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錢德鑄
-
2 # 公考心理諮詢師
這個現象很普遍。不光是教師群體,很多體制內都是女多男少的情況。個人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與當今社會密不可分。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教師群體收入不高。以我所在的三線城市為例,小學教師工資3000多,中學教師工資4000多,而房價在1萬2左右。尤其現在多數姑娘結婚要求有房有車,“富二代”畢竟是少數,普通家庭出身的男教師薪資實在是撐不起來房子和車子,被迫選擇賺錢更多的行業,從而緩解結婚和生活帶來的經濟壓力。
第二,教師群體的發展空間不大。教師是事業編制,走專業技術這條路,努力工作才能評職稱,漲工資,但依舊是老師,很少一部分人才能走上領導崗位,職業發展過於專業化。而一些男教師不甘一輩子默默的教書育人,想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於是選擇考公務員或其他單位。
第三,男性缺乏耐心。從生理結構角度來說,女性更加耐心、仔細、更有毅力。教書育人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尤其現在的孩子,和我們小時候不一樣,他們見多識廣,很有個性,老師管理起來十分費力,需要很強烈的耐心才能完成。而女性具備這一優勢,所以能在教師崗位上堅持得更久。
希望將來教師這一群體能夠被更加重視,有更多的男性加入到教師的隊伍中。
-
3 # 糊塗黑白kangge
地位低,收入少,男的不想玩這個。女的可以藉此教育後代,在別的領域,女孩找工作很難。故而如此。
-
4 # 重生的鷹31
大家好!題主提出的這個問題是近幾年學校新進老師的顯著問題。恐怕只要是在教育系統的人,都有這樣的感受。說女老師佔比超過65%,就個人所在區域看,甚至都不止這個資料。那這樣的現象該如何看待呢?以下就個人理解談談看法,以供聊資。
首先,筆者本人就是一個男教師,就先談談作為男教師的心理吧。筆者在入職之初,也並不是很願意從事該職業,原因如下:一、當年老師曾被人戲稱“孩子王”。因此,個人從內心比較牴觸這個職業,不想每日與不懂事的孩子在一起。二、當年教師行業的工資收入很低。個人又很“大男子主義”,覺著男人掙那麼少的錢,很難養家。三、教師行業被社會認可度較低。由於中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人們的思想意識更為現實,更看重手握實權的領導和下海經商的老闆。而老師與這二者相去甚遠。綜上,個人不是很願意從事教師一職。
其次,綜合以上個人想法,再看當下男教師匱乏,或可找到答案。雖當下教師工資在不斷提高,但物價水平也在不斷上升,相較之下,出入不大。同樣,現雖無人再有“孩子王”的說法,但老師確實是一眾學生的“領導”,這是不爭的事實。關鍵更在於,如今的老師較之當年筆者從教之時更難。難在以下兩點:一、對學生的體罰和變相體罰對男教師而言稍有不慎就會“觸電”。相較於女老師,男老師的脾氣性格更為急躁。而學生的年齡特點又決定了孩子不可能不犯錯。因此,男教師遇到學生犯錯,情緒更易激動,難免會或多或少出現體罰和變相體罰的情況。可這在當下的教育中是絕對禁止的。二、當今教師行業甚至被人們“敵視”。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就是公眾關注度很高的“在職教師有償補課”現象。雖是個例,但足以影響整個行業,對男老師的影響更甚。
最後,教師行業男女比例失調並非只存在於當下,只是當下更為突出而已。而男教師的缺失,與家庭教育中父親教育的缺失具有同樣的影響。因而,在教師招錄過程中可對男教師的比例適當傾斜。更需真正落實“教師成為人們羨慕的職業”,吸引更多的男性教師。
