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焰小說
-
2 # 安殊意
因為他寫日記了,詳細的寫了自己的見聞。
就如同古代,就有人出國,經南洋過海,發現了袋鼠,而後回國寫了見聞,這就是自古以來的明證啊。
唐僧歸國後,寫了西行記,那就是歷史資料。
還有鄭和下西洋,甚至到了非洲運回長頸鹿,那就是歷史壯舉。
-
3 # 王松林
徐霞客是正宗的驢友,從小喜歡到處遊覽欣賞山水景觀。少年時就立下當旅行家的願望。
徐霞客十五歲時,應過一回童子試,但沒有考取。父親見兒子無意功名,也不再勉強,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徐霞客讀書非常認真,凡是讀過的內容,別人問起都能記得。但家裡的藏書漸漸不能滿足他的需要,他到處蒐集沒有見到過的書籍,只要看到好書,即使沒帶錢,也要脫掉身上的衣服去換書。
徐霞客十九歲,父親去世。徐霞客很想外出探詢名山大川的奧秘,而且想繪天下名山勝水為通志,但因為有年邁的母親,不忍成行。
徐母心胸豁達,通情達理,與父親的“志行純潔 ”比起來,母親的“勤勉達觀”對徐霞客的影響更直接,“弘祖之奇,孺人成之 ”,積極鼓勵徐霞客放心遠遊。並於次日歡送徐露客上路。
許多人要問了,他當專職驢友,錢哪兒來呢?
這個不用擔心,徐霞客的家世十分顯赫,是真正的土豪。有良田4萬多畝,從南到北走完有五十里遠路。
可以想象,家中如此厚實的財力,肯定是徐霞客出遊的後盾。尤其是前期,他依靠靠家庭的支援,人力、物資上都很充足。徐霞客在《遊天台山日記浙江台州府》記載了第一次出行的情況,當時他騎著馬,帶著僕人,還有挑夫,悠哉悠哉,可謂富遊。
不過到了後期,財產已經逐漸消耗,就沒那麼逍遙了。據好友錢謙益寫的《徐霞客傳》,為了奉養健在的母親,徐霞客需要努力去耕田。淪落到親自耕田的地步,可見經濟條件已經一落千丈。
乾癟的錢袋子,阻止不了徐霞客的雄心壯志。但是在路上的日子就不好過了。清初學者潘耒在《徐霞客遊記》序言中說,他“暝則寢樹石之間,飢則啖草木之食”。
為了能繼續前行,徐霞客只能向朋友借錢充當遊資。徐霞客在崇禎十年(1638年),51歲從家鄉開始最後一次遠遊。11天后進入杭州時,身上的盤纏已經吃緊,不得不向別人借了10兩銀子。到了湘江,徐霞客遇到劫匪,身上的財物被洗劫一空。狼狽地投靠在衡陽府謀事的老鄉金祥甫,在金家住了十幾天,以家中的20畝田的租金作抵押,借了20兩銀子。
徐霞客後來成了一介布衣,但家族顯赫名頭不小,路上也得到一些名流的資助。在衡陽的時候,桂王府內一位姓王的太監首領,發動下屬認捐,為徐霞客籌措到14兩銀子。徐霞客進入昆明,結識了名士唐大來。唐大來同樣嚮往自然,希望遠離囂塵,兩人一見如故,一起飲酒下棋,詩詞唱和。徐霞客啟程下一站,唐大來捐助了盤纏,還寫信給沿途的友人,招呼大家解決徐霞客的沿途困難。
徐霞客到達廣西后,參府中軍唐玉屏送一副通行馬牌。這可是好東西,可以動用地方的車馬,免費食宿。按照規定,這項福利只有少數官員能夠享用,但明朝中後期管理混亂,馬牌被濫用。徐霞客非官非吏,也佔了便宜。但他年過五旬,身體抱恙又連番遇險,也算情有可原。
四百多年前,交通很不發達,徐霞客遊歷瞭如此廣闊的地區,靠的完全是自己雙腿,而他所考察的主要是陡峭的山峰和急流險灘呵。不難想象,要經歷多少艱難險阻,甚至隨時有喪生的危險。從中也可以看到,徐霞客踐行生命的決心是如何大,意志是如何堅強。
徐霞客在遊歷考察過程中,曾經三次遭遇強盜,四次絕糧。湘江遇盜,跳水脫險的事,發生在崇禎九年(1636年)他51歲時的第四次出遊中。這次出遊,他計劃考察湖南、湖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出遊不久,就在湘江遇到強盜,他的一個同伴受傷,行李、旅費被洗劫一空,人也險些喪命。當時,有人勸徐霞客不如回去,並要資助他回鄉的路費,但他卻堅定地說:“我帶著一把鐵鍬來,什麼地方不可以埋我的屍骨呀!”徐霞客繼續頑強地向前走去。沒有糧食了,他就用身上帶的綢巾去換幾竹筒米;沒有旅費了,就用身上穿的夾衣、襪子、褲子去換幾個錢來維持生活。
