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秦穆公能稱霸西戎,並不是偶然現象,作為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有其自身的特點。

    敬賢禮賢,知錯能改

    秦穆公雖然說出百里奚太老了,言下之意是太老了就不中用了,但他發現百里奚確有才能後立刻就糾正了自己的說法,並將國政交給了百里奚,對賢者給予充分的信任。

    在秦國三將戰敗後,自己能穿孝服,承認自己的錯誤,並繼續委以三人兵權,以至於最終擊敗了強大的晉國一雪前恥。

    恩怨分明,因勢利導

    秦穆公對晉國有著很複雜的情感,可以說又愛又恨,當晉國遭遇天災需要糧食時,秦穆公採納了百里奚的建議,百姓無罪,體現了明君風範,當然這種說法我認為是一種宣傳而已,至於始作俑者當然是身邊的賢臣能人了。

    同時他又助晉文公重耳回國繼承大統,為了重耳這位兄弟可以說是費盡心思殫心竭慮。不過換一個角度,重耳不過是秦穆公要控制晉國的一枚關鍵棋子,他自然要鼎力相助。收買人心和四海歸心其實是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失敗者的自白,一個是成功者的史書罷了。

    英明果敢、多謀善斷

    秦本紀的最後有這麼一段描寫,說的是秦穆公死後有很多人陪葬,這裡面還包括一些秦國的能臣,因此說秦穆公最後有一個大汙點不能成為霸主。

    我看後跟不以為然,因為如果此事屬實,那麼秦穆公豈不是老糊塗了讓能臣陪葬,誰來輔佐自己的兒子呢?我看除非是發瘋了,否則我都不會搞這麼蠢的事。如確實讓能臣陪葬,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這幾個人對於太子是有威脅的存在,如不剪除後患無窮,這才是最合理的解釋吧。

    不合理的現象,合乎情理的解釋,這才是我們看歷史應有的態度吧。

  • 2 # 師說歷史

    一、秦國的地理位置

    地處關中平原地帶,南北均有高山阻隔,國家要想發展,只能東西向擴張,東邊的是晉國,西邊的是西戎。

    二、秦國國力和軍事實力發展

    1、與晉國聯姻。秦繆公夫人為晉獻公的女兒,夷吾及晉文公的姐姐,秦繆公的侄女又是晉文公的夫人,長期的秦晉交好,為秦國爭取了和平的發展時間。

    2、任用賢能,如百里奚、蹇叔、丕豹、孟明視、白乙丙、西乞術等人,秦國的國力和軍事實力均得到大夫提升。

    三、秦國戰略方向的調整

    秦穆公中後期,尤其是在晉文公逝世後,秦國的主要目標是向東稱霸中原,但經過崤山之戰、彭衙之戰及王官之戰等三次戰爭後,秦繆公意識到,晉國很強大,東向的戰略很難實現,於是把國家發展戰略調整為西向。

    四、人才的吸收及任用

    1、由余本是晉華人,後來投奔西戎,深受戎王器重。在代表西戎出使秦國的時候,被秦穆公發現是個人才,於是使用離間計獲得由余。

    2、在獲得由余後,秦穆公非常厚待由余,這個人很有才,也很瞭解西戎的情況,後來秦穆公採用他的計謀攻打戎王,獲得12個屬國,開闢千里疆土,稱霸西戎。

  • 3 # 苦茶庵

    秦穆公(?一前621年),也稱秦繆公,嬴姓,名任好。秦穆公是春秋時期秦國最有作為的國君,也是所謂春秋五霸之一。

    秦國僻處西陲,原是居住在今甘肅東部的一個嬴姓部落,周初為附庸小國,曾經為周天子放過馬。周平王東遷時,秦襄公因幫助天子東遷,出過一些力,才被封為諸侯,周平王把岐山以西之地賜給了秦國。然而當時這一帶有許多戎人分佈,秦人經過艱苦的戰鬥才最終驅逐了戎人,佔據了這一地區。後來又定都於雍(今陝西鳳翔南)。秦國國小民弱,在群雄並起的春秋時代,與其他強國相比顯得很不起眼。到了秦穆公時,國力才逐漸強大起來,已經佔有了大半個關中。

