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y小小先森
-
2 # 成功影像
很高興能分享一些自己的認識,與大家共同學習。回答問題之前,首先,我們要複習一下攝影常識。我們要知道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是攝影中的曝光三要素,在拍攝時,最基礎的就是要做到曝光正確,但要做到曝光正確就要整明白三要素各自的作用和特點,同時,要明白你要拍什麼並且想要一個什麼效果。目的明確之後,就是具體操作了。攝影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所以,要活學活用,不可死板。曝光是一組合資料,不同的光圈,快門速度和感光度可以拍出一樣曝光的照片,所以,你要先確定你的拍攝目的,再去確定三要素的數值,最終讓曝光正確就可以了。同時,還要知道一個概念,就是有正確曝光和準確曝光之說,也就是說有時候曝光雖然正確但片子呈現出的效果未必最好,所以有時我們有意讓片子欠曝或過曝一些,這樣才能更出效果。
好了,複習一下基礎知識之後,讓我們回到問題上來,弄懂了曝光知識,問題就好回答了,感光度是曝光三要素中的引數之一,它的大小決定著你照片的曝光量和畫質。如果從畫質上講,感光度數值是就低不就高的,我們從網上看到的許多風光大片,都是低感小光圈慢門拍出來的,具體用多大的數值,這要根據你拍攝的實際情況和你的器材而定,但針對一般攝影愛好者,感光度設定為100就能滿足大多拍攝需求了。
說了這麼多,不知能否給你些幫助,不對之處敬請諒解!
-
3 # 篦梁燈火帶你看常州
感光度又叫iso值,通俗點來說,相機的感光度越低,我們拍出來的照片噪點越低,尤其是拍夜景的時候,比如環境比較昏暗,我們用iso 64,100,200,300哪怕800,都完成不了拍攝的過程,而1600,甚至3200的高感光度就可以,但是同時帶來的也是照片畫質的損失,會出現大量的噪點,這個噪點的多少,當然跟相機本身好壞也有關係,所以高感我覺得慎用,那如何以低感光度來排除好的照片呢,這個就是要提到三腳架了,藉助三腳架我們可以用低感光度拍出畫質出色的照片
-
4 # 浩東尼
低於100屬於低感一般需要配合外拍燈使用才會拍出效果 正常光線100~200之間夠了
光線暗一點的情況下用400~800
-
5 # 再看康橋
理論上講是,ⅠSO越低,畫面越細質。但在正常使用相機的時候,大都手持拍攝,這就有一個相機快門基本設定的問題。考慮到適合手持拍攝的速度,所以lSO就不能設定得太低。
所以在拍攝任何題材的時候,lS0、快門速度,光圈都要綜合考慮各項指標才對。
比如:拍星軌,lSO可以設定的比較低,因為要長時候曝光,拍出星軌,要求畫質細緻。
如果拍星空:ⅠSO要提高,是要縮短曝光時,拍出滿天星的效果。
總之,各項指數的設定,沒有唯一的設定,只有最適合的設定。
-
6 # 畫說攝影
感光度源自於膠片時代,是指膠片的感光速度和效能。感光度越高,其感光的效能越好,所需要的曝光時間就越短,反之,感光度越低,感光效能就越低,所需要的曝光時間就越長。
一、早期攝影感光材料的感光度很低,拍一幅照片需要很長時間進行曝光。
在攝影發明的初期,那時的感光材料感光效能非常地低,拍攝一幅照片往往需要半個小時或更長的時間。如果要拍攝一幅人像,則需要被拍的人坐在那裡保持長時間不動。世界上最早的一幅城市街景照片,本來街上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但拍到照片上,街道卻是空空蕩蕩,只有一個擦皮鞋的工匠和他的客戶。什麼原因?就是因為需要長時間的曝光,走來走去的人馬無法在底片上感光留下影像。而那個擦皮鞋的工匠和他的客戶卻是一直在原地沒有走動,所以就被拍下來了,成為第一個在照片上留下的影像的兩個人。攝影真奇妙!
