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15速食小廚師

    一、武安燻肉

    武安小吃首推燻肉。這裡的燻肉做工精細,用料考究,味道鮮美,肥而不膩,越嚼越香。做燻肉要分三步。第一步是挑選主料和洗肉,一般要選擇新鮮的豬頭和豬下水做原料。豬頭上的毛要用火柱燙掉,再拿石頭搗,以便去掉毛根和褶皺中的汙垢,然後再用刮刀刮淨刮白。耳內汙垢也是先燙後刮,不留半點髒物;豬下水必須去掉異味,豬肚和豬腸要用花椒、食鹽、醋、鹼等反覆揉搓,直到把其中的汙垢除淨。最後放入清水中反覆清洗。第二步是煮肉,煮肉是味道好壞的關鍵(舊社會武安的大戶人家都儲存有煮肉的秘方概不外傳的),即在清水中加入老湯,放好肉料後,將洗淨的肉放入湯中即可依次用大火、中火、文火、小火進行燒煮。第三步是燻,把經過在湯中浸泡,然後晾乾的豬頭肉和下水放在鐵篦子上,用瓦盆兒蓋好,點燃鋸末燻烤,鋸末除了松柏木鋸末不能用外,其他常見雜木的鋸末都可用,燻好後還要在肉皮上抹一層香油,這樣,不僅味道香,而且長期儲存不會風乾。 (趙貴清)

    二、武安燻雞蛋

    武安燻雞蛋,就是把新鮮的雞蛋,用清水煮熟,撈出後放入冷水中,然後砸裂蛋皮,再放入配有茴香、大料、花椒、鹽等佐料的原湯中稍煮,火候要適中。煮好後撈出,待原湯晾涼後,把雞蛋放如湯中浸泡8小時以上,讓佐料香味兒浸入蛋內。待雞蛋泡好後去皮,晾乾,再上專用的燻盆燻烤,盆內有帶方格的篦子,一個格放一個雞蛋,點燃鋸末,用文火一邊燻,一邊翻動。燻好後,外塗小磨香油。此法制出燻蛋色香味俱全,表面微皺,顏色發紫,蛋清柔韌,蛋黃髮幹,越嚼越香,勝似板栗,燻蛋色澤光亮。那股特殊的香味,味道香醇獨特,令人回味無窮。(趙貴清)

    三、武安拉麵

    拉麵也是武安市的特色飲食。武安拉麵是武安當地廣大民眾普遍喜愛的一種麵食,武安拉麵起源於隋唐,其特點具有筋道有力,綿軟爽滑的特點。製做拉麵和麵時,在水裡加少許鹽攪勻,邊到水,邊和麵,到軟硬適中(面光、盆光、手光)為宜。然後在面上蓋一溼布放(醒)17分鐘。最後,開始繞面、令面光滑、均勻、軟硬適中時用擀麵杖擀成餅狀,用刀切成條,可根據個人喜愛切寬一點或窄一點,然後把每條面拉開下鍋即成。(趙貴清)

    四、武安蕎麥灌腸

    武安河渠村的灌腸最有名,自古有之。就是用蕎麥麵和麵,和成稀糊塗狀,然後在籠屜上鋪上布,把稀蕎麥麵放在一個特製的坨子裡蒸,蒸好後切成寬約3釐米,長約5釐米的帶稜的薄片兒,放在平底鍋上煎(煲),鍋底先放些油,以前放驢油,有“驢油煲(煎)灌腸”的說法,現在主要是用花生油,棉籽油,煎鍋周圍放一鐵圈,煎好的就夾到鐵圈上。吃灌腸時都要沾蒜沫兒,沒有蒜沫兒不出味兒。還有一種涼調灌腸,把蒸好的面切成小三角兒,放入蒜沫兒和韭花,調調就可以吃了,這種涼調灌腸現在已經失傳。而煎灌腸在街頭小攤還可以隨處可見。其口味香軟,口感極佳,是武安多少年來歷史遺留下來的地道小吃。(趙貴清)