    秦穆公勵精圖治,重視任用人才,其麾下有一批傑出的人才如百里奚、蹇叔、由余等。關於秦穆公發現人才,任用人才,還有許多故事,如他對百里奚的發現,就很有啟發意義。百里奚本是虞國大夫,晉獻公滅亡虞國時俘虜了他,秦穆公娶晉獻公的女兒時他是作為陪嫁奴隸送往秦國的。可是他卻在半途中逃跑了,當他逃到了楚國的邊境線時,被楚兵當作奸細抓了起來,於是百里奚就在楚國放牛,後來又去放馬。當時有一個從國投奔過來的武士叫公孫枝,向秦穆公介紹了百里奚,認為他是個了不起的賢才。於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經過一番周折後,秦穆公總算打聽到了百里奚的下落,就備了一份厚禮,想派人去請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國來。公孫枝說:“這可萬萬使不得。楚國讓百里奚放馬,是因為不知他是個賢能之士。如果您用這麼貴重的禮物去交換他,不就等於告訴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嗎?楚王肯放他走嗎?”秦穆公問:“那你說怎樣才能弄回他來?”公孫枝答:“應該按照一般奴僕的價錢,花五張羊皮把他贖回來。”於是穆公使者用了五張上等的羊皮換回了百里奚,並委以重任。由於百里奚是用五張公羊皮贖回來的,所以人稱其為“五大夫”。後來百奚又向穆公推薦了蹇叔和他的兒子西乞術、白乙丙,這些人都得到了重用。不久百里奚的兒子孟明視也投奔到秦國來,被秦穆公拜為將軍

    秦穆公用五張羊皮交換百里奚的故事,遂成為千古佳話。

    秦穆公還能做到寬厚待人。秦穆公有一次外出時丟失了一匹駿馬,親自出去找,看見有人已經把自己的馬殺掉了,正在一起吃肉。這些人看見國君來了,都非常害怕,秦穆公卻說:“我聽說吃駿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於是便拿出酒給們喝。這些殺馬的人都感到十分慚愧。過了三年,晉國攻打秦穆公,把秦穆公包圍了。正在危急的時候,突然有一些人衝破了晉軍的包圍圈,把秦穆公救了出來。秦軍乘機反攻,不但獲得了大勝,還抓獲了晉惠公。原來這些人就是那些殺馬的人,為了報答秦穆公而拼死相救。

    秦穆公的寬厚還表現在其與晉國幾代國君的關係上。秦穆公娶了晉獻公的女兒,因為有這樣一層關係,所以他一直對晉國十分友好。晉獻公死後,國內大亂,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當上了國君。晉國發生災荒,秦國拿出糧食幫助晉國。後來秦國發生災荒,晉惠公不但不拿出糧食支援秦國,反而乘機發兵攻打秦國,結果被秦軍打敗,不得已割地求饒,還叫兒子公子圉到秦國做人質這才將兩國的關係修好。秦穆公為了加強兩國的關係,還把女兒懷嬴嫁給了公子圉,使兩國親上加親。晉惠公危,公子圉偷偷地跑回晉國當了國君,是為晉懷公。這件事情使秦穆公很生氣,於是他又幫助晉文公重耳回國當上了國君,並且把懷嬴又嫁給了重耳。如果沒有秦穆公的幫助,重耳肯定是無法當國君的,也就無法成為春秋五霸之一了。

