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知者明

    雍正:名愛新覺羅.胤禛。康熙第四子,性格嚴酷。歷史功績:整頓吏治,建立密摺制度,設立軍機處,廢除賤籍,促進生產發展,加強了對蒙古,青海,西藏的控制!

  • 2 # 峰峰說史

    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格,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

    康熙末年財政虧空嚴重,雍正即位後雷厲風行地進行了一場錢糧大清查。清查虧空首先在中央進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

    在民族政策上,雍正帝廢除西南少數民族原本的土司制度,改行“改土歸流”加強對少數民族的統治及同化。此外,雍正也嚴防漢族士大夫階層離心。

    雍正帝繼續執行滿洲的擴張政策。康熙帝三徵噶爾丹,噶爾丹之侄策妄阿拉布坦於雍正元年支援青海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糾集20萬人進攻西寧反清,雍正命年羹堯、嶽鍾琪率兵討伐,大勝,青海完全歸入大清帝國版圖。

    總的來說,雍正帝在位十三年,功大於過。他的勤政是清王朝所有皇帝中頂尖的一個,他儉樸和不好色不貪享受也是清王朝所有皇帝中排名靠前的。雍正朝是康乾盛世當之不愧的承上啟下者。

  • 3 # 歷史小白談歷史

    雍正皇帝是康熙的第四子愛新覺羅.胤禛在康乾盛世中間的一個過渡的皇帝,他的施政手段有別於康熙的寬仁,雍正以嚴格的態度導致有“鐵面親王”的稱謂。但是他勵精圖治、勤政愛民在為十三年間大力改革,也被稱為改革型的皇帝。

    他對清朝的貢獻是整頓吏治、密摺奏事、設軍機處、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廢除賤籍、耗羨歸公平定蘿蔔藏丹津維護國家統一等等。

    攤丁入畝作為國家稅收財政的重要改革,是中國財政稅收史上一項重大的改革。人丁稅是中國曆代王朝賦稅政策中存在的,即是按人丁收稅,成年的男子無論貧富貴賤都要繳納稅收,雍正改變這樣的制度吧人丁稅探入地稅中,按家庭土地多少收稅,土地多的多交少的少交,沒有土地的不交,這樣就有利於平民不利於大地主,減輕了人民的經濟壓力,提高了一定的生產效率。

    還實行耗羨歸公吧銀錢熔鑄產生的附加費用變為法定的稅款,統一收取管理添入養廉銀中,讓熔鑄銀錢的收費固定統一,增加官吏的俸祿,加強廉政的建設,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為了加強皇帝對於權力的集中和對國家大事的精準處理,創立軍機處,只對皇帝負責,軍機處的大臣由皇帝挑選,由內閣大臣兼任,他們直接聽命於皇帝,跪受筆錄,他們的活動都是在皇帝的監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話記錄的。軍機處的設立是的雍正皇帝總理天下事物,是清代權力集中頂點,不讓皇權旁落在此後一直存在兩百多年。

    雍正帝重視吏治。雍正賞識執法嚴,作風雷厲風行,嚴猛行政,政績顯著的官員。如田文鏡、李衛在河南、浙江清查錢糧做得好,被譽為“模範督撫”。他組織了一個得力的領導班子,由康熙十三子怡親王胤祥總理事務,皇舅隆科多、大學士白潢、尚書朱軾會同辦理。清查虧空首先在中央進行。地方上的清查也普遍進行。清查不力的官員,則予以調查處理。清查使財政好轉。

    改土歸流   雍正帝在位期間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實行了改土歸流的改革。雍正四年(1726年),在西南少數民族地區取消了土司,改派可以隨時任免的流官。改土歸流對於減輕對少數民族地區人民的壓迫和剝削有幫助,對清朝實施全國性的統治和國家的統一有重要意義。

    雍正皇帝的一系列改革雖然討好了百姓卻得罪了滿朝文武和滿洲權貴,還給給乾隆留下一個十分好的基礎,還給他留下了一套有用的臣子班底,從這些可以看出,雍正算是一名關心國家和臣民的皇帝。