(拍攝於1839年的世界上第一幅街景照片,長時間的曝光只留下了擦皮鞋的影像)
二、感光度開始有多種標準和標示方式,後來統一為ISO。
隨著攝影技術的發展,感光材料的感光效能也越來越高,直到最後,可以用幾十分之一秒,甚至幾百分之一秒的時間就能完成一幅照片的拍攝。同時人們也發現,不同的感光藥劑的配方,對光線的感光能力會不一樣,於是,就研究出了不同感光效能的膠片,並確定了感光度。
膠片上的感光度有多種標示方式:德國制定的是DIN,美國製定的是ASA,中國製定的是GB,國際標準為ISO。早期以德國和美國標準為常用標示。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末期,按照國際標準進行了統一,標示為ISO。ISO 100膠捲,為常用型的膠捲,也可以說是標準型膠捲,這種膠捲,即有良好的感光效能,同時也有良好的顆粒度。低於這個標準的為慢速膠捲,如ISO 64,高於這個標準的則為中速膠捲和高速膠捲。膠捲的最高感光度,可以達到ISO 1600。但是會有嚴重的顆粒度,就象數碼攝影高感下出現的嚴重噪點。
在膠捲中,感光度越底,感光乳劑的顆粒度就越細,畫質就更好,就可以放大更大的照片幅面。因此,在拍攝一些用於印刷出版的風光照片時,攝影師往往會使用ISO64或更低感光度的膠捲,以求獲得更好的圖片品質。
三、無論膠捲還是數碼影像,高感光度都會影響畫質。
在膠捲中,高感光度容易出現顆粒;在數碼攝影中,高感光度則會出現更多的噪點,影響畫質。因此,無論是膠捲還是數碼的影象感測器,感光度越低,影象品質越好,這是兩個相通也相同的原理。
題主所提到的ISO 64、100、200三個感光度,是膠捲和現在的數碼攝影中三個常用的感光度。這三個感光度,即可以達到一定的感光速度,同時也能保證良好的感光品質。數碼相機的起步感光度大多就是這三種感光度,有的是100,也有的是200,還有的是從ISO64起步。在可用感光度已經達到ISO3200或6400的時代裡,64、100、200三個最低感光度之間的差別並不大,影友在選擇相機時,不用太多地在乎這三個數值。
但有一個品牌相機,對感光度的設計卻十分獨特,這就是適馬今年7月份上市的適馬FP全畫幅微單相機。在這款相機中,適馬破天荒地將感光度以堆疊的方式,實現了ISO 6。這個ISO 6,不僅有較好的畫質,同時可以在不使用減光鏡的情況下,進行慢門拍攝,這將使減光鏡失去作用,這個設計是非常有用的。
數碼相機的起步感光度各品牌略有不同,但都是保持在ISO64、100和200範圍內。這三個感光度的畫質相差不大。但是,在數碼相機的感光度中,感光度越高,畫質越差,反之則越好,這是現實存在的。因此,我們在使用數碼相機拍照時,儘量不要使用太高的感光度。
-
7 # 紫楓攝影后期教學
攝影感光ISO有64、100和200起步的,越低越好麼?
攝影感光ISO有64、100和200起步的,越低越好麼,單反相機的感光度是指感光元件對光線的敏感能力,這個概念是來自於膠片時代的底片對光線的敏感度,在數碼時代用電子方式實現了這個過程。
但是,在提高ISO感光度以後,感光晶片的光線敏感度越多,產生的非成像畫素也越多,這個就是我所說的噪點,ISO感光度越高,成像以後照片的噪點就越多。
所以,一臺單反的起步的ISO感光度越低,就可以得到畫質更好的照片。
-
8 # 光線攝影學院
攝影感光ISO有64、100和200起步的,越低越好麼?