    秦穆公知人善任,不以一時的成敗論英雄。晉國自從晉文公離世後,與秦國的關係逐漸緊張。作為這一時期的大國國君,秦穆公也想成為中原霸主,這一點也是無可非議的。秦國大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率軍滅亡滑國後,返回途中經過崤山,被事先埋伏的晉軍擊敗,三位大將也被俘虜了。三人被放回時,秦穆公身穿喪服親自到城外迎接他們。孟明視等人看到秦穆公,急忙跪下請罪。而秦穆公不但沒責備他們,反而自己承擔了責任,希望他們勿忘國恥以圖再起。孟明視等人見秦穆公沒有怪罪他們,仍舊叫他們掌握兵權,十分感激,決心立功贖罪。他們操練士,演練陣法,為報仇而不懈地努力。公元前625年,孟明視向秦穆公請示,率兵攻伐晉國。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位將軍率領400輛兵車出發,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次他們三人又一次戰敗了,覺得這回秦穆公不會饒過他們了。沒有想到的是,秦穆公並沒有責備他們,仍讓他們繼續執掌兵權,這使他們對穆公感恩不已。

    經過兩次的失敗,孟明視認真從自己身上找原因。他還變賣家財,撫卹傷亡將士家屬,親自訓練軍隊,和士兵朝夕相處,同甘共苦。就在他正緊張訓練部隊的時候,晉國聯合宋、陳、鄭等四國,共同出兵進攻秦國。孟明視見四國聯軍士氣昂揚,決定避其鋒芒命令緊閉城門,加緊訓練。許多秦華人都認為孟明視輸怕了,成了膽小鬼,建議解除他的指揮權。秦穆公卻對他抱有很大的信心,認為他一定能完成自己的使命。公元前624年,秦軍經過孟明視等將軍的嚴格訓練,已經是一支兵強將勇、英勇強的軍隊了。孟明視認為征伐晉軍的時候到了,他請求率軍出征,並且發誓如不能獲勝決不回國見家鄉父老。秦穆公這次出動50輛兵車,撥給了充足的糧食,又撥給出徵兵士家屬糧食和錢財,以解士兵後顧之憂。秦軍渡過了黃河,孟明視下令燒燬渡船,表示不獲勝利便不生還。秦軍一路勢如破竹,沒幾天就把過去被晉軍攻的城池收了回來。晉襄公下令晉軍堅守,不得與秦軍交戰。秦穆見失地已經收復,也大挫了晉國的威風,於是帶領大軍到達崤山把上次陣亡將士的屍骨埋好,並親自祭奠一番。孟明視、西乞術和白乙丙跪在墳前,大哭不止,將士們都很感動。

    儘管此次戰役秦軍獲得了勝利,但由於晉國畢竟是大國,實力強大,而且控制通向中原的交通要道——崤函一帶,使得秦軍很難逾越,一次戰役的勝利並不能改變這種基本態勢。這種形勢迫使秦穆公不得不把戰略的重點放在西部,以擴大秦國的地盤和人口,為將來爭霸中原做準備。

    當時,在今陝甘寧一帶,分佈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他們生產落後,各有所長,不相統一。他們常常突襲秦的邊地,搶掠糧食、牲畜,擄奪子女,給秦人造成很大的威脅。秦穆公向西發展時採取了先強後弱,依次征服的謹慎策略。當時,西戎諸部落中較強的是綿諸(今甘肅天水東)、義渠(今甘肅寧縣北)和大荔(今陝西大荔東)。公元前623年,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包圍了綿諸活捉了綿諸王。接著乘勝前進,先後征服12個戎狄小國(一說滅國20多個)。秦國闢地千里,國界南至秦,西達狄道(今甘肅臨洮),北至朐衍戎(今寧夏鹽池一帶),東抵黃河。周襄王派召公帶了金鼓賜給秦穆公,以表示祝賀。

    秦穆公在位共39年(前659—前621年)。為了使國家強盛,秦穆公四處蒐羅人才,史書中說他“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來丕豹、公孫支於晉”。有這些謀臣武士輔佐穆公,使得秦國兵強馬壯。由余長期生活在戎人中,對他們的情況非常熟悉他的建議穆公很重視。秦國根據由余的計劃,才逐漸滅掉西方戎人所建立的許多國家,開闢了國土千餘里。

