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鳥言夷面
-
2 # 隨遇而安41432
中興的皇帝本來就不多,更不能算他一個。他頂多是苟延殘喘而已,偏安一隅,不思收復故土,殘害忠良,任用小人,何來中興一說?
-
3 # 汨水
偏安一隅,得過且過,皇帝有這想法,朝廷就會形成一股風氣,整個國家就會怕戰懼戰,會委曲求全,所以才有了陸秀夫崖山一跳
-
4 # 淮西一哥
要不是韓世忠最初的黃天蕩一戰,他能在江南過的那麼瀟灑嗎?沒有手底下這幫兄弟以命相抵,被人攆的都向人家求和,都不敢稱朕。有人說是秦檜的功勞,在戰場上得不到的東西你想在談判桌子上得到,除非對方腦子有問題。
金華人最初攻打北宋的時候秦相公怎麼不出來談判,人家看能用武力直接解決幹嘛要跟你談?你說這個鍋他不背誰來背。一討論就是主戰派和主和派之間,其實就是趙構和秦檜之間各懷鬼胎,都是利益關係。南宋要是沒有韓世忠和岳飛等將領死扛,估計趙構的下場比南唐後主李煜還慘,他爹就是很好的例子。
-
5 # 浮沉於史
宋高宗被黑,應該是有以下四個原因:
1、求和。趙構得位之初一直都在逃亡,金軍素有“搜山檢海捉趙構”的說法,為了逃避金軍的追捕,他甚至都逃到海上去了。
這種畏懼深入骨髓,導致中後期宋高宗的國策一直都是求和,稱臣納貢什麼的全無所謂。抵抗金軍,那是因為不抵抗就要完蛋了,等南宋有喘息之機,又立刻遣使求和。
趙構從來就沒有過光復中原的想法,一是他覺得保持現狀就挺好,二是南宋國力也確實有限。
還有一個致命的地方,那就是一旦南宋軍隊威脅到汴梁,金國就可能會把宋欽宗趙桓擺出來,這樣的話,會讓趙構陷入極為尷尬的境地,畢竟,趙構得位不正,他哥哥趙恆才是正統。
2、殺將。十二道金牌使岳飛功虧一簣,風波亭殺害岳飛,卸除三大將兵權。這些做法,打擊了南宋收復故土的積極性,使這種積貧積弱的狀況保持了下來,導致南宋最終的滅亡。
3、任用奸佞。趙構雖然不像他爹那麼昏庸,但是他的手下也是不乏奸臣,為人詬病最多的,就是秦檜,這個秦檜罵名傳至今日,可見他到底有多麼不得人心。
4、不救父兄。這一點,其實倒不能完全怪他,靖康之變,趙構的老爹和大哥被金軍擄劫北上,宋國軍民群情激奮,誓要收復故土,迎回二聖,我們看岳飛的口號,就有迎回二聖的說法。
但是趙構本人卻一直都不積極,為什麼呢?他已經是皇帝了,好不容易坐上這個位置,大哥和父親回來,自己該怎麼辦?結局好一點,就是失去皇位,結局不好,那估計不是圈禁就是被殺。
為了保全自己,他根本就沒法提這種事。
也有人說,剛開始趙構手握百萬大軍,卻不思抗擊金軍,營救父兄。你得清楚,這百萬人有多少水分。那個時候,趕過來勤王的,很多都是以勤王之名,行混飯之實,戰鬥力先不談,就是糧草都能把趙構拖垮。
-
6 # 聽雨喜雨
作為職業帝王,他沒有錯。
之所以有錯誤的認識,是因為很多人,年少輕狂只知猴王勇,中年老成方悟悟空慫。因為是評論帝王權術,只有有權利經歷的才有可能洞察一二,沒有權利經歷的,沒有做過大中型企事業單位的高管的應該走開,忠言向來逆耳,特別是不想長進,只想渾渾噩噩,糊里糊塗過日子的,不要進入。
戰與和本身是中性詞,只是戰容易得到認可,和容易被人摒棄。實際上戰與和要看實機,合適的時機 ,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情才是對的。
