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奔跑csy
-
2 # 冬林之家
相當於1人一天50毫升 油的密度比水小計算出 相當於0.8兩油 介於做菜時的損耗為0.3 那麼你一人一天平均真正吃了0.5兩油也就是 半兩油 完全正常
-
3 # 川陝美食坊
五升大豆油,兩人吃了50天超標嗎?下面我將用理論與實踐兩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
理論:
五升油兩人50天吃完。相當於兩人每天吃100ml。一人一天吃50ml。一升油大約重0.9千克,50ml重45克。45克不到一兩,一個人一天三頓飯吃不到一兩油,不超標。
實踐:
我們家四口人。早飯兩人在家吃飯,午飯兩人在家吃飯,晚飯四個人在家吃飯。平時只是簡簡單單的家常便飯。並未做什麼豐盛的食物。買一桶五升的菜籽油,一般情況下也就是吃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吃完了。以我家的實際情況,簡簡單單的家常便飯,並未有什麼超標的飲食標準。一桶五升的油食用不到一個月。
所以從實際方面來說,五升大豆油,兩人吃了50天不超標。
-
4 # 牛犇犇牛犇犇牛犇
每天食用油攝入量應該為25克。食用油含有人體必須攝入的脂肪酸,能提供熱量,根據營養學會的研究表明,一個人一天的食用油攝入量在25克左右最佳。若食用油攝入過量,會使人體內脂肪超標,產生肥胖,導致血液脂肪含量過高,引發高血壓、冠心病等疾病。
-
5 # 糧油幫
中國居民每天用油量的標準應該是多少?中國營養學會透過多年的研究,給出了一個相對科學的用量標準:每人每天25-30克。5升大豆油的重量為4.7公斤,50天兩個人,每人每天的食用油用量是47克。相對於膳食平衡寶塔的推薦量,是有些超標的,但是也不能完全獨立的來看這個數字。食用油行業為什麼喜歡說標準?
1、食用油與生活息息相關:
食用油是生活必需品,華人的飲食屬於熱烹方式,煎炒烹炸都離不開食用油,因此關注度就特別高。加上媒體、企業、行業專家、營養專家,對於食用油不遺餘力的宣傳,食用油的各種宣傳傳遞給消費者非常多的資訊。
2、食用油的油種眾多:
從高階的橄欖油、山茶油、稻米油,到中端的玉米油、葵花油、花生油,到低端的菜籽油、大豆油,食用油的品種繁多、工藝繁雜,形成了比較大的市場規模,同時也造成了非常大的競爭壓力。但是,競爭的結果是對消費者有利的,讓散裝油的劣質油市場,快速的壓縮並逐步規範化。3、食用油的食用方法多樣:
中國出名的有八大菜系,還有各地獨特的烹飪方式,比如:東北的燉菜、西北的新疆菜、陝西菜,雖然沒有八大菜系出名,也是各成一派。菜系不同,食用油的使用方法也截然不同。川菜用油量大,講究麻辣鮮香。湘菜用油量也比較大,講究香辣鮮嫩。
川菜、湘菜兩大菜系都需要比較多的用油。川菜主要用三級或四級壓榨菜籽油,重在與各種調料的配合使用,增加菜餚的色香味。而湘菜主要用一級或者三級壓榨菜籽油,重在與大油和食材的相互配合。色彩和調料沒有川菜豐富,但菜餚口感突出,不知不覺讓人能多吃幾碗飯。4、食用油的標準眾多:
食用油的工藝區別大:橄欖油、山茶油、亞麻籽油,用冷榨工藝加工,營養最佳。花生油、菜籽油用壓榨工藝加工,營養最佳。兩類油種工藝不一樣,好的標準也就不一樣。
食用油的成分區別大:橄欖油含亞油酸高、亞麻籽油含α-亞麻酸高、稻米油含谷維素高,植物甾醇玉米油含植物甾醇高,每個油種的優勢是不一樣的。專家的建議:多吃不飽和脂肪酸、亞油酸、亞麻酸含量高的健康油種
企業的建議:多吃有機的、營養價值高的、多種食用油調和的食用油
因食用油是必需品,且品種眾多、食用方法多樣,所以各種建議和標準就特別多。不能盡信標準:1、專家標準的正確解讀:
專家站在營養和健康的角度來建議食用油,本身是沒有問題的,但在個人消費的時候,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而定,並不是好油就適合所有人。如:橄欖油富含亞油酸,直接食用可以改善腸道,塗抹在面板上,又可以保養面板使之更有光澤度和彈性。但是,如果是腸道不好或者油性面板,那就是加重了身體的病變,肯定是不可取的。
2、企業標準的正確解讀:
