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華夏燈塔
-
2 # 蜂聞言事
儒家當然講科技!
儒家也是從科技開始的。用中文理解“科技”,科技是科學技術的總稱。科學技術不是憑空產生的,是我們在觀察自然,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過程中產生的,人類認識自我,改造自我的能力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詩、書、禮、易、春秋”,易經開篇就講太極,太極是我們觀察宇宙萬物給予的總稱。它既有自然的現象,又講宇宙的規律,比如,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陰極化陽,陽極生陰,咱們不展開來講,就拿白天黑夜24小時來談,它一句話就把這個自然規律中某一個方向上的特徵講清楚了。
《論語》如果把它放在當代拆分,就可以分為很多個學科,有人際關係學,有心理學,有政治學……這些都是科學技術中的某一個細分
-
3 # 閒雲野野48
因為儒家思想的中心是“克己復禮”。以“禮”治理社會。而鄙視人類社會產生的矛盾用戰爭解決。歷史證明了;戰爭也可以解決一些國家之間的矛盾。科技進步往往是由戰爭促進的。“禮”是與戰爭不搭界的。因此儒家思想對於科技進步是具有阻礙作用的。當今中國反對戰爭。但更要防禦、阻止戰爭!因此,更應該積極、快速提高中國的科技進步,來制止戰爭的發生!
-
4 # 玄谷真人
儒家講科技。儒家講科技是以易為本的格物窮理理念為根基,以當時的數學和百工為體現的。在春秋戰國原儒時代,儒家六藝中有數,而《周禮》中有冬官,冬官內容就是百工,因冬官殘缺,後來就把《考工記》補入冬官。秦漢以後,中國兩千年技術發展,就是以《考工記》為本而展開的。而儒家在漢代上升為國家主導文化思想以後,也在不同時代出現有儒家文化背景的科學家,尤其是宋元明時代儒家群體成為東方近代文明因素萌發時代的主要文化發展者和科技發展者。
漢代有大科學家有張衡,是通五經貫六藝的,也就是儒家出身的。大家知道,張衡又是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
中古隋唐時代,有天文學家劉焯是經學家出身,有數學家王孝通是大儒,有農學家陸龜蒙有儒家文化背景。
兩宋至明,由於新儒家興起,以反對求仙求佛關注現世發展為基本文化方向,“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在這種文化旨趣下,儒家也由於格物窮理的觀念,而承擔起時代科技發展使命,出現比漢代和隋唐更多的儒士科學家,可以說是儒士科學家群。如燕肅,沈括,蘇頌,秦九韶,宋慈,郭守敬為主的紫金山書院群體,李冶為主的封龍書院群體,李時珍,王士性,徐光啟、李之藻、王徵為主的會通西學群體,方以智,宋應星,等等。
近百年,在非理性反儒的思潮下,胡亂批評儒家,給儒家扣帽子,好像儒家不發展科技才使中國落後,這是對歷史的嚴重誤讀。我們把東西方包括宗教的有終極文化意義的文化對比一下,就知道中國道、儒兩家都是與科學不相悖的甚至以求道求理為根基以科學研究為體現的文化。例如與佛教比,雖然佛教求見性,講萬法歸一,但佛教的出世性決定了佛教對科學的關注是非常少的,更不可能發展關注社會、民生的科技。如與基督教比,基督教講信仰高於求知,整個中世紀基本就是反科學的,追害了不少科學家,在宗教文化中可以說表現最惡劣。但是,好奇怪,現在某些人不說基督教反科學阻礙科學發展,反而有人鼓吹基督教好似產生了科學一樣!在宗教中,大體伊斯蘭教是不反科學的,以真主的名義讓人穆斯林求知,但是,一來伊斯蘭教發生比較晚,二來中古以後,伊斯蘭教趨於保守,現在的伊斯蘭教給人的感覺象中世紀的基督教。所以,把宗教與科學聯絡起來終究無理。那麼,你在人類不同文明圈中找主導文化,哪個文化還比中國的道、儒兩家更有天道根基更開明更與科技發展不相違背呢?沒有。
有人噴儒家,其實就是不瞭解歷史,或以清末的狀態胡亂給儒家潑髒水。但是,只要你看看漢、唐、宋明這三個時代,沒有任何時代儒家是反對研究科學的,而宋明時代儒士對科技發展貢獻很大,可以說啟動了東西方近代發展的文化和科技。那你有什麼理由說儒家不講科技不發展科技?