    五、武安

    武安自宋朝時代就有吃驢肉的傳統,武安生長的肉驢,是專門喂當地飼料長到一歲左右時就宰殺的。驢肉色紅,肉質鮮嫩,柔軟細膩,含脂肪少,現在通樂村的驢肉最多。一到傍晚,武安街頭巷尾到處都有叫賣熟鹹驢肉的。賣肉的同時出售,驢肉放在桶裡,案板上只有少量切碎的驢肉。另一邊案板上做著薄餅,做好後就放在平底鍋上烙,不一會兒一張香噴噴的小餅就烙好了,小薄餅上放些切成薄片狀的驢肉,再放點蔥(春天夏天放綠油油的小蔥,秋天冬天放大蔥)。然後緊緊地捲上卷,卷好後墊上一張無菌白紙就可以拿著邊走邊吃了。餅香加肉香,香而不膩,綿軟上口,回味無窮,解讒解餓。後來,市場上還衍生出了驢肉餡餅,是把驢肉剁成餡,放蔥,做成肉餅在平底鍋上烙,比捲餅要香,也稱“脂油餅”很香。(趙貴清)

    六、武安鍋盔夾肉

    鍋盔(又叫鍋魁、鍋盔饃、幹饃)原本是陝西“八大怪”之一。就是人稱“鍋盔象鍋蓋”,即象頭盔狀的一種燒餅。鍋盔是陝西關中地區城鄉居民喜食的傳統風味麵食小吃。在宋?徽宗時期,由販運藥材的晉商傳入河北武安。武安人根據自己的風俗喜好進行了改良,發展成今天的武安鍋盔夾肉。武安鍋盔系用涼水和麵,和麵時放豬油,和成死麵。和好面以後,再做橢圓形燒餅,把做好的燒餅放在平底鍋上烙,烙完後再放在石子兒上烤,石子下面有火,慢火烘烤。烤熟後,將鍋盔從中間開個口,把切好的武安燻肉夾到燒餅裡,就做成了一個武安鍋盔夾肉餅了。武安鍋盔製作工藝精細,素以“幹、酥、白、香”著稱。武安鍋盔夾肉味道更是奇香誘人,沁人心腹;看上去外表斑黃,切口砂白,酥粘適口,垂涎欲滴。但是有一點要記住:武安鍋盔夾肉是和(肉夾饃)不一樣的,千萬不要混在一起相提並論。(趙貴清)

    七、武安豆花湯

    武安豆花湯是武安人夏季常喝的一種解渴消暑的家常飲料。這種豆花湯用綠豆製成,首先,把綠豆放入滾開的鍋裡,長時間的滾煮,直到把綠豆煮開花為止,之所以叫“豆花湯”就是因此而得名的,武安豆花湯,豆花沉底,湯成綠色,引用時攪拌均勻盛到碗裡,加入冰糖,待糖溶化後冷飲。(趙貴清)

    八、武安豆沫

    武安豆沫源於,宋?金時期因戰亂,百姓背井離鄉,豆沫被安陽人傳入武安。豆沫不是用豆類面兒做的,而是用新小米麵做成的。每天清晨,市面小攤上到處都是喝豆沫的人。武安豆沫做法簡單,即鍋裡的水開以後,把小米麵放入鍋中(面已經用水調和稠狀),一邊倒一邊攪拌,然後,再放入些煮熟了的花生米、五香面、豆腐條,菠菜葉兒等稍煮片刻,最後,向鍋內撒入少許芝麻鹽(根據個人口味)即可食用。武安豆沫口味微鹹,有淡淡的五香味和小米香味兒,喝起來細膩滑潤,婦孺皆宜,是上好的。(趙貴清)

    九、武安滷子

    滷子又叫麵筋湯或胡辣湯。百餘年來,的清晨,小吃攤上都是喝滷子的人,大人小孩都得站排成一隊隊長龍等著趁熱喝,是一種十分受歡迎的早餐。其做法是把白麵和成很軟的面,為增加彈性,可以放點鹽,然後使勁用手抓面,反覆揉揣,提出麵筋。把剩餘的麵湯倒入滾開的鍋裡,做成麵湯。然後提取的麵筋做成小條狀,放入鍋裡,再放入煮熟的花生米,海帶、粉條、食鹽、醋、醬油等繼續煮,煮開後,各種材料便渾然一體了。舀一碗熱乎乎的滷子,吃上一口,又滑又香,酸鹹可口,回味無窮。(趙貴清)