    公元前621年,秦穆公死去,用了177人為他殉葬,這是自西周以來用人最多的一次殉葬,反映了秦國社會落後、野蠻的一面。秦國很有才幹的子車氏“三良”,即奄息仲行、針虎也在殉葬人群之列。如此毀滅人才,使秦人非常哀傷遂創作了《黃鳥》之詩來哀悼他們,其中寫道:“彼蒼者天,殲我良人;如可贖兮,人百其身!”意思是青天啊,怎麼能把這麼善良的人殉葬了!如果可以贖命,我們寧願出一百條命將他們換回!表達了對人殉制度的強烈不滿。

  • 4 # 河北小夥遊天下

    在中原爭霸如火如荼的時候,西方的秦國變得越來越強大。公元前628年,晉國的重耳公死了。有些人說服秦始皇和牧公去討伐鄭國。從前,秦國待在鄭國,幫助鄭國防禦的將軍也給秦穆公寫了一封信,信中說;鄭國北門的防禦工作在我們手中。

    秦始皇召集大臣們討論如何進攻鄭國。簡伯伯說:“他們正在調集軍隊,進攻一個遙遠的國家。我們都很疲倦。再說,這麼長的隊伍誰能騙得了呢?秦牧公不聽,派白莉的兒子孟名石為主力,建伯伯的兩個兒子習名石和白一c為副官,帶領三百多名士兵秘密前去與鄭作戰。次年2月,秦國軍隊進入川邑(今河南省)。明師很震驚,親自去見了那個自稱為使者的人。使者說:“我叫賢高。我們的君主聽說有三位將軍要來中國,鄭國來,特意派我送一份謙虛的禮物給你們計程車兵,以表示我們的感謝。

    他就獻上四張皮,十二隻肥母牛。孟當鄭毫無準備的時候,明師本想出其不意地出其不意,但鄭的使臣們卻大老遠地趕來報效,這說明鄭國已經做好了出其不意的準備,這是不可能的。他接受了禮物,說:“我們不去你的國家。你為什麼這麼麻煩?只是回去。”弦高了,孟鳴施對他的將軍說:“鄭國準備好了。這次突襲沒有成功的希望。然後他回到秦國。事實上,孟名仕線上的高時,弦高只是一個牛的商人,他把牛滑城市做生意,只是遇見了秦的軍隊,他看到秦軍隊報告鄭太遲了,他匆忙傻瓜孟名仕部長鄭的狀態,一邊傳送回鄭的國王報告。

    晉國也知道秦國暗中攻打鄭國。晉國的將軍賢禎認為這是攻打秦國的好機會。晉襄公親自帶兵向瑤山開路,瑤山地形十分險峻,金軍在那裡佈下的網只等著秦軍來。孟他們在一次姚山下埋伏,被晉軍包圍在左右為難之中,秦兵的死和秋兵的死,孟明師、西膳房、白三將軍全部被活捉。他的母親文英,是秦華人。她不想和秦國成為敵人。不如把他們放好,讓秦牧公懲罰他們。公爵聽了母親的話,釋放了明師。冼振將軍一聽到明示王的話,就去見他,他說:“士兵們打了這麼大的勁才抓住他們,那麼讓他們走有多容易呢?”他憤怒地往地上吐唾沫。晉襄公聽說也很後悔,立即派楊將軍帶領一隊人迅速追了上去。

    孟名石三人在拼命奔跑後被放走,到黃河發現身後有晉軍追趕,在這關鍵時刻幸好有一艘船停在河邊,他們跳了起來。楊爸爸來到河邊的小船已經離開了岸邊,楊爸爸在岸邊大喊:“請回來,我們的主人忘了給你準備好馬匹,特地讓我來送幾匹好馬。”孟名石站在船頭說:“我很感激你原諒了我們。我怎麼敢再接受禮物了?孟明示等人回到秦國,秦牧公聽說國軍被殲滅,便穿著便衣親自到城外迎接他們。孟三人跪在地上認罪,秦牧公說:“這是我的錯,沒有聽從你父親的勸告,害了你輸了,怎麼能怪你呢?”而且,我不能因為一個人犯了一點錯誤就否定他的偉大!”這三個人感激得流下了眼淚。在那之後,他們認真地訓練士兵和馬匹,一心要為秦國報仇。