有人說儒家把科技當奇技淫巧。這是惡意歪曲。如果儒家真的認為技術發展是奇技淫巧,那為什麼《周禮》中有《考工記》?又為什麼傳統國家六部中有工部,國子監為主的中國傳統大學有算學和醫學?所以,奇技淫巧絕對不是指所有技術,而只能是指部分容易引起人淫慾的東西。有人就歪曲成奇技淫巧觀念影響了中國科技發展。
那中國清末科技呈現出落後狀態原因是什麼?那麼,請你瞭解一下清朝文字獄,以及怎麼把《神器譜》《天工開物》都玩丟了。《神器譜》《天工開物》這麼實用的東西都玩丟了,明末實測實學無從發展,兩百年下來,連自己發展的幾百年火器都落後,你說滿清不負有科技落後的責任嗎?
-
5 # 掛在明堂射古今
如果看孔子傳授的“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就會孔子的教育是全面的。再從網上看對“數”的解釋,有“即技術、方法、技巧而已。”從這看,孔子傳授的“數”包括了科技,再加上射、御,可以說從理論技術到操作技術都有了。
再從詳細的解釋看,這裡的“數”主要還是指數學。這又讓我想起了萊布尼茨在《二進位制計算的闡述》中因為孔子研究六十四卦中的數學而對他的崇敬之情。從這也能看出來,網上在解釋“數”時有“中國古代數學很早就已經很發達……古代數學家把數學的起源歸於《周易》以及‘河圖洛書’。”還引用古代數學家秦九韶的文字“周教六藝,數實成之。學士大夫,所從來尚矣。……爰自河圖、洛書闓發秘奧,八卦、九疇錯綜精微,極而至於大衍、皇極之用,而人事之變無不該,鬼神之情莫能隱矣。”
現代還有學者專著《孔子:被遺忘的古代科學家——易傳與古代科學》(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在書中作者論述了孔子的科學思想,並指明“《易傳》和《春秋》是孔子晚年作品,反映孔子成熟成型的思想,所以研究孔子學說,不能只在《論語》中打圈圈。何況《論語》一書,並非孔子親著,更不是孔子生全部事蹟言行的記錄。”
作者還透過《四庫總目提要》中“易道廣大,無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樂律、兵法、韻學、算術,以逮方外之爐火皆可授易以入說。”來“說明自古以來《周易》與科技就有相當密切關係”。
作者在《天道觀的現代價值》中透過國際上對“天文因素在地質年代表中的應用在國際上已被公認”,指出“地球上氣候的長期變化(它又影響到地面上許多地象變化),與天文軌道要素變化密切相關,並可據以確定時間。這樣,把地質年代的‘時’與日常生活中的‘時’概念統一起來,把‘時’與天體運動的多種事物的運動變化聯絡起來。”
作者透過這些,說明“由此不難看出,我們對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天文曆法以及古人以之推測自然災害的文獻進行整理闡釋的重要性了。這也說明了孔子為什麼要在《易傳》中一再聲嘶力竭地強調‘時’的重要性了。可有人非要把它說成迷信不行,這豈不是咄咄怪事。”
在第七章《孔子數學論》中,作者指出“數學是孔子科學論的基礎,其學可上溯到伏羲。”這也讓我想到了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還有萊布尼茨在《二進位制計算的闡述》中說的“我和尊敬的白晉神父發現了這個帝國的奠基人伏羲氏的符號的(顯然是)最正確的意義。”
作者還透過音樂來說明“音律源於天文,孔是天文歷算大家,自然是音律大家了,這是孔子‘一以貫之’的思想。由此可知,孔子是一個多才多藝的科學家。”
還有從中國至孔子後的科學技術發展看,也都受到了孔子的影響,再從萊布尼茨看,孔子也影響了他。
從這些說,儒家是講科技的。
-
6 # 何處是家鄉
問題好奇怪,儒家和科技風馬牛不相及,怎麼把這兩樣東西和在一起說?
