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紅龍軍團長
-
2 # 科羅廖夫
按世界標準來說,一個國家只要同時具備從陸地、海洋以及空中發射核武器的能力,那這個國家就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
“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常常被大家拿出來說,因為這多少是軍事大國的標誌,實則門檻其實並不高,世界上能夠同時滿足有陸基、空基以及海基發射核武器的國家不在少數,甚至中東的以色列與亞洲的印度都具備這種能力。但如果將“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上升一個檔次,來到“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上,那能夠具備後者能力的國家寥寥無幾,嚴格來說,全球僅僅只有兩個國家,俄羅斯與美國。
“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門檻之高在於其對距離的要求,比如陸基和海基需要能夠發射射程8000公里以上的洲際導彈,而空基則需要能夠進行洲際作戰的遠端戰略轟炸機,其標準是戰略轟炸機的作戰半徑和導彈射程均能夠達到越洲。所以與“三位一體”核打擊比起來,加了“戰略”二字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確實比較難以達到,它要求能夠對全球進行核打擊,單種投射方式能夠徹底摧毀對手。現在的俄羅斯和美國恰好都有這種能力,即用任何一種途徑都可以做到核武器的全球投放。
B-52轟炸機、B-1B轟炸機以及B-2轟炸機是美國空基戰略核打擊的基石,執行起全球任務是絲毫不費力氣的。陸基雖說只有民兵這麼一款老的掉牙的導彈,但人家不管怎麼說也是具備洲際發射能力的,載著核彈頭打到俄羅斯依舊不是個問題。海基方面,美軍有“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其所發射的“三叉戟C-4/D-5”潛射洲際導彈能夠打到1.2萬公里遠。美國的對手國家俄羅斯,也是具備戰略核打擊能力,要是連戰略核打擊能力都沒有的話也不會整天跑去威脅美國。俄羅斯的空基方面,有大家比較熟悉的圖-160和圖-95MS,雖說都已經是一架老飛機了,但維護好還是可以繼續用下去的。為什麼每次俄羅斯的圖-160來到北美上空轉一圈美國人就會擔心,因為這傢伙可以帶核彈。陸基方面,俄羅斯有我們熟知的通過發射井發射的“薩爾馬特”和“撒旦”洲際彈道導彈,以及公路機動發射的“白楊-M”洲際導彈,射程超過8000公里完全不在話下。海基方面,俄羅斯有德爾塔D-IV級戰略核潛艇和P-29PM型潛射導彈的組合,以及“北風之神”核潛艇和“布拉瓦”潛射洲際導彈的最新組合,達到戰略的要求並不難。
通過以上我們可以看出,美國和俄羅斯兩個國家是能夠輕輕鬆鬆達到戰略核打擊能力標準的。問題中所指的“僅兩個國傢俱備”,說的也就俄羅斯和美國。除了這倆國家之外,剩下世界上擁有核武器且能力最強的大概就是中國了,歐洲那片就不用說了,他們已經不會在花心思花錢去搞戰略核打擊能力,英國已經沒有路陸基和空中核打擊能力,只保留了潛射核導彈。法國也退役了陸基彈道導彈和Phantom4型核轟炸機,也是隻保留潛射核導彈。
事實上,我們中國在陸基和海基上基本上已經達到了戰略核打擊能力的要求標準,但奈何空基一直是難以短時間補齊的短板。我們改了許多年的轟-6K至今航程依舊不遠,作戰半徑也只有3500公里,加上一款射程2500公里的巡航導彈,其打擊能力勉強達到6000公里,遠遠不能滿足戰略核打擊空基標準,只有研發一種航程超過10000公里的遠端轟炸機,才能具備真正意義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
所以綜合來說,完全具備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就只有俄羅斯與美國兩個。我們中國差的不是那麼遠,而其他國家則差之千里。
-
3 # 科沁雜談
因此,目前三位一體核戰略門檻之高,不是隨便哪一個國家能搞好的,不僅要解決核武的有無問題,還要解決載具,以及隱蔽部署。最難的就是戰略轟炸機的研製與部署,這是三位一體核戰略裡邊最難的一項。也因為戰略轟炸機的研製問題,目前全球僅有美國和俄羅斯擁有核武戰略轟炸機,並在部署與戰備巡邏。
圖片源自網路
-
4 # 海事先鋒
