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孫少俠品金庸

    當然不可能,否則依著卓不凡的霸道和囂張,怎麼可能在外苦練幾十年劍法,為的只是找天山童姥一個人報仇,而是敗盡天下英雄,成就劍魔絕世風采。

    首先,《天龍八部》裡的各種“神”並不值錢。

    我們不用為卓不凡的“劍神”叫屈。

    因為“偉大”的四大惡人跨國組合裡,有個嶽老三號稱南海鱷神,其實武功也並不怎麼樣。

    其次,劍神卓不凡可能是來友情客串,專門來搞笑的。

    他一出場,尤其是他的魔幻般的劍芒,著實讓人眼前一亮,熱血沸騰。

    難道又一個絕頂人物乘風開掛而來?

    可是瞬間就在虛竹的配合下,成了一個超級捧哏。

  • 2 # 古金武俠

    首先可以確定,《天龍八部》中的劍神卓不凡,並不是《神鵰俠侶》中的獨孤求敗,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這兩個人的身份呢?

    劍神卓不凡,乃是一字慧劍傳人,雖然劍術高超,但是卻不及虛竹,從這裡可以看出卓不凡並非獨孤求敗,我們都知道獨孤求敗力挫天下群雄,劍術之高超,旁人自然無法比擬。我們換個角度分析,如果卓不凡就是獨孤求敗,為何無法擊敗虛竹,或者是與虛竹一較高下呢?而是敗的相當狼狽。

    神鵰俠侶中,獨孤求敗的旁白,大家都是耳熟能詳的,我們按照時間推斷,就能看出卓不凡和獨孤求敗,並非是一個人。

    凌厲剛猛,無堅不摧,弱冠前以之與河朔群雄爭鋒。

    這是《神鵰俠侶》中的原文,從這裡可以找尋線索,古代弱冠即是指二十歲,群雄爭鋒,自然是高手如雲,試問卓不凡能否擊敗喬峰、虛竹、段譽等人呢?顯然是不能的。既然如此,何談爭鋒呢?況且此時的卓不凡,劍術未達到無堅不摧的境界,這正與獨孤求敗的劍術相反,這些都說明兩個人並非同一個人。

    況且卓不凡曾經苦練劍術,躲在深山三十年,勢必要找天山童姥尋仇,這與獨孤求敗的年齡不相符,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神鵰俠侶中,楊過在劍冢看到的,已經說明獨孤求敗的一切。

    獨孤求敗四十歲持重劍橫行天下,江湖再無敵手,換言之,獨孤求敗所在的江湖,已經無人能夠擊敗他。假設卓不凡十歲閉關修煉,此時出山,也已經四十歲有餘,這與獨孤求敗描述的截然相反。

    書中原文:“一字慧劍門”滿門師徒給童姥殺得精光,當時卓不凡不在福建,倖免於難,從此再也不敢回去,逃到長白山中荒僻極寒之地苦研劍法,無意中得了前輩高手遺下來的一部劍經,勤練三十年。

    也正是從這裡,可以看出卓不凡和獨孤求敗不是一個人,當然還有許多人說獨孤求敗自大吹噓,其實並無真才實學,小編並不認同,首先楊過斷臂,習得玄鐵劍法,便已經位列新五絕,可見獨孤求敗劍法之精妙。而且還有最重要的問題,劍法乃是神鵰所傳,並非獨孤求敗的劍譜,這更說明獨孤求敗和卓不凡的關係。

    不過有一點可以確定,獨孤求敗是明朝之前的人物,因為金庸作品《鹿鼎記》,也曾提及獨孤求敗,這裡可以看出他所處的朝代。

    心想:“古人前輩說道,武功到於絕指,那便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聽說前朝有位獨孤求敗大俠,又有位令狐沖大俠,以無招勝有招,當世無敵。