“科技”需要討論一下,原本這是兩個詞,在近代以前,科學與技術是不相關的事物,科學就是科學,技術就是技術,各自有自己的領域。只是在現代,科學開始和技術緊密結合在一起。純粹的理論研究本身也需要大量經費的支撐,科學家也不是可以活在真空裡,也有對財富的強烈需求,於是理論科學徹底走向實用科技。
最典型就是生物科學,大量研究都是企業贊助的,研究結果自然也是直接為企業經營提供幫助的。對基因的研究與人工干預就是最明顯的例項。
儒家思想產生於中國古代,古代中國沒有科學這東西。技術並不是只能由科學理論帶來,人類社會絕大部分時間裡,實用技術主要由試錯法經驗總結來完成。最典型例子就是圓周率。
大家都知道祖沖之把圓周率精確到小數點後第七位,精確度比歐洲早了好多年。問題是歐洲數學家不需要那麼精確計算圓周率,他們研究目的是證明這個概念,並不是要把研究成果實用於當時的技術上,所以未必他們沒有能力去更精確計算圓周率。祖沖之研究目的明確,就是要解決車輪不夠圓的問題,所以一旦達到了目的,他就停止繼續縱深討論數學和幾何學問題,只要能用就可以了,再去討論與實用技術問題不相關的數學問題,不是他要做的,所以我們就停止在了圓周率這一個問題上了,沒有再縱深討論下去。
我們中國古代號稱“四大發明”無不是用試錯法,不斷嘗試不斷改良已有技術得來。比如火藥,方士們煉丹時也不知啥和啥碰到一起,炸了,不斷嘗試,找到了硫磺、硝石、木炭,認定這三樣東西放在一起燃燒會爆炸。所以直到諾貝爾發明了炸藥後,我們依然不懂“氧化極速反應”才是爆炸的基礎理論。
儒家思想並不與實用技術相對立,否則古代中國哪裡能有那麼多當時世界最先進的技術出現呢?反倒是古代歐洲的科學和技術不相關。他們的科學家認為,科學研究不是為技術服務的工具,科學就是科學,那是對神創世界的追問與探索,是人類精神追求的一種自我需要,實用技術才是為現實中人生活所需使用,這兩者不是一回事。所以古代歐洲技術遠遠落後於古代中國。
直到大航海開始,科學理論才逐漸轉入到幫助具體的技術改進之上。特別是工業產業大發展開始,科學理論越來越快速的應用於技術革新,這才使得歐洲人技術發生了飛躍性進展,直到把全世界都拋在後面。
-
7 # Suninmind152824096
儒家學說就是忽悠,大忽悠,根本就沒有什麼科學依據,所以也就不講究科學論斷。孔子當年就憑三寸不爛之舌,好逸惡勞,到處遊走,忽悠一些社會上的好逸惡勞的同類,到處忽悠,洗腦,慢慢的也就成了學說,在漢朝之前歷代帝王大多以道家,法家治國,唯獨到了漢朝出現一個董仲舒,忽悠帝王以儒家治國,結果,這種愚民政策貫穿至今,還了中國幾千年。
-
8 # 使用者61261209737
儒家思想體系無外乎“天人合一”,“學而優則仕”,“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三綱五常”,奉行“中庸之道”,但求明哲保身。
這一思想體系的特點是注重德性修養,倡導“內聖外王”,本質上是道德哲學,關注的主體是人,以政治倫理為本,注重人的自身修養,注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注重如何管理社會,很少關心和探究自然界的知識。這種以人為核心的哲學,迷信色彩濃厚,一切以主觀感受和空想為出發點,表現出唯心空洞說教的特徵,是典型的形象思維,無法實證。科學技術以自然現象為研究物件,關注的主體是自然界,必須具備邏輯思維能力,經過嚴密的邏輯推理,並透過實驗模型驗證(實證),證實因果關係後再作出結論。因此,儒家與科學技術風馬牛不相及,不講科學技術也就成了必然。