圖源網,侵刪
-
5 # 16509481
這現象順應時代發展,女權時代的到來,男女平等!學校教學工作相對較輕鬆適合女同志,學生喜歡,領導也方便管理 ,心細有耐心。重要的是對工資要求不是很高。
-
6 # 憑欄觀海45936666
本質上全社會對教育的期望還是一種保姆式的需求,這是獨生子女政策的必然產物,一個孩子是家庭的唯一希望,每個學生都希望得到老師細緻的關心呵護,這一點女老師優勢較大;其次,從老師招聘方式上,現在基本上筆試加面試,筆試死記硬背的多,面試看語言表達,這些男生不佔優勢;再次從社會心理看,“家有一線路,不當孩兒王”這種思想影響較深,好男兒志在四方,當老師基本上你的前途命運已經固定,提升發展自我的途徑很窄,不少男生不願從事教育事業。
-
7 # 楚天959
1、學段越低越適合女性教師。所謂男剛女柔,與小朋友相處不是要有多高深的知識如何廣闊的思維綜合和歸納及處變的能力,而是多要耐心柔潤之為,男教師真難適應。就如男生做護理總感彆扭,男老師說話奶聲奶氣的並標配許多肢體語言舞呀跳的,總不是滋味。
2、女性心理和生理發育年齡比男性早,當同等接受教育時在中小學階段女性在提升學業成績方面佔優勢。由於普通高中錄取男女“一條線”,所以女生錄取佔三分之二甚至更多。高考上線特別是二本段女生比例遠高於男生,專業擇向上師範類80%以上為女生就不足為奇。農村初中招收免費師範生時男生整體考不過女生,女生也是絕對多數。這導致近年教師招聘中女生佔主力甚至很少有男生這一現象突出了。
3、有人說這一現象由教師的經濟和政治地位所引起的,我說也對也不對。在追求溫飽豆腐憑票的年代主人以豆腐待客,客人吃著很高興,說“豆腐是我的命”。第二次主人以肉和豆腐招待,他只吃肉不吃豆腐,主人問“豆腐是你的命,怎麼不吃了”,他答說“有肉吃還要什麼命呀”。我們說什麼行業收入高社會地位也高,這確實存在,但不是每個人都可達到的,也許做教師就是某些人最優的選擇,“沒有肉吃,豆腐肯定也好”。我不說自己做教師很好,而且確實有許多的無可奈何許多的委屈許多的失去,但人就有那麼多的如意嗎?人不必活在理想中,踏在人生這塊土地就得基於現實做芸芸眾生,教師就是一種選擇。
-
8 # 刷題過關
具體來說,初中高中男老師的比例還是蠻大的,小學男老師就是國寶大熊貓了。小學老師沒有成就感,事物雜,小孩難管,正是七歲八歲狗也嫌的年紀。從招聘教師源頭來說,男生報名的就少,在筆試和麵試中,更本就比不過女生。再就是年輕人都希望闖蕩一下,拼搏一下,為了將來。剩下的基本不求上進,新老師結婚無一不啃老,家裡都打點好了。
-
9 # 春風一顧天下笑
感謝題主的問題,淺談一下我個人看法。學校現在男教師越來越少,女教師越來越多。這種現象的確存在。特別是小學女教師更多於男教師。
原因一,現實中女孩和男孩受教育同等,女同志更適合當老師,心細有柔性。男同志比較粗心,陽剛之氣比較濃,沒有耐心。
原因二,男同志生來性格好鬥,爭強好勝心理,總想求一官半職,可是老師行業升職空間太小。
-
10 # Igf666888
兩個原因:一、沒有發展空間,地位卑微,有幾個男人不想一展身手,“萬里覓封侯”?,所以男性比較少;二、經濟收入少,“張不死,餓不壞”,適用於家庭自濟婦女(基本不靠工資養家餬口,工資自己花銷類),又可以培養孩子,因為這類婦女一般可以讓男人放心家裡在外打拼,有教師夫人培養孩子,一般來說又與父母能和睦相處,比較受有能力的人的待見,也就是說,女教師一般比較好找一個有能力的丈夫,所以,女性也較多,總之,教師這個行業是不太受從業人員待見的
-
11 # 二一明大叔