  • 4 # 歷史Top10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主要做了一下貢獻:

    1.政治上加強專制

    軍機處:雍正八年,成立軍機處。當時主要為了緊急應對西北軍情,協助辦理皇帝處理對準噶爾用兵的各種軍務。而軍機處設有軍機大臣,從大學士、尚書、侍郎以及皇親國戚中擔任。 議政王大臣會議與軍機大臣在雍正時期,依然是並存的,並且雙方職責各不盡相同,共同點皆需要處理軍務。只是1792年乾隆當政時,廢除了議政王大臣會議,乾隆以軍機處為主要專一事權。例如雍正時期的首席軍機大臣:怡親王允祥、大學士鄂爾泰。

    密摺制:雍正還在中央進一步完善密摺制度來監視臣民。

    2.整頓吏治

    康熙帝在位晚年,對下屬過度寬縱,導致大清吏治腐敗,官風鬆懈。雍正帝登基後第一項任務就是整頓吏治。一方面雍正帝告誡官員,在給總督的上諭中說:“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為名,肥家以為實,而曰‘名實兼收’,不知所謂名實者果何謂也”,登極一週年時又說到:“朕纘承丕基,時刻以吏治兵民為念”。另一方面完善監督體系,緊抓思想反腐,並注重官員、民眾的思想道德教化,樹立反腐典範。

    在整飭吏治的同時又打擊朋黨勢力,他看到朋黨之間各抒政見,妄議朝政,擾亂君父視聽,妨礙堅持既定的政策,認為“朋黨最為惡習”,因此宣稱“將唐宋元明積染之習盡行洗滌”,“務期振數百年頹風,以端治化之本”。

    3.秘密立儲

    改善秘密立儲制度,即皇帝在位時不公開宣佈太子,而將寫有繼承人名單的一式兩份詔書分別置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後和皇帝身邊,待皇帝去世後,宣詔大臣共同拆啟傳位詔書,確立新君。這樣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4.用人方法

    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隆科多為吏部尚書、步軍統領,兼理藩院,賜太子太保銜,被雍正尊稱為“舅舅”。顯赫異常,但未過幾年,即被雍正整肅。雍正三年七月削隆科多太保銜;雍正四年正月削職;雍正五年十月廷臣上四十二罪款,下獄,永遠禁錮;雍正七年六月,死於禁所。其較為寵信的四位臣工:李衛(江蘇人)、田文鏡(福建人)、張廷玉(安徽人)、鄂爾泰;李衛和張廷玉為漢人,田文鏡為漢軍的旗人,以民族分,漢族佔了四分之三,足見雍正確實瞭解也重用漢人。雍正四年十二月,河南、陝西、四川均攤丁銀入地並徵;謝濟世劾田文鏡,被褫職,發赴阿爾泰軍前效力,陸生柟亦以黨援同時遭遣。

    5.整頓旗務

    清兵入關以後,國家承平日久,軍備廢弛。而作為大清軍隊主力的八旗兵也是喪失鬥志,特別是在旗的八旗子弟,每日遊手好閒,貪圖享樂。雍正帝對於此情此景對八旗旗務進行了一些整頓,例如:給那些無所事事的旗人分的土地和農具,讓其自力更生,派遣八旗子弟去前線。

    6.西北用兵

    年羹堯先後被任命為川陝總督、撫遠大將軍,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

    雍正元年三月,封年羹堯三等公;四月命康熙皇十四子留護康熙帝遺體;五月,生母仁壽皇太后死;八月,密封立四子弘曆之上諭於正大光明匾後;十月授年羹堯撫遠大將軍。雍正二年三月,平定青海,進年羹堯為一等公。成為實際的西北王。雍正三年三月,下詔斥責年羹堯,四月調為杭州將軍,六月削太保銜,七月黜為閒散旗員,十二月廷臣上九十二罪款,賜死,斬其子年富。

    7.國庫充盈

    康熙末年吏治鬆弛,貪汙成風,加上諸王皇族同官僚結黨營私,致使財政經濟從中央到地方混亂不堪,“積弊甚大”。僅戶部就虧空白銀二百多萬兩。面對如此局面雍正帝在稅制上推動“攤丁入畝”,“火耗歸公”,“官紳一體當差納糧”等一系列改革。

