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左手右手244764019
-
2 # 史道驛站x
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布衣皇帝是朱元璋,其次就是劉邦。朱元璋從一個社會最底層的人,經過努力奮鬥逆襲成為一代帝王。劉邦從一個泗水亭亭長用了幾年的時間成為了大漢的開基者。
朱元璋和劉邦是成功的典範,也是很多人學習的榜樣,可是現在要做皇帝已經不可能了,因為歷史不會倒退。
朱元璋建立大明後,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廢丞相和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分掌權力,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進一步加強皇權,對於貪官實行嚴厲的懲罰措施,經濟上採取移民屯田和軍屯,興修水利,減免稅負,清查戶口。文化上興科舉,建立國子監。
朱元璋在政治上的改革,強化了皇權,皇帝親自掌管三司,最後的決策權都在皇帝手中。這樣一來皇帝這個職業並不輕鬆,不過農民出身的朱元璋精力充沛,非常勤政。
但我們看到靠打打殺殺取得天下的朱元璋,非常殘暴,性格多疑,跟隨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最後的結局大多是悲慘的。如李善長、劉伯溫、胡惟庸、藍玉、廖永忠等人。都沒能躲過一劫。
劉邦也是如此,在建立大漢後,漢初三傑之一的韓信被殺,英布、盧綰也是悲慘下場。
朱元璋和劉邦是布衣皇帝的代表,而他們也是在建立王朝後殺戮最重的皇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人努力會改變一切,朱元璋和劉邦都是創業成功的典範,在艱苦的奮鬥過程中,他們的身份在不斷的改變,苦盡甘來,於是他們更加在乎來之不易的天下,為了延續和鞏固自己的天下,心態會發生扭曲。
貧窮本來就會讓人自卑,朱元璋回想起自己父母去世的悲慘情景,不覺得黯然傷神,帝王的養尊處優和奢華,誰會願意回到從前。劉邦也不會忘記在中陽裡浪蕩的日子。
同樣來自底層的朱元璋和劉邦,與生俱來的自卑深深的紮根在心裡,即使成為了天子,內心的痛苦時時在掙扎。與他們一起奮鬥的元老們,對他們的身世知根知底,往事是他們不願意提起的傷痛。
心裡的陰暗面,在跟隨他們奮鬥的功臣面前是透明的,因此知道越多,危險就越大,朱元璋要過飯,做過和尚。劉邦也是天天在中陽裡瞎混,蹭吃蹭喝,欠賬不還。
因此開國功臣成了皇帝眼中的刺,深深的刺痛皇帝的神經,有些不知高低的功臣還會拿往日的不堪來取笑皇帝,這是作為天子的皇帝最大的忌諱,皇帝的形象是很重要的,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功臣們消失,死人是不會說壞話的。
其實現實生活中我們也經常會遇到,創業之處,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奮鬥,一旦事業成功了,論功行賞時就會矛盾重重,世界本來就沒有絕對的公平。所以皇帝很難一碗水端平。
一起患難不是問題,問題是一起享福不易,權力和地位出現明顯的差異,朱重八不是誰都能叫的,劉季也不是樊噲、盧綰等發小可以直呼的。在封建帝王時代,不要談兄弟之情,要懂君臣之禮。
對於貴族出身的帝王可能沒有那些痛苦的人生經歷,對於自己的臣子大多是呵護,不會去排斥,只有逆襲的帝王永遠擺脫不了內心的自卑,所以他們會以殺死了解自己身世的人,去掩蓋真實的自己。
回覆列表
這是開國皇帝都存在的危機感。開國皇帝都是辛辛苦苦,流著血打下來的江山,被殺的功臣往往都是功高蓋主,非常有能力的人。這樣的人在身邊皇帝能安心嗎?開國皇帝往往都是疑心很重,都會想方設法讓這樣的功臣對自己忠心耿耿,比如:聯姻,加官封爵。即使這樣也擋不住那也野心勃勃的人。如果有一點不聽話就要隨便扣個罪名就殺了。聽上去有點過河拆橋,忘恩負義。但是,事實就是這樣,不可能自己辛辛苦苦打下來的江山,沒做熱就被身邊的人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