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現代青少兒英語
-
2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寶寶該不該看動畫片?尺度如何把握?
我認為寶寶還不到2歲,能不看就不要看了!
我家自從有了孩子之後基本上一年能開開電視看的次數不會超過兩個巴掌。不過孩子在老人家住的時候很明顯,看電視就成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兒了。好在孩子在老人家住的時間並不太多,孩子也沒有養成看電視的習慣。所以直到現在(10歲)從來沒有見過孩子自己會要求看看電視什麼的。
我認為看電視的負面影響還是很大的,一方面是影響視力,二是多數動畫片的質量並不高,有這個時間個人認為還不如帶孩子玩玩遊戲、散散步、讀讀書、玩玩玩具之類的。
如果非要看,那麼個人建議每天合計時間組好不要超過1小時。而且我強烈建議看電視之前要跟孩子做好“約定”,比如跟孩子說“我們就看一集,看完一集我們就不看……”,然後看完之後跟孩子說時間到了並且關閉電視。在我看來提前做約定這個事兒,應該在日常多進行一些訓練,日後你就會知道這樣做的好處了。很多家長一遍又一遍的提醒孩子該做什麼了,但是孩子就是坐在那裡不動,這種事兒對於經過從小就進行“約定”訓練的孩子來說發生的機率會極大的降低,如此一來,無論是生活還是學習的效率都會大大提高。
而且這還是最基本的“誠信”問題不是嗎?
以及作為父親,如何開展親子閱讀?從何著手?看什麼書?應注意什麼?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家孩子4歲之前我經常出差,所以陪伴孩子的時間不是特別的,但是每次回家我都會盡量花更多的時間陪孩子各種玩和學。
親子閱讀這塊我是這麼操作的。
先說選書的問題。
這麼點的孩子無論是“讀”的能力還是“理解”根本是不可能有多大點“能力”可言的。但是他們會對聲音、色彩、形狀、質感……等等充滿了好奇的!
所以我的經驗是在孩子1-3歲這個階段,給孩子挑選讀物的關鍵點應該是色彩和想要表達的事(感情)或者描寫的物。
說實話,就算超市裡賣的那些卡片、畫冊啥的也是可以的!這裡面最關鍵的問題是看家長怎麼來利用了。比如我曾經給孩子買過水果、蔬菜、衣物、身體、夾具、交通工具、動物等等等很多的卡片,就是那種正面是一張畫,背面是字的那種。很便宜,然後沒事兒的時候就給他玩,教他讀,給他儘可能的找實物演示……我還會在生活把接到的任何東西、文字經常性的教給他“這個叫XXX”、“這個讀做xxxx”……
這個過程挺有意思的,不知不覺中你會發現孩子能夠叫上來很多東西的名字,也能認識了很多字。
所以“選書”不是問題,因為即使你選擇了那些有教育意義的書,即便是你給孩子講,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也根本理解不了的。但是道理一定要講,因為你會發現,即使他們不懂,但是他們有時候還是會很認真的去聽——我把這個定義為“埋種子”,可能不知道什麼時候你就會發現它們會發芽的。
等到孩子3歲(這個得根據實際情況決定)之後,孩子識字量有一定的基礎了,而且孩子自己的表述能力也出現端倪的情況下(這裡補充點,避免總是你在說孩子聽,日常父母一定要學會傾聽,即便孩子表述的不清楚,你也要讓孩子表述完整,不要動輒打斷孩子,就算是你猜,也要詢問孩子是不是這個意思,一定要鼓勵孩子儘可能的表述自己的想法、看法、意圖等等),可以給孩子正式的讀一些繪本了。當然不是不說之前不能讀,之前也是可以的,只不過再小的時候你給孩子讀書就不要有什麼“期待”了,更多的其實就是在培養一種讀書的習慣而已。但是等到孩子大點了,你再跟孩子一起閱讀的時候那就不能只管讀不管收穫了!