三位一體的核打擊能力確實很難具備,世界上有此能力的也不過3家,除了美俄之外,中國從2017年開始也具備了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標誌性事件就是轟6K戰略轟炸機的大規模服役。
上圖為俄羅斯圖160超音速戰略轟炸機,他是俄羅斯空基核打擊力量的核心。
下圖為俄羅斯在末日演習中,用北風之神級核潛艇連續試射核彈,當時他一共齊射了4枚核導彈,時間在20秒之內。
圖為掛滿6枚長劍10巡航導彈的轟6K戰略轟炸機,他的最大作戰半徑為3500公里,掛載的長劍10導彈射程最大2500公里,具備核打擊能力,總共加起來,最遠可以對5000-6000公里外的目標發動核打擊,效能已經邁入了戰略轟炸機行列,在中國也專門隸屬於戰略轟炸機部隊。
世界上只有中美俄三個國家有戰略轟炸機,美國有B52、B1B、B2,俄羅斯有圖160、圖95、圖22M3,中國只有轟6K剛剛夠到了戰略轟炸機的門檻,在朱日和閱兵中以官方報道明牌了其戰略轟炸機的地位。戰略轟炸機為什麼難?因為他是系統性工程非常複雜的大飛機,只有大飛機才能確保大載油量和大航程、大掛載,而大飛機就對一個國家的航空產業總體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
圖為轟6K戰略轟炸機在殲11B戰鬥機的護航下在中國海域上空巡航。
在世界上能夠完全獨立製造大飛機的國家,恰好只有中美俄三大國,英法雖然有一定技術水平,但是卻沒有獨立製造大飛機能力,都需要依靠歐洲其他國家的聯合設計研發才能生產大飛機,因此本來就沒有辦法獨立研發戰略轟炸機,偏偏戰略轟炸機又地位特殊,沒有國家願意去聯合研發,怕技術洩露,於是就這個環節讓大部分國家無法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
圖為英法聯合研發的協和式客機,他其實具備成為戰略轟炸機的基本條件。
圖為協和式客機,他有馬赫錐的基本機體外形和三角翼主翼,和美國打算研發的女武神轟炸機有些相似。
應該說,如果法國有心思把協和式客機改造為轟炸機,把載人空間更換為彈倉,也是可以做到的,然而從需求上來看,法國、英國都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必要性,不值得為其投資太多經費。從戰略核打擊的爆發樣式來看,法國和英國絕不會在遭到大規模核打擊的情況下,繼續擁有完整的空軍基地的可能性,俄羅斯會在第一波次攻擊中就摧毀這些有可能具備核打擊能力的機場。
圖為美國的B2和B21兩款隱身戰略轟炸機,戰略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核打擊中一個關鍵門檻。
因此,英法都不約而同的只發展了海基核力量,因為所有的核反擊中,只有海基核力量最為安全,也最為有效,其餘部分的核力量都會在第一次打擊中損失掉,所以英法都沒有發展陸基和空基的核力量。
圖為中國海軍的094和094A線圖,他們是中國海基核力量的基礎。
上圖為中國的東風31A戰略導彈,下圖為俄羅斯的白楊M戰略導彈,英法兩國不僅沒有空基核力量,他們也缺乏陸基核力量,核力量結構非常不完整。
所以說,這個世界上只有3個國傢俱備了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這個能力的門檻是非常高的,甚至是世界上最高的。
-
5 # 晨曦談兵
“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不僅需要考驗一個國家的核技術,同時還是陸海空全系列技術裝備的綜合大比拼。包括陸基的加固地下發射井/一體化重型導彈發射車和洲際彈道導彈,海基的戰略核潛艇和潛射洲際彈道導彈,空基的戰略轟炸機和空射遠端巡航導彈/彈道導彈,代表了航天製造業、航空製造業、船舶製造業、車輛製造業等等領域的最高水平,堪稱是國之重器,只有擁有完整軍事工業體系的極少數國家才能掌握相關技術。
美國、俄羅斯是世界上實力最強的兩個超級核大國,自然是首當其衝具備“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不二人選。美國由於自身地理環境優越,在陸基戰略核打擊力量方面,取消了機動發射的車載式洲際彈道導彈,只保留了固定發射的地井式洲際彈道導彈,相比之下俄羅斯的戰略核打擊體系還要更加健全一些。但是“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卻並非是美俄兩國所壟斷的專利,經過多年的努力發展,中國也同樣具備了這個能力。
