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大師兄翡翠原石

    首先,慈禧太后在讓光緒皇帝親政後,開初確實是放手讓光緒帝大幹的,光緒帝的新政變法遇到的最大阻力並不是慈禧,而是地方實力派大員。只是說慈禧最後作為一個代言人,出面結束了戊戌變法而已。

    變法新政並非不好,而是沒有考慮到當時的國情,大搞一刀切。光緒帝任用的改革派官員之前基本沒有施政經驗,寄希望於快速推進變法,快速改變國家。這樣反而刺激和傷害到了傳統地主階層及其代言人的利益,受到了當時精英階層的普遍牴觸和反對。搞變法搞新政必須要逐步過度,步步為營,太過激的大幹快上反而會適得其反。宋朝王安石變法就是一個例子。

    其實從後來慈禧力推的憲政改革也能看出,所用的制度變法基本全部照搬了戊戌變法,這就說明了戊戌變法是正確的,失敗在於大搞一刀切。

    二來,光緒就算是真想逼宮慈禧,也得手裡有兵權呀。慈禧主政幾十年,地方實力派都是她用的人。光緒沒兵,幻想著袁世凱的新軍,最後只能是草草收場了。

  • 2 # 青言論史

    這個問題問得挺有意思的,你告訴我,光緒為啥要逼宮慈禧呢?

    受歷史教科書的影響,很多人有一個刻板印象,那就是在戊戌變法的過程中,慈禧從頭到尾都是個死硬派,堅決不願意改革;而光緒則是一個極其偉光正的形象,銳意進取要求進步。最後邪惡的慈禧戰勝了正義的光緒,中國也陷入一片黑暗之中。

    其實朝前朝後看看你就會發現,這種說法完全站不住腳:此前號稱三十年“同光中興”,你以為那些洋務運動都是誰拍的板?當然是慈禧。此後的清朝一系列改革,包括廢除科舉等,你以為你又是誰同意的?當然還是慈禧。

    因此,說慈禧是完全的死硬派、頑固派,很明顯是瞎說、栽贓。那麼為什麼慈禧和光緒之間會有矛盾呢?

    說實話,這個問題得怪一個人,一個戊戌年最大、最臭的攪屎棍——康有為。康有為當時只不過是一個六品主事,無論從哪個方面他都不可能成為戊戌變法的領袖。實際上,他也確實沒起到什麼卵用。在整個戊戌變法的過程中,康有為一共就面聖過一次,和光緒一共也就聊了不到一個鐘頭,他又怎麼可能成為戊戌變法的執牛耳者呢?

    而康有為是非常喜歡意淫的一個人。在慈禧從頤和園回紫禁城以後(此時還沒有軟禁光緒),和光緒談了一夜。這一夜的談話內容無人知曉,只是後來光緒下詔要把康有為等人外放為官。這一下子就讓康有為覺得皇恩浩蕩的同時,又覺得是慈禧在干涉變法,於是,這個想象力比較豐富的傢伙就開始琢磨逼宮了。

    後面的事兒我們都知道了——康黨人去找袁世凱,希望他以北洋陸軍逼宮,迫使慈禧將權力交給光緒。結果這件事立刻被政治投機者袁世凱抓住,並連夜進京彙報給了榮祿。榮祿又緊急彙報給了慈禧。肝膽俱裂的慈禧立刻軟禁了光緒,並宣佈戊戌變法全部叫停。

    你能說這事賴誰嗎?除了那個此前還是此後都極其小丑的康有為,好像誰也怪不了。

    仔細想想,光緒和慈禧之間的關係,那真是不是母子勝似母子。光緒是慈禧親妹妹的兒子,也是慈禧丈夫的侄子,還是慈禧的養子。這三層關係註定了光緒和慈禧之間不但有血緣關係,還有親情,更有拳拳之情。

    而慈禧也並沒有對變法有什麼反對,她和光緒之間的矛盾最多隻是對變法的路線的分歧,絕不是要不要變法的分歧。這種問題,在母子之間是比較容易解決的,至少不至於要靠兵戎相見來解決。而最後光緒母子到了幾乎徹底反目的地步,可實在是一件遺憾了。