因為盲目的戰,身死國滅,百姓受苦的例項太多。
南宋剛建立二十年是戰,並以戰逼和,吳玠、韓世忠、張俊、岳飛、劉光世等中興大將奮力拼殺,讓新政權站穩腳跟,讓南宋得以休養生息,得以有資本再戰。
趙構宋史定論中興之主,你想否認,對不起,憑你的淺陋無知的判斷能力,你還不具備資格,等到你的歷史分析水平達到並超過宋史學家再來更改。
趙構19歲,單身赴金營,要求欽宗,不要管自己,該戰則戰,因為能力出眾,讓人懷疑不是王子。所以石國鵬說,趙構也是一員英武大將,有膽有識。他議和之時正是年富力強之時,熟讀儒家文章,作為亂世中的有為皇帝,無論智商,還是情商,還是見識,都在絕大部分在坐諸位之上,他還不知道求和要被罵?他更知道,生存下來是硬道理,生存下來才可以雪恥,而不是學流氓黑社會,只知道一根筋,不知適時進退。
趙構二十歲建立南宋,經過二十年拼殺 ,南宋基本站穩腳跟,也很清楚的知道,武將形同軍閥,驕橫跋扈,導致精心準備的唯一一次本可以徹底打敗金軍,揚眉吐氣之戰,因為各將各自為政,反致淮西兵敗;
透過淮西兵敗,他做出清晰的結論,軍隊需要整頓,大將給的權越多,給的待遇越高,不等於越能團結,越能聽從號令,反而大將們變成驕兵悍將,都有了自己的小九九,都以自己為中心,無法統一指揮。如果繼續無組織無紀律,更進一步的失敗無法避免。就像孫中山數次北伐,均被軍閥不聽命令而失敗。皖南事變因為項英擁兵自重,拒絕執行中央東進命令而接近全軍覆滅。
同時因為長達二十多年的戰爭,民怨沸騰,江淮多流民,不能休養生息,繼續戰爭會面臨民變。(實際已經發生鐘相楊么大規模的農民起義,內部不穩定,後院起火,如何集中力量抗金)
作為人,是有智慧的,不是野獸,可以不管不顧。是人,首先要考慮生存下來,既要戰,也不能不管不顧實際情況,超乎實際的去盲目拼殺。
盲目戰爭,南宋必亡。漢王劉邦,打敗項羽,傾全國之力攻打匈奴 ,也有白登之圍,走夫人路線,不斷的送出大量金銀財寶給首領老婆求得活命;李世民號稱天可汗,一向喜歡用兵,也有渭水之盟向突厥稱臣;英武的明也有土木堡之變,清有甲午海戰、八國聯軍侵華,無不因為輕敵致慘敗,特別是滿清,準備不足,盲目開戰,國家割地賠款以十億兩白銀記。
南宋是在北宋滅亡之時,趙構單槍匹馬,力圖復國,是重建已經滅亡的宋政府,是透過戰爭從金手裡搶國土,不是投降,恰恰相反,是爭奪,在爭奪中適當讓步,純粹不得已,實力不濟時得退一步,得以退為進,後退決戰,積蓄力量以利再戰,即是權宜之計,因為只有自己壯大了,才能一洗前恥。
沒有希望,不能復仇,才是可恥的。宋能生存下來,並最終滅金,一洗前恥是很了不起的,當然這一點無知之人可以無視。
吳越之爭,越王勾踐不但送出自己的美人,自己國家向吳國稱臣,自己也委身為奴,親自服務夫差 ,親自嘗夫差之便以示臣服,一旦時間成熟,報仇雪恨。
韓信胯下之辱在他那個時代是很羞辱的,不也成長起來了嗎。
強漢不盡,和親不斷。盛唐不止,和親不完。也是不得已,將安危託婦人,將安危託嫁妝。
偉人的心胸是很寬廣的,寬廣的心胸不是天生的,是一次一次委屈撐大的。
孝宗即位,廢除二十年合約,由高宗安排北伐,後韓又再次北伐,均無功而返,一定程度上說明紹興合約的正確性。至於後來又與蒙古滅金或者抗蒙古,都說明,求和只是不得已,只是一小段時間,大部分時間都是努力戰爭。
