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生不息的小河
-
2 # 歷史影像記
大家都知道,北方少數民族大多靠遊牧為生,民風多彪悍,內部較團結,他們騎術過人,習慣透過掠奪為生,戰鬥力極強,他們經常流竄漢族聚居地,對漢民族的風俗習慣瞭如指掌。
在和南方中原王朝交戰中,總是佔上風。南宋北宋,基本上處於被少數民族欺負的境地。
女真人的戰鬥力尤其強,比契丹人都強。主要是以下幾個三個原因。
其一:女真人出身於苦寒之地,長期遭受壓迫,這讓女真人的單兵戰鬥力極強。女真騎兵即敢抵近對射,又能隨時形成強大的衝擊力,大大降低步兵的防禦效果。女真人的弓矢也很有特點,箭鏃特別長,一旦中箭很難取出來,讓敵人瞬間喪失戰鬥力。
其二:女真騎兵鐵浮屠和柺子馬,宋朝的普通的長矛、弓箭根本奈何不了,作戰時衝起來勢不可擋。
其三:女真人的馬很強悍。無論是體型、速度、耐力、負重、拉力都佔優勢,正因為這樣,女真的重甲騎兵發揮了關鍵的作用。
岳家軍的出現,真正改變了這一局面。
如果是騎兵對騎兵,岳家軍肯定吃虧,岳家軍打敗女真人靠的不是騎兵。取勝主要是以下二個原因:
其一:岳家軍面對女真騎兵的衝擊,岳家軍衝入敵陣,上砍騎兵,下砍馬腿,徹底破了鐵浮屠和柺子馬。將完顏宗弼(兀朮)打得大敗,狠狠出了一口惡氣,足以證明岳家軍戰鬥力之強悍。
其二:岳家軍意志力非常強,這是一個關鍵因素。岳飛雖然也組建了強大的騎兵部隊,但他打敗女真靠的不是騎兵,而是勇氣。岳飛作戰擺的陣營是以刀斧為主的步兵攻擊陣型配合騎兵,這時候岳家軍和女真人正面對抗比的就是誰更加有氣勢了,比女真人更敢於拼命,這恐怕就是岳家軍能贏的原因了。
-
3 # 南門裡老鵰
女真當時的軍隊戰術,有金初的柺子馬。柺子馬是女真騎兵的一個戰術性稱謂,因為原始的女真人沒有步兵,只有騎兵,他們在作戰的時候,喜歡從側翼斜插敵方兩肋,所以被稱為“柺子馬”。還有金兀朮的鐵浮屠,浮屠是佛語中鐵塔的意思。這種屬於重灌騎兵,即人馬俱披重型盔甲,對敵陣發起衝擊的騎兵。岳飛當時對付金國軍隊的戰術是步騎並用,以步制騎。宋朝時期馬匹較少,後在牛皋和楊再興的兩次針對偽齊軍的奇襲成功後,獲得了戰馬五千餘匹,這也為岳飛組建騎兵奠定了基礎。其先後擁有了踏白軍、遊奕軍和背嵬軍三支騎兵部隊,但當時拿這些騎兵部隊去與女真鐵騎對抗,也無非是以卵擊石。岳飛根據實際情況發明了步騎戰術,戰術分為:一是以步制騎.以步兵對抗騎兵部隊;二是以騎制騎,以騎兵直接與金軍騎兵對抗;三是以騎制步一用騎兵衝擊步兵,從此岳家軍攻無不克,戰無不勝。這些戰術真正體現了岳飛“兵法之要,在於出奇”和對兵法“運用之妙,在於一心”,以及知己知彼,兵不厭詐的戰術思想。
-
4 # 好漢借個火
感謝邀請!這問題可以從主客觀原因分別分析,主觀方面,岳家軍軍紀嚴明,有相當高的戰術執行力,還具有針對性的裝備了步兵破騎兵的利器(破甲錐錘及鉤鐮槍等),並在征戰中逐漸形成軍魂,或者說是一定程度上的精神信仰!這是最重要的!!客觀方面,天時地利人和,這個人和是指河北義軍及各地政府軍的配合。
-