徐霞客在跋涉每一天之後,無論多麼疲勞,無論是露宿街頭還是住在破廟,他都堅持把自己考察的收穫記錄下來,為後人留下了珍貴的地理考察記錄。
徐霞客遊歷考察的三十多年間,在完全沒有他人資助的情況下,先後四次進行了長距離的跋涉,足跡遍及相當於現代的江蘇、浙江等21個省、市、自治區,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更可貴的是,在三十多年的旅行考察中,他主要是靠徒步跋涉,連騎馬乘船都很少,還經常自己揹著行李趕路。他尋訪的地方,多是荒涼的窮鄉僻壤,或是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幾次遇到生命危險,出生入死,嚐盡了旅途的艱辛。
明崇禎九年(1636年),徐霞客遠遊至雲南麗江後,因足疾無法行走,雲南地方官用車船送徐霞客回到江陰。
崇禎十四年(1641年)正月,56歲的徐霞客病逝於家中。留下了著名“徐霞客遊記”遺作,廣泛流傳。
-
4 # 文史輕論
徐霞客的旅行為何與眾不同?因為他把旅行當作自已畢生的事業,他的旅行不是消遣,而是去探索一個未知……他旅行的目的意在考察大自然,考察萬物規律,考察各地風土人情和人文環境。
——徐霞客的旅行,分兩個階段,他母親在世時他沒有遠行。他開始旅行的第一階段,只是在太湖,洞庭一帶遊歷。自他母親去世後,才正式踏上遠端旅行之旅,也就是他去旅行的第二階段……從此,徐霞客"旅泊巖棲,四海為家。"
——前期,徐霞客北登恆山,南及閩粵,東涉普陀,黃山,廬山……山山游到,總計寫遊記十七篇。
後期,西南之行,重在考察山川,風土,並記錄地形地貌,對湖,澤,譚,池,沼澤,河流,進行了考察,並對河流水文,作了詳盡的記錄。也對人文地理作了描述和記載"……包括所到之處的地方手工業,礦業,農業,交通運輸,商貿業,城鎮,少數民旅,民情風俗……等。"
如果你不瞭解徐霞客,會以為他只是一個純粹的旅行者……知道嗎?徐霞客三十年的旅行生涯,走遍了中華大地的山川湖澤,系統地考察了各地的地貌地質,用他的筆描繪出了一副生動的山水風物畫卷。
旅行是一種時尚,也是一種境界,大凡古代文人墨客——他們的旅行,也許是一種文化尋蹤;也許是去消遣和享受閒適:也許是去尋覓一種釋放和解脫;也許是想去聆聽暮鼓晨鐘;也許是去尋找安放心靈的淨土。 ……他們或陶醉於美景;或緬懷於先聖;或由感而發吟詩作對;或來一美文;或吟詩……最後來一篇遊記感嘆一下……總之,他們在消遣和體驗時也帶著意境!……不過,徐霞客卻不是單純享受旅行樂趣的人,冥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種使命在召喚他…
-
5 # 斜眼觀世界
在400多年前的明朝,有這麼一位曾發誓「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的人。這個人在少年時,讀到《晉書·陶淵明》,立下誓言:「大丈夫應當走遍天下。朝臨煙霞而暮棲蒼梧,怎能限於一地終老此生?」他就是後來明朝末期的地理學家、探險家、旅行家和文學家——徐霞客。
徐霞客出生在江南一個富裕的家庭,祖上都是讀書人。他的父親見官場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不願做官,只喜歡到處遊山玩水,這大大影響了年少的徐霞客。徐霞客一直也無意考取功名,父親也不強迫他,見他十分喜歡讀書,就鼓勵他博覽群書,做一個有學問的人。傳說他愛書如命,家裡的藏書不能滿足他的需求,就四處蒐集。同時徐霞客自小受到父親影響,對於外面的世界有強大的好奇心,但是古語有云:「父母在不遠遊」,徐父在他19歲時就去世了,但因為有年邁的母親,徐霞客一直待在母親身邊。
