是在浪費時間,只有當真正的機會來臨,而自己沒有能力把握的時候,才能覺悟到自己平時沒有準備才是浪費了時間。
你平時所積累的點點滴滴,都是在為自己增值,給自己的未來多一些選擇。
所以在負債的時候,投資自己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回覆列表
89年的,17年和老婆貸款買了房,去年房子交房,然後把家裡的兒子也接到了身邊,兩個孩子突然覺得壓力有點大,把房子裝修完又打算賣了。自己這幾年一直沒考駕照,老家是河南的,現居武漢也很需要車,但是我和老婆都暈車,很糾結,所以就沒有買車,負債不多,但是身上壓力也是很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