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潤物軒1

    作為一個運河古城,臨清還是有很多歷史遺蹟的,只不過絕大部分都沒有開發。比如“鈔關”,清代全國八大鈔關,臨清是第一鈔關。還有臨清古街巷,“金瓶梅”這本書裡的背景地。還有臨清舍利塔,運河四大名塔之一。還有始建於元代的“清真寺”。還有“貝丘古城遺址”,沙陀國遺址“皇殿崗”等等。臨清還有“小天津”之稱,來到臨清一定要品嚐一下臨清的小吃。

  • 2 # 安兒的生活日常

    張自忠紀念館

    1、在臨清龍山路北首,大運河的東岸,張自忠紀念館建於1991年,張將軍殉國50年之際,館內以張自忠將軍生平事蹟陳列為主,輔助於名人題詞碑刻展覽·革命烈士紀念館的陳列較為全面·系統,真實地的反映了我市的革命鬥爭史·兩館均位於烈士陵園內,居於市區,是省政府核定公佈的省級紀念館。

    將軍簡介

    張自忠將軍,字藎忱,系山東臨清唐園村人。中學畢業後,先後入天津、濟南法政學校讀書。因痛心國勢衰弱,列強侵凌,辛亥革命起事,他加入了同盟會。他毅然投筆從戎,首入車震部參軍,後轉入馮玉祥將軍部下,由學兵升任排、連、營、團、旅、師長,成為西北軍後起之秀。1933年,長城抗戰事起,張將軍擔任二十九年前線總指揮,在喜峰口阻擊日軍。出奇兵以大發隊重創侵略者,威震中外。口侵略勢力愈益深入華北,將軍先後出任察哈爾省主席和天津市長、北平代市長,在艱險複雜環境中一面整軍經武,一面忍辱含憤與日折衝周旋,保衛國家利益。“七七事變”爆發,將軍冒險化裝離北平南下重新回到部隊,任五十九軍軍長,轉戰魯、皖、豫、鄂四省,多次取得重大勝利。首戰淝水,旗開得勝。增援臨沂,擊潰日軍板垣師團,隨轉入臺兒莊會戰,並擊潰日軍兩個聯隊的攻勢。武漢會戰,將軍率孤軍在潢川阻擊敵人,為保衛武漢贏得了時間。不久,將軍所部調赴湖北襄河流域駐防,屢次重創敵軍。1940年5月,將軍奉命渡襄河出擊,沿途殲敵累萬。五月十五日,將軍率兩個團和特務營攔擊日軍,日軍糾集萬餘之眾南北兩路反撲,將軍陷入重圍,血戰整天待援。十六日中午,轉戰到宜城十里長山,下午日軍逼近,將軍已身負數傷,仍振臂呼喊鼓舞部屬奮勇殺敵。部隊傷亡殆盡,敵彈又洞穿他前胸,不幸壯烈殉國。時任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兼五戰區右翼兵團總司令,年五十歲。 1940年5月,日軍發起了隨棗戰役,集結重兵西進。張自忠將軍留下遺書,率部截敵,浴血奮佔,身中數彈,戰死十里長山。張自忠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盟軍犧牲最高將領,國共兩黨分別在重慶和延安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

    2、

    鰲頭磯

    鰲頭磯位於山東省臨清市區元代運河與明代運河分岔處,有一組明代的傳統古建築群,它佈局嚴謹,玲瓏幽靜,院內竹影婆娑,照壁刻石相映成趣,體現了高超的建築技藝和不朽的藝術價值。

    鰲頭磯現有建築建於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是臨清市博物館所在地。1938年,中共臨清縣工委機關報《力報》便在此創刊。鰲頭磯屬於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歷史沿革

    鰲頭磯位於臨清市衛運河分叉處。建於明嘉靖年間。明初,臨清治所由舊縣村遷至今市中區考棚街,周圍方圓數里稱為“中州”。《臨清縣誌》載,“在鰲背橋西南數十步中州東起處,砌以石,如鰲頭突出。築觀音閣於其上,舊閘、新閘各二,分左右如鰲足,而廣濟橋尾其後”,明知州馬綸題曰“鰲頭磯”, 鰲頭磯之名由此而來。存有古建築一組,周圍樓閣環合。北殿3間,稱“甘堂祠”(俗稱“李公祠”);南樓3間,名“登瀛樓”(俗稱“望河樓”);西殿3間,曰“呂祖堂”;東樓3間,謂“觀音閣”。閣建於樓上,呈方形,飛簷挑角,木隔落地,玲瓏別緻。磯底部系以磚砌就的方臺,臺中間東西向有門洞,洞楣上書“獨佔”2字,臺上閣樓歇山重簷,前出抱廈,後落一壘,主體用3、5、7樑架構成,上覆筒瓦,脊上有陶製獸形裝飾,飛簷4排。整個建築結構嚴謹,佈局得體,玲瓏纖巧,古色古香,是明代北方地區典型的磚木結構建築群,素有“鰲磯凝秀”之美稱,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和民族藝術精品的集中體現。 “鰲磯凝秀”古為臨清16景之一,是城內最繁華的地方。登臨其上,可望“糧艘麋集,帆檣如林”,碧波盪漾,景色綺麗。清末,津浦鐵路通車,河運停航,鰲頭磯漸失當年風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用“心醉千年”作首藏頭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