但是,徐母一反常人觀念,積極支援徐霞客出去遊歷名山大川。從此,徐霞客就踏上了他的征途,他要用他的雙腳去丈量神州的大地,去追尋先人的足跡。從1608年開始,22歲的他徒步跋涉,歷經30餘年,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走過江蘇、福建、湖南、北京等21個省、市、自治區。直到1640年,徐霞客被雲南地方官送回老家江陰,1641年,徐霞客去世,享年56歲。
他走過荒涼的窮鄉僻壤,到過人跡罕至的邊疆地區,冒著生命危險,探索大自然的奧秘,並將所見所聞記錄下來,留下60餘萬字遊記資料經由後人整理成書,而那本書就是地理名著《徐霞客遊記》。
徐霞客的遊歷,不同於我們之旅遊。交通大部分靠步行,住宿經常在野外,以地為床,以天為蓋,與蟲為伍,與猴作伴。數次,他差點喪生於虎口;數次,他彈盡糧絕,差點餓死山中;數次,他被強盜洗劫,差點命喪刀下。
朋友們問:「你遊歷天下,有何意義?」徐霞客答道:「那一年,大雪封了黃山,我從絕壁鑿坑攀援而上時,數次差點掉落山崖,但我登上黃山絕頂後,放眼四望,那景色才叫一個壯麗。我身心俱澄澈,覺得就是死九次也值了。你們問我為什麼要遊歷天下,我只想說三個字:我喜歡。」
不管遭遇什麼危險、不管身體多麼疲累,每天晚上,徐霞客都堅持做一件事——點起油燈,寫下一天的遊歷見聞。這些見聞,後來集結成冊,便是震驚天下的《徐霞客遊記》。這部遊記,不僅是地理巨著、生態巨著、科學巨著,也是文學巨著、哲思巨著、心靈巨著,所以它被稱為「古今中外第一遊記」。
為了紀念徐霞客取得的偉大成就,國家將5月19日定為「中國旅遊日」。因為410年前的這一天,徐霞客寫下了遊歷天下的第一篇遊記。
1636年,51歲的徐霞客啟動了人生最後一次壯遊。翻越崑崙山之後,他終於倒下了。旅途中他染上了足疾,再加上長途艱難跋涉,他已雙腳盡廢。一幫朋友用滑竿將他抬回了老家。
聽說他重病,一些高官前來探望。他們問徐霞客:「以你的才華,足以光宗耀祖。但你沒有封過妻,沒有蔭過子,你不後悔嗎?」徐霞客這樣回答說:「漢代張騫、唐代玄奘、元代耶律楚材,他們雖然都曾遊歷天下,但都是接受皇命而前往四方。而我,不過是一個小老百姓。沒有皇命欽點、沒有政府資助,穿著布衣、拿著柺杖、穿著草鞋,就做到了他們三人做到的事情,我這一生還有什麼好遺憾的呢?」
臨終前,他緊握兩塊岩石標本,懷想著自己一生的壯闊逍遙遊,道了一聲「此生無憾」,便兩眼一閉,溘然長逝。
《明朝那些事兒》寫了那麼多王侯將相,寫了那麼多名臣大儒,寫了那麼多千秋功業,但為什麼要在終結的時候,講一個徐霞客的故事的呢?
很多人不明白: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當年明月回答說:" 我之所以寫徐霞客,是想告訴你:所謂百年功名、千秋霸業、萬古流芳,與一件事情相比,其實算不了什麼。這件事情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人僅此一生,人生僅此一次,所以 " 活出自我 " 最為緊要。但我們大多數人卻活成了別人,追求跟別人一樣的標配生活,追求跟別人一樣的標配人生。
但徐霞客不,他不想 " 泯然於眾 ",他只想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 我不求功名、不求富貴、不求權力,我只想遊歷天下、踏遍山河,你冷嘲也好,你熱諷也罷,我一點都不在乎,我喜歡,我開心,這就足夠。"
那一年隆冬,大雪封了黃山。徐霞客用一根鐵棒,在峭壁之上鑿出一個個冰坑,一步一步地爬上了黃山絕頂。於是便有了《徐霞客遊記》中的一句:" 初四日,兀坐聽雪溜竟日。"
那一天,山下的我們,正奔忙著追逐富貴與功名。但徐霞客卻坐在黃山絕頂,聽了一整天的大雪融化聲。