    公元前625年,明示請求秦始皇出兵為瑤山報仇,秦始皇同意了。孟鳴獅等三位將軍,率領四百名士兵來到晉國,晉國的公沒想到,在孟鳴獅也遭受了一次失敗。秦始皇仍然沒有做他的罪行,但孟名仕真的很抱歉,好像欠了國家一筆債,他拿出了自己的財產和工資,給了戰爭中死去的戰士一家。他和士兵們過著艱苦的生活。士兵們吃粗糧,他也吃粗糧。公元前624年,瑤山戰役後第三年夏天,孟名士為選拔全國最好計程車兵做了充分的準備,又派出了500多輛軍車。當部隊渡過黃河時,孟鳴石對戰士們說:“我們這次要出去,只進不退,我要把船燒了我們怎麼看?”每個人都說:“燒!勝利不怕沒有船!打也別回來!”孟明師的戰士們壓抑了幾年的憤怒和仇恨,就在這個時候爆發了。

    晉王與大臣商議後,下令只守城池,不許與秦國作戰。秦國的軍隊進進出出地攻打晉國。有人對秦王說:“晉國已經投降了。他們不敢出來打架。秦木功將帶領部隊前往瑤山,三年前去接埋在山坡上的陣亡將士,秦木功帶領孟等將士祭奠,剛剛回到班中。秦國打敗晉國後,中原霸主、西部小國和西榮部落競相進貢,秦國從此成為西榮的霸主。

  • 5 # 秉燭讀春秋

    秦穆公又稱秦繆公,人稱嬴任好,秦國第九位國君,春秋五霸之一。

    首先普及一下“春秋”的由來,順帶說一下秦國的由來。

    話說周武王在姜子牙的輔佐下滅了商朝建立了周朝,由於周朝面積很大,周武王就把他的子孫後代以及開國元勳分封各地,目的就是讓他們拱衛京都。

    比如姜子牙被封到了齊地,建立了齊國。

    秦國的祖先秦非子,由於為周朝養馬有功,周天子把岐山以西的一小塊地割給了他,秦國的發源地就在西岐。

    (秦非子)

    轉眼二百多年過去了,由於當時的周天子周幽王沉迷酒色,為博得美人褒姒一笑,竟烽火戲諸侯,結果被犬戎殺身滅國,西周滅亡。

    隨後諸侯們擁立周幽王的兒子繼位,史稱周平王。

    周平王為了躲避西戎的侵擾,把京都東遷到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

    從東周遷都後算起,史學家把這段時間稱為春秋時期,到“三家分晉”後算起,這段時間被稱為戰國時代。

    在周平王遷都的時候,當時的秦國國君秦襄公,由於出力幫助周平王遷都有功,秦國被封為諸侯國。最後還把收復被西戎佔領的失地的任務交給了襄公。

    從此以後,秦國就和西戎開始了死磕。

    從上面可以看出西戎十分強大和彪悍,否則西戎也滅不了西周。

    西戎是周朝時對邊陲少數民族的一種稱呼,是指今陝西,甘肅,寧夏等西北地區,在周朝時以犬為圖騰的非華夏部落。

    這些部落多數是遊牧民族,逐水草而居,尚武好戰。

    當時的的華夏民族稱這些少數民族為犬戎。

    到西周末,西戎為了尋找水源而東侵,此時周幽王廢馳國防安逸享樂,致使造成了西周的滅亡。

    說實話,西周滅亡東遷國都,無形之中給了天子腳下的秦國發展的空間。

    周平王遷都時許諾:“秦國君王有本事把西戎侵佔的地方奪回來,你一半我一半。”周平王原本想許了一個空諾,西戎那麼強大,收復失地等於虎口奪食,誰能做到呢?

    然而秦國的第九位君王秦穆公做到了,秦穆公滅12國稱霸西戎,秦穆公是如何做到的呢?