  • 3 # 李煜說

    不是沒有逼宮,恰好是逼宮失敗才直接導致戊戌變法的夭折。

    戊戌變法把希望寄託與毫無實權的光緒皇帝,可以說從一開始就註定了它的失敗。為什麼這麼說呢?有以下理由。

    一 光緒皇帝並無實權

    咸豐死後慈禧聯合恭親王發動辛酉政變逐漸成為清朝的實際掌權者,同治皇帝死後慈禧開始了她幾十年的專制獨裁。由於同治死後沒有留下子嗣,兩宮太后便立醇親王之子載湉為帝並垂簾聽政。光緒的帝位本來就是由兩宮太后賜予的所以在兩宮太后面前光緒毫無權力可言,慈安死後更是如此。在加上光緒皇帝性格懦弱慈禧得以大權獨攬。光緒做什麼決策都要向慈禧請示獲得准許後才能執行。

    二 光緒皇帝的變法立場並不堅定且太過軟弱無能

    光緒在整個變法途中立場並不堅定,當變法遇到巨大的阻力時光緒往往不是選擇鬥爭而是選擇妥協。康、梁作為變法的領軍人物而光緒也只給了個六品的官職,從這也不難看出光緒並不是真正的想變法,他只是想透過變法從慈禧手中奪回大權而已,而他又沒有慈禧的手段和政治魄力,最終奪權失敗被囚禁於瀛臺。

    由於改革太過急促,措施也並不完善,加之自身力量本身薄弱保守派勢力又還十分強大。在改革遇到挫折後維新派便以為是慈禧在背後阻撓,維新派企圖拉袁世凱入夥誅殺慈禧沒想到袁世凱叛變,慈禧發動戊戌政變百日維新就此結束。

    所以並不是沒有逼宮,而是逼宮失敗直接導致了百日維新夭折。

  • 4 # 勵志90

    首先光緒不是慈禧的親生的,載湉四歲時同治帝去世,同治帝沒有留下子女。並且同治帝是咸豐帝的獨子,他去世後,咸豐一系也隨之絕嗣。慈禧為了能名正言順地把持朝政,在選嗣君時,親自指定醇親王奕譞的次子,也是自己妹妹的親生子,過繼於咸豐帝,登基為帝,是為光緒。光緒自幼進宮,而此時的慈禧已經歷經三朝,在同治時期就”垂簾聽政”,先好有慈安太后可以制衡,後來慈安也去世了。慈禧更是大權在握。光緒是慈禧一首扶持、拉扯大的。光緒一向對慈禧唯唯諾諾。

    光緒機緣巧合的當了皇上,看見大清朝的腐朽沒落,他是不甘心的,他也是有遠大抱負的。終於等來了”戊戌變法”,他也迫不及待,連連下召,希望變法能夠迅速實現。可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激進的改革必然損害了反對派的既得利益,而這些反對派大多是慈禧的親信。那他們開刀,無異於與慈禧爭權,激化了慈禧和光緒之間關於權力的鬥陣。

    而慈禧自改革以來,就採取一退為進的策略,三品以上官員的任免必須她說了算,調任榮祿為直隸提督守衛京畿。而光緒只能提拔一些沒有實權的官員起來。

    所以說光緒沒有那個膽魄和實力來發動政變。

  • 5 # 東方評史

    在中國的近代,有三次重大事件對中中國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一是清朝晚期的洋務運動,二是甲午戰爭以後的戊戌變法,三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它終結了中華民族幾千年以來的君主制,使中國走向了共和。

    這三個重大事件,每一個都對中國的未來影響深遠,是中國走出封閉面向國際,引進西方的先進文明、壯大華夏民族的偉大開端。

    中國在明朝時期已經開始被西方的文明超越,但即便如此 西方文明還遠未對中國形成威脅。當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到來時,大清的國民才深深的知道了西洋器物的厲害。

    鑑於西洋器物的先進性,有識之士已經開始認識到當時的大清帝國已經落後西方國家太多太多。

    就在這種情況之下,當時的大清帝國不惜斥以巨資、花重金從歐洲國家大量進口先進武器,又公派留洋學生學習西方的先進文明。

    同時在國內由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和曾國藩等人興辦洋務,聘請西洋顧問、引進西方技術。

    從這一點上來說,洋務運動是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它的意義就在於,讓大清的國民走出愚昧落後的藩籬,認識外面的世界。