中國從上個世紀60年代開始就在著手努力發展“三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先後研製了陸基的東風4遠端彈道導彈、東風5洲際彈道導彈,空基的轟6中程轟炸機,海基的092型戰略核潛艇和巨浪1型潛射中程彈道導彈。不過這樣的配置還算不上是戰略核打擊力量的範疇,因為除了東風5以外,其他裝備均沒有跨越洲際的打擊能力,轟6只能投擲自由落體的核炸彈,基本無法突防現代空防系統,實際上空基核炸彈也並沒有投入實際裝備。
巨浪1型導彈的射程僅為2000多公里,再加上092型戰略核潛艇的可靠性不高,長期以來只有一艘潛艇兩枚備彈用於測試,也不具備實戰能力,更無法對主要假想敵構成威脅。直到2000年以後,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軍事工業能力的突飛猛進,戰略核打擊能力也是鳥槍換炮、面目一新。首先攻克了陸基機動發射平臺的瓶頸,成為繼白俄羅斯以後第二個掌握一體化重型導彈發射車技術的國家,先後列裝了東風31系列、東風41系列洲際彈道導彈。
實現了無依託的越野機動發射,再配合縱深數千公里的地下長城,極大提升了生存能力和反擊能力,還有地井發射的東風5B多彈頭重型洲際彈道導彈,解決了液體燃料長期儲存問題,反應速度快、毀傷威力強,共同組成中國陸基戰略核打擊能力的中堅。空基方面,全新設計的轟6K轟炸機已經大批量服役列裝,數量接近百架規模,最大航程超過8000公里,達到了戰略轟炸機的標準,可以發射長劍系列遠端巡航導彈(最新改進型轟6N還能發射高超音速水漂彈頭的空射彈道導彈)。
中國空軍是繼火箭軍之後我軍第二支可靠的戰略核打擊力量。最後一個補齊的短板是海基方面,新一代的094型戰略核潛艇和巨浪2型潛射洲際彈道導彈(最大射程超過8000公里,可以搭載分導多彈頭),經歷了十年磨一劍,終於在2014年成功實現了攜帶實彈的常態化戰備值班,並且在南海地區建立了可靠的海上堡壘基地,094型戰略核潛艇可以由此隱蔽待機,進入太平洋、印度洋的深海區域,提高核打擊效果。自此中國正式成為具備“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第三個國家。
-
6 # 小柳聊聊兵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搞清楚什麼是三位一體核打擊,還要分清什麼是戰略核打擊,只有搞清楚這幾個問題,我們才能回答,為什麼全世界只兩個國家有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
首先我們來分析一下,什麼是,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三位一體核打擊,就有海陸空的3個方位,都有運載核武器的能力、載具等,隨時都有打擊或報復對方的能力。
我們來看一下,5大核擁有國當中,目前來看,實際擁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國家,只有我們中國、美國、俄羅斯,3個國家,因為英國和法國現在已經沒有陸基核導彈、和空基的大型轟炸機,只保留了,海基的戰略核潛艇上的核導彈。有人要問了,題目不是說只有2個國家擁有此能力嗎?怎麼我們中國也有比能力?
這就要說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與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區別了,兩個字之差,意義大不相同,為什麼要說中國有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呢?因為中國有,陸基的洲際導彈、海基的戰略核潛艇與巨浪核導彈、空基的轟六轟炸機,等等,所以中國有此能力。
其實我們中國與美國和俄羅斯的差距就在空基這一塊,也就是說,中國的空基戰略核打擊能力沒有達標,中國的轟六轟炸機的航程和載彈量,沒能達到跨洲際的戰略打擊能力,(世界公認的戰略轟炸機的航程要超過一萬公里,載彈量要達到或超過20噸),其實中國最新改進型的轟六轟炸機的能力,與跨洲際的戰略能力,只差了那麼一點點,中國最新型的轟六,航程己超過8000公里,但離超過10000公里還是差了那麼一點,載彈量也是,轟六的載彈量,也就剛超過10噸,沒能達到或超過20噸,所以中國在空基核打擊能力上,目前還沒有達到戰略打擊的要求,隨著中國的轟20的到來,未來中國也將擁有,空基戰略核打擊能力。戰略武器的意思,就是基本上指哪打哪!
