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座度

    生石花/石頭玉是喜愛乾燥的植物,其根只要少量的水份就充足了,反倒需要大量的空氣。一個是水份,一個是通風。若滿足通風條件,則水培法亦可施行。但是過剩的水份在土培法就意味著缺乏空氣的流通。這是石頭玉/生石花種植的基本原則。以下就根據這個基本原則,探討盆、土、種植方法、施肥與澆水細節。 盆 石頭玉/生石花根系發達,基本上宜選用深盆栽培。但所謂的「深」是相對於植株大小與根系而言,並非一絕對值,此外,盆的透氣性也是考量點之一。以下分別探討: (1) 盆的大小 依照生石花/石頭玉大小,選用口徑較小的盆較為合適。一般而言,植物受到盆體口徑的拘束時,根部會向通氣較為良好的花盆內壁和底部發展。有換盆經驗者都會發現,將植株帶土拉出盆外時,其根部多已塑造成圓盆狀,底部的根也是長得相當密實,因為這些地方都是通氣良好、促使毛細根發達的地方。根據這個概念,*****盆容易使石頭玉/生石花的根竄生至盆底及盆內壁處,而形成發育良好的根系。 再加上生石花/石頭玉的木質化中央主根並不以吸水為主,而是在拓展新根之用。若以大口徑盆裝填多餘的培養土,然後將植株種在盆中央,可以想象,新根需要伸展多遠才能「呼吸新鮮空氣」?而且以另一角度來看,培養土其實是通氣,排水的阻礙,這正是妨害石頭玉/生石花生長的因素,故選擇大盆以為土量較多有利生長,或者不用很快換盆的想法可能需要調整,因為那還不如使用小盆讓根系長滿盆內。此外,除非是群生株,在觀賞上使用大盆也顯得不協調。 以成株而言,儘量選擇深度在10 以內的盆。小苗則可用2吋盆種植一株,或更大的盆將數株密植在一起。 (2) 盆的透氣性 透氣盆通常也是令盆土易乾的型別,一般用小型素燒盆或瓦盆( 5-8 )就不易因過溼而爛根,用觀賞性強的紫砂盆、漢砂盆等,這類盆還能防止盆土過幹,推薦使用。最好不要瓷盆或塑膠盆。但是塑膠盆較便宜,也有許多愛好者使用,但相對的必須在用土方面多下點功夫,詳細請參考用土說明。 此外,需注意花盆底孔在通氣排水作用,如果孔太小應將之擴大。盆底與盆土之間應有防止盆土脫漏的透氣排水材料,如碎盆片,碎瓦片,土塊等。 盆的形狀與種植環境相關,建議使用方型盆,這樣子可以多種幾棵。圓形盆與盆之間空隙大,很佔空間。 用土 用土的原則是:透水、透氣、保持溼度。其實這與許多植物相同,特別是多肉植物,而對於石頭玉/生石花而言,更必須嚴格遵守。透水、透氣的概念已於前文提過,保持溼度則是植株長期處於過幹過溼的環境。看似矛盾,其實只要將盆土分層即可達到目的。 生石花/石頭玉的用土大致上可分為三層: (1) 底層土使用粒狀且保水性良好的介質,一般推薦使用赤玉土,若無則可勉強使用。採用這類介質的目的,是因為盆底不能積水,但卻需要提供水汽引導根部向下延伸及適量地補充水份予乾燥的中層土。需特別注意的是,土的粒徑需適合所用的盆,如果盆較淺且口徑較小應使用小粒徑土,反之較深且口徑較大的盆應使用大粒徑土。 (2) 中層土的作用在於提供少量水份及養份,卻又不能積水,換言之,即保水不能太好,否則休眠時容易爛根,但卻又要能保持某種程度的溼度。為達到這個目的,土壤在使用前應加水攪拌,而後靜置使之產生「團粒結構」並注意在裝填入盆時不要過度緊壓。在土層配比方面,應依據當地氣候及澆水施肥習慣做適度的調整,以下提出4種配比方法做為參考: a. 腐植土4份、石灰質材料(貝殼粉、蛋殼粉、陳灰牆屑等)3份、河沙3份混勻配製。 b. 河沙30%、赤玉土40%、泥碳土30%(赤玉土可用專用土替代)。 c. 近卵石狀或圓形之水流砂,但需用紗窗網將細顆粒篩除,再以水洗一次將細顆粒沖掉。避免使用頁岩/片岩質砂,因為此類砂形狀扁平,片與片之間容易涵水造成供應過多水份,且容易風化成為粘土。植株所需養份則以液肥或粒狀久效化肥供應。