    當然獨孤求敗所處年代,還是極其容易梳理的,1243年——元乃馬真後二年,此時楊過十九歲,同年十月楊過斷臂,而後遇到神鵰,練成獨孤求敗的劍法,換言之,獨孤求敗所處年代,最少再此基礎,再向前推百年,畢竟神鵰的年齡,側面反映獨孤求敗。若按照一百年推斷,1243向前一百年,則是1143年。

    1141年即是今熙宗皇統元年,此時段譽年齡為69歲,卓不凡年齡自然高出段譽,從朝代推斷,還是比較吻合的,但是至於是否一百年,我們不得而知。故而卓不凡和獨孤求敗,自然不是同一個人。

  • 3 # 驛城異客憶鄉人

    劍神卓不凡一定不會是劍魔獨孤求敗,因為卓不凡做事瞻前顧後,完全沒有獨孤求敗一往無前、但求一敗的氣勢。

    一、二人追求不同

    在《天龍八部》的第三十八回,卓不凡意圖挾制住虛竹,以此拿到生死符的解藥,達到控制三十六洞主、七十二島主的目的。

    卓不凡之所以想要控制這些人,就是想憑藉這些人的勢力來稱霸一方,這也從側面說明,他對自己的武功不是很有信心,所以在發現虛竹武功很高強時,卓不凡果斷逃跑。

    而獨孤求敗絕對不會做這樣降低身份的事,如果獨孤求敗想要稱霸一方的話,必然是以武功打敗所有敵人,讓所有對手臣服。

    所以,在氣勢上卓不凡就與獨孤求敗差了很遠。

    獨孤求敗想要的是什麼呢?

    劍魔獨孤求敗既無敵於天下,乃埋劍於斯。嗚呼!群雄束手,長劍空利,不亦悲夫!

    獨孤求敗一生只求一敗,一輩子都在尋找能打敗自己的人,這份傲氣與自信,怎是卓不凡所能比的?

    二、實戰差異

    重劍無鋒,大巧不工。四十歲前恃之橫行天下。

    獨孤求敗四十歲之前就已經用重劍橫行天下,能夠與之抗衡的少之又少。

    而卓不凡出場時就已經五十多歲。

    怒目向出劍之人瞪去,見那人身穿青衫,五十來歲年紀,長鬚飄飄,面目清秀,認得他是“劍神”卓不凡。

    在出場之前,卓不凡在長白山苦練劍術二十年。

    當時卓不凡不在福建,倖免於難,從此再也不敢回去,逃到長白山中荒僻極寒之地苦研劍法,無意中得了前輩高手遺下來的一部劍經,勤練二十年,終於劍術大成,

    這裡有三個地方和獨孤求敗的生平事蹟相沖突:

    一、卓不凡隱居結束時就已經50歲左右,哪有機會在40歲前橫行天下?

    二、獨孤求敗40歲之後已經達到無劍勝有劍的地步,連玄鐵劍都不再用,可卓不凡還在用劍。

    三,獨孤求敗用重劍時就已橫行天下,卓不凡卻為躲開童姥而藏身於長白山。

    卓不凡的氣勢比不上獨孤求敗,實力更是差了十萬八千里,所以,卓不凡絕對不會是獨孤求敗。

  • 4 # 羽菱君

    兩人在劍術上的成名時間截然不同,卓不凡絕不可能是獨孤求敗。

    卓不凡這個人物,在小說中出場,是在被天山童姥控制的三十六洞七十二島等群雄反攻上縹緲峰靈鷲宮,意欲奪取“生死符”解藥的一戰中,卓不凡上靈鷲宮一為找童姥報仇,二為奪取“生死符”解藥,用以控制群雄。小說中對他的來歷交代得很是清楚。

    原來他師承於福建“一字慧劍門”,但他的師門在三十三年前,滿門師徒三代六十二人,皆給天山童姥殺得精光,自此滅門。當其時卓不凡因身在外地,才倖免於難,但懼於童姥,再也不敢回去,而是一路北逃,最終逃到東北長白山中的荒僻極寒之地,從此苦研劍法。也是天見猶憐,後來他無意中得了前輩高手遺下來的一部劍經,勤練二十年,終於劍術大成,自信已天下無敵。之後他迫不及待的出山,在河北一口氣殺了幾個赫赫有名的好手,就讓他更加狂妄得不可一世,於是自稱“劍神”,只道手中長劍當世無人與抗,言出法隨,誰敢有違?