5 # 火器工坊
岳飛之所以可以在後來多次擊敗金國的軍隊,尤其是得以抗衡金兀朮手下的鐵浮屠和柺子馬,除了個人的出眾的軍事天賦外,最重要的一點還是他也組建了一直同樣強大甚至更強大的騎兵部隊。
因為只是依靠步兵的話,已很難戰勝金軍的鐵浮屠和柺子馬的組合。畢竟當時金軍的鐵浮屠各個都是身披66斤左右的冷鍛鋼札甲,馬匹的具裝同樣也是冷鍛甲。而且在進攻時,像近代的騎兵戰術那樣,不追求速度有多快,要的是整體緊密的像一道牆,然後把攻擊目標撕開或者直接推平。根據《宋史》的記載,鐵浮屠軍紀嚴明,可以來回衝鋒數十回合,比鐵鷂子要強出許多倍。
雖然在仙人關和順昌大捷中宋軍擊敗了鐵浮屠,但也是依託了高大的城牆、眾多的拒馬和強勁的神臂弩,如果是單純的野戰,怕是宋軍仍然不敵。因此要想和鐵浮屠對抗,最好的辦法就是擁有和他一樣的具裝騎兵。
在當時的京湖戰場,岳飛勢力已經多次大敗偽齊,並獲得了大量的優質戰馬一萬五千餘匹,後來還有新獲得戰馬,也就沒在有確切的統計了。總而言之,岳飛充分的利用起了這些戰馬,把它們一個一個的組建成了南宋最強的幾支騎兵隊伍,像踏白軍和遊奕軍,這些是中型騎兵的範疇,而背嵬軍中的騎兵,就是和金軍鐵浮屠有的一拼的半具裝騎兵(可以衝陣,同時又不失機動性,不過防禦力不如全具裝)。
除了有好的裝備,在騎兵的訓練上,岳飛也是花了重功夫。背嵬軍的騎兵裝備有長、短刀,約十支短弩 ,二十支硬弓弓箭圍盔,鐵葉片革甲。作戰時以小隊為單位,戰術靈活多變。通常在距離敵人一百餘步時就由七八人放箭,七八人用短弩射馬,然後長刀對劈,迅速衝鋒,集結,再衝鋒,從而大量殺傷敵兵。此外經過岳飛的訓練,背嵬軍可以說有著極其高昂的氣勢和非常嚴苛的紀律性,因此再後來的郾城大捷中,即使背嵬軍同時陷入了柺子馬和鐵浮屠的雙重打擊下,也能做到不動如山,這就為麻扎刀手上前砍馬腿提供了機會。
可以說這三隻騎兵就是岳飛後來得以戰無不勝的依靠,也是金軍說出“撼山易撼岳家軍難”的口號的原因了。
-
6 # 上將噯福斯
因為岳飛在長期的戰爭實踐中,找到了對付金兵最有效的辦法。主要有兩種辦法。一是以騎兵對抗騎兵。
金兵強橫,所憑藉的就是騎兵。而對付騎兵,在冷兵器時代最好的辦法,就是以騎兵對抗騎兵。其他一切辦法,都是次等的選擇。
岳飛從軍十幾年,與金兵、亂兵、匪寇廝殺十幾年。騎兵,始終是岳飛最倚重的力量。也是他克敵制勝的根本。岳飛最喜歡的戰術,也是猛衝猛打的騎兵突擊戰術。而對於列陣作戰的步兵戰術,岳飛完全不屑一顧。
宗澤曾對岳飛的騎兵戰術表示擔憂,說:“爾勇智材藝,雖古良將不能過。然好野戰,非古法,今為偏裨尚可,他日為大將,此非萬全計也。”(你的勇氣和智慧,即使是古代的良將也比不過你。但是你偏好野戰,這不符合古代的兵法。你現在作為裨將可以這樣,將來做了大將,這不是萬全之計。)
岳飛回答:“兵家之要,在於出奇,不可測識,始能取勝。陣而後戰,兵法之常,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這一段對話,實際上反映了宗澤對於戰爭的理解,還停留在以步兵列堂堂之陣,正面硬扛的階段,已經完全落後於時代。面對機動靈活、迅疾如電的女真騎兵,只能是被動挨打。而岳飛對戰爭的理解,已經到了隨心所欲的境界。所謂出奇制勝、攻其不備,就是要依靠騎兵突襲、誘敵、埋伏。