    秦穆公稱霸西戎

    秦穆公之所以能稱霸西戎,是因為得到了一個人才,這個人才的名字叫由余。

    西取由余於戎。——史記

    由余的祖先本是晉華人,因內亂避難到了西戎。

    到後來由余才能出眾成了戎族的大夫,由余會中原語言和晉國方言,因此被戎王派遣出使秦國,意思是觀察一下秦國的情況。

    隨後由余奉命出使秦國,秦穆公熱情招待,為了炫耀秦國的富足,秦穆公展示金銀寶器以及積蓄。

    由余看了卻不以為然,平靜地說“如果這些財富是鬼神營造的,那麼就使鬼神勞累了,如果是老百姓營造的,那麼就使老百姓受苦了”。

    言外之意就是說,這些財富又不是你秦穆公創造出來的,你有什麼可顯擺的?

    秦穆公覺得由余說的話很奇怪,不解問答,中原各國藉助詩書禮樂和律法處處理政務,還時不時出現禍亂,現在戎族沒有這些,用什麼來治理國家呢?

    由余一聽笑了,說道:“中原的禍亂,正是這些禮樂和財富造成的”。

    秦穆公更加不解。

    由余接著說:“禮樂和財富只能造成一時的太平,太平日子就造成了國君的驕奢淫逸,為了貪圖更大的享樂和財富,君王就會用嚴厲的律法來統治百姓,天長日久百姓怨聲載道呼籲實行仁義,如此上下相互怨恨,於是出現篡奪屠殺。

    由余最後說“這都是禮樂法度造成的禍根”。

    穆公聽罷陷入沉思,西周不就是這樣亡的?穆公心中充滿了對由余的欣賞,決定把他留在身邊。

    到了晚上,穆公召大夫王廖商量如何留下由余?王廖出主意說:“咱們高規格接待由余,並且延期他回戎的時間,給戎王造成一種假象——由余樂不思蜀,想留在秦國。

    這計謀說白了就是離間由余和戎王之間的君臣關係。

    秦穆公依言而行,日則和由余開懷暢飲,夜則和由余抵足而眠,到了歸期,秦穆公熱情挽留,實際是堅決不放他走。

    戎王一再催促,如此堅持了一段時間,秦穆公看火候差不多了,這才放走了由余。

    戎王果然中計了,此後開始疏遠由余,由余所提的各種建議和計謀,戎王一概不予採納。

    這時秦穆公不斷派人秘密聯絡由余,傳達了只要由余來秦國可高官厚祿。

    一邊是熱臉貼冷屁股,一邊是笑臉相迎,由余最終選擇了“棄戎投秦”。

    大家想一想,由余在戎做了多年的大夫,對犬戎的情況瞭如指掌,秦穆公等於挖來了戎王的左膀右臂。

    傳說由余投秦時,秦穆公廢朝三日大宴群臣為之慶賀。

    由余不負穆公之期望,隨後奇計百出。比如他獻計秦穆公,以向戎王示弱為名,獻若干美女和歌妓以及樂曲,目的就是消弭戎王的鬥志,惰其政。

    戎王從沒有見過如此妖豔的美女和聽過如此悅耳的音樂,沉浸在色慾溫柔之鄉不能自拔,整整一年不曾遷徙更換草地,牛馬餓死一半兒。

    趁著西戎元氣大傷,秦穆公在由余的計謀和百里奚等人輔佐下,一口氣滅了西戎12國,秦國國土面積大增,秦穆公稱霸西戎。

    此後,曾經天子腳下的小秦國成了春秋五霸之一。

  • 6 # 阿水有話說

    秦國原是一個嬴姓部落,僻處西陲,周初為附庸小國。到西周末年,周幽王昏庸無道,又因擅廢太子,太子的外公申侯聯合犬戎攻破鎬京,周幽王被殺,西周滅亡。之後即位的周平王為躲避犬戎的騷擾,將都城從鎬京遷到了洛邑,秦襄公等諸侯王帶兵護送周平王至新都。為了獎勵秦襄公的護送之功,周平王封秦襄公為諸侯,賜給他岐山以西的土地,秦正式成為諸侯國。

    秦國國小民弱,雖然經過秦國幾代國君的努力,逐漸有了起色,但在群雄並起的春秋時代,國力與其他諸侯國相比顯得還是不太起眼。

    公元前659年,秦成公去世後,秦穆公繼位。秦穆公,嬴姓,趙氏,名任好,是秦國第九位國君,是春秋時期秦國最有作為的國君,"春秋五霸"之一。

    那麼在接手的秦國基本盤不太好的條件下,秦穆公為什麼能帶領秦國迅速崛起,自己也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呢?

