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羽翼正華
-
2 # 探為觀指
確實,從技術的角度來講,美國製造業一點都談不上衰落,相反還是一直在提升的。但是,製造業是一整個體系,核心要素有好幾樣,美國在關鍵的兩樣上越來越薄弱:產業工人隊伍和產業鏈體系。
我們一直都強調,美國犯了和前代世界霸主英國同樣的錯誤,就是熱衷於掙快錢、掙輕鬆錢,於是都投入到金融投資這個來錢快的行業之中。英國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獲得領先優勢之後,大規模投資美國,投出了自己最大的競爭對手,最終在二戰結束之後瓦解了自己的殖民體系。
美國則是從70年代開始,大規模開啟了產業轉移的程序。美國也是投資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最後也為我們的經濟崛起貢獻了相當的力量。經濟學教科書裡面都說,企業管理人員的首要責任是股東利益最大化,表現形式則是公司股價最大化。
生產線的轉移、或者整個生產流程的外包,確實能夠顯著提升企業的投資回報率和資金使用效率。但是從國家和社會層面來講,大規模的產業轉移,尤其是像美國從70年代就開始了這個程序,導致的最嚴重的一個後果,就是勞動力的就業方向轉移!
1980年,美國製造業從業人數超過1900萬。1990年到了1800萬左右(可能略低於這個數字)。到了2000年,美國製造業從業人數降到了1730萬左右,2010年只有1150萬左右了,2017年回升到略高於1200萬的規模。
從這個資料來看,很多人可能會興奮地認為,是川總上臺之後搞的製造業迴流,導致了2017年的製造業從業人數不降反升了!其實還有另一個數據大家要注意一下:2000年,美國製造業從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13%,2010年降到了8.9%,2015年降到了8.8%,2017年降到了8.5%。
另一組資料也與從業人數佔比形成呼應:美國曆年製造業產值佔GDP的比重為2000年還有15.12%,2010年到了11.93%,2017年到了11.17%。我們的玻璃大王曹先生去美國投資開廠,開始的時候最煩惱的一件事情,就是招不到合格的生產線工人。
很多人都很期待生產自動化的實現。確實,現在很多的汽車生產車間都已經實現了無人化,很多生產流程都由工業機器人完成,僅需極少的幾位技術人員在電腦螢幕面前進行控制。
只是,我們不知道各行各業實現無人制造還要多少時間。就目前來說,製造業還是一個相對人力密集型的產業。我們說過,為什麼德國和日本在二戰被打成廢墟的情況下,還能迅速崛起?這是因為戰前他們就已經完成了社會的工業化教育,有了一支成熟的產業工人隊伍。因此,戰後美國的訂單和援助,能夠讓他們迅速地恢復製造業的元氣,也就能在極短的時間裡完成現代化的重新積累。
想要獲得一支成熟的產業工人隊伍,是非常漫長的一個過程,通常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因此,美國就算從現在開始積累,也需要十多年後才能重新組建一支大規模產業工人隊伍。但是,關鍵問題在於,都人均GDP超過6.5萬美元了,還有多少美華人願意去工廠上班啊!做律師、去銀行上班不香嗎!