所以岳飛始終極為重視騎兵的建設。1126年,岳飛轉戰開封時,手下有騎兵300人。1128年,岳飛在汜水關大破金兵,手下有鐵騎五百。1130年,岳飛收復建康,手下有騎兵300,步兵2000.之所以騎兵只有三百,可能是因為在一系列的戰鬥中,遭受了傷亡而得不到補充。在這些早期的戰鬥中,岳飛都是一馬當先,親自率領騎兵衝鋒作戰。可見其對騎兵的重視。而戰鬥的結果是戰無不勝,更加堅定了岳飛對騎兵的青睞。
由於江南缺馬,所以岳飛的騎兵數量一直很少。為了保持超強的戰鬥力,岳飛對自己的騎兵進行了嚴酷的訓練。沒有辦法,數量不夠,質量來湊。
1134年,岳飛收復襄陽六郡以後,其後四次北伐。1136年7月第二次北伐時,繳獲戰馬一萬多匹。1136年11月,第三次北伐,繳獲戰馬3000匹。加上歷年的苦心經營,岳飛建立起一支兩萬多人的騎兵部隊。成為南宋各軍中,唯一能與金兵進行大規模騎兵會戰的鐵軍。這支部隊,在第四次北伐的郾城大戰、潁昌之戰中,發揮了決定性作用,成為擊敗金兵的絕對主力。
二是靠長槍巨斧麻扎刀這些都是步兵使用的長杆兵器,專門剋制騎兵。
岳家軍共有十萬人,除了騎兵、水軍,絕大部分還是步兵。這些人要對抗騎兵,最好的武器就是長槍巨斧麻扎刀。郾城大戰,岳飛命令岳家軍步兵手持麻扎刀,迎戰金兵。上砍敵頭,下砍馬腿,殺得金兵人人膽寒!
對於麻扎刀這種長杆兵器,幾百年後的戚繼光也是情有獨鍾。他在鎮守九邊的時候,面對蒙古騎兵的威脅,也堅決主張儘可能使用長杆兵器。戚繼光發明的狼筅、苗刀等武器,都體現了這種裝備思想。他還專門在自己的著作《練兵實紀》中加以論述:
譬如彼以何器,我必求長於彼,使彼器技未到我身,我舉器先殺到他身上了。他應手而死,便有神技,只短我一寸,亦無用矣。是以我不損一人,而彼常應手便靡,此用眾之法也。若用眾只待見肉分勝負,未有不敗者。何則用眾有進無退,有勝無敗,一步挪移不得。故必以萬全萬勝為術焉。兵讖雲:“一寸長,一寸強”。此六字其秘訣乎。簡單翻譯就是:敵人用什麼兵器,我方必定要比敵人的兵器長。這樣敵人的兵器還沒有接觸到我,我的兵器就先殺他。他就是武藝再高強,兵器比我短一寸,也沒有用。這就是“一寸長、一寸強”。
三是靠嚴酷的訓練和嚴酷的軍法。騎兵,北宋也有,而且很多。長槍大刀巨斧,其他宋軍也有,而且很多。為什麼北宋會一敗塗地,被金兵滅國,為什麼其他宋軍難以擊敗金兵?
根本原因還是訓練鬆懈、軍法不嚴。訓練不嚴,導致士兵武藝不精、實質上只是普通民眾,面對久經沙場的金兵,如何能勝?軍法不嚴,導致士兵意志不堅,動輒潰逃。
所以,岳飛在這兩面狠下功夫,苦練精兵。才有了鐵打的岳家軍。
回覆列表
開動腦筋,騎兵也有弱點!另外女真人騎兵用鏈子連線,岳飛發明鉤鐮槍等武器專攻馬腿!從兩邊攻擊,瞬間這一隊騎兵重甲摔倒在地,非死即傷,你說,能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