在先秦時代,人們思想活躍,賢哲輩出,產生了諸子百家。其中包括孔子。孔子是儒家鼻祖。儒家“性本善”,“存天理,滅人慾。”,提倡天人合一”的“中庸之道”的理論思想。從表面上看,“中庸之道”似乎合乎情理,但這一“中庸之道”在集權制下的實際社會效果是導致了只認“天”,不認“人”,道理邏輯專於權位,只認君父不認平等權利的“三綱五常”制度,社會等級森嚴。這種空洞的道德說教,從禮儀到法律規範社會各階層的行為,嚴重地禁錮了人們的思維思想,扼殺了社會的創造動力。使得封建統治專制制度不斷加強,民眾自由意志不能伸展。其反作用的抑制力使民眾對國家民族的認同意識更加低下,社會思想道德意識更加趨於混亂,對社會秩序造成了更大的破壞性。
在封建君主專制下,儒家提倡“學而優則仕”,留戀於自身歷史形成的地位,重文輕理,死讀五經四書,也就無從講科學技術了。
宋、明以來,被集權制奴化的儒家的“三綱五常”等封建禮制和道德說教,實質上是懶惰思維和奴化意識,嚴重束縛了人的思想,喪失了創造能力。
要發展科學技術,首先要衝破儒家思想體系的桎梏,還權於民,使之思想自由,充分發揮聰明才智。
-
9 # 文刀沐子
這是個簡單而複雜的問題,.說複雜,是因為二千多年來,華人從來都沒勘透這個問題,看了各位老大的回答,不得不說:大家到現在也沒勘透這個問題。
儒從巫出。巫的本質就是迷信,至少是讓別人,讓大家迷信。儒出於巫而高於巫的地方有三:1,把巫覡文化崇拜的圖騰鬼與神改良成了天命,也就是老天爺。這玩藝既威嚴又具體,儘管巫與儒們的天地鬼神本質上是一樣的,都是人類社會不可抗不可違不可預,但卻主導人類命運一一"死生由命,富貴在天"的異己,異化而神秘的力量;2,把巫對天地鬼神的虔誠敬畏,改良成透過敬拜天地鬼神的繁瑣禮儀和威儀,來恐嚇,威懾,影響活人,主導社會。也就是讓活人按天地旨意,鬼神死人、古人的模態來生活一一即所謂的禮儀教化,也叫″克己復禮"。說穿了,巫儒之道就是把巫覡騙鬼神死人的那套把戲,用來騙活人,主要是騙貴冑,核心是騙君主皇上,也就是拿皇上當鬼哄一一捎帶也把老百姓騙了;3,把高懸廟堂,主要為王室貴冑服務,神乎其神,玄之又玄,高深莫測的巫覡文化,世俗化,通俗化,實用化也一一流氓化!使中國的巫儒文化,因此而獲得長久不衰的現實能量。
透過以上分析我們就不難明白:巫儒文化,本質上還是一種巫文化,是一種迷信,只不過迷信的標的由鬼神上升到了天命而已。本質上還是使人盲從,絕對地服從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這也就是孔二說的人生最高境界"畏天命"。
所有的迷信和科技都是天敵,所以,巫儒不僅不講科技,反而極端仇視科技,所謂″君子不器",正是巫儒偽祖孔二對科技的態度。好像孔二還把科技視為異端,原文記不太清了,略過不說了。
有科技無巫儒,有巫儒無科技,二者水火不容,微積分裡找不到孔二邪說,靠巫儒邪說解決登月軌道的方程式,簡直就是找死!
巫儒餘孽說:巫儒之道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我認為,放是放了,不過是″放氣"!在越來越主導人類命運的科技領域,你找不到″儒學"的一點影子!
神漢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絕戶政策之前,中國有茶絲中醫等二十大影響人類命運的系列發明創造,董神漢之後,一項也沒有。僅有的″四小發明"全部來自民間,與官方主導的巫儒文化沒半個銅仔的關係,有名有姓的發明人全部受到巫儒主導的官方打壓。其中,火藥指南針與道家關係密切,紙和活字與佛經印刷有一定聯絡,且經過嚴格考證:這所謂的"四小發明",與現代意義上的炸藥,羅盤,活字,造紙術,並沒有直接的技術血緣關係。
科技是文明進步的太陽,儒術是克己復禮的鬼域,鬼見了太陽,還能苟存嗎?
事實上,超乎人們想象的是:巫儒文化不僅摧毀了中華創新思維和科技體系,而且摧毀了中國的先進的官辦教育體系,導致舊中國絕大多數人成為文盲!
