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荷塘月色30058

    評選武聖,不僅僅看的是武力,也要包括個人品質,呂布在群眾中的口碑有很多汙點,比如屢次倒戈,認賊作父等等!反觀關羽,除了武功高強之外,其身上還有兩個字 “忠,義”

    《忠經·天地神明章第一》中說:“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也者,一其心之謂也”而“義”則是道義,情義!

    我們來看看關羽在哪些方面的表現提現“忠,義”

    一,當關羽投降曹操時,,給曹操提出三個條件,第一是降漢不降曹、第二是善待兩位嫂嫂、第三是一旦得知劉備訊息,就要前往投奔,這才有了後來的千里走單騎!即便曹操非常器重關羽,每日美酒佳餚,也沒能改變關羽的心智!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為了摧毀關羽的意志,曾將關羽與劉備老婆關在一起,結果關羽始終不越雷池二,義釋曹操赤壁之戰後,曹操倉皇從華容道逃竄。諸葛亮派關羽在華容道埋伏。曹操大傷元氣,不能再戰。關羽念在過去曹操厚待自己的情份上 ,不顧立下要活捉曹操的軍令狀,放過了他,此乃大義!令人敬佩,就因為曹操過去帶他不薄,竟然不顧自己的生命,放過自己的最大的敵人,真是令人驚歎!
  • 2 # 逗趣夢夢

    有的作者經常會搞一些三國武將戰力排行榜,其實是很不靠譜的東西。一來很多武將之間沒有交過手,無法直接比較;二來即使交手,也未必是一對一單挑,憑戰爭的勝負只能反映兵力強弱,而非武將個人的武力高低;三來經過小說家們的渲染,往往會神話某些武將。比如說著名的“三英戰呂布”故事,其實是羅貫中的杜撰,歷史上呂布是被孫堅打敗的,所以不能直接說劉關張三個打呂布一個勝之不武。

    但是,從史書中對呂布和關羽二人的描寫,在行軍打仗方面二人可以說是不分伯仲。且二人最後都是死於非命,就軍事上的功過而言也平分秋色,但為何後世對二人的評價卻是天壤之別,呂布被人譏為有勇無謀,而關羽卻得享“武聖”尊榮,且配享宗廟呢?其實,關羽與呂布的差別就在兩個字上,一個是忠,一個是義。

    呂布最為人所知的綽號,就是三姓家奴。最初呂布是丁原的手下,戰鬥頗為勇武,為董卓的心腹大患。董卓帳下謀士對他說,武將所好者,一為鎧甲,二為兵器,三是坐騎,現呂布身披寶甲,手持方天畫戟,所缺者唯良騎而已,若能以赤兔寶馬誘之,呂布必反。董卓聽了後將赤兔馬送給呂布,呂布果然背叛了丁原,認董卓為義父。

    後來王允又忌憚董卓把持朝政,於是利用一名丫鬟(三國演義中為貂蟬)挑撥董卓和呂布的關係,果然呂布又為一個美女殺了董卓。因此後來呂布主動投降曹操的時候,曹操覺得這樣反覆無常的小人不可用,於是把呂布殺了。

    而關羽,也遇到過和呂布一樣的境遇。劉備軍戰敗,關羽被曹操生擒,非常得到曹操的青睞。曹操不僅將赤兔寶馬送給關羽,還加官進爵,大加賞賜。雖然此時關羽的舊主劉備只是一個落荒而逃的小諸侯,但關羽不為所動,一方面表示絕對不會背叛劉備,另一方面雖接受了曹操送的赤兔馬,但也為曹操在與袁紹的戰爭中立下了不少功勞,還清了人情後才離開。在那樣的亂世,見風使舵隨波逐流的大有人在,但關羽卻表現出了難能可貴的忠心。

    而在義方面,曹操赤壁大戰後敗走華容道,關羽奉命在此捉拿曹操。雖然有軍令狀在身,關羽卻還是顧念舊情,不惜冒著違抗軍令可能被處斬的風險,放走了曹操。聯想起當年關羽要回到劉備身邊時曹操手下的人建議追殺關羽,曹操說了一句:“彼各為其主,勿追也。”不由升起英雄間惺惺相惜之情。

    關羽死後,孫權派人將他的頭顱送給曹操,曹操感慨不已,將關羽風光厚葬,並封其為“荊王”,表達了對關羽的尊重。而後世的人們也非常尊敬關羽的忠義之舉,儘管他曾大意失荊州導致蜀國最終敗亡,但仍掩蓋不了他人格的光輝,後世懷念這樣的忠義之士,因此用“武聖”的稱號來向他致敬。

  • 3 # 金多多賊蓋

    三國演義;呂布字奉先。被張飛罵為三姓家奴,怎麼成的三姓家奴呢?