如果說,生產自動化可能在某天解決美帝的製造業用人問題,那麼另一個關鍵要素,美國可能真的湊不齊了。那就是產業鏈體系。
美國之所以天天帶著小弟們黑我們,他們這麼恨我們的原因,就在於我們透過過去四十年的積累,已經形成了世界上競爭力最強大的製造業產業鏈體系。為什麼川總盯著蘋果公司往回搬生產線,蘋果卻始終未能實現?為什麼川總和郭老闆那麼興奮地宣佈富士康投資建廠,這個工廠卻到今天還這麼難產?因為產業鏈體系在我們這兒。
我們的產業鏈體系為什麼說競爭力最強大?其實道理非常簡單,就三個字:成本低。再加三個字就是:效率高。我們有兩個核心三角洲,也就是長三角和珠三角。其中長三角最誇張,半徑200公里範圍內聚集了上億人口,無數製造業的上下游企業,港口吞吐量世界第一,機場、高速公路、鐵路網路密密麻麻。珠三角也類似,只是規模小一點。
在這樣一個地區,從全國各地或者海外運來原材料,從原料加工到零部件生產到組裝,最後包裝好貼上標籤運往各大市場,可以一條龍完成。時間效率極高且運輸成本極低。更要命的是,這裡本身就有一億多人口,很多產品生產出來都是就地銷售的!這樣,一個商品的產量就能做到極大,從而進一步放大規模效應,更加降低成本。
這讓其他國家怎麼競爭!你讓那些生產環節相當多的複雜高價值產品,上下游企業怎麼搬走!難道能夠把整個產業鏈搬走嗎?搬去哪裡?哪裡有這麼多土地給你?又能同時提供這麼多熟練的產業工人?美國肯定做不到啊。東南亞也做不到。
因此,美國本土也就剩下波音飛機這種超高價值產品,可以承受全球供應商生產零部件,然後運往美國進行總裝。當然,美國還有超強的醫藥產業和軍工產業等。但是,在民用業務領域,美國越來越面臨一個窘境,那就是無論矽谷還是美國的頂級大學研究出什麼新技術、新產品,他們可能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我們的長三角或者珠三角地區,因為這裡才能幫助他們實現商品的生產製造。這不是又讓我們賺錢,又讓我們積累技術和經驗嗎!
所以說,美國製造業從技術角度來講,不但沒有衰落,反而越來越強。但是,由於美國製造業也越來越集中在少數幾個領域了,整體制造業無論從產業工人隊伍的角度,還是從產業鏈體系的角度,乃至整個總產值的角度,美國製造業確實是越來越衰落了。這一點我們要引以為戒,不能在我們將來富裕了以後,還像美國那樣大規模地轉移製造業去其他地區。
-
3 # 熊先生傑森
很多人看美國製造業衰落,其實是企業考慮市場考慮成本等等把實體制造外包外投到全球各地。技術方面我們有進步,但差距還是存在的,不要盲目樂觀。
-
4 # wyflc
衡量一個囯家制造業的興盛與衰落,一個最重要的標準是:全域製造業的均衡發展。
自二戰結束以來,美國囯力強盛,各行各業都是高速發展,世界各國的頂尖人才聚在美國,大學留學生人數一直保持高位,世界各國間接的在給美囯輸入智慧,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美國各行各業都在高速路上狂奔。
在這一時期,核動力航母,隱形轟炸機都相繼出現,基礎設施完備,當之無愧的世界一哥,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業多元化發展的理念,被產品高附加值,高利益慢慢淘汰掉,只生產高階高利潤產品,慢慢的失去了低價值產品的生產,第三世界則只能生產低價值物品,出口美國,這次疫情的出現,美國竟然連醫用口罩,呼吸機的生產都無法解決,間接的反映出美國的製造業出現了嚴重的偏離,雖然說這一點無法說明美國製造業的倒退,但有一天美國只能生產高階武器與美元時,生產各類物質都需要進口時,我想美國也會高處不勝寒的!
-
5 # 客家平頭
美國製造業衰落是客觀事實,不能因為美國仍有波音飛機、航母等尖端製造而否認這一點。
首先是美國的製造業無論是全世界範圍的佔比(2018年全球佔比15.55%)、還是其國內生產總值的佔比(2018年佔比約11%多些)都逐年下降,作為目前GDP仍然領先中國約6萬億美元的世界頭號經濟強國(日本的GDP才5萬億美元,相當於領先中國一個日本有多),這樣的製造業份額如果說還不算衰落,可能連美華人自己都不認同。
