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M三豐

    首先我是不建議這麼小的孩子送託兒所的,那麼我們就來分析一下:

    當我們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一個個進了幼兒園,自家的孩子還整天哭天喊地的粘著自己要死要活,想必許多家長恨不得立刻、馬上把孩子丟進幼兒園。然而幼兒園畢竟不是說誰想進就能進去的地方,你把一個襁褓中的孩子丟進去顯然不合適,把一個七八歲的小夥子丟進去也不合適,送孩子去不去幼兒園一定要遵守標準才行,低於標準就不能進。

    幼兒園的標準大多數人看的是年齡,在孩子四歲後就可以去幼兒園了,然而並非如此,看孩子具不具備去幼兒園的條件,主要是心理方面與生理方面是否達標,而不是年齡有沒有達標,就好比一個七八歲的小夥子,還不會自己上廁所、穿鞋子,也不能送去幼兒園讓老師帶不是?

    首先我們要看孩子的心理條件是否達標。在孩子三歲以下時是需要來自父母的陪伴,給予孩子安全感,孩子能夠感覺到安全才能有心思學習技能,一個感覺不到安全感的孩子,總不至於在幼兒園一整天廁所都不敢上的吧?所以說,在孩子上幼兒園之前,先要鼓勵孩子,讓孩子首先能夠適應沒有父母陪伴的生活,等到孩子慢慢適應沒有父母整天陪在身邊的時候,這個孩子才能更容易接受新環境和新的人。

    當然了,這也與孩子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有關,有的孩子天生就大大咧咧,用一些話說就是“缺根筋”,這樣的孩子只要具備生理方面的條件,就可以入園了。

    那麼生理方面的條件是什麼?

    一說起生理,第一肯定要健康,一個病怏怏的孩子送去幼兒園也不放心,怕孩子又生病了,也怕自家孩子被傳染,老師還要怕發生什麼意外,擱誰誰怕。

    其次就是能夠表達清楚意思,雖然不要求能夠做到明確表達,但是至少也要做到正常交流,上廁所的時候能讓老師知道你要上廁所,而不是以為孩子被誰欺負了,所以孩子的語言能力一定要具備。其次就是孩子能夠自己上廁所,不然幼兒園幾十個孩子,也不是老師一個一個擦屁股的。

    除了孩子的心理條件和生理條件,孩子的性格也至關重要,性格開朗的孩子早些去幼兒園沒事,但是一個“愛哭鬼”去幼兒園的話,孩子煩、老師也煩,估計待不了多長時間就被送回家了。

    孩子能不能上幼兒園與孩子年齡有關係,但最主要的並不是孩子的年齡問題,而是是否會因為無法自理而帶來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家長要避免過早將孩子送去幼兒園,一定要先訓練、培育,再交給老師才行。

  • 2 # 莫莫的天空

    我認為這個東西要分兩面來看,如果你家裡人有錢,但是又沒有時間的話可以送他去比較好一點的託兒所選個好一點的老師幫忙託管。這個老師很重要的,在託兒所的話,如果有其他小孩子在一起,可以培養他社交能力,但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小孩子還不會說話可能很多東西會收到外面的干擾,還沒有獨立的思維。可能更加需要父母的陪伴,家裡人的陪伴,如果家裡有條件的話,爸爸媽媽儘量多的陪伴小孩子,讓他們感受到家人對他的愛。這對他將來成長是很有幫助的。

  • 3 # 六月Baby母嬰

    我女兒2周2不到就送去託班了,送去託班的孩子基本都是家長沒空帶才送去的,有空的也捨不得孩子還有託班是真的貴!有錢有閒的自己帶孩子確實的好很多的。

    起先我真的是愧疚加心疼,現在是欣慰加開心。

    適應了2個禮拜,慢慢的也就接受要去上學了,偶爾撒嬌說自己不去上學,我就會說家裡沒有人,爸爸媽媽奶奶都去上班了,哥哥去幼兒園,寶寶一個人在家嗎,她就乖乖的去託班了。

    現在上託班快5個月了,很開心,每個月都有小朋友過生日,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吃蛋糕,生日的小朋友家長還會準備牛奶蛋糕水果讓班級小朋友帶回家。有時候都是連著是生日蛋糕,平時上課畫畫,做班戟,做餛飩等等還是很豐富的。