    首先是秦穆公有遠大的志向。明朝王陽明在《教條示龍場諸生》寫到:“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

    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秦穆公從繼位的那天起,就不甘心就只是做一個偏安一方的諸侯王,他劍指中原,一心效仿齊桓公要做霸主。他一直覺得秦國被中原諸侯國輕視,在諸侯國中地位太低,所以他在位期間一直致力於把秦國發展成為強國,並積極行動,付諸實踐,最後取得了成功。

    其次是秦穆公非常重視人才。為了使國家強盛,秦穆公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他在位期間四處積極搜求人才,開秦國先河大膽任用非本國的人才。

    秦穆公先是從晉國招來人才丕豹、公孫支。其中公孫支被秦穆公尊為師,他不僅幫助秦穆公出謀劃策,還給他推薦人才。

    秦穆公聽公孫支介紹說百里奚是個治國之才,便一心要將他招致麾下。百里奚本來是虞國亡國之臣,因為不願意在滅掉虞國的晉國做官,做了晉國公主的陪嫁奴僕,後來逃到楚國。秦穆公害怕楚王知道百里奚的賢能,用五張黑公羊皮從楚國贖回百里奚。秦穆公與百里奚談了三天,就直接封百里奚為五羖(gǔ)大夫。後來百里奚推薦同樣極具治國才華的蹇叔,秦穆公馬上從宋國迎來蹇叔,封為上大夫,遷右庶長。

    由余本來效力於西戎部落綿諸,戎王派由余出訪秦國。秦穆公見由余是個人才,內心很是欽慕,便用聲色腐化戎王,由余對戎王漸漸失望,秦穆公這邊又不斷給由余伸出橄欖枝,由余最後不得不棄暗投明,也投奔了秦國。

    此外,秦穆公還重用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等年輕將領,放手讓這些年輕人在實戰中歷練成長。

    後來秦朝丞相李斯的諫逐客書這樣提到:“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邳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並國二十,遂霸西戎。”,就是對秦穆公重視人才最好的總結。

    經過一番努力,秦穆公帳下一時間人才濟濟,這些謀臣武將,輔佐秦穆公,使秦國迅速崛起,成為諸侯國中一股不可小覷的勢力。

    接著就是秦穆公在外交策略的成功。

    到了秦穆公時候,秦國透過不斷征服周邊少數民族,基本佔有了整個關中地區。秦國要繼續擴張發展,要麼東進,要麼西擴。秦穆公也向往中原地區,一心想要東進,只是東邊的鄰居晉國也是強國,那麼秦穆公是如何處理與晉國的外交關係的呢?

    首先,秦穆公剛繼位的時候,在位的是晉獻公,剛剛完成曲沃代晉的晉國實力很強,秦穆公意識到暫時不能與晉國爭鋒,只能合作,他主動向晉國提親,最終迎娶了晉獻公的大女兒。後來晉國發生了驪姬之亂,晉國國君更替,但晉國實力仍然強大。於是秦穆公抓住時機,又主動地先後護送晉惠公、晉文公回國繼位,特別他還將女兒嫁給晉文公,兩國結為秦晉之好。

    總之,在晉獻公、晉惠公、晉文公在位期間,秦穆公一直保持清醒的頭腦,一直努力與晉國維持友好關係,因為他知道兩強相爭,是雙輸,和平局面則是雙贏,這也為秦國內部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然後是秦穆公心胸寬廣,這讓他在國內得到人民的愛戴,在諸侯國中也有不錯的名聲。