1、指讀法。一定要用手指頭指著每一個字給孩子讀,這個過程堅持住你會發現孩子識字量會突飛猛進的。我就是在孩子3、4歲的時候開始給孩子進行的指讀練習,我們基本上沒有單獨的教孩子識字(即從來不會寫出一個字來讓孩子認),但是孩子突然有一天竟然能夠讀報了!而且基本上能夠讀的下來,當然,意思是肯定大都理解不了的。
2、有感情的讀。爸爸帶孩子的最大問題我覺得除了耐心是一個問題,還有一個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過於理性”,比如在閱讀的問題上,我們會發現媽媽讀的時候往往會有各種語氣、語調的變化,趣味性很強,而爸爸往往更趨於理性,渲染不夠。所以這點我想提醒題主注意一下。畢竟你的語調、語氣真的會起到吸引孩子注意的作用。
3、讀讀講講。在我看來,不要太過在意給孩子講的“道理”孩子理解不了,最重要的是這個“思考”、“交流”的過程,要讓孩子習慣閱讀中、閱讀後的總結、歸納和思考。沒讀完一段可以根絕你的理解(或者提前做做功課)結合孩子的生活,用孩子能夠理解的事例把你想讓孩子懂得的道理講給孩子聽。一定不要忘記鼓勵孩子也談談他的看法!不在於多麼的準確、深刻,而在於孩子能思考即可。
4、反覆讀。一本書不是說讀完一遍就可以扔一邊了,很多書其實你是可以反覆給孩子讀的。因為時間有點長了我記不太清楚我孩子小時候都給他讀過什麼書了,有印象的是《猜猜我有多愛你》那一套、精靈鼠小師弟那一套、了不起的卡梅拉那套,我印象中還有一套書分了很多種顏色一套有一百多本忘記是什麼了,這些書後來都捐贈或者義賣了。其實後來你就會發現孩子可能自己就會反覆的看某一本書的。
5、帶孩子逛書店、圖書館。這點我覺得是很多人做的很少的事兒,相信我,你等孩子大點了可以嘗試一下試試。會有意外收穫的。我一般會帶孩子去書店或者圖書館之後就讓他自己去挑書看,我自己也找一本自己看(當然時刻要注意著孩子的行為),你會發現孩子的興趣在不斷的變化,這比你給孩子買什麼、你覺得孩子喜歡什麼其實更為準確的。
分享一個超讚的經驗——把讀書、學習等變成是一種“獎勵”你相信我家孩子小學一二年級的時候給孩子做一套習題、試卷,孩子會認為這是一種獎勵嗎?
雖然現在孩子已經不再認為這真的是“獎勵”,但是他從來不會排斥我給他準備的各種資料。
而在閱讀上也是一個道理!有句話叫做“書非借不能讀也”,題主可以品味一下。適當地進行一些“飢餓營銷套路”真的是效果很好的。
-
3 # 睿爸育兒
親子閱讀能培養寶寶的閱讀興趣,能增強寶寶的語言表達能力,讓寶寶遠離電視和電子產品,還能增加親子感情等。
可是1歲8個月的男寶,性格生性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好奇心也強,給寶寶並非件容易的事,要耐心引導,具體的辦法有:
選擇合適的閱讀環境。做親子閱讀時,閱讀的環境和時機很關鍵,做親子閱讀時最好是在安靜、人少的環境下進行,人多吵雜寶寶是沒個心思閱讀的,因此書房或是臥室做親子閱讀比較合適。
親子閱讀前先熱身。寶寶的注意力分散,集中力時間短,做親子閱讀前,先熱個身,比如做個親子游戲,把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然後專心做親子閱讀。
把講故事變成演故事。由於1歲8個月的寶寶對文字的理解能力有限,單純照本宣科他壓根兒不理解其中的意思,也就對親子閱讀失去興趣。因此,把講故事可以變成演故事,聲情並茂更具吸引力。講故事時做好弄些小道具,讓寶寶愛上親子閱讀。
-
4 # 自律的哲仔媽媽
一歲八個月還是少看動畫片,尤其是少用手機看,對孩子的眼睛發育影響很大,很容易近視。
一歲多的孩子每天看手機和電視的時間不能超過半個小時。
關於親子閱讀,重在堅持。來說說我先生怎麼陪哲仔閱讀的吧。