    同時,設會考府,清查虧空。推廣養廉銀製度,養廉銀不但是一項經濟政策,同時也是清朝前期整頓封建制度的一項綜合改革措施。

  • 5 # 口水雜談

    攤丁入地。這是一項重大的賦稅改革。中國自古就有人丁稅,成年男子,不論貧富,均須繳納人頭稅。雍正實行改革,將人丁稅攤入地畝,按地畝之多少,定納稅之數目。地多者多納,地少者少納,無地者不納。是謂"攤丁入地",一舉取消了人頭稅。這項措施有利於貧民而不利於地主,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項重大改革。耗羨歸公。中國古代以銀、銅為貨幣,徵稅時,銀兩在兌換、熔鑄、儲存、運解中有一定損耗,故徵稅時有一定附加費。此項附加費稱"耗羨"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縣徵收,作為地方辦公及官吏們的額外收入。耗羨無法定徵收額,州縣隨心所欲,從重徵收,有的抽正稅一兩、耗羨達五六錢,人民負擔甚重。雍正實行"耗羨歸公",將此項附加費變為法定稅款、固定稅額,由督撫統一管理,所得稅款,除辦公費用外,作為"養廉銀",大幅度提高官吏們的俸入。這樣,既減輕了人民負擔,又保證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說:"自行此法以來,吏治稍得澄清,閭閻鹹免擾累。"

    創立軍機處,推廣奏摺制度。明代權力集於內閣,故有權相產生。清雍正把權力進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創立軍機處,作為皇帝的秘書班子,為皇帝出主意、寫檔案,理政務,"軍國大計,罔不總攬"。其特點是處理政事迅速而機密。軍機大臣直接與各地、各部打交道,瞭解地方情形,傳達皇帝意旨。此機構存在200年,直至清末。與創立軍機處伴隨的是推廣奏摺制度。由於以前的官文書批轉手續繁複,且經多人閱看,時間拖延且難於保密,而奏摺則向皇帝直接呈送,直達皇帝本人。雍正擴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摺的人數,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時反映情況,報告政務,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員們相互監督,皇帝得以瞭解他們的賢愚、勤惰、政績、操守。

    改土歸流。中國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實行土司制度,其職務為世襲,僅名義上接受清朝的冊封。土司們生殺予奪、驕恣專擅。這種制度妨礙了國家的統一和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雍正即位後,廢除了雲南、貴州、廣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許多土司,改成和全國一致的州縣制度。"改土歸流"是一場嚴重的鬥爭,許多土司武裝反抗,雍正堅決派兵平定。在平叛戰爭中雖然也累及無辜,給少數民族造成傷害,但從長遠來說,"改土歸流"是進步的措施,打擊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據和特權,對民族地區的經濟文化發展有利。

    此外,雍正還有許多值得稱道的政績,如懲治貪汙、解放賤民、平定羅卜藏丹津、始派駐藏大臣等,為中國的統一與發展作出了貢獻。

  • 6 # 在下葵小胖

    我是向日葵,這個問題我來回答,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為清朝做了的貢獻如下:

    主政改革,他的改革思想包含如下內容。(雍正皇帝,劇照)

    第一,反對因循苟且。

    第二,整頓吏治,以利民生

    第三,反對朋黨。雍正帝從親身體驗中深知朋黨的危害:朋黨各行其是,破壞朝政統一,損害君主權威。朋黨之間互相攻擊,任用私人,不僅失去正常的用人原則,也干擾了君主行使用人去人的權柄。

    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徵暴斂。

    為政舉措

    強化密摺制度,密摺有助於皇帝更好地瞭解下情,充分發揮密摺作用。

    設立軍機處,雍正帝設立軍機處,標誌著清代君主集權發展到了頂點,

    舉賢納士,雍正初年,重用年羹堯和隆科多,並且大量啟用漢族大臣李衛,田文鏡,張廷玉等人。(李衛,劇照)