這是最偷懶的方法,保證通風又透水,雖然不一定能長得好,但也比較不容易爛掉。 d. 偷懶的方法當然不會只有一個。特別愛澆水的人可用輕石、蘭石之類做為中層,這類土在吸水後將流除多餘水份,使根部不會因長時間接觸到水而缺乏呼吸。大忙人或較少澆水者可完全用赤玉土種植,由於赤玉土保水力好卻又具有很大的空隙,土表可以長時間不顯乾燥。 (3) 上層土的作用主要是支援石頭玉/生石花,或者點綴用。本層土最好不要有吸水保水性,土層厚度則視植株習性。一般而言,原產地的生石花/石頭玉在休眠時會「縮」進土中,只露出葉頂。但由於種植環境不一定如原產地嚴酷,再加上觀賞需求,植株露出的多寡可由這一層來決定。在北方寒冬本層甚至可用做為保暖層,保護植株不被凍傷。 培養土的配比千變萬化,到現在也沒個準,新手應由保守方式入門,再嘗試調配自己的「獨門密方」。 種植 生石花/石頭玉最容易爛掉的部位並不是根部,而是球形葉,因此種植的原則是:葉部透氣。 為達到這個目的,植株的根部可淺埋在中層土中,但葉部應不要以埋在中層培養土裡,應以上層土支援保持植株直立,上層土的選用原則可參考上述文字。保持根-葉交界處乾燥,可有效防範多數腐爛。 栽種後建議將盆放在排水良好的粗砂床上,有幾個好處: (1) 粗砂可強制吸收過多的水份,確保水份不會積在盆底 (2) 粗砂多縫隙,協助盆底通風 (3) 當無法判定盆土乾溼時,盆底粗砂的乾溼可做為參考 (4) 直接澆在砂床上可解決休眠期不知如何澆水的問題 施肥 石頭玉/生石花具有近似木質化的主根,這些根的滲透壓一般都很低,要注意澆水不能含有過多的鹽類/肥份,也因此其施肥原則在於「少、淡」,肥力太強可能造成虛胖或有機質腐化而不易越夏。歸納施肥可分為三類: 番杏科生石花屬施肥時濃度絕對不能過高。 (1) 不施肥 若以培養土做為中層土種植,則一年內應可不必要施肥,靠培養土的養分就足夠了。肥多加會爛根,每年秋天替換新土,提供生石花/石頭玉來年的養分。 (2) 施液肥 若使用無養份介質,如水流砂、輕質材料等,或是水耕,則必須施以液肥。原則上每2~3周施肥一次,但肥液絕不能沾汙球狀葉。入秋後要逐漸增加澆水量,並施少量複合肥料,以利孕蕾開花。秋季開花後暫停施肥。 由於石頭玉/生石花所需的養份極少,3/10,000即可。若用水肥,腐熟液時則應稀釋到幾乎看不見原色方可使用 (3) 施固肥 若單純使用無養份介質,可在上層與中層交界處放置少量複合緩效化肥,持續不斷地提供植株少量的肥份,也較可避免肥料腐爛而招致蟲害。 若使用有機肥如海鳥磷肥、腐熟的豬鹿牛糞或腐質土,其效果類似培養土,但量不可太多,約1/4至1/3即可。運用這類用機肥時,最好是在秋天進行,以避免高溫腐爛對根系不利,這種方法較適於不需年年翻盆換土的大植株。 澆水 在前述「四季養護要點」及「種植環境」中多少已提到季節-溼度及環境-溼度的關係,但並沒有針對種植方法,即考慮盆、土等因素做討論。實際上由於每位愛好者給予石頭玉/生石花的「微環境」都不一樣,因此澆多澆少只有原則而定論。 基本上對於生石花/石頭玉這類嬌嫩的植物,絕對要嚴格控制澆水的衝動。而且必須要了解澆水的另外一個含義,就是將新鮮空氣由盆頂帶到盆底,也將聚集在根部的過多水汽及不良微生物一併攜出,促進根部呼吸。 究竟如何澆水,以下列幾個原則供大家參考: (1) 晴天的傍晚起風時澆水,不需要早晨澆水 (2) 休眠期少水、生長期稍多、開花後漸少 (3) 陰雨悶熱不澆 (4) 六個月以內小苗應保溼、小苗可多澆,大株群生應少澆 由於一般愛好者並沒有專業量測土壤溼度的儀器,因此不容易以適當語言表達的乾溼狀態。以下列出盆土組合對於澆水頻率高低的順序,可能會稍有出入,歡迎指正。 (1) 透氣盆+全層水流砂 (2) 透氣盆+底層赤玉土+中層水流砂 (3) 不透氣盆+全層水流砂 (4) 透氣盆+全層赤玉土 (5) 透氣盆+底層赤玉土+中層團粒化培養土 (6) 不透氣盆+底層赤玉土+中層水流砂 (7) 不透氣盆+全層赤玉土 (8) 不透氣盆+底層赤玉土+中層團粒化培養土 (9) 透氣盆+底層赤玉土+中層非團粒化培養土(舊土) (10) 不透氣盆+底層赤玉土+中層非團粒化培養土(舊土) 當然還有更差勁的組合,應該不必再列出了。至於如何判斷何時該澆水,以下提出幾種方法: (1) 若無上層透水材料,則土壤表面的顏色可做為參考,較淺色代表較幹,較深色代表較溼。 (2) 素燒盆(瓦盆)色調因摻出水份的多寡而有深淺變化。 (3) 直接挖土觀察,或是插入幹竹籤看溼潤情形。 (4) 若放在砂床上,可觀察盆底粗砂的乾溼程度。請參考前述「種植」說明。 上述判斷澆水的方法仍然需搭配氣溫、溼度與季節等條件,在此特別註明。 澆水有幾種方法:噴霧、澆灌、坐盆等。噴霧法可使空氣保持溼潤,而且土中的水份也不致過量,而且在某種程度上可防止植株下半部老化,但要注意水滴沾到球葉上(特別有加肥料時)。澆灌則可將新鮮空氣帶入土中,幫助根部呼吸。坐盆法則需根據介質特性,若是盆土表面有顏變化就代表已經浸透,而可能太溼,所以坐盆的水位不可太高,其優點是上層土會比較透氣,使得毛細根特別發達,而不易產生盆土結塊現象。 6. 移植 當植株種久了,盆土的團粒結構會漸漸破壞而變成堅硬的土塊,甚至會有幹縮、滲透性降低的情形,給水可能直接從盆內面流失,所含的肥份也枯竭了,而且植株本身也長得比較大,這個時候就應該要換盆移植。 移植除可回覆土壤活力,促使植株繼續生長外,也可以清理敗根及根部的病蟲害。移植最好的時機在休眠結束,開始生長的階段,大約是9月,若非必要,不要在生長期中進行移植。如果栽培數量太多無法在最適期內全部移完,在生長期內還是可以勉強。至於移植的頻率,有主張一年一次,也有主張2至3年再移植一次,應視植株大小、生長情形、盆土老化情形做綜合判斷。 將盆輕拍數下,就可以將盆土取出。若石頭玉/生石花的根系長得很好的話,甚至根部就圍繞成盆的形狀。先將盆土小心地剝除清淨,並將壞死的根部及末端毛細根剪除,同時需注意是否有根粉疥或其它害蟲,仔細清除以免阻礙生長,並在種植時以農藥驅蟲。然後陰乾數天,需預防修剪後根部腐爛,若植株本身活力夠,數日後就可以看到新根了。 移植的土層分佈可參考前述「種植方法-種植」,此處僅補充移植需知: (1) 即使不換大一號,移植時最好換盆,避免舊盆留有蟲卵或不良物質。 (2) 盆在使用前建議以水浸漬充分吸水,使盆與土的溼度一致。若直接使用乾燥盆,盆體與盆土將會爭奪水份。 (3) 若在移植前已陰乾數日,則移植後可以直接澆少量水,觀察期大約是2至3天;但若根部沒有充分陰乾直接灌水就可能有點危險。 (4) 移植頭幾天蓋上一張白紙來遮光。 7. 病害防制 生石花/石頭玉除了一般植物常見的病蟲害之外,還有腐爛與雙重脫皮的「特殊本領」,羅列說明如下: (1) 腐爛 石頭玉/生石花腐敗的主要原因是高溫多溼,這在前面「種植環境-溼度」所提到的「空中溺死」是一樣的。生石花/石頭玉對於原產地非洲的高溫和日曬能夠處之泰然,高溼的時期都是在春秋較涼爽的季節。因此夏季最好在晴天的傍晚或晚上澆水,並隨時注意通風,特別是群生株的頭與頭彼此相鄰,容易引起微環境的通風不良。澆水時不要在葉面上殘留水滴,而在庭院種植者應注意來自地面的溼氣。 除了高溫高溼造成腐爛外,病害或蟲害也可能引致腐爛,詳見後段文字。不論是那種原因引起的,種植者都應見微知著,尤其是大量種植者,當有少數幾株有腐爛就應該要檢討可能因素,恣意放任則有「全倒」的可能。 (2) 雙重脫皮 所謂的雙重脫皮,是指一次脫皮後外側皮未乾就再冒出新株,歸納經驗應是溼度太高引起的,但也有容易出現雙重脫皮的品種,即使控制溼度無法防範。例如大津繪等在原產地可能20年都不下雨,僅靠地下溼氣就能在烈日下生長的品種,沿海氣候或海島氣候的溼度對它們而言就可能引起雙重脫皮。 (3) 徒長 一般喜好Sunny的植物在缺乏足夠光照的情況下,都有可能徒長,石頭玉/生石花也不例外。徒長會使植株形體拉長,原本矮壯形變成高窕,破壞整體美感。一般種植者大多瞭解其習性,缺乏日照的機會並不大,但需注意連日的陰雨或連續降雪,高溼又缺乏光照卻是徒長的好時機,應視情況補充人工照明。 (4) 病害 生石花/石頭玉主要易發生葉斑病、葉腐病,可用65%代森鋅可溼性粉劑600倍(內地)或億力(臺灣)噴灑。一般市售藥劑應先於少數幾盆中試用,特別注意濃度不要太高。病害也要以預防為主,病變部分應在早期切除。 培養土或腐植質在使用前,建議進行消毒殺菌的步驟:日光消毒法、鐵板加熱法、蒸汽消毒法,藥品消毒法等等,清除蟲卵或有害細菌。或者偷懶可挑選已經殺菌的市售培養土,回家拆袋即可使用。 (5) 蟲害 以新種植的石頭玉/生石花而言,最容易帶來蟲害的莫過於螞蟻,還有土壤本身所帶來的根瘤線蟲。螞蟻可能會帶來芽蟲、介殼蟲等,附著在植株上輕者影響美觀,重者致使植株死亡,可用套盆隔水,或噴灑驅螞蟻藥。根瘤線蟲則以換土法減少侵害。 8. 繁殖 石頭玉/生石花的繁殖可採播種或分株。在休眠結束生長開始前分株最適宜,尤其是少數珍貴品種,用分株法繁植較為安全,分株的方法,是將有兩頭以上的植株去土清洗晾乾後,以銳利的刀片小心地將根切開。由於可能兩頭共享一個主根,因此在切開時一頭只能擁有少部份主根,但若處理得當,會很快地再長出新根出來。陰乾數天使切口乾燥,插入河砂1至2周就能髮根移到盆裡,一般管理即可,可參考「移植」的修根處理。 以下將著重在種子繁殖方面,包含開花授粉、種子儲存、播種及小苗維護。由於現在從國外引進高純度種子越來越困難,自己採收種子就變得很重要。 (1) 開花授粉 石頭玉/生石花通常無法自花授粉或同株授粉(即同一株不同頭授粉),因此必須要有2株以上方可成功授粉。一般而言,開花的第二天授粉成功率高,而且最好在較乾燥的時間進行授粉,如中午。授粉後儘量不要移動,也不要把水濺到花上。 欲開花授粉的植株應在同一環境下管理,以利同時開花。如果同一品種只有單頭2株,則可能因開花時間不同而錯失授粉機會,因此最好同一品種多種幾株。群生株各頭開花時間不一,使得授粉機會較大,同一品種只需2株即可。生石花/石頭玉的花在秋季晴天約開一週或一週以上,開花約2至3天后,星形雌蕊張開時較適合授粉。授粉方法是以軟毛筆或小號水彩筆在他株雄蕊上採集花粉,然後再塗在雌蕊柱頭上,由於雌蕊先端又細又軟,授粉時要小心作業。受粉後的子房將日漸肥大,6至7個月後完全成熟。 (2) 種子儲存 生石花/石頭玉的種子非常細小,因此種莢成熟後需小心採收,連莢一起與乾燥劑放在紙袋裡一起儲存,不要放在密閉容器內,同時也要小心生蟲。由於石頭玉/生石花的種子有「後熟期」,一般需經5至6個月甚至一年後才能有較好的發芽率。如果不等待後熟期就播種發芽率極低,甚至完全不能發芽,對於種植者而言這需要有點耐心。 (3) 播種 播種最好在秋天9至11月或春天3至4月進行,若所在地的冬天氣溫較高或可適度保溫也可進行播種,播種溫度保持在20 至25 。播種用土建議分為兩層: a. 上層為極薄的清潔河沙 b. 下層為經消毒的培養土 這樣的目的是,當種子發芽後,小苗可向下層培養土紮根並吸取養份。需注意下層培養土不要太厚,為保持溼潤可採室內蓋播(或封保鮮膜),一般一週左右開始發芽,但也常見全部發芽需要一個月的情況。某些珍貴品種可能要2至3個月才遲遲發芽,種植者更需要長時期耐心地等候與管理。 (4) 小苗維護 種子發芽後應適度透氣,雖然保持溫溼可促進種子快速發芽,這種環境卻可能危小苗生長,但2至3個月內小苗都要注意盆土不要過幹。若一開始使用不含肥份的河砂進行發芽,在發芽後為促進生長,應移植到上層鋪有1-2 沙的培養土上,但幼苗又小又軟,故第一次移植需特別謹慎,因為一不小心就可能捏死小苗。 