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 看下面 地震自救大全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傢俱附近; 內牆牆根、牆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牆; 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裝置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裝置。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儘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俱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例項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機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儘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裡應儘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資訊,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機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儘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儘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絡,除用手機聯絡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開啟手電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俱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靜 看下面 地震自救大全 震時就近躲避,震後迅速撤離到安全的地方是應急防護的較好方法。所謂就近躲避,就是因地制宜地根據不同的情況做出不同的對策。 學校避震 正在上課時,要在教師指揮下迅速抱頭、閉眼、躲在各自的課桌下。 在操場或室外時,可原地不動蹲下,雙手保護頭部,注意避開高大建築物或危險物。 不要回到教室去。 震後應當有組織地撤離。 千萬不要跳樓!不要站在窗外! 不要到陽臺上去! 必要時應在室外上課。 家庭避震 地震預警時間短暫,室內避震更具有現實性,而室內房屋倒塌後形成的三角空間,往往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這主要是指大塊倒塌體與支撐物構成的空間。 室內易於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是: 炕沿下、堅固傢俱附近; 內牆牆根、牆角; 廚房、廁所、儲藏室等開間小的地方。 公共場所避震 聽從現場工作人員的指揮,不要慌亂,不要擁向出口,要避免擁擠,要避開人流,避免被擠到牆壁或柵欄處。 在影劇院、體育館等處: 就地蹲下或趴在排椅下; 注意避開弔燈、電扇等懸掛物; 用書包等保護頭部; 等地震過去後,聽從工作人員指揮,有組織地撤離。 在商場、書店、展覽、地鐵等處: 選擇結實的櫃檯、商品(如低矮傢俱等)或柱子邊,以及內牆角等處就地蹲下,用手或其他東西護頭; 避開玻璃門窗、玻璃櫥窗或櫃檯; 避開高大不穩或擺放重物、易碎品的貨架; 避開廣告牌、吊燈等高聳或懸掛物。 在行駛的電(汽)車內: 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傷; 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地震過去後再下車。 戶外避震 就地選擇開闊地避震: 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不要隨便返回室內。 避開高大建築物或構築物: 樓房,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建築; 過街橋、立交橋; 高煙囪、水塔下。 避開危險物、高聳或懸掛物: 變壓器、電線杆、路燈等; 廣告牌、吊車等。 避開其他危險場所: 狹窄的街道; 危舊房屋,危牆; 女兒牆、高門臉、雨篷下; 磚瓦、木料等物的堆放處。 車間工人避震 車間工人可以躲在車、機床及較高大裝置下,不可驚慌亂跑,特殊崗位上的工人要首先關閉易燃易爆、有毒氣體閥門,及時降低高溫、高壓管道的溫度和壓力,關閉運轉裝置。