關於感光度的問題,我談談我的看法和建議:
一、在膠片時代,早期的膠片/膠捲等感光材料的ISO感光度常常是很低的
比如說,甚至只有ISO 1,不到。
在歷史上,最好的彩色反轉片膠捲/膠片之一,就是柯達克羅姆25,嗯,ISO25的彩色反轉片。
柯達最好的彩色反轉片,柯達克羅姆25,成像質量極好
目前可以買到的ISO感光度最低的黑白膠捲,ADOX的CMS 20,解析度極高,但是寬容度極差
ISO1600的彩色膠捲,價格很貴,不易儲存,而且對於安檢很敏感,多坐幾次地鐵就完了,更不要去美國飛機場過美國的安檢,一次就完蛋
二、即便是今天,黑白暗房裡面的黑白相紙的ISO感光度也是很低的
如果你用黑白相紙,玩針孔攝影,曝光時間幾個小時是很正常的。
三、我們今天,能夠買到的最低感光度的膠捲/膠片,大概是ISO50
也很不容易買到新鮮貨。
很多都是存貨。
四、對於膠片攝影愛好者來說,其實,還是ISO200和ISO400最常用,為什麼呢?
1,ISO感光度越低,則曝光寬容度越低,越容易出現曝光失誤。
2,ISO200/400的彩色膠捲,柯達或者富士的,曝光寬容度很大,這對於沒有測光表的老式膠片相機來說,就非常友好。
3,我們的膠片相機,除了50mm定焦鏡頭之外,大多數膠片相機的鏡頭的最大光圈都偏小,在陰天或者室內,如果膠片的ISO感光度低了,就容易模糊,因為快門速度不夠用嘛。
4,ISO1600/3200的膠捲,很貴,也很不容易買到。即便買到了,對於儲存條件也有較苛刻的要求,要求儘快拍攝,儘快沖洗。而且,這種膠捲,連續過2-3次地鐵站的安檢,就基本上等於報廢了吧,效果會很不好。
五、對於數碼攝影來說,高階的數碼相機,基本上都會有ISO50/64,這是剛需
如果沒有ISO50,就無法在Sunny下,使用F1.4的光圈獲得正確的曝光。尤其是西藏或者三亞這樣Sunny強烈的地方,哪怕是上午九點鐘或者下午五點鐘,Sunny也很強烈。
尼康Z7,最低ISO64
佳能5D4,可擴充套件至ISO50
F1.2/F1.4的大光圈,對於ISO50是有剛需的
如果沒有ISO50,那麼,在影片攝像的時候,使用F1.4這樣的大光圈,也會更加麻煩一些,多有不便。
六、曾經,有一些富士數碼微單/數碼相機,最低ISO僅僅只有ISO200,這就常常不夠方便了
即便沒有ISO50/64,最起碼也要有個ISO100吧?
可惜,一些富士數碼微單,就是沒有ISO100,最低都是ISO200。
這樣的話,很多時候,就不夠方便和靈活了。
ISO50/64,對於慢速快門拍攝流水,很有用
ISO50/64,對於慢速快門拍攝流水,很有用
比如說,拍攝流水瀑布,拍攝夜景,ISO200就不如ISO100好用的了。
即便是你購買和使用ND中灰濾鏡,也是如此。
有ISO100,搭配ND中灰濾鏡,始終要比ISO200用起來方便和舒服。
七、就成像質量來說,對於膠片相機來說,ISO50、100、200的差別還是明顯的,但是,對於數碼相機來說,ISO100和ISO200,其實沒啥差別
ISO不同,曝光寬容度不一樣,噪點/顆粒感不一樣,色彩不一樣,反差不一樣。
對於膠片/膠捲來說,不同的ISO,差別是明顯的,肉眼可見的。
但是,對於數碼相機來說,其實差別很小,並不是很大。
除非差距很大,比如說,ISO100和ISO800,差距就是肉眼可見的,但是,ISO100和ISO200就幾乎沒啥差距。
八、數碼相機的高感,其實同一種畫幅尺寸的,差別真的微乎其微
很多人誤以為,價格差距大,那麼,ISO3200的差距就很大。
其實,2000-3000塊錢買個入門級的APS畫幅數碼相機,和你花七八千買個高階APS畫幅數碼相機,在ISO1600-3200的時候,其實沒啥不同的了。
其實,很多時候,沒有必要在乎ISO感光度了,內容和氣氛才是第一的
以上這個黃昏的貴州柳岸水鄉,其實用ISO100或者ISO1600,最終有什麼不同呢?畫質是有不同,但是,內容並沒有不同吧?