其次,以波音、航母為代表的美國尖端製造業,其實正面臨巨大的危機。比如波音,美國製造業為數不多仍具全球競爭力的標杆,其實也是主要在本國設計和最後的總裝,而大部分零部件的生產,都是委託外包到全球各地。航母更加不用說,幾年才製造一艘,幾乎沒有市場(除了美國自己,其他國家沒有買得起的,當然即使買得起,美國也不會賣),這樣的所謂高階小眾(無眾)產品,除了消耗大量自家印製的美元為軍火商輸送利益,並不能為美國經濟和製造業帶來多少益處,也根本支撐不起製造業大國的名頭。
第三,從未來趨勢看,美國為數不多的尖端製造業,在其國內產業技術工人隊伍沒落、產業鏈條沒落的大勢面前,要穩住當前的市場份額和地位都困難重重,振興更何談容易?特朗普是明白人,看出了問題所在,但四年下來也是迴天無力。拜登能否力挽狂瀾?在未來較長時間內疫情仍將嚴重困擾美國的大環境下,拜登要做的比振興製造業更緊迫、更重要的事情多了去了,肯定也是有心無力了。
因此可斷言,美國製造業確實衰落了,並且還將繼續衰落下去。至於何時能止衰回升,現在還不好判斷 。
-
6 # 拆局局長
有現成例子,上一個仍然保有軍工製造業,卻不可避免衰落的國家是俄羅斯。
軍工製造業和廣泛意義上的製造業不是一個體系,尤其對於美國這樣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說,軍工領域雖然也具備市場化的特點,但其運作方式更接近政府和企業的合作方式,而非完全自由市場化。
對比美國其他製造業也能看得出來,如今美國掌握第三次技術革命帶來的成果,產業鏈主要建立在資訊化、全球化的基礎上,在資本天然的逐利性加持下,將下游產業轉移到成本最低的國家才能保證利潤最大化,因此美國不可避免地向外輸出製造鏈條,而僅僅保留技術壁壘和在美元霸權支援下的貿易壁壘。
同時為盡力消除資本主義制度下普通民眾與資產階級的矛盾,美國國內勞動力的價格也水漲船高,以至於傳統制造業在國內幾乎無法生存,通用汽車破產就是典型案例,不僅傳統強勢製造業逐漸沒有生存空間,製造業外流也導致美國新一代對製造技術的陌生,就算建起工廠也未必招得到合格的工人。
這些都是美國製造業難以為繼的客觀原因。
軍用領域顯然不在以上範疇。美元霸權能夠維持,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美國軍事力量的強大,保障軍工製造業時刻運轉在頂尖狀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美國的軍工製造業雖然看似大多商業化運營,實際和政府及軍隊的關係非常密切,典型的如波音。
不過即便如此,製造業仍然是一個整體,不論是否由市場主導,製造業的衰落都會波及到所有領域,市場的驗證體系失效,導致人才無法快速成長,人才的缺失導致核心技術的進步遲緩,最終即便背靠政府支援,軍工製造也會逐漸顯露疲態,這一點不僅俄羅斯是前車之鑑,美國也已經進入不可避免的下滑通道。
比如前段時間美國宣佈停產F35就是最明顯的訊號,F35當年橫空出世雖然代表了美國軍工技術的巨大優勢,但如今看起來,這款飛機實際上是其軍工產業開始下坡的轉折點,不僅設計缺陷逐年放大,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以至於遲遲不能合理最佳化,如今在全世界雷達的火眼金睛注視下,只能最終落得退役的窘境。
同理還有波音客機系列,波音近兩年的日子不好過,主要原因就在於其對產品質量的把控上出了嚴重問題,為了儘量降低成本,甚至將飛控程式外包給毫無經驗的印度公司,導致全球停飛737MAX。如果不是軍方訂單下給波音續命,恐怕波音也堅持不了多久。
美國的製造業衰落雖然在其霸權的包裝下看似不起眼,但每個小細節一個個陷落,最終會聚合成整體的衰落,這幾乎是不可避免的,畢竟飛機、航母都是由千千萬萬個零件組成,當每一個零件都因為市場因素逐漸無法由自己掌控,軍工製造業也會隨著整體制造業的衰退而無以為繼。
因此雖然目前美國仍舊保有製造飛機航母的技術和能力,其製造業的衰落仍然肉眼可見的不可避免。
飛機和航母可能是美國製造業最後的遮羞布
回覆列表
波音?波音是美國造的嗎?機翼中國天津造,軟體印度造,晶片日本造,自己設計的波音737Mαⅹ氣動外形啪啪往下掉,兩架馬航,一架埃航死了近千人。F35更是個萬國牌,連繼電器都是中中國產,連運機殼土耳其造,這個飛機還在設計落伍,不能與其它同代產品競爭。
福特號航母的綜合艦船管理系統不過關,彈射器不能達設計指標,下水多年不能形成戰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