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瞌睡蟲的眼
-
2 # 鋼琴微講堂
這個要從粵語歌曲的背景說起。從時代背景來說,粵語歌最興盛的年代是八九十年代,也是香港最興盛的年代,經濟騰飛再加上東西方文化的融合,形成了獨特的粵港地方文化,娛樂業和歌壇都到了鼎盛時代,催生出一大批優秀的創作者,當然主要是在歌詞方面。音樂從業者大都有留洋經歷,加之翻唱大量優秀的歐美日流行音樂作品,由眾多填詞高手配上極具韻味的粵語歌詞,產生了一大批經典優秀的粵語歌曲作品。
另外一個重要因素是,那個年代的音樂編曲更加考究細膩,尤其是日本流行音樂。
還有一個是心理因素,那個年代華人的崇洋的心理多少還是有一點,畢竟當時國內的文化生活還是比較匱乏,粵語歌曲在音樂性和歌詞的審美方面在當時來說對人們的衝擊是比較大的,甚至可能覺得,世上還有這麼好聽的音樂。從那個時代過來的人,可能會固執的認為還是粵語歌好聽。
-
3 # 極音樂
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廣東白話,延續了文言文的精煉、含蓄、古典。香港作詞人運用的更熟練,寫成歌詞更朗朗上口、有古詩詞的韻味。寫普通話歌詞時,有的就變直白了。 歌手們唱普通話版本,對語言不熟,音調都是硬背的吧,說不定也注了很搞笑的音標。所以唱出來不如粵語自然; 可能還跟文化差別有關吧,那是一些適合粵語演唱的調調,用普通話唱就不對味了。
-
4 # 雍韋
國內的國語歌詞曲作者水平太低,還未掌握創作技巧,詞曲單調,至今沒一個成名的作曲家,只能出老鼠愛大米的垃圾歌。
-
5 # music晨曦
我覺得粵語發音很特別,粵語有九聲六調,變化比較多,而國語只有四個聲調,從聲調上就能看得出來粵語更加豐富,這九個調從最高調到最低調皆有,所以聽起來起伏不定,抑揚頓挫,層次感非常明顯。並且粵語延續了文言文的精煉、含蓄、古典。香港作詞人運用的更熟練,寫成歌詞更朗朗上口、有古詩詞的韻味。粵語本身的音調就像一段旋律,很多語氣詞,尾音等等。讓粵語更加婉轉,對於聽慣了四個聲調的普通話人群會覺得很好聽,當它再譜上一段旋律契合的曲子,自然就覺得很好聽,很清新的感覺~
粵語的好聽不僅僅因為它的語音語調,還因為它的古老,說到粵語的古老,好多人會覺得奇怪。因為在印象裡,粵語是廣東人和港澳人說的話,怎麼會古老呢?其實歷史上,北方地區總是受到外族入侵,中原人就不斷地南遷避亂,一次次的南遷之下,中原人民就把自己的語言帶到了南方,這些語言又和南方本地土語融合,慢慢形成了今天的各種南方方言。所以今天南方的粵語、閩南話、客家話、吳語、徽語,它們都保留了很多古漢語的成分。粵語地區沒有經歷白話文運動,因此保留了古詞和古用法,所以我們再聽粵語歌的時候會覺得很有韻味。
-
6 # 飄雲滴水74651168
那你可能是南方人,聽慣了粵語,其實音樂的123發音全世界都是一樣的,音樂裡的歌詞有地方語言特色,京腔清晰,粵語唱起來也優美。可惜多數人聽不懂其義。
-
7 # 麓逸律
怎麼可能。現在國語歌全面超越粵語了,因為普通話音樂創作全面開花,主流音樂如此,小眾音樂型別更是如此。港臺在音樂創作上己經落後了。
-
8 # 滴裡瓜啦
這個國語要改變才用古詩做法,數字要相等,比如黃安《新鴛鴦蝴蝶夢》數字相等,每詞七句,羅大佑《戀曲1990》數字也相等。現在國語歌詞可能從外國模仿來的,民國時期留學來的文化學者都才用戈泰爾,莎士比亞做法,慢慢的古詩消失。讀起來不美,沒押韻。所以說還是用古詩或文言文為好,參照黃安羅大佑作法。還有皮得《一剪梅》類似於蘇東坡,李清照。
回覆列表
粵語歌曲確實要比普通話歌曲有韻味。
1,從發音上看,粵語有9個音,普通話只有4個,而唱歌又是特別講究旋律的,自然粵語勝一籌。
2,普通話是官方語言,講究字正腔圓,說起來很難融入感情,而粵語是古老的地方方言,也特別有地方特色,唱起來能很好的融入感情,粵語又勝一籌。
3,粵語的流行歌曲比內地傳進來的早,也更成熟,所以這就有一個先入為主的主觀思想。
4,粵語的作曲,作詞家要比內地出名的多,比如:方文山,羅大佑,林子祥,陳奕迅等等……並且這些都是原創作家,粵語一向以詩歌的形式作詞,唱起來才比較有韻味,而國語歌作詞大多就像記流水賬一樣,現在的歌什麼情啊愛的表露的太直白,反而讓人感覺不夠內涵,沒有回味的餘地。
5,國語歌聽的多了,再聽粵語歌反而有一種小清新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