戰與和其實要根據實機而言 ,合適的時機做合適的事情才是對的,並不是一根筋所能理解的,無知者可以無視。
至於有一個概念,因為岳飛被殺,讓大眾有這樣的想法。這樣的想法無疑是錯的,雖然這樣的群體很大,但實際上先知先覺,或者說真理從來不掌握在大眾手裡,真理通常為智者所知。
下面我們來說說岳飛之死。
軍權是武將的一生追求,留戀軍權是武將的大忌。南北宋名將只有岳飛被殺,那麼多文臣將軍都沒有被殺,朝廷有朝廷的問題 ,那麼岳飛自身有沒有問題呢。相信長腦子的都會有自己的判斷。有問題,不能只在他人身上找問題 ,那隻能掩耳盜鈴,於事無補。
岳飛出身貧苦,當經過努力成功上位,位極人臣後,因為三十功名塵與土,因為他出身農家,更在意權利,更在意名譽,因為軍權對武將而言,對功成名就者而言有強烈的象徵意義,就不肯輕易放棄軍權。而不像一般人追求金錢及享樂,比如翁同龢,號稱清流,不貪汙不受賄,卻追求名聲,追求權利。追求名超過追求金錢,而且有掩蓋性。
如同今天出身貧寒,經過努力以後有了比較好的高位之人一樣,他們對自己的高位遠較家庭條件好的更在意,更不肯放棄。
而南宋因為將軍們驕橫跋扈,羈傲不訓,朝廷需收回軍權。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岳飛卻將軍隊交給張憲,這一岳飛女婿,這一隻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從來不聽朝廷號令的付手,等於告訴朝廷,岳飛不肯交出軍隊,岳飛留戀軍權。
現在有一種文化現象,評論岳飛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秦檜要引用宋史作為權威;評論趙構卻不能使用宋史;評論岳珂卻不能使用宋史 。有的地方需要引用宋史,有的地方宋史卻不能發生作用。用兩種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因合適的就用,不合適的就摒棄,有人格分裂的症狀。
趙構有延續宋之功,當然睜眼瞎可以無視。
趙構作為職業皇帝,權術應用得心應手。如果岳飛真有這樣的本領,趙構自然會讓岳飛建功,他也能實現千古一帝的美名。至於權利運用,他既然能控制其他大將,自然能控制岳飛。只不過將岳飛想象成無所不能,舉世無雙,實在太過可笑。
世人大都在岳飛事情上喜歡意淫,一,收開封,直搗黃龍;二,岳飛之死。下面扯扯這種再普通不過的蛋。
南北宋那麼多著名大將,只有岳飛被處死,難道問題都是人家的,自己就沒有問題,有這樣的想法未免太荒唐可笑。
有人說,你看,岳飛都說,天日昭昭,他還會有錯嗎。諸位,天日昭昭的意思是岳飛在賭咒,說天地良心,他沒有背叛,沒有造反。說這句話的前提是岳飛說我其他罪,但沒有謀反。如果賭咒可以作為證詞,斷案則只要每個嫌疑人賭咒發誓即可,不需要去調查研究。
也有人說,岳飛背上刺字了。岳母大人文化很高,精通刺青技術?全天下只有座右銘之說,是為了讓自己每天可以參照。背上刺字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有,也算第一個吃螃蟹的,用的是智商,還是情商?