    十、武安苦累

    武安苦累這種食物至今已有700多年的歷史了,現在吃起來別有一番懷舊風趣,許多的人還在吃,一般年輕的人已不吃了。“苦累” (又稱:苦縷、窟屢)裡菜多面少,在戰亂缺糧時,人們用來充飢飽腹。其做法是:將一些老豆角、野菜、榆錢等洗淨,放鍋裡煮煮,撈出後切碎,放在鍋裡,然後拿幹棒子麵往豆角、野菜或榆錢上撒,一邊撒一邊拿筷子攪拌,太乾了就灑點水,當面把菜都包起來成疙瘩狀時就不要撒面了。然後開始點火蒸,有的直接踏在鍋底蒸,有的放在籠屜上蒸,不管怎樣蒸都要蓋嚴蓋兒。直接踏在鍋底蒸時要掌握好時間,千萬不能熬糊鍋。食用“苦累”可以“憶苦思甜”,還可以調劑、降低血脂。直至今日沒錢的人吃苦累的還有許多,有錢人吃苦累也很多,但多數是“尋刺激,換胃口”,說白了就是鬧個高興勁兒。(趙貴清)

    十一、武安土得漏兒

    是一種民俗乾糧,在古時候人們出遠門,就帶土得漏兒,因為它又脆又幹(相當於現代的),咬一口,再喝一口水,能挺一天。做法是先用白糖和成發麵,再取細黃土,用細籮篩,去掉雜物和粗顆粒。然後把細黃土放入鍋中炒熱,再把做好的土得漏兒(就是用發麵做的小圓柱兒或小長方體)放入炒熱的細黃土中來回翻炒,火候要適中,最好用文火。土得漏兒香甜可口,又酥又脆,吃的時候發出嘎巴嘎巴的聲音,而且一點都不牙磣,因為那黃土很細,炒熟後味道也很香的。據說,那黃土裡還含有很多人體所必須的礦物質呢!(趙貴清)

    十二、武安黃菜

    武安家家戶都有一個很粗的“黃菜缸”,可想而知,黃菜是武安人必備的食物。都離不開它。缸裡的湯叫“漿水”,可以放在麵條或撈飯裡吃,漿水很酸,喝了可以去胃火,有時還可當醋用。春天裡人們採些榆樹葉,柳樹葉兒,或到地裡找些可以食用的野菜,把這些原料洗淨,切碎,放鍋裡用開水綽一遍,撈出後晾在一邊。然後從黃菜缸裡舀點老湯(漿水)放到另一缸中,然後在倒入些小米湯,最後把那些原料放到缸裡,蓋好蓋兒,開始漚,漚半月就可以吃了。黃菜味道也是酸的,顏色發黃,所以叫黃菜。黃菜可以放點香油涼拌,也可以放點豆芽熱炒。不過有一點必須注意,就是得天天往缸裡注入新鮮的米湯,否則就漚壞了,出現異味。秋天,還可以放些洗淨的白蘿蔔纓子或芥菜纓子,以補充原料。黃菜缸一般放在土屋的陰暗角落裡,缸沿兒處掛個小木勺,用來舀湯。(趙貴清)

    十三、武安燙麵餃子

    武安燙麵餃子就是一種籠屜蒸餃,有地方特色。做法是取白麵若干,用滾水或滾燙的煮肉湯和麵,和的面要求發粘,蒸出來的燙麵餃子才能顏色略黃,稍帶透明。然後調餡兒,主要用料是雞蛋、瘦肉、韭菜、粉條三樣,再輔助其他作料。皮兒要比水餃稍大稍厚些。最後,把包成的湯麵餃子放在籠屜上蒸。湯麵餃皮兒很筋道,餡兒發乾,味道獨特。年紀稍大一些的武安人還經常用此種辦法制成一種形狀不同的食品稱為:“頂門槓”。即擀成尺餘直經大小麵皮,放上餡,捲成擀麵棍粗細後,兩頭用手捏死,上籠屜蒸熟蘸佐料食用也十分好吃。(趙貴清)

    十四、武安炸三角

    武安炸三角(俗稱:炸三夾兒、三角)是當地逢年過節時必備民俗食品。每當一進正月,每家每戶就開始吃炸三角。炸三角,其形狀為三角形,用50度的半開水和麵,用擀麵棍攪拌,面醒好後放在一邊;再製餡兒。餡主要是韭菜、雞蛋、粉條,綠豆芽,也可以放點豆腐或蝦皮,輔助鹽、味精、五香面兒,香油等調料。把醒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勻,切成劑子,擀成圓片,皮兒比燙麵餃的要大,要厚。把圓片兒從中間切成兩個半圓,然後在直徑邊處沾水,順直徑摺疊,壓死直角邊兒,然後用手撐開,做成一個圓錐形的面兜兒,放入調好的餡兒,然後再沾水把把圓邊捏合好,就做成了。炸三角外表金黃,而且有脆生生的泡泡,疙疙瘩瘩的,外焦裡嫩,吃起來又酥、又脆、又香、又鮮,頓時令人食慾大振。(趙貴清)