    其中一個例子就是,有一次秦穆公丟失了自己幾匹名馬,後來查到是被一群農民給殺掉吃了,秦穆公的牧官於是大為憤怒,把這些農民全部判死刑。然而秦穆公知道了這件事了,非但沒有誅殺他們,反而說吃駿馬的肉不喝酒是要死人的,再將自己的美酒賞賜給他們。試問這有幾個國君能夠做到?後來,秦穆公與晉惠公在韓原交戰,在交戰中,就是這群農民捨生忘死幫助秦軍反敗為勝,這不得不說就是秦穆公心胸寬廣的福報。

    秦穆公的寬厚還表現在其對待晉惠公的表現。晉獻公死後,國內大亂,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國當上了國君。秦穆公立晉惠公夷吾前,晉惠公允諾將河西之地割讓給秦國。晉惠公即位之後,卻食言了,不肯交出秦國河西之地,對此秦穆公十分大度地忍了。

    後來,晉國發生災荒,秦穆公出於對晉國百姓的憐憫,拿出糧食幫助晉國。後來秦國發生災荒,向晉國求糧,晉惠公卻恩將仇報,不僅不念秦國舊恩,反而出兵攻打秦國。秦晉兩國於是大戰於韓原,最後晉軍大敗,晉惠公被俘,按理說晉惠公早就該被處死了,但最後秦穆公還是放晉惠公回國了,可以說十分大度了。

    最後是秦穆公知錯能改,能及時調整擴張戰略。

    在秦穆公的治理下,秦國國力大增,秦穆公一心想要問鼎中原,但無奈被強大的晉國扼住東進之路。好不容易等到晉文公過世了,秦穆公覺得自己終於有機會稱霸天下了,於是不顧百里奚和蹇叔的勸諫,讓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帥軍東出函谷關,在偷襲鄭國不成後趁勢滅掉了晉國屬國滑國。這惹惱了晉國,驕傲自大的秦軍在崤山被晉軍伏擊大敗,主帥都被俘虜了。在秦姬的周旋下,孟、西、白三人自晉國逃回,穆公不但親自迎接他們的歸來,還將全部責任攬在自己身上,仍舊令三人掌軍。經過休整,一年之後孟明視再次率軍出征晉國,結果還是打了敗戰。沒想到歸國之後,秦穆公依舊對孟明視信任如初,孟明視十分感動,更加用心練兵,終於在第三次出征的時候大敗晉軍,終於盡雪前恥。

    儘管此次戰役秦軍獲得了勝利,但由於晉國畢竟是大國,實力依舊強大,而且控制著通向中原的交通要道——崤函一帶,使得秦軍很難東進,一次戰役的勝利並不能改變這種基本態勢。

    都說: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一定會為你開啟一扇窗。之後秦穆公痛定思過,決定不再執著於東進,開始把戰略的重點放在西部,以擴大秦國的地盤和人口,為將來爭霸中原做準備。

    當時,在秦國西邊,生活著許多戎狄的部落和小國。而秦穆公用由余之策,專心治戎,終於“益國十二,開地千里”。秦穆公對戎人的勝利,讓周王室都派人來祝賀,並賜金鼓,希望他擂鼓繼續向戎人進攻,這就是史書上所說的秦穆公“稱霸西戎”。

    後來,齊景公曾經問孔子日:“昔秦穆公國小處闢,其霸何也?”孔子的看法是:“秦,國雖小,其志大;處雖闢,行中正。身舉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紲之中,與語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雖王可也,其霸小矣。”就連一代聖人也是對秦穆公讚譽有加,都覺得秦穆公的所作所為都不僅可以稱霸,都可以稱王了。

    綜上所述,秦穆公心胸寬廣,志向遠大,敢於任用來自其他國家的人才,執行正確的外交策略,知錯能改,能及時調整擴張戰略,這些都是他成為春秋五霸之一的主要原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問一下男生們,當你們喜歡上一個女生,是想要立刻得到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