背上刺青,只有洗澡時擦背的人看見,平時岳飛也看不到,難道需要打仗時裸露上身,鼓勵將士殺敵;還是知道有一天岳飛會位高權重,朝廷會斷案,提前準備,藉以表明自己的清官身份。
從小是個岳飛迷,我也相信作為他這個愛國英雄,國之棟樑確實不會造反。
現在的人不知道怎麼啦,難道司法機構就可以憑一個人自己說的一句話天日昭昭,說一句天地良心,我沒有犯罪;說一句,你看,我背上有刺字,精忠報國,就可以斷定沒有罪嗎。難道現代司法也可以根據犯罪嫌疑人說沒有犯罪,就可以採信嗎。如果這樣的話,相信99%的犯罪嫌疑人都會無罪釋放。
我們相信岳飛不謀反,但誰能保證他的手下沒有違規行為呢?
還有十二道金牌之說更為荒唐,朝廷為什麼連續發十二道金牌。說害怕在開封打敗金軍後就可以直搗黃龍,迎回二帝,簡直是痴人說夢。朱仙鎮大捷子無虛有,怎麼收開封 ,收了開封,怎麼防守。至於直搗黃龍府更是扯淡,開封離黃龍府相差數千公里,北宋也沒有打到的地方,只一個後勤補給就無法解決。難道可以僱傭美國飛虎隊,用B52扔兩顆原子彈,進行斬首行動;同時請以色列僱傭軍用飛機空降突襲;難道救出昏庸無能,又荒淫無恥的欽宗,趙構就沒有辦法控制局面了。
實際情況,金剛滅北宋、遼,處於歷史上的強盛時期,難道這樣的金是豆腐,不堪一擊。
金牌是聖旨,一道金牌不聽,就是違抗軍令,就是要殺頭的。難道說朝廷有先見之明,岳飛會不聽命令,自行其是;還是因為岳家軍一貫不聽命令,預見岳家軍會違抗軍令。還有朝廷是不是無知到,如果逼急了,會逼出兵變。
岳飛被殺,整個岳家軍那麼多人,為什麼偏偏要殺張憲呢,恐怕是有原因的。
因為有人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除了張憲岳雲以外包括牛皋都有作證。至於說作偽證,是不是不符合大眾口味的,不利於岳飛的就可以武斷的說是偽證;誰能來證明是偽證;如果是偽證,岳家軍那麼多將領都是偽君子?岳飛看人不準,岳飛用的都是垃圾?
至於物證,即張憲同岳雲等的書信往來,如果張憲確實假借岳飛之名起兵,張憲還會保留證據給朝廷查,除非他是個白痴。在地下黨的接頭中,大家經常可以看到,我黨幹部拿到紙條後將內容看一下,然後直接用火燒掉,這已成慣例,難道張憲岳雲就不懂?
難道物證毀了,口供定罪就是子無虛有。無知者看看現代法律,物證銷燬,有多人口供就不治罪了嗎。
至於岳飛有沒有參與,我也相信我崇拜的岳飛沒有參與,但一貫驕橫跋扈的張憲,只知有岳飛,不知有朝廷,又號稱岳飛的女婿,在岳飛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做出謀反之事完全有可能,只是朝廷在當時的條件下如何判斷是岳飛的意思還是張憲的意思就無從下手了,而恰恰讓張憲留在部隊就成了岳飛被冤死的根源了。張憲自作聰明,擅自行動,對岳飛之死負有不可推銷的責任,按宋法律,他死有餘辜,他讓宋朝失去一位抗金英雄,愛國將領。
宋代歷史記載出於各自記載目的,記錄者主觀性東西很多,一件事情多個記錄往往自相矛盾,根據單一歷史記錄看問題,很多是錯誤的,歷史需要綜合的看。
南宋為什麼要議和?