    十五、武安炒麵

    武安炒麵是一種炒麵條,炒麵的原料主要是拉麵,做這個拉麵需要手藝高超,三把兩把就得拉好,然後,迅速放如滾水裡煮,煮好後撈出放在冷水裡沖涼。然後往炒鍋裡放入油,油熱後放入蔥、姜、蒜以及肉絲或雞蛋、豆芽、蒜薹、洋白菜等,輔之於味精、醬油、鮮清湯等作料爆炒,炒到一定程度,把煮熟的拉麵放進去,再翻炒一會兒就好了。其特點是:香、辣、熱、軟。吃的時候,要配以大蒜,油炸的小紅辣椒、醋。(趙貴清)

    十六、武安滷扒面

    武安滷扒面更是武安平民百姓的“家常飯”。現在從街上買回特製的面絲,這面絲又細又軟,像細掛麵一樣粗細,但掛麵是乾的,而它是溼的。如果是生面絲,回家後還要蒸。往鍋裡倒入油,把肉片放入鍋裡爆炒,再放入豆角、青椒、西紅柿等蔬菜繼續翻炒,並輔之於各種作料,往鍋里加點水後,就把面絲放入鍋中菜的上面,蓋好蓋兒,再蒸一會,把面絲徹底蒸熟。然後繼續翻炒,使油、鹽、醬、醋、蔥、蒜、菜、肉等與面絲渾為一體。滷扒面很乾,一點湯兒都沒有,吃起來幹香乾香的,吃進腹中後,胃裡感覺十分舒服。(趙貴清)

    十七、武安餄餎

    餄餎是武安人的家常便飯,武安餄餎的做法比較簡便、快捷,即:涼水和麵,和麵時摻少量玉米麵,面和好後放在一邊晾會兒,然後去打滷子,滷子與拽面的相同,都是菜滷,滷打好後,開始壓餄餎。傳統壓餄餎的工具為木製的,有一個長長的槓桿兒,使勁壓下槓桿,餄餎就從下邊的篩狀小圓孔裡擠壓進滾燙的開水裡。而現代的工具均為小型的鐵製的或塑膠制的,把面劑子放入長約有30——40釐米的圓筒(餄餎床子)中,一手握住圓桶中間位置,一手用力轉動上邊的把手,餄餎就慢慢地從下邊篩狀小圓孔裡擠了出來。製出來的餄餎因摻有玉米而顏色發黃象徵黃金滿堂,從飯店到農貿市場和超市再到各家各戶到處都可吃到味美的武安餄餎,食用起來格外爽口。(趙貴清)

    十八、武安調面

    調面主要是由於調面的滷子是調出來的,所以叫調面;做調面的原料現在多數是從市場買的機制麵條或家庭自制手擀麵條。製作調面的滷子是把綠豆芽和菠菜洗淨,切碎,入開水中氽透,撈出空去水分晾在一邊,再切些黃瓜絲待用。在容器內放入腐滷湯兒、香油和醋,用涼開水調開。炒鍋裡放入少許豆油,油熱後放入花椒炸黑撈出花椒扔掉,然後把花椒油倒入碗裡,放些鹽,再放些水調和調和。吃的時候先把煮熟的麵條挑到碗裡,然後放點豆芽、菠菜和黃瓜絲,再舀幾小勺花椒油和調好的腐滷湯兒,最後放入少許芝麻醬。調面的味道清香逼人,口感微酸,吃起來十分爽口,回味無窮。(趙貴清)

    十九、武安燴菜

    武安燴菜是武安人世世代代的家庭傳統菜餚,也是現代賓館酒店宴請賓客時必上的一道名菜。武安燴菜因季節的變化,菜的成分也在變化,常用的原料有:熟肉片兒(紅燒肉片和酥肉),長山藥或土豆,白菜,芸豆角、蒜薹、青萵筍、冬瓜、海帶、肉丸子、炸豆腐、粉丸子、洋白菜、蒜苗、茄子、西紅柿等。製作時在炒鍋裡倒入少許豆油,蔥花爆鍋後把各種蔬菜放入鍋裡翻炒,倒入清湯,再放入熟肉片兒,燒土豆,油炸豆腐,海帶等燉約30分鐘後放入肉丸子,粉丸子,味精、鹽、香油等開過後關火既成。武安燴菜的特點:葷素搭配,營養豐富,肥而不膩,鹹鮮適口,可謂武安一絕。