雖然社會都說教師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工資高,除了國家法定的節假日外,還有寒、暑2個假期,又是鐵飯碗,實在是美得很,是理想職業。但實際上並非如此,鞋大鞋小腳知道。教師正常上班後,每天的工作時間很長,早上六七點上班,晚上要六七點以後才能下班,備課、上課、判作業、學習、考研等等,身體累,心累。更為關鍵的是老師的工資的普遍工資並沒有人們傳說的那麼高,高階職稱的教師工資還可以,但一個學校內高階職稱是有比例的,很小;大多數老師都是低工資。所有老師的平均工資是不高的。老師要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幹著同樣的工作,晉升的機會也很小。評高階職稱又很難。一輩子升職加薪的機會都很少。鑑於以上情況,男人是家裡的頂樑柱,主要掙錢養家,必須要多掙些,而教師的微薄工資又不足以滿足家庭的物質需求,所以好多男性就不當老師,即使上了師範畢業後,也去那些掙錢多,升職快的工作單位,謀求發展。去學校當老師大多一是沒什麼大本事,求穩。有個別的男老師也確實有教育情懷而當老師,這種情況少。
-
12 # 木木感恩生活
這種現象主要在中小學,尤其是小學。歸結原因有以下幾個:一是男人考試水平比不上女人,包括近些年來考入公務員隊伍的也是如此,女多男少。二是教師隊伍還比較清貧,正規正矩的生活男人大都不喜歡。三是男人的個性,價值觀與女人逐漸拉開,在很多問題上不在趨同。教師的舞臺對很多男人來說不太適應。
-
13 # 梵泥山人
地位與收入這個問題決定了男女老師的從業人數比例。
在我們國家,一般人的觀念是男主外女主內,男人主要賺錢養家,男人是一個家庭的頂樑柱,所以男人比女人更需要更多的薪酬來養家,男人比女人更需要地位來維護自己與家人的利益需求。教師收入少、低(實際收入低,表面上看卻正工資高,但各種福利少,特別是在非發達地區,地方財政沒有實力來按規給教師兌現僅有的一點福利,而同樣是一個地方的單位,但其它單位就不一樣了,這是事實,內行都懂的)。
還有一個原因是在現實的生活中,一般情況下,有些師範學院、師範大學比同類的院校、大學好考,師範院校逐漸變為冷門(相對來說的。成績好、家庭條件好的學生一般不會選擇師範院校,所以,當下的老師成為一個弱勢群體和弱勢工種了,自然男少女多。
回覆列表
現在學校的男女老師比例女老師是否佔65%我不知道,但男少女多現象肯定是事實。
我對“男少女多現象”的為什麼,談二點看法。
一,男女特長和學情變化。
我們先看學情變化。
全國解放後的前30年,家長對孩子,大多數基本都是“散養”,學校基本都處在“工人階級、貧下中農管理學校”的框架下教書育人。
後來計劃生育的幾十年,孩子少了,金貴起來,高考選拔人才制度已恢復,到了2007年,《未成年人保護法》也正式出臺,家長對孩子的金貴,望子女成龍成鳳的厚望,再加上國家對孩子們的保護重視,學校教育在追求升學率和愛護孩子身心健康的矛盾境地中複雜起來。
特別近年來,維權的法律意識已深入人心,出現有家長對孩子的高度維權、孩子自身的高度維權,使學校教育呈現在新的改革和變化中。
再看男女特長。
大部分男人心粗,原則性強,爆發力強些;女人心細,柔綿性強,溫水煮青蛙,慢工出細活。這些各自特長大家不會太反對吧。
結合上面講的學情變化,近年來的學生教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老師的“愛心、細心、耐心”的三心要求已被提到高度,這三心,顯然是女老師特長,很多男老師要勉為其難。越是低年級越是表現突出。這就是我說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男人“養家餬口”的主體地位左右男老師的選擇。
現在教師的經濟地位提高了不少,男老師和他的伴侶一起要養一個平平常常的家庭也許勉強得過。但在能者多勞的市場經濟的大環境下,一個有志有為的男青年,當老師有很高要求,有很多賺錢門路是不能做的,或者是對教師形象有影響的。因此他最好只拿固定工資。這些固定工資是可以解決基本生活和家庭的基本用度,但對於高一些的標準要求恐怕就窘了,那應該是一些“好高騖遠”之男人不選擇做男老師的又一重要原因和理由。
出現了教師隊伍女多男少現象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