為韜光養晦,為延續宋爭取時間。
古時打仗不管是遊牧民族還是農耕文明決定性的因素是後勤補給。直搗黃龍是可笑的,僅憑傳說中的十萬之師戰場綿延數千公里,戰場需要巨大的後勤補給下,即使糧草夠,後勤運輸所需要的押運糧草人員,運送人員送數千公里,宋根本無力支援。古今多少戰爭,比如趙括的紙上談兵,比如年羹堯西北用兵都是疲於糧草,又如日本侵華因戰線過長被拖死,糧草是真功夫,不是血一湧就行的。
宋當時為抗金入不敷出,財政80%用於軍費,南宋的宮殿不過十多間房子,比不過一個大戶人家,鐘相楊么起義因為抗金民不聊生,江淮多流民,如果硬著頭皮,南宋面臨滅國。
很多人不懂糧草的重要性,因為沒有做過當家人,不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重要性。所謂文人多空談誤國。
趙構韜光養晦,讓宋立穩腳跟,重新站了起來,趙構作為宋史結論中興之主功不可沒。 岳飛忠心能戰不假,但趙構是皇帝,岳飛同他不在一個層面上。趙構要考慮的是全域性。
至於徽宗早已死亡,欽宗根本不是趙構的威脅,欽宗讓國家滅亡,即使回來臣子們也根本不會聽他的,特別是趙構朝無論大臣還是將軍大多趙構提拔,而且趙構的才能是很突出的,根本不是趙構威脅。反而趙構希望接回欽宗 ,方便管理欽宗,而不是將欽宗放在金人之手,金人可以隨時利用欽宗(利用欽宗另立國家,破壞趙構政權的正統性)來牽制趙構。
至於趙構與岳飛關係:
岳飛是一個被神化了的愛國將領,很多時過猶不及。
岳飛之死與張憲有很大關係。
趙構收兵後處死岳飛,是岳飛沒有處理好實實在在交出軍權事宜,造成留戀軍權的事實。中興其他將領都交出軍權後,岳飛將張憲岳雲留下執掌軍權,皇帝要收權,自己要主動將自己的親信調離軍隊,否則還是自己的人掌握軍隊,等於告訴皇帝留戀軍權,何況是將軍權交給向來不聽朝廷的張憲,是張憲驕兵悍將害了岳飛。
宋孝宗即位,按慣例大赦天下,將岳飛赦免。孝宗為體現自己的政治抱負,用北伐來穩定自己的統治,為政治需要,赦免岳飛。
岳飛沒有經岳飛孫子岳珂加工過的形象肯定是好的。岳珂這一南宋有名的大貪官,出於為岳飛平反記,所寫資料拔高很多,可信度不高。
岳飛個人傳記作者岳珂,岳飛孫子的宋史記載,我在百度上了解岳珂時,發現只要搜岳珂,直接彈出岳珂人渣的字樣,可見岳珂實在有辱岳飛這一祖宗之名。
1、宋史列傳第一百八十三徐鹿卿傳:”會珂守當塗,制置茶鹽,自詭興利,橫斂百出,商旅不行,國計反詘於初。又置貪刻吏,開告訐之門,以罔民而沒其財,民李士賢有稻二千石,囚之半載“。
徐鹿卿簡介:嘉定十六年(1223年)廷試進士,累官吏部侍郎,提舉鴻禧觀致仕。及卒,諡清正。
2、宋史列傳第一百六十四袁甫傳:”岳珂以知兵財召,甫奏珂總餉二十年,焚林竭澤,珂竟從外補”。
袁甫簡介:少承家學,又從學於楊簡。宋嘉定七年(1214)進士第一(狀元),甫所至興利除害;在朝靡切權貴,抗論不阿。卒,諡正肅。
3、宋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杜杲傳:調江山丞,兩浙轉運使朱在闢監崇明鎮,崇明改隸淮東總領,與總領岳珂議不合,慨然引去。珂出文書一卷,曰:"舉狀也。"杲曰:"比而得禽獸,雖若丘陵,弗為。"珂怒,杲曰:"可劾者文林,不可強者杜杲。"珂竟以負蘆錢劾,朝廷察蘆無虧,三劾皆寢“。
作為岳珂下屬的杜杲,無法滿足上司時任淮東總領(財賦)兼制置使的岳珂的貪慾。岳珂竟以杜杲向崇明百姓徵收的“蘆”課不足為由,誣陷杜杲。