    雍正皇帝時期主要有兩個惠農舉措,

    第一個,攤丁入畝,雍正元年(1723年),雍正帝從直隸巡撫李維鈞之請,實行丁銀攤入田賦一併徵收的原則,改變過去按人丁、地畝雙重徵收標準,減輕了無地和少地的農民負擔。

    第二個,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意思就是讓當官的也納稅當差,但由於觸及官紳利益,因此實行起來有較大難度。但為了鞏固王朝的統治,必須暫時犧牲官僚士大夫的利益,而官僚士大夫的這種暫時的利益犧牲是為了王朝鞏固之後能夠享受到更多的利益。

    用兵舉措

    先後啟用年羹堯和嶽鍾琪為川陝總督,赴青海征討厄魯特羅卜藏丹津叛亂,免除了邊疆之亂。(年羹堯劇照)

    雍正帝派遣策凌為首席代表與俄國簽訂條約,穩定了清俄邊界局勢,促進了清俄邊界地區的經濟發展和貿易。

    總結,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辛勤,也是一位開明的好皇帝,為下一任乾隆皇帝打下好的基礎。

    參考馮爾康.《雍正傳》

    以上就是我的分析,以供參考。

  • 7 # 肖邦老師的課堂

    清朝的雍正皇帝是清朝一位非常有功績的皇帝。他執政時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得乾隆時期清朝出現了盛世。那麼他都為清朝做了哪些貢獻呢?

    首先,在政治方面,雍正擴大了密摺制度的範圍,這有助於皇帝更好了解下情,布政使,按察使,學政,生計,風俗都採用了密摺。接著設立了軍機處,加強了皇權,而且雍正重用漢人,比如,李衛,張廷玉,田文鏡等人。康熙時期財政虧空,雍正即位後,進行了全國錢糧大清查,這樣財政逐漸有所好轉。

    其次,在經濟方面,雍正對清朝的貢獻最大,雍正五年,雍正施行了養廉銀製度,由上級官府依定額髮給官員,而後將火耗分成三份:一份給地方官員養廉,一份彌補虧空,一份留地方使用,這樣財政收入增加了,又助於廉政。然後進行了稅收改革,將人頭稅攤入田地稅一併徵收。雍正重農輕商,他鼓勵開荒,雍正晚年時期,全國田地達到了890萬頃,而且還免了災區的賦稅和漕糧。

    第三,民族改革,雍正對少數民族實行了改土歸流,他取消了西南少數民族的吐司,把吐司改成了流官。第四,外交政策,雍正執政初期,外商來華貿易很多,但雍正不允許華人與外商貿易,雖然後來稍微對海禁有所放寬,但是還有各種限制。雍正還與俄國簽訂了條約,劃定了清俄邊界,穩定了邊界的局勢,促進了清俄的經濟發展和貿易。

  • 8 # 白玉湯1975

    雍正帝45歲即位,在位共13年。在這短短的13年裡,他勵志改革,整頓危局,實行了許多改革新措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主要有整頓吏治、攤丁入畝、改土歸流、設立軍機處、建立密摺制度等等。

    整頓吏治

    康帝晩年,吏治鬆弛,貪汙腐化成風。雍正帝繼位後,大刀闊斧地整頓吏治,先後頒佈了11道諭旨,以訓諭各級官員,主要內容有:不許虛名冒餉、侵漁貪婪;不許納賄財貨,戕人之罪;不許多方勒索,病官病民;不許恣意枉法,恃才多事等等。

    雍正帝還嚴歷告誡各級官員,如因循不改,必定重罪嚴懲。

    經過整頓,雍正時期吏治清明,不良習氣漸少,使為官者能夠奉公守法,為百姓做事,體恤民情,為百姓減輕了不少疾苦。

    攤丁入畝

    攤丁入畝是雍正帝在位時實行的一項重大經濟改革措施。

    清政府沿用的是明朝的稅收制度,分為人頭稅和土地稅。這種收稅的方式實質上意味著農民要交兩份銳,遇到歉收或戰亂,無地或少地的貧苦農民根本交不起這兩種稅,只好舉家逃亡,造成許多社會不穩定因素。