    只是他怎麼也沒想到,雖然他的劍上造詣已經到了登峰造極的境界,但最終卻敗在了無名小和尚虛竹的手下,一時間美夢破滅,備受打擊,心灰意冷之下退隱了江湖。小說中交代得很清楚,他此番出山,已經年過五十了。

    怒目向出劍之人瞪去,見那人身穿青衫,五十來歲年紀,長鬚飄飄,面目清秀,認得他是“劍神”卓不凡。從適才這一劍出招之快、拿捏之準看來,劍上的造詣實已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三十八章》

    五十來歲的年紀,尚還敗在虛竹的手下,這與四十歲前,便以一柄玄鐵重劍橫行天下,難逢敵手的獨孤求敗之成就,相差太遠了。獨孤求敗的具體生平雖然不詳,但在他的用劍成就與戰績上,《神鵰俠侶》的小說中,還是有交代的。楊過到他的劍冢取得重劍時,看埋劍下的石刻,劍魔對他的成就寫得一清二楚。

    卓不凡在內力方面的敗陣,很可能讓他在後來的人生中去苦研內力與用劍之道的關聯,這讓他很有可能是獨孤求敗的師傅。

    看《神鵰俠侶》中獨孤求敗對自己幾個年齡階段的總結,我們可以看到他在江湖上出道的時間是很早的,弱冠之齡,也就是二十歲時,就能以一柄青鋼利劍與河溯群雄爭鋒。有這樣的成就,首先自然是由於獨孤求敗本身有過人的武學天賦,但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劍術就有所成,便不是簡單的有過人的天賦,或者說突然得到前人留下的高深劍法等奇遇可以實現的。畢竟劍術這門武學,不是單靠看招數就能悟到造詣的,必須經過苦練,亦或是得到名師的指點,才有所成。但這兩者之間就只有名師指點,方才有可能速成,就像是張無忌學張三丰的“太極劍”,提高自己的劍術造詣那樣。可見,獨孤求敗必定出身名門。

    卓不凡雖然是敗在了虛竹的手下,但實際上他並不是敗在外功之上,而是敗在了自己的內力根本比不過虛竹。但是彼時的當時武林中,除了掃地僧和段譽,還有誰的內力能比得過虛竹的?要說劍術造詣,卓不凡絕對能稱得上當世無雙,就一個出劍能夠生出半尺劍芒,金庸武俠中應當就只有他一個人能做到。假如要給獨孤求敗找一個劍術名家,來當他學劍的啟蒙老師,並讓他在弱冠之時就劍術能有所成,那麼卓不凡絕對夠得上資格。

    卓不凡此次與不平道人、崔綠華聯手,事先三人暗中曾相互伸量過武功內力,雖然卓不凡較二人為強,但也只稍勝一籌而已,此刻見虛竹雙手捧著兵刃,單以體內的一股真氣,便將崔綠華彈得身受重傷,自己萬萬不是對手。他知今日已討不了好去,雙手向虛竹一拱,說道:“佩服,佩服,後會有期。”新修版《天龍八部•第三十八章》

    而且,很大可能正由於當年卓不凡的內力不足,敗在虛竹的手下這件事,才有了後來獨孤求敗關於用劍之道的“五重劍境”理論的誕生。因為卓不凡自那之後,終於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即便是外功大成,而內功修為不足,也難達絕頂之境,而倘若是內功有大成,則反之能大增外功之境。由此,結合自己多年在劍術上的造詣和用劍之道,他認為用劍之人,當有五重境界的追求,方能鞭策自己不斷前進,最終臻至絕頂,而這五重劍境越往後越講究內力。