    與此同時,東鄰的日本也開始轟轟烈烈的明治維新運動。

    但隨著1894年的甲午戰爭的失敗,意味著大清王朝所進行的洋務運動並沒有從根本上徹底改變華夏民族的被動和落後。

    如果僅僅靠引進西方國家的先進器物,是難以讓一個處於極端愚昧落後的中國強大起來。

    於是,大清帝國又迎來了第二次重大變革,這就是戊戌變法,也稱百日維新。

    戊戌變法的內容大致是,改革政府機構效法英國的君主立憲制,裁撤冗官、任用維新人士。

    鼓勵行辦私人工礦企業,開辦新式學堂,廢除科舉考試,創辦報刊、開放言論,訓練新式陸軍和海軍,取消多餘的衙門和無用的官職。

    以康有為為首的改良派公車上書,請求光緒皇帝變法維新,而光緒皇帝從甲午戰爭的失敗中也深深的認識到,大清王朝現有的制度已經腐朽不堪,再不變法可能真的要有亡國滅族的危險,遂決定實施變法。

    現在一旦談到戊戌變法的失敗,大多歸罪於慈禧太后頑固不化為首要因素。

    其實這是不對的,第一光緒皇帝是將變法事宜一定向慈禧太后作了報告,第二在變法的開始階段慈禧是應該支援的。

    如果光緒皇帝不向慈禧報告變法事宜,這件事情絕不可能瞞過慈禧。

    如果慈禧在開始階段不支援變法,維新派別說一百天,連一天都不可能透過。

    但是維新派是一群思想不成熟的書生,僅憑一腔熱情和天真,太過於想當然如何。

    第一沒有實權,第二沒有得到有強大實力人士的支援,第三太過於天真,僅憑透過光緒皇帝頒發詔書就式圖變法,太過於異想天開。

    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本來就意見不合矛盾很深,而這些維新派卻是隻是站在維護光緒皇帝的立場之上,這樣一來就已經觸及了慈禧太后和朝中許多大臣的利益。

    一般來說,現在的觀點都通常認為慈禧搶先動手扼殺了戊戌變法,但其實這中間是有很多不為人知的內幕的。

    根據近年以來的許多資料顯示,維新派確實是鼓動過光緒皇帝發動宮廷政變,搶先下手除掉慈禧。

    但這群不成熟的書生太過幼稚,他們和光緒皇帝那裡是城府老辣的慈禧的對手,更為令人可笑的是,譚嗣同竟然去做榮祿的手下袁世凱的工作,讓他在天津閱兵時殺掉榮祿,而榮祿是當時的慈禧太后的鐵桿支持者。

    袁世凱在當時的大清王朝應該說是一個思想開明的人士,他也認識到變法對於當時的中國來說是具有積極意義的,應該說他是支援變法的。

    但他支援的前提是絕不能損害到自身的利益為前提,他深知這些不缺乏熱血但卻幼稚的書生,若沒有慈禧太后的支援是通不過的。

    因此當譚嗣同深夜造訪讓他動手幹掉榮祿時,他假意答應之後,卻連夜把秘密告訴了榮祿。

    在這種情況之下,慈禧太后對維新派哪裡還有不下狠手的道理。

    9月28日,慈禧太后下旨將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楊深秀和康廣仁等押赴菜市口開刀問斬,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戊戌變法徹底失敗了。

  • 6 # 野史講堂

    簡單概括吧以下幾點:1,光緒皇帝上位時,慈禧已經垂簾聽政多年,基本上是大權在握。2,光緒皇帝上位是誰助推的,還是慈禧,就連隆裕皇后都是慈禧選的。所以可想而知慈禧的分量。3,在慈禧掌權長達48年的時間裡,在她臨死之前的前一天,光緒皇帝隨即賓天。現代科技已經證實了光緒是他殺。光緒皇帝墓中,光緒的頭髮中的砷含量嚴重超標。要知道,砷是砒霜的主要成分,而遠遠超出了正常人的頭髮砷含量。由此可以看出,光緒在位時也不過就是慈禧的傀儡。

    所以回到你的問題,當時戊戌變法是晚清政府垂死掙扎的產物,名為新政。希望透過新政的改革能夠拯救清朝的頹勢。前期慈禧是不支援的,其實到了後期,慈禧也是默許這個事情的。只是變法不成,反成敗局。所以,光緒皇帝是不可能去逼宮慈禧。