哲仔才幾個月的時候,我開始買繪本給他看,我們上班都很忙,只有晚上睡覺前才有空陪他,所以我和先生會分工,睡覺前輪流陪哲仔看書。
一歲以內閱讀的書本以靜態物品為主,只認各種物品,花花草草,鳥類,動物,稱呼等等,然後慢慢過度到生活習慣的培養,有邏輯,講道理和科學類書籍。現在哲仔兩歲多,我們會開始講一些經典繪本,甚至是全英文繪本,講解地球的構成,月球知識,身體的構造等等。
現在哲仔說話很有邏輯,他不會人云亦云,說話和回答問題都會加上他自己思考出來的東西。這就是堅持陪孩子讀書的魅力。
重在堅持,一起努力
我是哲仔媽媽,兩歲寶媽,分享育兒經驗和辣媽成長感悟。 -
5 # 葉落美食
孩子還小,最好還是少看電視,一天半小時足夠,有時間跟孩子在家做做遊戲,出去玩會兒,孩子與你的關係在互動中越來越親密,孩子也會對你非常的信任,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著他,你就可以帶孩子一起親子閱讀了,最好是從一些簡單的繪本開始,可以重複一些孩子感興趣的,孩子不懂的要即時跟他解釋清楚。
-
6 # 那年投了個保
孩子還沒那麼大,所以不好回答。只能說一說我目前的方式,我寶寶一歲,但我並不怎麼去控制看電視,孩子是好奇寶寶越是不讓他越好奇,只要讓他失去興趣就好了。比如我家就從來不放動畫片給他看,我觀察所得,他對成人的電影,電視劇等的興趣不會超過二十秒。
當然也不是所有的電視都對孩子開放,比如戰爭,格鬥,血腥等畫面會樂意避開,另外會透過陪他玩耍的方式吸引他的注意力。
關於閱讀,我會在寶寶相對比較安靜的時候拿一本書念給他聽,內容就比較雜,國學,經濟都有,也不知道聽不聽的懂,反正挺安靜的。至於故事這類會在哄誰的時候用上。
大致如此,希望對您有幫助。
-
7 # 帥帥育兒
首先說說一歲多的孩子看動畫片的問題,大量研究證實兩歲前的孩子看動畫片沒有一點兒好處,儘量不要給看,即使兩歲後也要適量,任何外力給予的陪伴我覺得都不及父母真正有質量的陪伴,因為他沒有溫度。
那麼如何能減少看動畫片呢,就是認真的同他一起玩兒,玩兒他喜歡的,或者帶動他玩兒你喜歡的,哪怕是倆人一起躲貓貓,只要兩個人都開心並認真的參與其中玩兒半個小時,收穫肯定不止是一點點笑聲,你們的親子關係肯定會更加親密。
題主想到了親子共讀,在我看來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陪玩兒,是的,跟孩子在一起做的一切事情都是玩兒哈哈。那麼如何開始就簡單了。
1.表演式閱讀拿《蹦》這本書舉例,全本上面每頁就一個蹦字,那怎麼講,很簡單啊,你翻到一頁給他看看告訴他是誰在畫面上然後給他演示怎麼蹦啊,每個角色蹦的樣子都不同啊哈,不用糾結演的像不像,就發自內心的去做就好了,可能一會兒你就會發現,誒~他開始學你的動作了而且會非常開心哈哈。你看,這不就可以一起愉快的玩耍了嗎。
2.重複閱讀每週固定安排幾本書一起讀,讀的多了他可能時不時就會想起來書中的情節,玩兒著玩兒著可能就會去找出某本書去翻裡面的畫面,這樣慢慢就很有興趣了。
3.生活式閱讀講一些蔬菜、水果或者小動物的繪本,不防準備一些真實的食物讓他摸摸拿拿,再看看書。我們家倆寶15個月,有陣總讀好餓的毛毛蟲,然後有天真的在外面找到了一條毛毛蟲,還用手抓了,儘管我起了一身雞皮疙瘩,但是沒阻止,晚上睡前她們竟然自己翻那本書來回來回的看,雖然還不會表達,但是我覺得她們對上號了,這就是堅持的力量,滿滿的驚喜哈。
至於要讀哪些書呢,其實繪本成千上萬,不用太糾結怎麼起步,拿到一本書就讀就好了,任何時候開始都不晚,就怕你不開始哈。
最後想說一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思考,陪玩兒也一樣,不僅你要思考,其實小朋友們玩兒的過程中同樣在思考,玩兒中有大學問呢哈。
