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雲南光頭哥
-
2 # 一個考研過來人
我也研究生二年級了,馬上過了暑假也要找工作了。
就簡單聊聊我身邊師兄們的經驗和我自己知道的吧,有講的不對的地方請大家海涵。
不管是大學生還是研究生,或者其他學歷而言,走校招是對學生最有利最有保障的途徑。校招,我們面對的都是學生固定的競爭對手,而且企業對於應屆畢業生都有一定的偏向政策和錄取計劃優勢,對於應聘的畢業生要求沒有社招那麼嚴格,比如有工作經驗等,並且國家對於應屆畢業生也有很好的政策保障!
社招,首先對於求職的應屆畢業生而言,面對的競爭對手有社會工作經驗的人,也有一些像走社招的應屆畢業生等,競爭壓力大。還有,企業對於社招的應聘人員都有工作經驗和工作技能等方面的要求,應屆畢業生在這方面普遍沒有優勢,最後,有的地方政府對於應屆畢業生走校招有相關人才引進優惠政策等,這可能對於走社招的應屆畢業生就很難說了。
所以,總體而言,對於應屆畢業生而言,不管是研究生還是其他學歷層次的學生而言,走校招是最好的方式,實在不行再走社招。
比較一下兩種招聘不同的優勢所在,和社會意義所在。 首先從公司成本來說,校招很有優勢。這裡的成本有好幾層意思,第一層,從招聘成本來說:社會上的人員水平參差不齊,大家都會簡歷忽悠,由於不同學校的學生之間在水平上也會有明顯的層級(不要死扣這句話,領會意思就好),所以只要到相應的層級進行招聘就會有很好的效果。比如同樣的,如果我只是要一個寫程式碼很牛逼的,那麼我去清華北大招聘就可以了,給出高薪不怕沒人來,可能只有5人投簡歷,面試5人就可以,簡單有效。還有就是由於有以前學生的表現作為參考標準,便於企業甄別人才。這麼說吧,有人說清華北大的學生只會讀書,工作不行,這我是不同意的。企業不是傻子,如果企業招聘10個清華北大的,10個普通學校的,結果清北的全是飯桶,你要是老闆你還會再從清北找人嗎?除非你是傻子,否則絕不會。企業從一個學校招聘,本身也說明以前本校的學生工作表現還不錯,是對學校教育水平的一種肯定。社招就不會有這種好處,今天你從A人才市場招聘3人可能表現不錯,下次可能就表現不怎麼樣。因為社招相對不會表現出人才分層現象。這是社招成本高的原因之一。 從入職後的表現來說,很很難說社招的會好,即便社招有工作經驗。首先:校招進來的學生相對來說就是衝著企業來的,或者相關的方向發展的,而且第一份工作,剛面臨社會,先對來說有一定的穩定性。比如說,很多學生畢業的時候可能手裡有好幾個offer,既然選擇了最終的企業當然是對於企業相對滿意,而且很多學生會考慮以後發展的方向,包括在哪裡買房安家,這時候也會有目的性。這樣進入公司後,對雙方都有好處。社會人員投簡歷很多都是盲目的,只是臨時抱佛腳。很多人並不是喜歡一個城市,或者一個企業才去那裡的,而是隻是為了有一份工作就好的。當然不排除學校中也有很多這樣的,不過相對來說會好一些。當然了,沒進入社會的學生會容易被公司洗腦,網上那種垃圾洗腦的段子太多了,就不說了,洗腦也不一定是壞事。很多龐大的工程要想完成必須需要雞湯。人的所有的所謂的意義不都是為了對自己做的事情找個藉口麼,這些不能苛責公司不好。人終歸是要成熟的,待幾年可能就明白了,沒太多人會一直矇在鼓裡,不過這個過程中,員工能夠進步就行了,管他洗腦不洗腦呢。今天高考,說個段子,以前高中的時候老師總說大學生活多美好,很多人就覺得努力完高中就解放了,不過後來發現不是那麼回事,如果嚴格說來我們也是被老師忽悠了,不過既然能讓大家努力了有一個好結果,忽悠也無妨。曹操的望梅止渴也是一樣,如果曹操不忽悠大家,說不定大家都渴死了,你說忽悠對還是不忽悠對,不要覺得洗腦是個貶義詞。 校招進去的學生對於自己的第一份工作大部分都會很認真,就跟大家對待初戀一樣,都會比較全心全意,社招進去的可能已經是閱人無數了,激情拼不過了。 從公司本身來說,去校園招聘也是為自己打廣告。你說谷歌牛逼還是百度牛逼,谷歌好像大部分招聘的 都是清華北大的學生,百度的以985的居多,所以這就分出來的。很多牛逼的投行也只是從清北招聘,這也是一種身份的表現。代表了公司在這個領域的地位,當然越是好學校好公司越多,差學校可能只有一些牛逼專業會來好一點的企業。如果一個公司只在牛校招聘,基本就是免費的廣告,他告訴大家,在這個領域他是處於前沿的。這得省多少廣告費啊,有多少公司是招聘的時候才知道的,這個角度說就是公司的高明之處了。當然公司對外選出的時候也會說,我們的員工大部分都是清華北大的博士,這說出去夠牛逼吧。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也便於學生找準定位,找到符合自己標準的公司。社招就沒有這個效果,如果大家都可以社招的話,那還有什麼高下之分呢?從學生的角度來說,去好企業也會有面子,啥?面子不值錢,尼瑪,別跟我說不值錢。很多人考公務員不就是為了說出去好聽麼(雖然公司少的可憐),很多人在三甲醫院當醫生不也覺得醫生是一個比較崇高的職業嗎(誰幹誰知道),所以面子還是很重要的。為什麼大家喜歡美女,有人說關鍵部分不都一樣麼?帶出去有面子,看著舒服。有時候很多優勢只是一種面子優勢,這種面子優勢由於大家都承認,久而久之也會真成為一種優勢。比如大家都覺得醫生是個很好的職業(當然我不是說醫生不好),很多人有偏見說搓澡的職業不太好,其實掙錢方面真差不多,只是一種心理上的舒服,不過這種心理舒服已經夠激勵大家奮鬥了。不扯了,扯遠了。 從整個社會環境來說,校園招聘可能更公平。社招黑幕多,校園招聘有標準的流程,不好弄虛作假。所以在中國這個環境下還是校招會好一點。 再說一點,從整個國家的發展來說,現在積極發展教育,很多人上學不就是為了找個好工作,如果校招也有很多機會那就打擊了大家上學的積極性,而且現在中國大學問題雖然很多,但是對於發揮社會流動性,實現屌絲逆襲也是一個很好的渠道。如果大部分社招了,上大學的驅動力更小了,從一定程度來說,窮二代拼過富二代的機會更少了。窮人孩子在面試上肯定要吃虧,可能上學從一定程度上是改變命運的機會,如果這個機會沒有了,社會階層更加固話。所以從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感來說,多從學校招人也是對社會階級流動性的一種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