    雍正時期實行“攤丁入畝”制度,改為按地畝收取丁銀。各地方政府丈量土地,統計各戶的土地數量,造成冊子,每年秋後收稅的時候,按冊子上所記的土地的多少定納稅的數額,從而在法律上徹底取消了人頭稅。

    這項措施是中國財政賦稅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最終結束了中國歷史上人丁、地畝雙重徵稅標準,而且簡化了稅收手續。

    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人民的負擔,使他們不再為躲避稅收而四處逃亡,從而也對社會穩定、增加國家稅收具有積極意義。

    改土歸流

    順治、康熙年間,雲南、貴州、四川、廣西、湖南等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仍然沿用舊制,主要通過當地世襲的土司進行統治。

    這種元朝時就開始實行的土司制度弊病很多,隨著土司勢力的不斷壯大,他們之間不斷髮生戰爭,不僅不服從中央政府的統治,而且對當地民眾的統治極其殘暴,還經常騷擾鄰界的漢民,擾亂其正常生活,已成割劇之勢,嚴重威脅中原統一。

    為了解決土司割劇的弊病雍正時期全面推行“改土歸流”制度,實行流官制,即用朝廷調遣的流官取代那裡世襲的土司,進行統治。

    改土歸流遭到了土司的武裝反抗,雍正帝堅決派兵平定。在這一過程中也殃及了許多無辜百姓,但從長遠利益講,有利於多民族國家的統一,減輕了西南少數民族人民的負擔,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同時也促進了這一切區與中原地區社會經濟與文化的聯絡。

    設立軍機處

    軍機處的設立是雍正帝的首創。

    雍正年間,清政府用兵於西北,為了保證軍務的高效率和機密性,雍正七年(1729)雍正帝下令設立軍機房。雍正十年(1732)改名為辦理軍機處,簡稱軍機處,至此,軍機處完全取代了議政王大臣會議,成為清廷最高決策機構,這個機構使皇帝把國家軍政大權緊緊地控制在自己手中進一步擴大了專制皇權的範圍。

    建立密摺制度

    密摺是奏摺的一種,是指專受皇帝指令的官員單獨向皇帝密報、由皇帝直接批諭再直接發給上奏人的文書。

    雍正帝繼位後,進一步發展並完善了密摺制度,使用密摺的範圍進一步擴大,逐漸擴大到地方的駐防將軍、總督、提督、巡撫等軍政負責人,使地方官史能夠將地方情況及時寫在摺子上,由其家人或親信以最快的速度送到皇帝手中,皇帝親自硃批之後,再密封轉交給上奏人。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病死,葬於河北易縣泰陵。

  • 9 # 折角歷史k

    雍正皇帝在位期間為清王朝做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挽救了康熙晚年的社會和官場種種弊端,對“康乾盛世”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

    雍正帝與康熙帝一樣勤於政事。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

    雍正帝在位期做了一系列改革。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廢除賤籍制度,實行攤丁入畝,減輕了無地、少地農民的經濟負擔,促進了人口增長。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養廉銀製度,實行官紳一體當差一體納糧。

    設立了軍機處。軍機處本為辦理軍機事務而設,但因它便於發揮君主專制獨裁,所以成立之後,便被皇帝抓住不放,不但常設不廢,而且其職權愈來愈擴大。軍機處成立之後,排除了王公貴族,也排除了內閣大臣,使皇帝乾綱獨斷——既不容皇帝大權旁落,也不允許臣下阻撓旨意。皇帝透過軍機處直接向各地方官員下達命令,努爾哈赤以來的議政處就漸漸形同虛設了。

    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在政治上,整頓吏治,創立密摺制度監視臣民,設立軍機處以專一事權。而且改善秘密立儲制度,使得皇位繼承辦法制度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康熙帝晚年諸皇子互相傾軋的局面。

    雍正帝的一系列社會改革對於康乾盛世的連續具有關鍵性作用。

    雍正十三年(1735年)農曆八月二十三日駕崩,終年58歲。廟號世宗,諡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聖大孝至誠憲皇帝,葬清西陵之泰陵,傳位於第四子弘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56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都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