-
8 # 巧妙媽育兒
個人建議是三歲以下的孩子能少使用電子產品就儘量少使用,你家孩子還不到兩歲,最好是不看。因為這麼點大的孩子,他們追蹤物體、深度視覺等能力遠沒成熟,如果放縱看動畫片,對他們視覺影響很大。
何況2歲的孩子是要透過各種感覺器官來感知這個世界的,電子裝置只有一個平面,孩子與它互動很有限,當孩子的大腦接收到的刺激不夠時,就不能充分發展。所以最好的方式是與孩子互動玩遊戲、閱讀、戶外運動等才符合孩子的認知發展規律。
第二是親子閱讀的問題。
三歲以下的孩子主要在於培養閱讀興趣,這時候父親可以給寶貝講故事。並把生活中看到的與書、卡片上看到的結分起來。比如帶寶寶出去玩看到小狗,那麼買來與狗相關的繪本、知識小卡片與孩子找一找,有何相同之處,以及根據場景自編一個相關故事講給孩子,讓孩子對故事產生興趣。
對二歲以下的孩子講故事,儘量透過動作、手勢,繪聲繪色的給孩子講,這樣誇張或者細膩的表達方式,讓孩子對故事更容易理解。
同時建議寶爸可以閱讀
一些兒童心理學和腦科學方面的書,就可以理解孩子動作後面的原因,養育起來會輕鬆不少。
-
9 # 媽媽咪呀之有娃以後
感謝邀約!我是媛媛媽,首先在此對你的這個想法大加讚賞。你是一個好爸爸,你的寶寶真是一個幸運兒。像我們家的那個他基本上就從來沒有為孩子的成長付出過任何勞動,對此我們不止一次的溝透過。我的孩子是個女孩,剛一歲,我非常用心的陪伴她成長,也希望爸爸參與,但基本上是無果的。對此,我只能覺得他比較自私。所以我覺得你是個好爸爸,你和大多數不願意陪伴的爸爸強多了!
你寶寶可能比我寶寶大,會看動畫片了,這真的令人欣喜。我寶寶是不看動畫片的,我曾經試圖給她放有聲有畫面的兒童影片,無效,注意力不集中。後面也嘗試著用各種育兒APP進行親子陪讀,基本效果不佳。寶寶總是搶著手機,然後就是拿著咬!所以算是失敗的嘗試吧。
可能孩子太小,她唯一嘗試和外界接觸是靠觸覺(尤其是嘴巴,看到啥都是咬)
但是我知道,育兒的路上不能急。孩子還小,需要大人的陪伴和耐心。看著很多孩子都說話了,我就嘗試著買一些看圖識字類的,適合1-2歲之間的繪本給她讀(紙質的)
要耐心堅持,不要輕言放棄給寶寶讀書,大多數媽媽都反饋,不是“開頭難”,而是堅持難。從書架上拿下一本書很容易,但是每天堅持讀10分鐘,很難。再加上寶寶不配合,如同我寶寶一樣。因此大人總是會放棄。作為媽媽,我沒有放棄,只不過我嘗試不同的方式,給寶寶陪伴和引導。所以我從用電子書改成了紙質書(哈哈,當然我習慣於紙質書,感覺特別方便。一個APP就囊括了很多東西了)但發現在寶寶那裡就不那麼適合了。
要善待寶寶的書,不要隨意破壞寶寶的書,大部分都是媽媽挑選的,其實不必那麼刻板,比如非得讀圖畫書,也可以是優美的散文,朗朗上口的詩詞、經典的通話也行。總之,選擇寶寶喜愛的方式閱讀。沒有什麼設定。久而久之,你會發現寶寶有重複的習慣,所以重複閱讀是有必要的,增加寶寶興趣!場景再現化,有利於寶寶動作的形成,記得我媽教她學會給寶寶打招呼,她就學了好長時間啊。現在能夠知道,每次舅舅和外公出門,都會拜拜手。但她並不懂意思,因為上次我和她爸爸走的時候,她也很開心的擺手,但後面發現不對,就又哭了。
要靈活多樣,不要整齊劃一給寶寶讀書,最經典的就是把寶寶抱在膝蓋上。但這並不是唯一的方式。比如寶寶玩玩具、洗澡、散步的時候,要是你能夠平時記憶一些有趣的故事,趁著帶寶寶出去散步的時候講給寶寶聽,是個不錯的選擇哦。每次我寶寶睡覺的時候,都要我抱著哄一下,這時候,我就會給她唱兒童歌曲,她貌似比較安靜和享受的樣子。當然我不能保證她能懂,不過吸引寶寶注意力是第一步哦。
所以你在早期引導孩子的時候,需要引起寶寶興趣比較重要,可以表演或者怎樣?引導孩子模仿你的肢體和語言。
動作要慢!不過你寶寶快2歲了,你可以教你寶寶畫畫了,邊畫邊對比,學習!