實生苗的照顧與成株不同處如下: a. 實生苗休眠沒有成株明顯,需給予較多Sunny以免徒長。 b. 一般時期實生苗盆土應保持在較溼潤的狀態。然而休眠期在陰天、無風時不要澆水。 移植後生長很快,如無必要不必新增人工肥料和藥劑。秋天播的小苗於翌年春天、春天播小苗於夏天進行第一次脫皮,滿一年後生長到1 以上。石頭玉/生石花從實生苗需2至4年才能開花,之後如果環境適當,每年應可分為2頭,大型群生株相當珍貴,規模越大觀賞價值越高。 9. 鑑賞與收集 鑑賞與收集屬於見仁見智的議題,若只是種著好玩大可不必在意。但可以肯定的是,想培養出大規模群生株,勢必要投入長時間的心力,若想收集完整的品種,那更需要強烈的動機與龐大的經費支援。達到這種程度,就可稱為專門栽培者。 群生株的葉體一般較單頭株小,然而為使群生株看起來更壯觀,也有愛好者冒著多肥多溼的危險去培養。但相對於原產地乾燥的氣候,多色多溼的環境卻可能使石頭玉/生石花的體色及紋路淡化,甚至不鮮明而失去特有的魅力,這樣的群生株反而失去欣賞的價值。 品種收集方面,一種一株可能在開花時無法授粉,因此同一品種至少要有兩株或更多,尤其在授粉採種的母株應選用高純度的品種株。除了特殊研究目的外,石頭玉/生石花應避免和相互雜交,這是專門栽培者應牢記在心的,甚至要做到授粉筆不可混用。母株的純度高低可直接從實生株的形態、色彩、模樣、植株大小及花色等特徵來決定(因此手上有一本栽培手冊或圖鑑是非常重要的)。在培養期間經常有慘痛的經驗,但卻是瞭解各品種特性與栽培要領的必經之路。 10. 個人養殖絕招 以下為各地大仙獨到種植方法,多摘自網路論壇,隨時更新。 (1)馳騁 本人在上海,種植番杏科東東小有心得。下列的種植法與書本上的根本不一樣。屬於 種植法,但結果出奇的好。目前已經透過凡提大仙的實踐認可。 僅在上海地區透過實踐,其它地區的仙友請三思後試用! 春季:控水,翻盆,加底肥(化學複合肥),加大劑量的除菌劑。 夏季:節水(每天晚上土涼後澆水,一般澆透為止),光照,通風,補除菌劑。 秋季:加量水,適當補肥,享受花朵。 冬季:加溫(一般晚上保持8度以上),加水,加肥,加光照,能拉大溫差最好。 書上說:夏季要節水,甚至有的話要斷水。但根據我的經驗,只要控制好土的細菌含量,水不是問題,我實際的操作是加大澆水的量!因為夏季高溫更容易使盆栽植物的土壤乾透,因而損傷植物根系!而一般大棚種植,往往是將植盆直接放在土壤上,而土壤有謂的“地氣”能給盆內植物提供一定量的水份,從而保證了植物對水分的需求。所以我這些年採用了在相對低溫(一般在晚上10點以後)時給番杏植物澆透水的方法,反而起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在土的方面,我目前用的是赤玉土加30%的蹠石。盆不限,什麼都有!關鍵是土壤少含有機質,這樣就少了細菌滋生的環境.... 肥料方面,建議多用化學複合肥 (2)georgian:生石花切切切 georgian大仙提出將徒長的生石花「切頂」,使新株不需要長很高才穿出老株,對於形態會回覆有正面幫助。以georgian大仙在北京的經驗,不論是用切的、用撕的、留老皮的、或把新皮也弄傷的,建議暴曬一下傷口,日光斂幹一下會比較安全。關於感染與否,georgian大仙覺得可能性不大,北京溼度小,乾的很快。老皮提供營養,最後新體是獨立的個體,應該不會那麼容易掛。但有四川仙友提出在高溫悶熱環境下,還是有可能有問題,所以做這個動作有些冒險,心臟夠強再切下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樂理書上的調的五度迴圈看不來,有誰能夠提供一個簡便點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