美國和俄羅斯的空基核打擊能力都是非常強的,美國目前有B1、B52、B2等,俄羅斯也有圖95、圖160等戰略轟炸機,再加上這兩國的陸基和海基戰略核打擊能力一起,就有了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了。所以說,目前全世界只有美俄兩國擁有,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
-
7 # 國平軍史
軍力發展,需要投入大把的金錢,所謂“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指的是海基、陸基和空基,也即指此國有能力從海洋中、陸地上和天空中投送戰略核力量。
據此判斷,目前全球真正具備“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也就美國和俄羅斯兩國了;美國陸基有民兵洲際導彈,空基有B-1、B-2、B-52戰略轟炸機,海基有俄亥俄級彈道導彈核潛艇潛艇以及三叉戟II D5潛射洲際導彈。
俄羅斯空基核力量有圖-95轟炸機、圖-160轟炸機,陸基核力量有白楊-M、亞爾斯等重型洲際導彈,海基核力有北風之神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及SS-N-18潛射彈道導彈等。
在聯合國五常中,英國和法國,由於國力所限,以及歐洲就這麼點屁大的地方,因此就自廢了陸基核導彈,特別是自廢了戰略轟炸機。
目前,英國和法國,僅保留了少量的海基彈道導彈核潛艇和攻擊型核潛艇,以此來支撐大國的地位,已經不具備陸基和空基戰略核力量投送工具和打擊能力。
此外,中國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力量的國家,儘管有了巨浪-3彈道導彈,與之相配套的彈道導彈核潛艇,以及東風-31/41等遠端洲核際導彈,都是妥妥的大殺器,即便在國外都具有較高的知名度。
儘管轟-6K被國內部分網民稱為“戰神”,但實際上轟-6K轟炸機的航程和載彈量,不足以支撐起“戰神”的美譽,因此,轟-6K只能是中程轟炸機,“戰神”的桂冠還是留給即將橫空出世的某型隱形戰略轟炸機機吧。
因為轟-6K的航程達不到載彈量20噸、無空中加油狀態時飛行距離達到1萬公里以上-關於“戰略轟炸機”的硬性指標,轟-6K的最大航程在輕載狀態下即外掛2枚射程2500公里的長劍-20巡航導彈時,尙不足8000公里。
因此,轟-6K距離戰略轟炸機的硬性指標還相差很遠的距離,所以有待軍工的努力,讓某型載彈量20噸、航程1萬公里以上的隱形戰略轟炸機儘快入役,我軍真正具備“三位一體打擊”的戰略核打擊能力。
-
8 # 歷來現實
所謂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就是能夠通過陸基,空基,潛艇等三種不同的載具發射核武器,實現全球投送的目的。
這種能力門檻相當高,放眼當代,全球只有兩個國家擁有這種體系。近年來,中國的軍事工業有了極大的發展,一大批新銳武器紛紛亮相,其中,不少填補了中國此前的空白,轟6k戰略轟炸機的大規模服役,使得我們初步具備了理論上的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
可是就是在這些核武器俱樂部的國家中,也並不是所有的國家都具備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其中,最大的技術瓶頸,那就是空基打擊能力缺失。在核武器俱樂部中印度和巴基斯坦這兩個國家只具備陸基核打擊能力,而且他們也不具備全球投放能力,屬於俱樂部中的底層會員,英法這兩個國家只有海基核打擊能力,曾經也曾擁有陸基中程彈道導彈,但是,隨著中導條約的簽訂,這兩個國家就乖乖的、毫無保留地銷燬了中程彈道導彈,所以這兩國屬於祖上曾經闊過的。
如果要發展陸基戰略核打擊能力,對於這兩個國家的科學水平而言,應該不是一件難事,但是如果要再進一步打造出屬於自己的空基戰略核打擊能力那就有一點強人所難了,真心力有不逮,所以這兩個國家在這個俱樂部中,屬於中層會員。
是什麼制約了英法等核俱樂部國家發展戰略轟炸機呢?首先,戰略轟炸機,它必須是一款大飛機,只有飛機足夠大,才能有大載油量,大載彈量,以及足夠遠的航程,這三者缺一不可,大飛機對於中國人來說是一個百年的夢想,對於其他國家的人來說,何嘗不是?