道理同一:
科技教育是迷信的天敵,而巫儒卻是寄生在人們迷信之上的病毒和細菌,沒了迷信,巫儒們連吃飯都成問題,沒飯吃,他們就會全部餓死!所以,為了飯碗,為了活命,它們必然會摧殘中國的科教體系。
在科學領域,二十大發明基本上被丟光了,曾經領先世界千年的中國天文曆法,傳到明清兩代,竟然全部丟光,不得不請西方傳教士來主持曆法的編制和天象的預測。教育領域,中國98%的民眾成為文盲,剩下的2們,天天在研究四書五經一一根本不著調的"修齊治平"的屠龍術!
-
10 # 凌戰天
為什麼我們不操作時間機器回去找下原因?因為現在沒有人造得了這東西。同理,儒學產生時無現代知識,哪來不講科技這一說?
-
11 # zJ20zj
儒家是講科技的,,只知《論語》,不知《孔子家語》,孔子家語中有科技的部分,為什麼在當時孔子不提倡搞科技,而把科技部分留在了孔子家語,因為他看到當時周王室己衰落當權諸候不聽號令,大家都在爭名奪利,如果現在還搞這東西,就更會讓人野心更大,殺人更多,人類有可能走向滅絕。第二次世界大戰就是很好例子,二戰時德國的科技很發達,在短時間內就侵佔大片領土。科技是雙刃劍,主要還是靠人心來控制。
-
12 # 我的底線是誠信
哈哈。儒術只研究人心,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愚弄百姓。他們對科技不感興趣,所以不研究科技。
漢武帝罷黜百家,害怕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所以秦始皇焚書坑儒也就坑了儒家一家,卻被儒生們咒罵幾千年。漢武帝坑百家卻是功臣啦。
否則我大中華早就屹立於世界之巔。
就是儒術阻礙著中華民族的發展程序。
-
13 # 漢人子龍
古人早已經發現科技的災難,無論是人文民生還是軍事工業。科技是會毀滅人類與地球的。
早在秦始皇時代的進步,科技已經顯示厲害。最後被強行禁止了超速發展。
現今工業革命以後,人類體質明顯退化。手腳也弱化萎縮。唯有少許人大腦發達。但普遍成了溫室人。
過去的聖人發現科技的危害以後,轉向研究人倫規律和愛與和平的經典教學!由於智者的努力使更多的人類崇尚道德經,心經,論語,大學,中庸等等!
華人在兩千多年前就發現了強大科技的毀滅性。於是人倫情懷成為由上至下普遍推廣的學問。
如果我們不斷的向著科技前進,那麼科技背後的控制者誰能保證他不是地獄來的魔鬼,誰能保證一個沒有道德的知識份子不會用高科技虐殺整個世界。
科技方便了社會的同時也製造了貪婪。下一輪人工智慧人將成為機器的奴隸,從亞馬遜開始有人偷懶立刻開除。這程式按照老闆剝削者的意願設計,未來的每一步科技的前進都是人類生活崩潰的核反應堆。
-
14 # 喜雀m
落後絕頂的封建禮教迷信思想,把華人民束縛了五千年,他們的天命論是同科學思想格格不入的,所以他們極力阻止科學,把推動人類進步的科學看成是洪水猛獸,使得中國一直落後絕頂
-
15 # 老人新手新手
提起來是件悲哀的事情,直到十九世紀未華人才有了洋火、洋臘、洋油、洋車……有許多人可能沒有注意,去北京參觀故宮博物院,一進門的左側,有個沙子斜坡漏道,每天靠由上邊往下均勻的漏砂子,下面按照漏下多來計時,然後由宮庭人員,報出一更天、二更天⋯來報出十二個時辰!直到洋人傳來鐘錶,才由子醜寅卯晨巳午未申酉須亥的十二個時辰,改為24小時!只會之乎者也的文人雅士們,對此感到羞愧才對!
-
16 # 一片Sunny喲
究竟其因,是主流社會導向的結果,讀書人的最高境界就是取得功名,大白話就是升官發財,官方語是平天下,品質好的做個青天大老爺。
科學為何物,真不知?老祖宗的經典裡沒有哇,以福祿壽有關係麼?沒有吧。技術嘛,還能解決一些生產生活中的問題,自生自滅吧。
一個社會,主要的精英份子的精力都在仕途上跌宕起伏,都將衣錦還鄉,光宗耀祖作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即使是文人墨客也是官場失意後,便以酒仙詩賦、花前月下寄託自己的胸襟。
這樣的價值導向怎會產生對自然法則的理性認識與對客觀事物的深入研究呢?