    五重劍境就是:劍術初成講其兵刃鋒利,此為利劍之境;劍術精進講究對兵刃把控,軟劍亦能削人硬器,此為軟劍之境;內功有為,則追求無鋒重劍在手,亦能靈活輕巧,此純碎以內力之利而代替兵刃之鋒利,為重劍之境;第四層境界乃是內功劍術雙雙臻化,不滯於物,草木皆能成劍,此為木劍之境;最後一層乃是天人合一之境,不講兵刃,不講招數,以無招勝有招,手中無劍,心中有劍,以氣禦敵,隨心所欲,是為無劍之境。

    不過到他悟出這個法門時,他已經年紀太老了,因此他把這個方法用到了訓練他的弟子之上,以作實驗。這個弟子,便是後來的獨孤求敗。因為按照楊過到劍冢時所想,獨孤求敗至少是六七十年前的人物,那麼以此來推斷,卓不凡收下獨孤求敗為弟子的時候,最起碼也有七八十歲左右的高齡了。而這個時間點,也剛好可以說明,卓不凡有可能成為獨孤求敗的機會。

  • 5 # 忠肝義膽嶽老三

    “劍神”卓不凡的劍術的確有獨到之秘,他本是福建“一字慧劍門”的高徒,卻因天山童姥殺盡他門派三代六十二位弟子,只因他當時不在福建而成為童姥手底的漏網之魚。

    眼看師門慘案,卓不凡就去了長白山苦寒之地,勤修劍法,只待有朝一日劍法大成,攻上縹緲峰,擒住天山童姥,為師門報仇。

    卓不凡的劍法造詣的確有一套,他不僅繼承了“一字慧劍門”的劍法,更是在長白山得到一部劍經,他如獲至寶,勤練三十年,劍法的確突飛猛進,後來他遇到幾個高手,都敗在他手下,卓不凡從此認為他的劍法天下無敵,就開始尋思著復仇。

    可以說,卓不凡的眼界實在太低,他的武功很大程度上也是坐井觀天,他只是一人獨自修煉劍法,卻對於武學的理解和認知很有限,說白了他就是悟性不夠。如果卓不凡在前輩劍經的基礎上自我創新,創作出一部更為強勁的武功絕學,那麼卓不凡才是真的不凡,然而他並沒有,他只是將前輩留下的武功修煉到爐火純青,並沒有太多自己的獨到之處。從這個層面上來說,卓不凡是遠不及後來的黃裳,黃裳是自學成才,因為與明教結仇導致全家被殺,他為了復仇也是隱身深山老林,參悟四十年最終自創《九陰真經》,這部秘籍才是博大精深,影響深遠。

    可見,卓不凡遠沒有達到宗師這個境界,如果他真的有這個天賦,卓不凡擊敗童姥就不是問題,也不用組織三十六洞七十二島這群烏合之眾趁勢打秋風,算不上什麼光明正大之舉。也從這一點完全可以看出,卓不凡比獨孤求敗差距太大,二人完全不是一個層面上的人,他的悟性,劍術遠遠不及獨孤求敗,所以他絕對不可能是獨孤求敗。

    獨孤求敗身上有一股傲氣,這股傲氣是他實力的體現。

    獨孤求敗在石碑上刻下“嗚呼,生平求一敵手而不可得,誠寂寥難堪也。”這句話完全體現出獨孤求敗的性格特點,獨孤求敗是一個很孤傲之人,即便是決戰,他也不可能求助於任何人,只會獨來獨往。這種傲氣才是成為一個頂級劍客的必備條件,因為這股傲氣讓他很難被接近,給人感覺是拒人於千里之外,於是他的內心時常感覺到孤獨。這種高度是自命不凡的卓不凡遠遠達不到的境界,如果達到獨孤求敗的境界,卓不凡也不會被虛竹一招奪走長劍,不至於在人前丟臉。

    獨孤求敗應該是卓不凡後一個時代的人物,從楊過的對於神鵰的推測來看,獨孤求敗應該出現在蕭峰自盡到第一次華山論劍這一百年間,這一百年間出現兩位宗師級高手,獨孤求敗和黃裳,二人可謂橫掃江湖,從無敵手,只可惜二人一生未曾相遇,不然肯定會碰撞出激烈的火花。