    呂布,最早跟隨丁原,拜丁原為義父,一次在宴請群臣時候,董卓欲廢帝。丁原大罵董卓,董卓欲殺丁原,董卓謀士李儒見丁原背後站立一人,器宇軒昂,威風凜凜。忙上前勸住。不時丁原城外罵戰,董卓大怒出城迎敵。被呂布殺得大敗。跟眾人商議,呂布不是凡人,怎麼辦呢?賬下一人說道,我與呂布同鄉,憑三寸不爛之舌,去說服呂布來降,董卓一看此人名叫李肅。李肅道,聞主公有一匹馬,名為赤兔,在送許多金銀珠寶,呂布定來投靠。最後丁原死於呂布之手。

    丁原死後,呂布拜董卓為義父,后王允設計,離間呂布,董卓,王允有一養女,叫貂蟬。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王允利用貂蟬使董卓,呂布反目,呂布又殺了董卓,拜了兩個義父,加他自己的姓,正好三姓。

    關羽字雲長,桃園三結義,與劉備,張飛結為生死之兄弟。一生有過許多膾炙人口的典故,至今還廣為流傳。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義釋黃忠。在古今只有關羽,

    仁,義,禮,智,信,勇,忠,集於一身。

    人不但武功好,武德更重要。關羽人品,武功,得到世人的認可。

    而呂布,狼子野心,反覆無常之小人。武功再好,無武德。所以

    關公被世人稱為,武聖。

  • 4 # 兔吐2

    我們信(三國演義),武將當然就信關羽了,呂布武藝雖高,人品極差,從平庸拜權貴,殺義父求升遷,乃小人一個,為百姓不齒。

    關羽平民百姓一個,正氣一身,相貌堂堂,武藝超群,出生寒門,看街霸欺淩鄉里,拔刀相助,浪跡社會。經過磨練,遇上貧困潦倒的太子,相處如兄弟,心甘情原為馬前卒、任勞任怨,扶助劉備,前途無量。不被富貴買動,官職所吸引,不忘初心。拜武將、當然就拜關羽這樣的人了。

  • 5 # 有得觀史

    歷史上比關羽武力強的人很多,而只有關羽能成武聖,主要是統治階級需要忠義的典型,而關羽正符合這樣的標準。

    桃園結義的時候,劉備只是個賣草鞋的,沒錢沒勢,純粹草根。關羽這時跟他混,就是看上了劉備這個人。從此以後,他跟著劉備打天下,不管多苦多累,他都無怨無悔,不離不棄。

    打了敗仗,他和兩個嫂嫂被曹操俘虜。曹操許他高官厚祿,他毫不動搖,一心向著大哥劉備。一但知道訊息,去找大哥毫不猶豫。按曹操的性格,不能為我用者,必殺之。關羽是個例外,他身上有股浩然正氣,他武力太強了,曹操惜之;他太忠誠了,曹操敬之;他太義氣了,曹操感動之。曹操最後還是放了關羽。

    關羽義氣,這些表現就夠了,但是羅大師很敬佩關羽,覺得這些還不夠,又在《三國演義》裡,讓關羽義釋曹操。羅大師影響力太大,徹底征服了老百姓,關羽成了百姓心中講義氣的代表。

    百姓心中有,統治者有需要,關羽的地位便一路飆升。

    特別是宋朝,最講究三綱五常,需要關羽作為忠義典型。清朝似乎來路不正,需要順民,更推崇關羽。關羽生前劉備封侯,死後曹操封侯,到了宋朝被封為王,再到清朝就稱了帝,稱了聖。見了關聖,清朝皇帝都要祭拜。

  • 6 # 待到百合開

    謝邀:看了看替他題主回答的問題,可能大家會對兩人產生誤解,受小說名著的影響,很多里面的故事純屬虛構,水滸傳裡潘金蓮、武大郎、西門慶事件,真實歷史中就沒這會事,封神裡的紂王妲己,人也沒有這麼壞,還有喝酒千杯不醉啊,你知道古代酒的度數有多低嗎?商朝時說紂王的酒池肉林,那時的酒,就一度,呵呵,還千杯不醉,我也可以。

    給大家正式科普一下呂布,也許大家會對他有不同的認識個人評價:1非君子,非小人。

    2生在對的時代,遇見錯的人。

    3三家姓奴,不得已而為之。

    1:我呂布一生做事,坦坦蕩蕩,敢做敢當何須向你解釋。

    2:生在戰亂時代,擁有高超的武力,投了三家主公卻沒有得到重用,更沒遇見“伯樂”

    3,第一家自己的姓,第二家丁原義子,為何要反要殺丁原,真實歷史中呂布並未得到重用,反而是一直被丁原壓著,打壓,因為丁原知道呂布的本事,一但呂布得到重用,那麼呂布的地位就會遠遠大於她,第三家,本想投董卓成為大將軍,手握兵權,卻還是沒有得到重用,反而是成了他的私人保鏢,再加上種種事件,兩人有沒有親情,呂布再反再殺。