要讀原版書,不要讀雙語書家長總希望培養孩子的語感,我也一樣。小時候總希望孩子在雙語環境下,方便寶寶成長。因為我們發現外國小朋友從小會英文,中國小朋友從小學中文,都是因為語境的薰陶。所以我也希望寶寶從小開口說英語。但雙語繪本,會影響小孩的思維,寶寶一下切換不過來,要不就是英文版,要不就是中文版本。這樣更利於孩子成長。
回覆列表
少兒英語的清華北大,專注少兒英語教育14年;指導家長幫助孩子更好學習英語;定期為孩子們免費指導英語口語發音;幫孩子養成每日學習英語的好習慣。
爸爸,在家庭教育中擔當著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茫然不知所措的爺們兒,如何做才能成為一個好爸爸?
關於寶寶該不該看動畫片這個問題,答案一直是相對的,看寶寶的影響程度來控制。但不得不說看動畫片的思維更敏銳以及他們的想象力更豐富,畢竟孩子主動學習要比被動學習學的更快更紮實。而且每一部不同題材的動畫片,對孩子來說都是一個全新的世界。
當然,家長在讓孩子看動畫片的時候也要注意時間,孩子每天看1~2集的動畫片即可,否則會影響孩子的視力和休息
另外關於親子閱讀:
據研究表明,兒童時期促使孩子智力發展的最有效的方式便是親子閱讀。親子閱讀不僅是促進孩子智力發展的一把鑰匙,更是有利於促進親子關係的一劑良方。
它並不是學習任務,而是和搭積木、遊樂園一樣,在樂趣中尋找知識和開發智力。然而另一面,它確實能帶你邂逅無窮魔力,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一個溫暖的閱讀情境中,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非常重要的。
如何選擇親子閱讀書籍
一歲以前
1歲以前的嬰兒還是懵懂時期,拿到什麼就喜歡塞在嘴裡,喜歡亂扔,所以應選擇清洗方便和滅菌的無毒合成樹脂或布製成的書籍。這些書籍也比較結實,不容易被撕破。這時期的嬰兒對顏色的靈敏度很高,喜歡彩色的書籍,所以父母可以挑選那些文字不多。但是有很多鮮明的圖案和插畫的書籍,特別是有大幅圖案和簡短文字的圖書最能有效提高寶寶的語言發展水平。有簡單的韻律、動植物圖片和娃娃笑臉的圖書,它們不但能培養孩子的語言水平,還可以引起嬰兒的注意,增加他們的興趣。
2歲時期
父母可以買一些耐翻閱的卡片式書籍給寶寶,文字較少的兒歌類圖書,或內容簡單的童話書都是合適的選擇。
3歲時期
3歲的寶寶已經有著不錯的理解能力,對事物也有自己的認知,這時期應該嘗試給孩子選擇情節較豐富但容易理解的故事書,最好還有註釋。開發孩子腦力和動手能力的圖書或者啟發性的書也是可以選擇的。日常規範、方位概念等啟發教導性的圖書也是應該給寶寶準備的。
3-6歲時期
這時期的孩子已經逐漸開始懂事,也有自己的思維了,對事物有著自己的想法。可以嘗試著挑選較為複雜的書籍,科普、百科全書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怎樣開展親子閱讀
1、提前備課
2、固定讀書的時間
3、有趣味性的朗讀
4、可以邊玩邊讀
閱讀tips:
家長在講故事的過程當中可以進行邊講邊提問、解釋疑難,引導幼兒理解閱讀材料。不斷的提問可以提高孩子對閱讀材料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幫助幼兒掌握有序翻閱等基本閱讀技能。
希望這樣的回答,對各位的新爸爸有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