企業站在原料和市場的角度建議食用油,一部分是出於消費者的健康,同時也有引導消費者買高毛利產品,從而提高自己盈利水平的目的。如:橄欖調和油,橄欖油佔了不到10%,其他都是大豆油。在烹飪過程中,油溫超過200℃,橄欖油的營養成分早就揮發乾淨了。再講橄欖油的營養,是沒有意義的,就是為了多增加一個賣點,多增加一些利潤。
3、中國居民膳食寶塔的正確解讀:
中國營養學會站在中國居民日常飲食的角度,以身體營養均衡為研究物件,給出了一個比較全面的膳食結構指南,這也是非常有意義的標準。但是,平衡寶塔的每一個數據是相關的,不是割裂開的。如食用油的消耗量,是在每天保證吃肉、吃魚、米麵、喝牛奶的基礎上,每天25-30克的消耗量,但是如果達不到這些營養的攝取,這個標準就不是最佳的標準。
比如在雲貴川生活,飲食結構中,食用油和肉類的消耗量是很大的,主食和肉類的量就要減下來,而要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入量,這樣才能保證身體的營養平衡和健康。
如果生活在沿海城市,飲食結構中,魚類的消耗量比較大,如果再不太吃肉,就要增加油脂的攝入量,才能保證身體營養的平衡。
膳食寶塔的標準是基於整個膳食結構的標準,這個標準的意義在於提醒大家分散食用多種食品,同時自行調節生活中過多的食物,還有缺少的食物,最後達到身體的平衡營養。總結一下:無論是什麼標準,都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成立,我們不能不信也不能完全照搬。如果是一個體力工作者,每天消耗的體能是非常大的,而且食用的食物也比較單一。非得按照每天只吃25-30克的食用油,要吃各種蔬菜、水果、奶製品,這個是不現實的,這個限制也是不科學的。還有就是調和油,裡面既有耐高溫的油,也有不耐高溫的油,油溫一高不耐高溫的營養都揮發了,能達到補充多種營養的目的嗎?中國各城市的發達程度不一樣,高度發達的地區是營養過剩,欠發達地區是營養不足,不能拉一個平均值來定標準。所以,標準一定要有,但執行標準一定要結合自身的情況。 -
6 # 註冊營養師張文姬
目前咱們華人的烹飪習慣,很多都是油攝入量過多的,很多人並不知道每天應該吃多少油。炒個茄子、炒個雞蛋,炸個排骨,油放多了才香,不知不覺油脂就超標了。
過多的脂肪攝入是超重肥胖發生的危險因素。《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六版》建議成人每天烹調油不要超過30克。這裡指的就是咱們平常做飯用的油。
有了這個標準,我們來看看5升大豆油,兩個人吃了50天,到底有沒有超標。
油的密度比水輕,所以1升大豆油並不是1公斤的重量,依據密度換算,大概是920克左右。那麼5升大豆油的總重量差不多就是4600克。
吃了50天,每天也就吃了92克,這是兩個人的量,那每個人每天就吃了有46克的大豆油。
很明顯,這樣的油脂攝入是超標的。
不過也不用太緊張,2012年中國居民營養與健康狀況監測結果顯示,中國僅45%成年居民烹調油攝入量符合推薦標準,也就是每天不超過30克。大部分人是超標的,甚至有26%的人每天的攝入超過了50克。這和我們的烹飪習慣是有很大關係的。
不緊張但也不能不當回事,一定要重視起來,因為油吃超標了對我們真的沒有好處。所以下次做飯的時候,要注意油的用量,儘量選一些不用那麼多油的烹飪方式,或者可以買一個定量的油壺,這樣就知道每次炒菜用了多少油了。
-
7 # 汪汪的月亮
5升等於=2500克,2500除以50=50,倆人一天50克,一天三頓飯,一頓飯16.666666,一人一頓飯8克左右,炒菜怎麼吃到最後也省下湯吧,不可能把菜湯也喝光吧,應該沒事哈
回覆列表
大豆油的保質期到底有多久?很多人都覺得這個問題顯而易見:包裝上不是已經註明了嗎?但是作為萊香非轉基因大豆油這種食用週期相對較長的食品來說,開封后保質期還是那麼久嗎?這個問題還真值得一探究竟!據中國糧油學會的油脂專家介紹,其實大豆油外包裝上註明的保質期只是理論意義上的保質期,即在特定的儲存條件下密閉儲存的保質期.消費者將大豆油買回家以後,一經開封,油中的一些營養成分就會與空氣"親密接觸,發生緩慢的化學反應,進而產生對人體有害的物質,造成"保質期"內的大豆油也不完全"保質".
