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甜甜故事匯
-
2 # 蕾蕾283831526
父母有收入不需要你養。一千元他們會給你積起來娶媳婦用。如果他們喪失了勞動力那麼一千元一個月還不夠,好好努力工作。
-
3 # 綠水青山1390
謝邀,回答:現小青年踏上工作崗位後,經老同志傳幫帶及自身努力,開始拿伍仟月薪收入也不容易。至於給父母一仟元,自畄四仟元也屬正常。畢竟父母養育你長大,培養你成人,盡點子女孝心也是應該。話又說回來,對家庭條件較好又是獨身子女,自身尚未成家,除自己平時生活所需外,餘錢還可存銀行以備未來,一般,父母也不會用你給的錢,你即使給再多也不會化掉,幫你積蓄,過幾年還是用在你身上,經濟條件差且子女多的家庭另當別論。另一種情況,你已成家,錢是夫妻共同財產,理應跟愛人商量,如父母的條件不是很好,年老多病(包括愛人父母),經過夫妻商量盡力補貼點老人也是人之常情。總之,大家庭的和睦,各人心情舒暢,才是人間歡樂的根本,才能更好創造自己事業的未來。
-
4 # 知其一二就行
這個不存在合適不合適。你有給、他們需要,就給。你負擔過重、他們自己還能掙,你給他們也不會要。無論做人子女、還是為人父母,責任和義務,都是同等的。
-
5 # 好哥影片
感謝邀請。其實我覺得這個問題呀。錢多錢少沒關係,最主要的是代表你的一種孝心。有一句話叫做什麼父母在不遠游,他所表達的意思就是說父母健在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守父母的身邊。多花時間陪伴一下老人。任何金錢來的更加實在。更加有人情味。其實我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心裡面很慚愧的。因為父母從來沒要過我的錢。平時給點錢他們也是拒絕。其實他比我們更加清楚。在外面開銷比在家裡更大。要用到錢的地方很多。所以我心裡面一直內疚。工作的原因,一直很少回去。經過年到春節的時候才回去那麼幾天。過完春節又匆匆的離去。你別是親情最大的痛苦。表面上其實看上去無所謂。其實每個人的心裡面都有一種酸酸的感覺。所以這幾年我決定了。不管錢多錢少。多發點時間陪陪父母。這比做任何事情都有價值。所以我覺得1000塊錢。不是多和少的問題。而是你自己的一種孝心。
-
6 # 真心朋友27358046
問這樣的問題~我一時真不知道怎麼說
只想告訴你一句話
不管你掙多少錢~給父母給多少都是合適的
-
7 # 啊英175715805
看情況吧,一個孩子給一干,二個孩子一個500,三個孩子一個400,至於家再有什麼花銷,父母的生活費是一定要給的
-
8 # 青蔥光明草
現在網上的言論動不動就討伐原生家庭,引發仇親情緒,計較著得失,本質上都是自私與懦弱交織起來的壞情緒。那是生你養你的父母,也是世上對你付出得最多,最包容你,最不計成本地向你付出的兩個人,無論你為他們做多少事,都不可能補償的恩情,錢不算什麼!
另外,如果你確實有經濟壓力,跟父母都不能解釋並爭取諒解,退一步連撒嬌耍賴都不能的話,你跟社會上的其它人的相處就沒問題嗎?
注意,親子關係是人生一切人際關係的起源,與父母的關係與相處模式直接影響你在社會上的交際能力。為什麼有些人總讓人如沐春風,在各種關係中如魚得水,處理起矛盾衝突總是遊刃自如呢?那是他從家庭關係中從小培養的克忍與修養,簡稱“家教”。與父母關係融洽的人,身上自帶“長上緣”,與古代做官的“舉孝廉”同一道理,人們喜聞樂見這樣的人,用之為官長。
那麼回到交多少“生活費”的問題上,答案就不難總結了吧?努力滿足父母吧!不要怕吃虧,錢是活的。以我的經驗,每當我努力賺錢孝敬父母時,財路總是很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開啟。不是老闆給了一個油水足的專案,就是行業聚會時不經意得到可以捷足先登的有效資訊,男朋友也會自動“上貢”,就是那麼神奇!
某次跟老媽聊天,談到這種莫名其妙的“財運”,她老人家悠悠地看了我一眼說:“那算什麼?我最缺錢的時候,又要交錢給兩家的父母,又要養你們,跟你爸正愁得不行,買了張彩票竟然中了幾千元。要知道,八十年代幾千元是筆可觀的意外之財了。”
我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的覺悟和運氣秉承自何方了。內心富有的人,是不會與財無緣的。相反,如果你眼裡把一塊錢放到天大,它也就是你坐井觀的那片天了!
-
9 # 大大的人兒D
至於每月給父母多少錢,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來決定,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量力而行,畢竟職場人的生活壓力也很大,面臨著高昂的房租、房貸、車貸、各種日常開銷。
無論每個月賺多少錢,都要拿出一部分存起來,建立一個個人賬戶,並且透過合理的計劃,讓自己的“小金庫”越來越飽滿。
量力而行,不忘投資自己如果你生活在小城市,而且暫時不用還房貸、車貸,每個月收入5000還算比較高的,每個月給父母1000塊錢是合適的;如果你生活在一線城市,這個收入就不算多了,那麼給父母1000塊錢雖然不多,但是你的壓力會大很多,所以結合自身情況,每個月給父母錢,相信父母不會因為你給得少而責怪你,相反他們會為自己孩子的懂事感到開心。
父母養育我們二十幾年,參加工作以後每個月回報父母是理所應當的,而且中國的傳統文化也提倡“百善孝為先”,你的做法值得很多人學習。
記得馬雲曾經說過:“剛畢業的年輕人,不要著急把自己的薪水交給父母,要盡最大的努力,在短時間內讓自己成長起來,用額外的錢去提升自己,多學習一些知識和技能,先在職場站穩腳跟,之後的回報會遠遠高於現在。”
不是說反對給父母錢,而是在孝敬父母的同時,要懂得投資自己,趁著年輕多掌握一些硬本領,為自己鋪好職場之路,以後的成長速度也會更快。
總結其實,每個月給父母多少錢,全在自己的孝心,賺得多了多給父母一些,賺得少了就少給一些,父母也不會因為給的多少,而責怪我們。
量力而行,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孝心不是用錢來衡量的,還要多陪伴父母,盡最大努力讓他們感受到子女給予的溫暖和愛。
回覆列表
如果你能堅持一直給下去還是不錯的,不管父母有沒有收入,他們不會亂花一分錢,剩下的也會給你攢著,天下父母心都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