山下,燈火輝煌,喧囂成海。徐霞客卻端坐山頂,不作一語。他舉頭眺望星空,身心俱澄澈。
-
6 # 潮哥1495582530712
徐霞客的旅行,是對大自然的探索,他的重大貢獻是對中國山脈、水道和地貌等方面的調查和研究。
他對許多河流進行了探索,其中以長江最為深入。長江的發源地在哪兒,很長時間都是個謎。他帶著這個疑問“北歷三秦,南極五嶺,西出石門金沙”,查出金沙江發源於崑崙山南麓,比岷江長一千多里,於是斷定金沙江才是長江源頭。
徐霞客還是世界上對石灰岩地貌進行科學考察的先驅。他考察了一百多個石灰岩洞,完全依靠目測步量和執著,取得了最為可信的科學依據。
-
7 #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在那個讀書人埋頭苦讀,只求金榜題名時的年代,徐霞客卻不考科舉,只愛旅遊。和徐霞客同時代的文人才子錢謙益對徐的評價是:“千古奇人”,因為他的一切行為在時人看來都太不可思議了。
今天我們就一起看看這位“離經叛道”的旅行家。
說他離經,是指遠離明經。明經是科舉的考試科目之一,明朝雅稱貢生為明經。徐霞客一輩子只考過一次秀才,落榜後就不再參加任何考試了。徐家是江陰富豪,按理說家族子弟應該考取功名光宗耀祖,徐霞客這樣就沒有人管嗎?還真沒有。
徐霞客天性聰明,徐家藏書又多,所以他從小博覽群書,尤其喜歡地理志一類的書。旁人都勸徐霞客的父親:這麼聰明的孩子,一定要考科舉。徐父卻任由徐霞客“野蠻生長”。
再說叛道,是指“反叛”孝道。華人最講究孝,如果說一個人不孝,這個人一定道德敗壞。反叛孝道,那更是十惡不赦。
徐霞客如何“反叛”孝道呢?
第一,徐霞客長期出門在外,違背了聖人倡導的孝道要求的“父母在,不遠遊”。
第二,徐霞客“啃老”。徐霞客不做官、不經商、不種地,生前也沒有出版遊記,可以說沒有任何收入,所以他四處旅行基本是靠家裡出錢。
第三,徐霞客晚年為籌措旅費變賣家產。“敗家子”在任何時期都不是個好名頭。
不過,徐霞客“離經叛道”不是故意和世俗作對,而是有他的理由。
首先,徐家不推崇科舉。原因是徐霞客的高祖父徐經,和唐伯虎一起捲入弘治己未科場弊案,受人誣陷賄賂考官,蒙冤上訴不成,三十五歲就英年早逝。徐家人對功名的熱心追求因此遭受巨大打擊。
其次,徐父自己就喜歡遊山玩水,所以不認為徐霞客是不務正業。而且徐霞客正式踏上旅途,是在父親去世三年之後,算是做到了“不遠遊”。
另外,徐母王氏也支援徐霞客旅行。王氏是個女強人,徐家本來家道中落,全憑她經營紡織作坊,竟恢復舊時模樣。兒子要出門旅行,王氏大力支援,還親手縫製遠遊冠,用行動鼓勵兒子去實現夢想,幫他補全了聖人的教誨: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徐母八十歲時,徐霞客暫停旅行,回家侍奉老母。終於得享天倫之樂,徐母的反應卻令人意外:讓兒子陪自己去句曲、荊溪(今江蘇句容、宜興)遊玩。木子相知,莫過於此。
最後,我們回到徐霞客的本職旅行家上來。
人們想起徐霞客,可能腦海裡會出現一個獨行者跋山涉水的形象。其實徐霞客不是一個人出行,更不是“窮遊驢友”。《粵西遊日記》中,徐霞客還說自己坐肩輿,有十個人抬轎,這也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
徐霞客旅行還出過擾民的事。同樣是在粵西遊覽,徐霞客找不到轎伕就讓婦女、兒童,甚至是殘疾人來抬轎子。徐霞客能夠這樣做是因為他有地方官贈送的馬牌,也就是使用官方驛站的憑證,可以徵發百姓為他服務。根據明朝法律,不是關係軍國大事,不能使用驛站,徐霞客連官都不是,根本沒有資格透過驛站安排出行。但是別忘了,他出身江陰富豪家族,朋友多,崇禎皇帝的老師文震孟、麗江土司木增等等高官顯貴,都和他關係很好,所以能夠動用特權。
可如此擾民,老百姓估計不會喜歡,那麼,徐霞客青史留名是因為什麼呢?