    (注意:入菜的長山藥或土豆必須過油,燴菜一般盛在大大的一個湯盆兒上桌,上桌前須在菜的表面放上八九個去皮過油的虎皮雞蛋(數量可因人而定),另外,聰明的武安人還根據這種燴菜做法,派生出了許多吃法,諸如武安燴飯、武安燴餅等都是一些即經濟又實惠,膾炙人口風俗飲食品種)。 (趙貴清)

    二十、武安抿節

    武安抿節是一種粗糧細做的麵食,近似武安餄餎,但與餄餎又有本質的不同,主要系以玉米麵為主,摻榆皮面兒或白麵(兩種面各佔一半)。首先用滾開的水和玉米麵,然後再摻入白麵,和好後放一邊醒醒。再用當地特製的抿節板(像擦菜板子一樣的一塊長方形木板,中間有一塊鐵板,鐵板上鑽有數十個豎直的小圓孔)。把麵糰放在鐵板上,一手拿抿節板,一手使勁壓揉麵團。擠壓出長約2—3釐米的小圓條兒,直接落入滾開的鍋裡,滾幾滾,用笊籬撈到碗裡,放好滷子就可以吃了。滷子與餄餎的或拽面的相同,均由肉、蛋配時令蔬菜而成。食用時再澆入少許就蒜泥和芝麻鹽。其特點為:口感光滑,味道十分爽口。(趙貴清)

    二十一、武安小麻糖

    武安小麻糖是武安人每逢過年時必備的一種獨特的過年食品(現在,在華北一代多稱“套環”)。傳統的武安人家家戶戶在即小年在即之時(即農曆臘月二十三之前兩3天)都開始製做油炸小麻糖,一次製作數量夠全家人能吃到二月二的“龍抬頭”。第一步是發麵,用水將麵肥充分融化(當地稱:“老面”或“酵子”)後與白麵用溫水和在一起,然後放在溫暖的熱炕上進行自然發酵(時間約一個晚上)。第二步是面發好後,再向發麵裡放入白麵、柿餅子泥、棗泥、和豆沙及綿白糖,並少許鹼面,再打入若干個雞蛋,充分拌勻,再將和好的面放一邊醒醒。第三步是當面醒好後,將麵糰擀成一個大圓餅,餅上鋪一張等大的薄面皮,依次用刀切除條狀,再把長條用擀麵杖擀成扁平條,邊擀時邊摸油,用刀剁成寬約3釐米,長約5釐米的好多小長條兒,同時還要在每個小長條的中間剁一刀,剁出一個小長縫。把兩個帶孔的小長條兒疊合在一起,捏住一頭,從中間的小長縫裡掏過來,稍微一抻,就編織成一麻花狀的“武安小麻糖”了。第四步是用大火開鍋的油炸制,炸好後用笊籬撈出。其特點:香、脆、酥、甜。一到吃小麻糖的時候,孩子們舉著武安小麻糖個個眉開眼笑,老年人一吃到武安小麻糖,則兩眼笑得更像一輪彎彎的月亮,此時家家都是全家圍坐在炕桌前,你看那一桌桌豐盛的年夜飯,戶戶都在舉杯同慶、恭賀新年。再看此時的武安到處呈現出一派國泰民安,盛事繁榮的景象!(趙貴清)

    二十二、武安煎餅

    煎餅 一種用玉米麵做成的小煎餅,用特製的帶蓋小鐵鏊烙成。這種小鐵鏊體型小巧,直徑約23釐米,中間鼓起,邊緣有凹槽,鐵蓋上有提柄,蓋上後,嚴絲合縫,熱氣不外冒,煎餅既熟得快又保持其鮮軟的口感。現在已很少用這種鏊子來攤煎餅。過去,一般用玉米麵,也可摻少量白麵,加蘇打,使其鬆軟,也可加雞蛋,蔥花等佐料,調成稍稠的糊糊狀,用勺子舀起來,從鏊子的中間凹起處倒下,麵糊就均勻地攤到了鏊子上。蓋蓋後,一般一分鐘即好,可烙一面,其色澤金黃,餅花均勻,酥脆可口。這種煎餅做起來較簡便,但因其個小,要全家人都吃飽,也是非常麻煩的。所以後來,這種煎餅就漸漸地吃的人少了。以至這種凸肚的煎餅鏊也少見了。現在在農村土葬□墓時,使用這種小鐵鏊在“賀龍門”(墓圍落成)時,到墓旁攤上幾個發麵煎餅,有祈求其後人發家之意。