  • 7 # 姜磊庫

    這樣的歷史事件,我輩也只能興嘆。正所謂非常之人立非常之功一樣。光緒和康梁一黨,為國為民族大計功心還是有的,只是政治手段十分低。二月河將康熙少年老成,手段成熟的拿下熬拜,寫得相當精彩。然,熬拜手下無兵?無忠心的將領?怕是有也很少,惑對熬拜早有意見。故成就少年康熙。話說回,光緒呢,朝中勢力幾人為他所用?幾個書生?能不失敗。國之大,事之多,改革起來是困難多多,內憂外患,周邊小鬼大仙伺機狠咬,內部上下統心全無。若是神仙怕也無能為力。改革,改革,對於中國,只能緩,不能急。試看從洋務運動到今天!急革是革人的命,吾族有多少因急革而丟命!緩革可以,處於亂世之中,光緒之時,遠水救不了近火,結果還是敗。莫要講時不我待,鄧公明理,百年大計,為的終是百姓幹萬頭顱,天下安寧!

  • 8 # 陳悅漫步海邊

    戊戌變法時,光緒帝並不是沒有準備去逼宮慈禧,實際上戊戌變法的完蛋,就和光緒帝準備去逼宮慈禧太后有關。

    1908年開始的戊戌變法,志在全面改革清王朝的政治和各項制度,乃至對全社會施行翻天覆地的改革。志向不可謂不好,但有一個致命的毛病,就是“急”。急政的結果,很容易把好事辦成壞事,變成暴政。而歷史上的戊戌變法,雖然還不至於成為暴政,但是改革的主政者們缺乏政治經驗,過於理想化,僅僅想著從北京城裡透過下發一道道諭旨、電令,就能推行改革,而現實則非常殘酷,即很多政令推行不下去。

    遇到阻力之後,包括光緒皇帝以及很多變法黨人,並沒有從自身找原因,而是自然而然地就把原因歸結為是慈禧太后及其羽翼在暗中掣肘,於是就有了康有為、譚嗣同等準備要徹底消滅慈禧的“圍園殺後”政變圖謀,這比起逼宮來,有過之無不及。也正是感覺到自己的生命受到了威脅,慈禧此時才正式發作,一舉撲滅了變法。

    不過作為後話,較少被人注意的是。就在戊戌變法之後,在慈禧的支援下推動的清末新政,其實很多政策就是戊戌變法政策的再現,只不過在執行策略、辦理方法上,較光緒帝更為成熟、老道得多。

  • 9 # Prussia

    光緒帝性格懦弱且無武力支援,故而不可能謀逆逼宮慈禧禪讓。由於袁世凱的告密。光緒帝因此而被慈禧太后囚禁於瀛臺,持續了一百零三天的‘’百日維新‘’宣告失敗……。

    一八六一年七月, 咸豐帝在承德駕崩,時年六歲的皇子載淳(同治帝)即位登基為帝。 同年九月,西太后慈禧與東太后慈安聯手恭親王奕訢等人,在北京發動了宮廷政變,一舉除掉了肅順、載垣、端華等政敵,從此開啟了兩宮皇太后垂簾聽政的時代。同治帝十七歲時親政,由於慈禧的專橫跋扈,故而使其與生母慈禧心存芥蒂。同治帝十九歲時因病亡故去世,慈禧胞妹葉赫那拉-婉貞的兒子:愛新覺羅-載湉被立為皇帝(時年四歲),這就是悲催苦命的光緒帝。生性暴虐的慈禧與親兒子同治帝都一直不和,與自己的侄子光緒帝自然也走不到一起。光緒帝由於大力支援維新變法,從而遭到慈禧一夥頑固保守勢力的竭力反對,光緒帝與慈禧的矛盾也日漸惡化。如果說,性格懦弱是光緒帝失敗的原因,那麼不善於識別人則更是其致命弱點。光緒帝居然依靠心機詭異的袁世凱去對付掌握兵權的榮祿,以至於袁世凱向榮祿告密而出賣了光緒帝,光緒帝最終落得個泣血瀛臺的悲慘結局,維新變法從此宣告失敗。

  • 10 # 老豬的碎碎念

    光緒皇帝豈止想逼宮,他還曾被康有為一夥忽悠參與了“圍園殺後”事件。就是因為這個事件的失敗,才導致戊戌變法全盤皆輸,光緒帝也被打入了中南海瀛臺的孤島之中,最後他被毒死在了那裡。下面咱就詳細的扒一扒這事兒的經過。