大部分人員可撤離工作現場,在有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少部分人員留在現場隨時監視險情,及時處理可能發生的意外事件,防止次生災害的發生。 地震發生時行駛的車輛應急避震 (1)司機應儘快減速,逐步剎閘; (2)乘客(特別在火車上)應用手牢牢抓住拉手、柱子或座席等,並注意防止行李從架上掉下傷人,面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將胳膊靠在前坐席的椅墊上,護住面部,身體傾向通道,兩手護住頭部;背朝行車方向的人,要兩手護住後腦部,並抬膝護腹,緊縮身體,作好防禦姿勢。 樓房內人員地震時應急避震 地震一旦發生,首先要保持清醒、冷靜的頭腦,及時判別震動狀況,千萬不可在慌亂中跳樓,這一點極為重要。其次,可躲避在堅實的傢俱下,或牆角處,亦可轉移到承重牆較多、開間小的廚房、廁所去暫避一時。因為這些地方結合力強,尤其是管道經過處理,具有較好的支撐力,抗震係數較大。總之,震時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和通道進行躲避,減少人員傷亡。 在商店遇震應急避震 在百貨公司遇到地震時,要保持鎮靜。由於人員慌亂,商品下落,可能使避難通道阻塞。此時,應躲在近處的大柱子和大商品旁邊(避開商品陳列櫥),或朝著沒有障礙的通道躲避,然後屈身蹲下,等待地震平息。處於樓上位置,原則上向底層轉移為好。但樓梯往往是建築物抗震的薄弱部位,因此,要看準脫險的合適時機。服務員要組織群眾就近躲避,震後安全撤離。 高樓避震三大策略 專家建議,在北京這樣以樓房為主的大都市中,居民應該有意識地掌握一些科學適用的避震策略。 策略一:震時保持冷靜,震後走到戶外。這是避震的國際通用守則,國內外許多起地震例項表明,在地震發生的短暫瞬間,人們在進入或離開建築物時,被砸死砸傷的機率最大。因此專家告誡,室內避震條件好的,首先要選擇室內避震。如果建築物抗震能力差,則儘可能從室內跑出去。 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北京地區居民樓房應具有抵禦烈度為8度的地震破壞的能力。專家建議,地震發生時先不要慌,保持視野開闊和機動性,以便相機行事。特別要牢記的是,不要滯留床上;不可跑向陽臺;不可跑到樓道等人員擁擠的地方去;不可跳樓;不可使用電梯,若震時在電梯裡應儘快離開,若門打不開時要抱頭蹲下。另外,要立即滅火斷電,防止燙傷觸電和發生火情。 策略二:避震位置至關重要。住樓房避震,可根據建築物佈局和室內狀況,審時度勢,尋找安全空間躲避。最好找一個可形成三角空間的地方。蹲在暖氣旁較安全,暖氣的承載力較大,金屬管道的網路性結構和彈性不易被撕裂,即使在地震大幅度晃動時也不易被甩出去;暖氣管道通氣性好,不容易造成人員窒息;管道內的存水還可延長存活期。更重要的一點是,被困人員可採用擊打暖氣管道的方式向外界傳遞資訊,而暖氣靠外牆的位置有利於最快獲得救助。 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當躲在廚房、衛生間這樣的小開間時,儘量離爐具、煤氣管道及易破碎的碗碟遠些。若廚房、衛生間處在建築物的犄角旮旯裡,且隔斷牆為薄板牆時,就不要把它選擇為最佳避震場所。此外,不要鑽進櫃子或箱子裡,因為人一旦鑽進去後便立刻喪失機動性,視野受阻,四肢被縛,不僅會錯過逃生機會還不利於被救;躺臥的姿勢也不好,人體的平面面積加大,被擊中的機率要比站立大5倍,而且很難機動變位。 策略三: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內。這是確保在都市震災中獲得他人及時救助的重要原則。不要靠近煤氣灶、煤氣管道和家用電器;不要選擇建築物的內側位置,儘量靠近外牆,但不可躲在窗戶下面;儘量靠近水源處,一旦被困,要設法與外界聯絡,除用手機聯絡外,可敲擊管道和暖氣片,也可開啟手電筒 家庭避震秘笈 1.抓緊時間緊急避險。如果感覺晃動很輕,說明震源比較遠,只需躲在堅實的傢俱底下就可以。大地震從開始到振動過程結束,時間不過十幾秒到幾十秒,因此抓緊時間進行避震最為關鍵,不要耽誤時間。 2.選擇合適避震空間。室內較安全的避震空間有:承重牆牆根、牆角;有水管和暖氣管道等處。屋內最不利避震的場所是:沒有支撐物的床上;吊頂、吊燈下;周圍無支撐的地板上;玻璃(包括鏡子)和大窗戶旁。 3.做好自我保護。首先要鎮靜,選擇好躲避處後應蹲下或坐下,臉朝下,額頭枕在兩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邊牢固的物體,以免震時摔倒或因身體失控移位而受傷;保護頭頸部,低頭,用手護住頭部或後頸;保護眼睛,低頭、閉眼,以防異物傷害;保護口、鼻,有可能時,可用溼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土、毒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