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484034300502

    成語 知人論世 發音 zhī rén lùn shì 解釋 原指了解一個人並研究他所處的時代背景。

    現也指鑑別人物的好壞,議論世事的得失。出處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 示例 不過倘要研究文學或某一作家,所謂“~”,那麼,足以應用的選本就很難得。★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知人論世不僅是成語,更重要的是中國古代的文學理論. 中國古代文論的一種觀念,是評論文學作品的一種 原則。語出《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 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尚”同 上,尚友就是上友。上友是以古人為朋友。文學創作有 時需要借鑑古人。對古人的作品進行批評和鑑賞,更需 要了解古人。人是不能離開時代而生活的。這就還需要 瞭解他的時代。掌握“知人論世”的原則,有助於理解古代文學作 品。例如北宋梅堯臣在《和淮陽燕秀才》中說:“慚予 廷蔭人,安得結子□,心雖羨名場,才命甘汨沒。”他 認為自己由恩蔭出身,和燕秀才由進士出身不一樣,因 而感到很慚愧。可是杜甫卻完全不同,他在《壯遊》中 說:“氣磨屈賈壘,目短曹劉牆,忤下考功第,獨辭京尹 堂。”杜甫考不上進士,便浩然歸去;梅堯臣考不上,卻 半輩子感到委屈。這是因為唐代讀書人的進身之階,可 以透過各種各樣的渠道,宋代主要的就是這一條路,即 使由他途出身,頭銜上總得加一個“右”字,例如“右 迪功郎”之類,成為終身的恥辱。因此,不知道唐宋兩 代的風氣,就不能理解為什麼對於進士的得失杜甫全不 關心,梅堯臣卻痛心疾首。只有瞭解他們的時代,才可以 更好地理解他們和他們的作品。所以“知人論世”,應 當是“論世”第一,“知人”第二。進行文學批評,也 必須“知人論世”,才能夠對作品作出正確的評價。(朱東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女上司讓你留下和她一起加班,你會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