    第一天去是自己吃的飯,老師發給我的

  • 4 # 青邱阿水

    這個是肯定不該的。

    這個年齡太小了,去到哪裡吃不好學不到,孩子這個年齡就要在父母身邊,讓他她自由天真無邪的開心快樂無憂無慮的成長。一個孩子讀書的早晚,並不能決定他她一生是否是有多麼成功,但是一個孩子從小養成的:品質,性格和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這個非常重要。在寶貝成長的過程中,順其自然,正確引導,著重培養他她感興趣的並且有一定天賦的方向。如果可以,大學畢業或者大學期間,去部隊鍛鍊幾年最好!好男女兒應該志在四方,但是更加應該心中有國有家!人生一輩子,去守護過這個我們心中最神聖的家國,我相信這對他她們今後人生都是非常值得驕傲和回味一生的事情。

  • 5 # 豬豬媽的隨手拍

    孩子3歲前自理能力有限,也是最依賴父母的時候,太小了送去託兒所,大人也不放心,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要讓他快快樂樂!

  • 6 # 繪本講師妖媽

    孩子三歲前都有父母照料才是最好的選擇.

    兩歲的孩子,無論是上託班、還是早教班、或者是幼兒園的小小班,都不合適。 兩歲的孩子並不需要被哪個特定機構去“教育”,他們需要的是探索的安全環境、以及隨時給予鼓勵和監護、能唸書給他聽、陪他玩耍的父母。

    我的孩子入園時不足3歲,雖然入園準備我做的很充分,孩子適應的又好又快,但我仍然有些愧疚。

    我希望孩子4歲入園,只是自身情況,必不得已,孩子幼兒園距我上班的地方不足400米,這是唯一讓我感到欣慰的地方:

    早上我們一起出門,一路刻意把孩子逗樂: 約定午睡時,我會跑到她夢裡相見;約定加餐水果時,留一點裝到口袋帶回家給媽媽嚐嚐。

    在幼兒園門口說再見,再加個約定,我會是全班第1個接園家長… 在她口袋裡放了張我和她的合影相片,告訴她,想媽媽了,就拿出來看看、親親,媽媽在單位都能感應到。

    如今,孩子都小學了,放學回家還會問我“媽媽,上午你心痛了沒有?我上午被同學氣哭了,很傷心……”

    回想入園第一年,還是會淚流滿面,美好卻也心痛。

    孩子入園上的小小班,都是不足3歲的孩子,大多家長,並沒有像我這樣為孩子做入園準備,所以,大多數孩子,在幼兒園都很痛苦。

    我常去幼兒園參加志願助學,我可以負責任的說,小小班的孩子,一天當中說的最多的話就是“我要找媽媽”。 一個孩子哭鬧找媽媽,很快帶動全班孩子一起哭找媽媽,看寫特別心酸。

    我同事,孩子2歲入園,第一學期,書包不離身,上課揹著、上廁所揹著、午睡時也不肯放下。

    有天保育老師趁她睡著時,把書包掛回教室,孩子醒來哭得天昏地暗,驚動幼兒園全體教職員工,直到老師把書包塞到她懷裡。

    大家都以為,書包是她的依戀物,可是那個書包是入園報到那天幼兒園發的啊?

    同事仔細詢問孩子,終於弄清緣由:

    孩子發現,只有老師一讓小朋友背書包,過一會就排隊出教室見媽媽了(接園),孩子以為,只要書包一直揹著,就能早早見到媽媽,就能回家。

    孩子3歲後,才開始探索尋求友誼,喜歡和小夥伴一起玩,2歲的孩子,只需要爸爸媽媽。 所以,小小班的孩子,分離焦慮症特嚴重,每天抱著自己的依戀物想媽媽,也不跟別的小朋友玩。

    早就有科學研究證明,不足3歲入托入園的孩子,負面影響要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 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過早把孩子送去集體生活中,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無法對世界形成信任感。

    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無法創造性去探索世界,可能會退縮,沮喪,依賴性增強,探索行為會變得被動混亂。

    弗洛伊德曾經感慨,“嬰兒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纏綿的情人。”因為他們整天依偎在母親的懷抱裡。

    有位心理學家說過,如果孩子沒有從媽媽身上獲得足夠的愛和滿足,那麼ta的一生都有可能在尋找理想中的媽媽。

    “一生都在找媽媽”聽著就想落淚,3歲前,我們做家長的,尤其是做媽媽的,請儘可能的深度陪伴孩子。

    童年時給夠了,孩子一生都不缺愛,他也才能生出更多的愛傳遞給他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比較喜歡看什麼型別的小說?你人生中看的第一本小說叫什麼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