中國不乏張騫、玄奘、鄭和這些富於冒險精神,同樣以遠行聞名於世的人物,也有很多喜愛遊山玩水的文人,比如開創山水詩的謝靈運、寫出《永州八記》的柳宗元,更有寫出地理鉅著《水經注》的酈道元。國外也有周遊列國的伊本·白圖泰、馬可·波羅等等旅行家。
徐霞客的旅行,和這些人比較,截然不同:
第一,旅行目的不同。張騫通西域帶有政治目的,柳宗元寫遊記疏解自己遭貶的苦悶,徐霞客則是單純地熱愛旅行。徐霞客年輕的時候就偏愛地理類書籍,從而產生有遊遍五嶽的志向,要寫一部囊括天下山河的書。
第二,徐霞客也並非單純遊玩,而是帶有考察目的。著名歷史地理學家陳橋驛先生認為徐霞客是紀實型旅行家,就是說徐霞客帶著問題旅行,寫遊記記述所見所聞,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資料。比如徐霞客遊覽廣西、雲南等地,記錄下峰林的地貌特點,比西歐科學家的研究早了兩百年,有些結論和現代科學家對喀斯特岩溶地貌的研究幾乎沒有差別。還有,徐霞客對《尚書·禹貢》中岷江是長江正源的說法產生質疑,親身前去考察,得出金沙江是長江正源,岷江只是支流的結論,這一點也已被現代科考證實。
在文人紛紛投身科場,追求功名利祿的時代,徐霞客與眾不同的人生追求,格外令人矚目。然而,徐霞客特殊的家庭環境,讓他的經歷註定只能是個例。無論如何,堅持自己夢想,併為之不懈努力的精神,才是徐霞客成為中國最知名的旅行家的根本原因。
-
8 # 張竹邦
徐霞客是位窮奧天地萬物的探索大家
是全國以及世界第一個記錄翡翠的人。
明代騰衝經營翡翠已具規模與水平,按《徐霞客遊記》載,徐到騰衝一重要內容就是品玩翡翠,時稱"翠生石"。當時騰衝已形成較完善的翡翠鑑賞理論與文化。
與徐同鑑翠的是潘生,還有蘇元玉等人。"潘家多緬貨"說明潘是往返緬甸的玉石商。一次品鑑中徐見髮簪好,不自覺地插入發中三支,"潘生強還之",這是老徐偷翠的軼事。
潘送原石給他.徐覺得"綠因白而顯",要白質翠斑的,"潘謂此石無用,另取一純翠者予餘,餘反見其闇然無光也“。說明五百前鑑賞水平並未被現在超過,也說明當年的江陰才子徐是個外行。後到保山工匠以白質翠斑者製成二硯臺,以純翠者製成杯子,在鑑美上征服了他。
講證據這可算是早搞翡翠的人吧?
回覆列表
說到古人旅行,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徐霞客。千年古代,只有旅行家徐霞客一人為人所知嗎?顯然不是,像《五臺遊記》《始得西山宴遊記》《岳陽樓記》《醉翁亭記》等等作品,都是因旅行而誕生的文學名著。但為什麼只有徐霞客在旅行方面廣為人知呢?
先讓我們簡單瞭解徐霞客。
徐霞客,本名徐弘祖,字振之,號霞客,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文學家,同時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岩溶學家、洞穴學家。徒步旅行30餘年,足跡遍佈當今的21個省、市、自治區,被譽為“中國旅行鼻祖”、“遊聖”、“千古奇人”。
徐霞客旅行與他人最大的不同,首先是徐霞客的旅行是專業的。時間上,徐霞客的旅行長達30多年,這30年間並非每天都在旅行,但在時間跨度已經無人能及。其次,他的足跡遍佈當今的21個省、市、自治區,旅行地點之多,也是鮮有人及。
此外,徐霞客旅行的地點,不是那些已經有人跡、有亭臺樓閣的地方,而是那些尚未開化、人跡罕至的荒山野嶺。舉個例子,根據《徐霞客遊記》中的記載統計,徐霞客旅行中,僅探尋巖洞就多達376個。這不僅是其他旅行人士難以企及的紀錄,更創下了當時世界範圍內絕無僅有的紀錄。
最與眾不同的,還是徐霞客的旅行帶有科考性質,這與其他人遊山玩水又有著本質不同。徐霞客到過當時中原人很少到達的貴州、廣西、雲南等地,也透過自己的實地考察,糾正《禹貢》等典籍圖經中的訛傳錯誤,恢復了地理真實面目。他對喀斯特地貌、丹霞地貌的研究,影響至今。這也是徐霞客成為地理學家、岩溶學家、洞穴學家的緣由。
最近出版的以徐霞客為主角的旅行小說《徐霞客山河異志》,也將旅行鼻祖徐霞客置於廣闊的的歷史當中,根據《徐霞客遊記》的記載,用懸念叢生的懸疑筆法,講述旅行鼻祖徐霞客的旅行機密。在書中,作者也展現了徐霞客憑藉各類遊法遊術、爬山理論、涉水觀點,遊遍大明四境山河大地的傳奇歷程。
這樣來看,徐霞客的旅行,真當是與眾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