在室內抓拍兒童,ISO1600-3200是常用的,甚至經常用到ISO12800,拍到才重要,對吧
九、其實,對於攝影藝術來說,常常是根本不在乎噪點或者成像質量
很多人非常膽小,非常謹慎,從來都不敢用ISO1600,更不要說超過ISO12800了吧?
其實,真正的攝影藝術家,根本不在乎這些的了。
比如說,中國風光攝影的最頂級攝影家,李少白,就經常使用ISO3200-6400抓拍風景,我就覺得很好啊!
比如說我自己,我也經常肆無忌憚使用ISO自動,隨便吧,管他是多少呢?ISO1600-25600,我也經常會用到啊!
B+W的可調ND濾鏡,是使用數碼微單拍攝影片的專業攝像師的必備了吧?
十、對於專業攝像來說,現在很多攝像機或者數碼相機,在攝像的時候,ISO起跳就是ISO800,你說如何呢?
既然專業攝像機是這麼設計的,那你不敢用嗎?
當然,這種攝像機,常常需要配備一個可變的ND濾鏡來使用。
-
9 # 見怪不怪直言不諱
搞攝影的人都知道,ISO越低,感光越低,但畫質細膩。但隨著數碼技術的飛速發展和感光器件的提升,現在專業數碼單反相機就是ISO設為6400甚至更高,畫質仍然細膩,而且能彌補光線暗,曝光不足的問題。
-
10 # 盧溝小月63886
不一定,在時間允許和能夠保持相機穩定時,可以用低感光度。手持相機一般保證1/125秒以上的感光度就可以了。
回覆列表
在我們學習攝影中,最開始接觸到的三個名詞:光圈,快門速度,感光度。這三個並稱為曝光三要素,這是攝影中最重要的三個元素,一張好的照片需要這三個因素協同控制。經常能聽到一些攝影老法師說感光度越低越好,越低的感光度,畫質就越好。不可否認這句話,但是是所有的拍攝都用低感光度嗎,今天我們系統的講解一下感光度的運用,希望可以帶給同學們更新的認識。
我們眾所周知,當我們拍攝時,遇到光線不足的情況,我們可以提高感光度去保證照片正常的曝光,但是隨著感光度的提升,照片的噪點就越多,畫面就顯得不乾淨,畫質下降。
對於感光度而言有一定的係數,首先我們看到下圖,感光度由100到25600,L50,H1,H2的數值為擴充套件感光度,AUTO為自動感光度。當我們拍攝夜景等題材,需要長時間曝光,為了保證畫質可以用50的感光度,而H1,H2的感光度我們通常不使用,因為感光度太高,畫質嚴重受影響。
就一般而言,我們最高使用6400的感光度,在這個感光度下很多照片小圖看起來還可以,但是放大後,噪點就已經很嚴重了。
那什麼時候使用高感光度尼?我們拍攝銀河照的時候可以使用高感光度進行拍攝,比如3200的感光度,再配合長時間曝光,目的是讓銀河更加的明顯。畫質也是犧牲了一部分。現在的單反相機越來越強大,以前我們都使用最低的感光度,如今,我們可以增加一些感光度,比如拍攝陰天人像時,使用800的感光度,畫質幾乎沒有影響,可以得到正確的曝光,而且拍出的人物更加的白皙。
我們再來說說自動感光度,自動感光度更加適合情況不定時的抓拍。在戶外拍攝運動的物體,由於物體在運動,運動時的光線不確定,我們為了更好得到正確的曝光,使用自動感光度更好。
自動感光度更適合一些攝影初學者,但是我切忌不要依賴自動感光度。練習的時候還是使用M檔,根據情況,調節感光度的大小。這樣更加有利於攝影的學習。
今天的攝影教程就介紹到這裡,相信大家對於感光度的調節,有了一定的瞭解,感光度作為三要素之一,在攝影中非常重要。大家如果對於感光度由更好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