    光緒終於熬到了親政的年齡,在其父醇親王和其他文武大臣的“運作”下,慈禧終於答應歸政皇帝,自己到頤和園養老修養,於是乎光緒第一次拿到了權柄,還沒等羽翼豐滿就立馬開始著手“變法改革”,他任用了一大批維新派的官員,讓他們分管朝廷的各個部門,但同時在朝廷中還有一個守舊的頑固派不同意他們瞎搞胡搞,所以在朝廷中,分成了守舊派和維新派,各自的老大分別是光緒和慈禧。

    隨著變法的推進,守舊派的利益遭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他們肯定不會束手待斃,他們開始在慈禧面前哭諫:說光緒連祖宗之法都不要了,聽信康有為一夥的讒言,弄的朝局烏煙瘴氣。本來就不太放心的慈禧聽此後,也開始擔心起來,怕自己的權威受到影響,於是她想找個由頭廢掉不聽話的皇帝,再次親政。而光緒帝維新派那邊也是想打壓這些守舊派,讓自己的力量更為強大,他們認為變法最大的障礙就是慈禧太后,如果除掉她,那麼便可以政令通達,變法暢通無阻了,結果維新派想了一步“圍園殺後”的險棋:由康有為招募一隻敢死隊,潛伏到頤和園把慈禧殺掉,另一方面派譚嗣同說服袁世凱,讓袁支援變法,同時用武力殺死慈禧的禁衛軍統領榮祿,這樣雙管齊下,準備來一場軍事政變,徹底的成為大清的一把手。

    但結局大家從歷史書中都看到了,袁世凱叛變了,他連夜通知了榮祿,榮祿馬上報告慈禧,於是乎,政變老手慈禧馬上下令,全城逮捕維新變法的人士,並且軟禁光緒帝。維新派徹底的失敗了,譚嗣同等六君子被斬殺於菜市口,慈禧再度親政了。

  • 11 # 一個蟲蟲的旅行

    問題是光緒皇帝有沒有那個能力,有沒有自己的掌握軍權的人。管京城衛戍區的榮祿是慈禧的人,光緒看中的袁世凱,最終不是逼宮慈禧,而是背叛了他。

    所以,有自己的人,掌握軍隊,才是關鍵。

  • 12 # 歲月是把殺你刀02

    首先你要明白 "逼宮"的意思 逼宮就是利用武力等手段 威脅使比你地位高的人屈服你的意志 光緒手中無權 沒有任何可以威脅到慈禧的資本 他怎麼逼宮? 就連袁世凱的一萬多新軍 也是維新派們幻想的產物 根本就不存在 誰也不會站到他們這邊幫他們 所以逼宮是不可能的 唯有失敗

  • 13 # 五月琴絃

    出發點是對的,一些留學回來看到國家不足想改革其不知幾千年來封建不是一朝一日能改變的,要慢慢培勢力把一些迂腐官僚換下可熬到慈禧過世然後再維新不是就沒後面慘事了!

  • 14 # 肆拾BU惑

    這證明光緒是一個孝子。在這樣的上層社會,也許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恐怖,也會有親情,慈禧畢竟是長輩,光緒是慈禧提拔的,還是他親嬸母,親姨媽,能一點不聽嗎!

    現實中,我們普通民眾在利益驅使下,親人也會發生很恐怖的事情。同理,上層社會也會有親情存在,也會有基本的倫理。

    《雍正王朝》中十三阿哥胤祥說的‘無情最是帝王家’這句話不對!

  • 15 # 雲飛揚31190

    光緒沒有那個膽量和氣魄搞逼宮,基本朝廷實權已掌握在慈禧之手。握有兵權的人,不在光緒掌控之下。參加戊戌變法的人,大部是文人。就談不上逼宮啦!

  • 16 # 威爾士同志

    一句話,逼不逼宮不還得靠實力?

    從後來的結果來看,一是光緒皇帝的實力太弱,二是慈禧太后的實力太強。

    光緒方面的力量有哪些呢,康有為、梁啟超、戊戌六君子……康、梁還是文人,一點實權都沒有。更搞笑的是,康有為還很渣,國際大騙。

    慈禧太后雖然歸政,但是軍國大事自然還是有人報到她那裡,麼有她的准許,大事啥也幹不了,畢竟在慈禧那個年代,她才是真正的政治強人,鬼子六不還是被慈禧涮來涮去,光緒皇帝仍然只是個傀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烏龜的諺語,必須是諺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