    獨孤求敗是一位不折不扣的劍術宗師,他的武功源於劍法卻超越了劍法,最終他達到的境界肯定是非一般高手所能及。剛開始他是用的普通劍,後來不斷突破,經歷過重劍,木劍,最終達到無劍境界。而且他還在年輕之際就自創“獨孤九劍”破解天下武功,特別是“破氣式”高深無比,非一般人能夠修煉成功,而木劍和無劍境界更是體現出獨孤求敗一生的武學造詣,憑藉這份造詣,獨孤求敗無敵於天下也是理所當然。

    獨孤求敗的天賦遠非卓不凡之流所能比,即便是虛竹段譽,論武學天賦,也是遠不及獨孤求敗。畢竟虛竹和段譽都是開掛得到不世絕技,這才在江湖上呼風喚雨,而獨孤求敗更多的是自我修煉,自我闖蕩,藉助外力一步步將自己武功磨練到頂級。他之所以“求一敗而不可得”,也是因為他始終都保持在極高的水準,時刻都做好準備。

    既然獨孤求敗不可能是卓不凡,那有沒有可能是與卓不凡有關的人物呢!這個倒是很有可能,從時間來看,獨孤求敗極有可能是卓不凡的後代或者弟子。

    畢竟卓不凡在被虛竹秒殺以後,自信心嚴重受挫,這才知道人外有人山外有山,自己不知天高地厚的這點兒微末伎倆距離頂級武學差距實在太大,於是他失落下山,再也不問江湖之事。

    雖然卓不凡遠離江湖,但是他一身的劍術還算說得過去,他有可能晚年得子,也有可能收了一個徒弟,隨後將劍術傳授給後人。

    得到劍神卓不凡的劍術,在江湖上至少是中上水平,如果他的傳人天賦過人,在這些劍術的基礎上再自行領悟更高深的劍術,超越卓不凡就是問題。

    而獨孤求敗就有可能是在繼承卓不凡的基礎上自行修行,因為卓不凡出場時已然五十多,即便是再帶出一個傳人,估計也就傳授十幾年就年老過世,所以他的傳人繼承了他的武學基礎,在此基礎上就是自我創新,並沒有局宥於他的固有劍術,而是開拓思維,鑽研更高深的劍術。

    獨孤求敗固然是劍術大家,但是劍術只是獨孤求敗的基礎,他到了後期就完全超越了劍術的境界,特別是無劍境界,那完全就是收發由心,功力之強也非一般人能比,這才能夠真正無敵於天下。

    包括他自己不斷突破自我的過程,這就不是一般的人能夠認識到,即便認識到也很難做到,而獨孤求敗卻能一步步將其變為現實,他的進取心和意志力都是極為難得。

    放眼金庸筆下,能夠與獨孤求敗這種頂級宗師先提並論的高手很是罕見,張三丰算得上一個,畢竟這種境界太高,非一般高手所能及。

  • 6 # 牛耕屹

    卓不凡不會是劍魔獨孤求敗。具體原因如下。

    一,用的劍不對。《天龍八部》中的卓不凡是這樣的:“見那人身穿青衫,五十來歲年紀,長鬚飄飄,面目清秀,認得他是“劍神”卓不凡”。這卓不凡出場時已經五十來歲,手中用的是三尺青峰,乃是一把利器。而《神鵰俠侶》中記載,獨孤求敗弱冠之時才手持利器與河朔群雄爭勝。三十歲前,已經改用紫薇軟劍。而四十歲前已經手持玄鐵重劍橫掃天下了。劍魔四十歲之後,已經不滯於物,草木竹石皆可為劍。卓不凡五十歲還拿把利器長劍出來混,這層次比劍魔低的太多了。