    2009年夏天,筆者在武安杜莊菜市場,偶爾看到了這種小鐵鏊,是一個小吃攤,在邊烙煎餅邊賣,我甚覺驚奇,就上前觀看,問其價錢,每張0.5元,便買了一張,嘗其口味,果然不錯,似乎又品味到了過去的生活。我吃著黃黃的玉米麵餅,突然想起了童年時代常常唸叨的一首童謠:“咯兒咯兒咯兒,上門墩兒,門墩兒高,跌折腰,腰刀快,割韭菜,韭菜辣,拌疙瘩,疙瘩生,攤煎餅,煎餅黃,攆二郎,二郎戴著個瓢帽的,嗖兒嗖兒打哨的……”(劉振年)

    二十三、武安餅餷

    餅餷 “喳”,取其音zha,有很薄之意。是一種用較大的平鏊,烙成的較大的餅,非常薄,薄如紙。具體做法如下:

    先將小麥、小米、黃豆、綠豆等雜糧,和一定比例的水摻和起來,用農村家裡面就有的一種小石磨(俗稱小磨),磨成(俗稱拐小磨)較稀的糊糊狀。過去常常是的孩童,聽說別人家拐小磨,吃餅餷,便哼嚷著讓家長配好雜糧,用小盆端來,挨個個拐小磨,磨成細細的豆漿,然後就要請一位攤煎餅的能手,通常是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太,來到街口中,壘幾塊石頭,支起大鏊,再準備些軟柴,如:谷腦子(穀子脫粒後剩下的東西),就開始攤煎餅了——只見老太盤腿坐在灶旁,一手拿起勺子,只聽“欻“地一聲,豆汁撒在鏊子上,用攤煎餅專用的撐子,在鏊子上迅速地旋轉兩下,白白的豆汁均勻地攤成一層,而且薄得透亮,能看到黑黑的鏊子,而另一手抓一把谷腦,扔進灶火,“轟”的一聲,便可用長長的煎餅匙子把煎餅高高挑起,“啪“地一下翻了一個身,又一把谷腦,又“轟”的一聲,一張噴香的煎餅就被“啪”的一下扔在了旁邊的筐子裡。就這樣,“欻”、“轟”、“啪”……一張煎餅在筐子裡摞起,一盆盆豆汁被一勺勺地舀去,忙而不亂,快而不慌,不灑不沾,乾淨利索,小夥伴們聞著撲鼻的餅香,圍成一圈,一個個都看得入了神,就像在欣賞一出有聲有色的且節奏感特強的煎餅表演。有時,一位老太能打發十幾戶的孩子們,從下午一直攤到黑咚咚,(晚飯後),周圍一片漆黑,只有燃燒的灶火把老太和孩子們的臉龐照得通紅。當孩子們把餅餷、端回家時,大人已把稀飯滾好,或卷蔥蘸醬,或把蘿蔔條和粉條做成的餡子,用餅餷捲起來,叫菜卷子或餅渣子,由於這種食品做起來較費事,平時不常吃,偶爾吃一頓也算是改善了,於是就有人打趣說:“誰誰一頓吃了六七個大卷子,”說其吃得多,飯量大。(劉振年)

    二十四、武安幹餅

    幹餅 也叫小幹餅的,一般不做為食物,只是在給孩子做滿月或揭痂(孩子種牛痘後,痘癤將掉時親戚們都來看孩子所舉辦的一種活動)時,才作為一種禮品用到它。它的做法是:把白麵(撒少量芝麻)和成稍軟的麵糰,用擀麵杖擀成薄薄的大面片,鋪在面板上,然後用碗扣出一個個圓形的小麵餅,有的直接晾乾,有的放鏊子上稍微涾一下,有點黃花更好看。由於幹餅它很薄(大概只有一毫米左右),吃的時候,在火上烤一下就熟,是兒童們都喜歡吃的一種小吃,相當於現在的乾脆面。做成的幹餅用細繩捆紮,按舊俗看孩子時男孩120張,女孩80張。表現出重男輕女的思想。到時報賬,說喜饃多少個,小幹餅多少張,不過現在有的不用幹餅而用大點的圓餅乾代替或乾脆去送幹餅這一專案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我感冒和別人不一樣,總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難受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