    從呂布一生我們可以看到呂布與趙雲很像,均沒得到重用,我有大將之才,我文武雙全,投了你們得到是什麼時候?大才小用,呵呵,呂布沒有投的對的人,而且丁原,董卓這兩人來說,更沒有所謂的人格魅力,如何讓呂布臣服與他們,為起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歷史終究是有勝者書寫,要是呂布投的對的人,那人一統三國,還是好皇帝,三家姓奴,呵呵。

    關羽

    武聖的原因,是他的忠義兩全,是那些所謂的主公最需要的,儘管他曾大意失荊州導致蜀國最終敗亡,但仍掩蓋不了他人格的光輝,後世懷念這樣的忠義之士,因此用“武聖”的稱號來向他致敬。

  • 7 # 月灑花滿樓

    呂布的武力值代表了速度力量和敏捷的最佳狀態,僅僅是武功的一部分,武功還有智力呢!呂布的戰績:董卓丁原之戰,呂布連斬董卓手下數員將官,並將董卓殺得丟盔卸甲!單挑張飛百數回合佔據上風,三英戰呂布,抵擋三國演義裡屈指可數的兩元猛將再加一個劉玄德不落下風,可以說呂布的戰鬥力是三國屈指可數的大哥大級別!但也只能說明這麼一點,酒色之徒,三姓家奴,背信棄義,對小人言聽計從,對忠言逆耳置之不理,失智至極,這也是為什麼他不能成聖人的原因(只限於小說)!

    反觀關羽,溫酒斬華雄,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均是數回合結束戰鬥,拖刀計、出奇制勝被其用的嫻熟至極!並且,關老爺熟讀兵書、史書,深諳大義春秋之常理!所以就憑這些被後人尊稱為武聖人是不無道理的!

  • 8 # 知常容

    首先關羽的武力不一定比呂布差,第二個武聖不是比武力。不是相當於是聖人,聖人是需要帝王封號的。

    最早的武聖是姜子牙,如果按你的理解,難道姜子牙的武功很厲害嗎?他出來幫助文王可是80歲的老頭了。所以武聖是後世帝王對先賢的一種推崇。

    能夠成為聖人關鍵的在於你的品德,老百姓的口碑,當時的朝廷的認可,這方面缺一不可。關羽從宋代開始就漸漸的被朝廷推崇,因為關羽是忠勇忠義的象徵,所以從宋代開始歷代的帝王不斷的推崇關羽。

    到了清朝的時候這些皇帝瘋狂的推崇關羽,不斷的給關羽加封號,使得關羽成為名氣最大的武聖。

  • 9 # 盧茂林198

    關羽,字雲長,今山西永濟人。三國時期蜀漢五虎上將之首,被後人稱之“武聖”。東漢末年,戰亂紛紛,劉備、關羽、張飛三人結拜為兄弟,發誓“不求同年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日死”。

    關羽是三國時期劉備手下一員虎將。

    關羽性格剛毅,能忍刮骨之痛;武功卓越,有萬人之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之超能力;講究忠、義二字,身陷曹營,不為曹操恩威誘惑所動;日夜思念劉備,終成其願。可惜人無完人,一代名將也有自己致命的弱點,鑄成一曲讓人扼腕嘆息的悲壯之歌。

    關羽,身敗名不烈,忠武聖人。

    關羽雖有驕傲自負的弱點,但其忠勇神武,講究忠義之風骨深得後人敬佩,影響頗為深遠。歷來的統治者崇拜其忠勇神武,為國捐軀的鐵骨精神;普通民眾崇拜其義博雲天,忠貞不二的豪俠之義。到了清代,關羽被奉為人神之首,與‘文聖’孔子齊肩被稱為‘武聖’。關羽被之神化,可見後人對其武得之推崇。

    呂布,字奉先,今內蒙古包頭市九原區人。號稱飛將,在三國中被塑造為‘三國第一猛將’,當時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美名。單從武功方面而論,關羽也許要輸呂布,必竟有“三英戰呂布”之典故可證。但後人對關羽和呂布的評價有天壤之別。呂布被後人譏為有勇無謀、眼光短淺,而關羽卻享得“武聖”之尊榮,而且配享宗廟。其實質上關羽和呂布的真正差別就在兩個字上:

    一個是忠,一個是義。

  • 10 # 風雨中的梅雲

    關羽回身是光輝。別的不提,只提一樣。千里走單騎。至於過五關斬六將,護著嫂嫂。則是錦上添花之為。僅僅是千里尋投故主,就這一樣。就OK了。縱觀中國歷史五千年。就有關羽一人做到了。坦白說,一個武將,武力固然是很重要的,但對每一個君主來說。武將的武力很重要。但並不是最重要的。君主雖然看中部下的能力。但更看重部下的忠誠。呂布倒是武力第一,但德行不佳。宰丁原,殺董卓。這樣的部下能力倒是第一,但那個君主敢放心的用他呢?老話說,託生於三國。有三不做。第一,不做馬超的親人。第二,不做張飛計程車兵。第三,不做呂布的乾爹。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到底該選美術還是文化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