科學的產生首先是思想理念的出現,整個社會上下都沒有這樣的氛圍,都在圍繞江山社稷長治久安,都在延續“龍”的強勢和利益最大化,都在怎樣讓黎民百姓在等級禮教的規範下做好自己的職業操守。
至於科學為何物,又與儒家有什麼關係呢?
-
17 # 厚積薄發才是精品
儒家為什麼要講科技?儒家誕生於兩千多年前,你讓它講科技?腦袋沒病吧!儒傢什麼時候成了百科全書了?這種問題極其無知,無聊!極其愚蠢。
回覆列表
為什麼儒家的典籍中,不講科技內容呢?因為儒家是士人教育,面向的是士人這個群體,不是工這個群體。儒家講的,是怎麼做管理者的學問,也就是怎麼做士,怎麼做公務員,怎麼參與治國。不僅儒家是士人教育,道家和法家,也都是士人教育,也都沒有講怎麼打鐵之類的內容。
看到這裡,有人要說了,憑啥有的人當官,有的人就要去打鐵呢?這是不是不公平。
有句話我們想必都聽說過,叫學而優則仕。我們現在的人聽到這句話,就用它來揶揄我們古代的文化,說是官本位。實際上,並不是這麼回事。
古人對管理人員的選拔,是從社會最基層開始的。國家官學教育,每個鄉都有學校,每個人都有機會參加學習。並不是像很多人說的那樣,只有貴族的子弟,才能學習怎麼做管理者。
像孔子孟子,他們都不是貴族子弟,都可以有機會接受士人教育。
也就是說,從小大家都有機會接受是士人教育,長大後都有機會當官。分化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是在學生十幾歲的時候,國家會進行一次普遍的選拔,有些學不下去的,就去上技校,去做工業,或者去做工業。
家裡沒地的,沒工業作坊的,就沒法做工業農業。不得已,才只好去做商業。所以,古人看不起商人。那些士人教育畢業後,一直找不到對口工作的讀書人,只好圖而求其次去做醫生,或則去青樓裡面給人寫曲子,比如柳永和關漢卿這樣的,就進入娛樂圈了。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其實是句自勉的話,做醫生是古代的讀書人,沒有出路了,才給自己找的一條後路。
有些成績好的,則被定向培養為管理者。我們想一下很容易理解,做管理者,需要更高的智力和能力。所以,這種選拔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等學成了以後,長大就是要做官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學而優則仕的本意。
我們看《論語》和《孟子》,會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些讀書人,怎麼一輩子就是到處求職做官呢?尤其是子張問祿那段,就是問怎麼當好一個官吏的意思,針對性特別的強。因為他們學的就是怎麼當官的學問。孔子的弟子,後來畢業後,很多也都去做官了。對這樣計程車人來說,讓他們種地,他們是不會種的,讓他們做工業,他們也不會的。一方面是專業不對口,另一方面是做那些事浪費他們的才能。
子張為什麼不問孔子怎麼打鐵,怎麼養蠶,怎麼織布呢?因為那些內容不是培養士人的必修課,也不是他們應該掌握的技能。
如果讓管理者們,在課堂上學習打鐵。讓打鐵的工匠,去學習怎麼做一名管理者,那這個社會就亂套了。必然會造成,做管理工作的,既做不好打鐵的活,也做不好管理的活。也會造成,打鐵的匠人,既打不好鐵,也做不好管理的活。
儒家典籍裡面,為什麼不講科技內容呢?上面就是答案。
並不是儒家不講科技,也更不是儒家反對科技。儒家只是教人,成為優秀的管理者,管理好那些農民工人和商人,並給他們做好服務。
可見,儒家非但不反科技,還是國家工業技術最大的背後支持者。荀子說,人非異也,善假於物也。這句話非常能表明,儒家對工業和科技的立場,人要利用物,把物轉化成可利用的器物,來為人的生活服務,就必須得大力的發展工業科技。如果儒家反科技,那根本就不會有士農工商的說法,在國家經濟序列中,直接把工剔除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