這是一個國家工業頂尖水平的體現,不僅僅侷限在飛機制造業這一個行業,他是一個多學科,多工業門類合成的系統工程,只有工業基礎強大到一定程度,工業門類又相對比較齊全的國家,才能夠獨立自主開發,不僅如此,作為一款特殊的大飛機,戰略有著自己不同於普通大飛機的特殊性,比如,它的隱身效能,它的突防能力。
所以,戰略轟炸機專案,既是對一個國家工業實力的檢驗,也是對一個國家高精尖技術的一次巡禮,所以能夠發展戰略轟炸機的國家只有這三個。
那麼有的朋友就會說了,法國不是在歷史上,推出過協和式超音速客機嗎?這不就是我們所說的大飛機嗎?
更何況賣隊友這件事情,英國人和法國人又不是沒有做過。
還有一點很重要的就是英法兩國囊中羞澀,要發展戰略轟炸機必須要有大投入,現在的情況是地主家也沒有餘糧,英國的伊麗莎白級航空母艦險些裸奔,英國人那來閒錢研究這樣一個大殺器?同樣,法國人,情況也不比英國人好到哪裡,所以要搞戰略轟炸機專案心有餘而力不足。
一旦爆發核戰爭,這些隱藏在大洋深處的海底殺手才是這兩個國家安身立命的殺手鐗!同樣的道理,也使得以色列放棄戰略轟炸機的研發,當然,他們國內的科技實力也支撐不起這麼一個高精尖的大專案。
至於印巴這兩個國家,他們一來實力有限,更何況,這兩個國家背後的勢力也不允許他們有太多的想法。
正是在這些原因制約下,使得世界上只有美俄兩個國傢俱備三位一體的戰略核打擊能力,這個門檻不可謂不高。
回覆列表
核彈頭並不算大
“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的標準相對低一點。五常與以色列、印度都具備,巴基斯坦少一個潛射能力。冷戰時期,英國裝備過勇士、勝利者與火神中程轟炸機,法國使用過PhantomIV 中程轟炸機,作戰半徑大概都在3000公里左右,蘇聯解體後中程轟炸機失去了目標,英法也把它們都退役了。英法也有陸基中程彈道導彈,英國把潛射三叉戟導彈上了岸,法國裝備了S3D中程彈道導彈,隨著“中導條約”簽訂,英法隨即銷燬了中程彈道導彈。不過,英法仍然具備使用巡航導彈與戰鬥機投入核彈的能力,加上先進的核潛艇,英法在“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上勉強及格。
英國火神轟炸機
法國Phantom轟炸機
印度與以色列也具備“三位一體”核打擊能力。印度“烈火-5”導彈,射程超過5000公里;以色列竟然比英法厲害,他們有“傑里科”-2中程彈道導彈,並且能夠運載核彈。空射方面,以色列用F-16戰機,印度用蘇-30戰機。潛射方面,以色列用海豚級潛艇發射巡航核彈,印度的殲敵者號核潛艇的可以發射射程700公里的彈道導彈。
俄羅斯T-圖-160轟炸機
那麼,到底“三位一體”戰略核打擊能力的門檻在哪裡呢?這是各國根據自身處境綜合權衡的結果,制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三點:一是戰略上不需要,比如英法二戰後就放棄了全球爭霸的慾望,又有美國老大哥保護,只有保持最低限度核反擊能力就行了,核潛艇完全能夠勝任,再說了第一波核打擊可以對幾十萬平方公里的國土無死角覆蓋,彈道導彈與轟炸機也將難以儲存。以色列、印度、巴基斯坦更是如此,最遠5000公里投射核彈的能力就夠用了。二是錢的問題,全部搞戰略武器,不是一般的燒錢,從經濟能力來看也就我們和美國能夠玩得起;俄羅斯繼承了蘇聯大量遺產,改改弄弄,在戰略投送能力上排在了世界第二位。
重點講一下第三的制約因素,技術問題。關鍵就是遠端戰略轟炸機,首先是大推力發動機一直制約著我們的大飛機的研發,2013年運-20首飛,理應有能力開發一款遠端戰略轟炸機,可是我們又看不上了,要搞隱形戰略轟炸機。搞隱形戰略轟炸機,必須走飛翼佈局技術路線。要知道,B-2隱形戰略轟炸機是經過數十年技術積累的產物,飛翼佈局的量產型號僅此B-2轟炸機一款,其他國家折騰了好多年也未見起色,足見飛翼佈局技術壁壘之高。所以,我們還需要耐心等待,應該就在不久後的幾年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