杜杲簡介:南宋戰功顯 赫的抗金抗元愛國將領,有文才。 蔭補入仕。宋寧宗嘉定十二年(1219),金軍攻打滁州(今安徽滁縣)等地,杜杲時任江淮置司幕僚,率軍前往救援,州城得以保全。淳佑二年(1242年),蒙古軍大舉南侵,杜杲應詔為官,。。。在真州大敗元軍。淳佑八年(1248年)病故,享年75歲。朝廷贈開府儀同三司。
4、清代史學名家全祖望對其評價:岳珂、楊紹雲、鄭定、蔡廙之在四總,借天子之法令,吮百姓之膏血,外事苞苴,內實囊橐,何居乎,倦翁而亦預此列也,。。。然則珂直掊克忮深之小人,得無有愧於乃祖乎。
按宋史其他大臣記錄,岳珂在南宋是個人渣,是個魚肉百姓的大貪官,他的貪汙腐化是給岳飛臉上抹黑的。
儒家是一個講私德的文化,講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試想岳珂修身立德修出個大貪官,他治國治出個魚肉鄉里,他是一個信用破產的人,是一個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所以他的文章可信度太差。
岳飛忠心能戰,為平反記過多的採用民間傳聞,民間普遍同情、寄望死者導致神化嚴重,比如關羽、項羽都已經神化。如同現在的抗日神劇,有一定事實,卻能手雷炸飛機,適得其反。明清政治需要,需要忠心的戰將為皇帝服務,加劇神化。
人還是要腳踏實地,不要唱高調,假道義,真虛偽。
-
7 # 金闌玉珊
想必題主的父親是南京人——秦檜。
想必題主的母親是長沙人——娘炮。
-
8 # 木子的木子
先說第一個問題,有沒有人黑一個人和這個人究竟如何沒有必然關係。不管一個人做的多麼好,都是有人對他不滿或者詆譭他的。所以,無論宋高宗如何表現都會有人對他做出負面評價的。
第二,我們來說一下宋高宗的一些不足之處。宋高宗最為人詬病的是他在對外政策上採取妥協投降的政策;並且和秦檜一同殺害岳飛讓宋高宗的這個汙點放大了。另外,宋高宗始終不敢或者說不願意進行北伐迎回二帝,這讓他統治的合法性一直受人懷疑。當然了,作為一個君主,宋高宗是有很多優點的。宋高宗在大宋滅亡的時刻一個人肩負起了復興大宋的重擔,並最終延續了大宋王朝,他是有大功的。
回覆列表
首先,你能不能組織好語言再提問,標點符號不能斷句嗎?
其次,那麼多人黑宋高宗是從哪裡得來的呢?你的鍵盤嗎?雖然冤殺岳飛等,但歷朝歷代皇帝都受“君為臣綱”儒家思想,秦檜是始作俑者的形象根深蒂固了,跪著的是秦檜,黑的也是秦檜。
最後,宋高宗中興大宋了嗎?陸游《示兒》“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臨終時複雜的思想情緒和詩人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既有對抗金大業未就的無窮遺恨,也有對神聖事業必成的堅定信念。李清照《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歌頌項羽的悲壯之舉來諷刺南宋當權者不思進取、苟且偷生的無恥行徑。范成大《州橋》:“州橋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駕回.忍淚失聲問使者:‘幾時真有六軍來’”。林升《題臨安邸》:“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燻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請問你所謂的“中興”體現在以上詩人的詞作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