    二,深山大澤才能養出龍蛇。窮文富武,練武這玩意出身很重要。如果不開掛,江湖上的一流高手幾乎都是出身不凡的。因為無論是練武還是學習各種藝術都是要花費很多金錢和精力的。這就對出身要求很高了。一個人要想成為武林高手,必須心無旁騖的專心武學,不能分心俗物。還要有無數金錢買各種珍惜藥物滋養身體。還要有名師從小教導。這些就需要大量的錢和權勢來支撐了。畢竟有些藥物只有錢還不行,有些名師不注重金錢。所以像劍魔這種層次的高手肯定出身在豪門。還不是一般的豪門。

    卓不凡出身的一字慧劍門乃是一個小門小派。自身實力不行,自然聚攏不了太多財富,自身傳承也不過硬。後來乾脆滅了門,只剩下卓不凡先生一人浪跡江湖。不說飢一頓飽一頓吧,反正日子過的不會富裕。每天除了練武,大部分心思可能要花在下一頓飯上,如此怎麼可能進軍無上武道。物質基礎決定了,他不可能取得更高的成就。

    三,姓氏問題。古人對家族姓氏的執著不是今天的人能夠理解的。即使是今天,改名容易,換姓絕對是個大事。所以我認為獨孤求敗的名字可能是自己改的,但是姓氏絕對是自己姓氏。他就是姓獨孤。而且他這個獨孤不是一般的獨孤,很有可能來自那個千年世家——獨孤家。獨孤天下的獨孤家。

    隋朝之前獨孤家就是名門旺族,到了隋朝更是四大門閥之一。獨孤家三個皇后,各個在歷史上都是有名的人物。百年的朝代,千年的世家。這些個世家大族,無論王朝如何更迭,它們都巋然不動。君不見山東孔家衍聖公,直到現在還依然昌盛。獨孤家當然比不了孔家,但是到宋朝依然存在的可能性很大。只有這種大家族才能養出劍魔這種怪胎,用幾十年時間達到許多人一輩子無法企及的高度。

  • 7 # 查理舒服斯基

    獨孤求敗是金庸武俠劇中非常厲害的一個人物,也是唯一一個真正無敵於天下,最後找不到對手而隱居的人物,但是這個人卻從未真正的出現過,按照年代推算,獨孤求敗確實是《天龍八部》時期或者是後期的人物,但是他絕對不會是北宋時期的劍身卓不凡。

    首先我們知道,劍神卓不凡是一字慧劍門的人,當時一字慧劍門被天山童姥滅門,而他正好在外,躲過一劫,後來為了報仇苦練劍法,機緣巧合在長白山撿到一本殘破的劍譜,苦練多年,練出了劍芒,於是下山準備找天山童姥算賬,可是遇到了身具逍遙三老內力的虛竹,敗於虛竹之手。

    卓不凡的武功絕對是不弱的,可惜一出來就遇到了盜了三個滿級號的虛竹,也算是悲催,可是劍魔獨孤求敗說自己一生未嘗一敗,很顯然獨孤求敗不可能是卓不凡,個人感覺到有可能是他的後人。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劍魔獨孤求敗是慕容復的後代,大家都知道慕容復為了光復大燕,在少室山被段譽打敗,後帶著阿碧隱居了,而慕容家也成為了武林公敵,後代改頭換姓也不是不可能。

    而獨孤求敗的獨孤九劍號稱破盡天下武功,這個理念跟慕容家的斗轉星移有一些相似之處,而慕容復一身的本領也多在劍法上,(斗轉星移沒有練到家)所以獨孤求敗是慕容復後代也不是不可能。

    按照獨孤求敗的刻字記錄,他曾經傷害過一個抗金義士,而正好王重陽就是一個抗金義士,而且年輕時也被人打傷過,這就證明獨孤求敗是生活在《天龍八部》時期到射鵰英雄傳時期的人物。

    所以按時間和生活軌跡推算,劍神卓不凡絕不可能是獨孤求敗,倒是有可能是他的後代或者慕容復的後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的世界盃,你預計梅西能帶領阿根廷奪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