在傳統大豆油的生產中,經常以新增TBHQ等人工合成抗氧化劑來保障油脂一定週期內的品質
尤其是一些富含不飽和脂肪酸的大豆油,如果不新增人工抗氧化劑,極易被氧化,不但損失營養成分,還會導致過氧化值和酸價等指標超標.新增抗氧化劑TBHQ後,可以減緩油脂氧化反應,避免產生酸敗現象.但是,雖然大豆油中新增抗氧化劑符合國家的食品安全標準,但是長期過量攝入化學合成的油脂防腐劑危害巨大,可能使人患上癌症,還會造成一些慢性病的加重或復發.而且抗氧化劑TBHQ的質量是否合格以及新增量是否符合國家標準規定,目前還缺乏規範和有效的監管.
讓食用油發生氧化反應的除了實驗中涉及到的空氣中的氧、光照、高溫、還有金屬離子和水也都是促進因子。所以存放食用油需要把握一個原則:遠離這些促進因子。具體該怎麼做呢?①買小包裝油,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日用油量25—30g折算一下,以1個半月能使用完的量為宜。②吃大包裝的油,可以選擇將油倒入控油壺,再將大瓶用膠帶密封好,放在陰涼避光的地方,這樣吃油也最好在3個月內吃完;③如果選擇分裝小瓶再食用,分裝到乾淨的小瓶中,要注意瓶子應乾燥,不能帶水,首選棕色玻璃瓶。④遠離灶臺,尤其是在炒菜時,倒好油,大家的習慣是放在灶臺旁,這樣的反覆接觸高溫和火光對於油脂的儲存也是不利的;⑤買油的時候選擇生產日期比較近的商品,生產日期越近越新鮮。
最懶人的辦法是用完直接放冰箱,既避光又低溫,是一種值得推薦的方法。
酸敗的食用油會對人體造成哪些危害呢?
食用油酸敗會帶來:①不飽和脂肪酸的大量流失;②氧化的諸多中間產物—自由基進入體內可損害機體的組織和細胞,進而引起慢性疾病及衰老效應,甚至產生癌變;③長期食用酸敗的油脂, 可導致人體缺乏必需脂肪酸而出現一系列症狀, 比如:面板乾燥鱗狀脫屑、體重增長減慢, 異常膽固醇、磷脂以及甘油脂的堆積等; ④用酸敗油脂進行烹調加工時, 也可使其他食物中對氧不穩定的維生素遭受破壞。
事實上,在有光線照射以及高溫的情況下,油的氧化變質速度非常厲害。實驗證明,Sunny直射時,大豆油敞口放3天,過氧化值就超過了國家標準。
脂質氧化的開頭階段是靜悄悄的,無色無味的。氧化中間產物分解之後,就會嗅見輕微的“不新鮮味道”。繼續下去,就變成明顯的“哈喇味”的烯醛、烯酮及低階的烯醚等物質。這就叫做油脂“酸敗”,也叫做“哈敗”。酸敗的食用油會對健康有一定危害,自然不能再吃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