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
2 # 新觀點評天下
關於孩子的座位問題歷來都是家長最為關心的問題,同時也是老師最為頭疼的問題。因為這牽涉到班風的培養,學風的養成問題。老師對於座位的編排一定會考慮各種各樣的因素,採取最合理化的方案。
第一:孩子的視力問題,因為近年來學生近視的人群越來越多,年齡卻越來越小。為了學生的視力健康,老師對於這些學生會優先考慮,和其他無關。
第二:孩子的身高問題,每個班級孩子的身高參差不齊,個高的學生位置相對會往後點,當然也會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點,個高的學生也可以做第一排的。
第三:根據老師所掌握的所有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座位編排。比如,有的學生愛動,有的學生調皮,有的學生愛靜,有的學生學習踏實,有的學生學習浮躁。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班集體,必須要穩定好那些不安分的因素,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合理有序科學的安排學生的座位。
第四:就是根據學生的成績,因為這是最有利於班級學風的養成,形成一種“比學趕幫超”的氛圍。當然座位的編排要考慮學生的成績,一個優秀的組長可以帶動一個小組的所有成員積極向上。各組之間的競爭可以讓整個班級充滿活力。按照這樣的安排,學生的座位問題就不再是問題了。
總之,孩子的座位問題不應該成為家長關心的首要大事,只要有利於孩子的成長,成績的提高,家長就應該聽從老師合理化的安排。家長應該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對孩子教育問題上。
-
3 # 亞太好腦師全腦智慧
近年來聽到不少學校教育和教師的負面評價,各種不好的訊息聽得多了,心裡也難免犯嘀咕的。作為家長,當然也就有了各種顧慮和擔心。甚至在心裡不斷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也儘可能的說服自己引導孩子去適應這個社會大環境。沒曾想,孩子入學遇到的啟蒙老師,卻給了我們一個驚喜,在很多方面超過了我們的心理預期。
比如有一次,一個媽媽在班級群裡刷屏似的發了一段外國的小學怎麼怎麼沒有作業,孩子怎麼怎麼快樂成長(服了,這也可以發在老師的群裡),然後班主任和數學老師都很中肯的說了,我們的體制是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但她們在儘可能的讓孩子快樂的學習,如果不打算移民去接受外國的教育,那灌輸這些思想給自己和孩子,不利於孩子學習責任心和學習習慣的培養,然後孩子在體制教育裡跟不上隊伍,慢慢也就失去了自信心。那次兩位老師的談話,其實同樣身為學齡孩子的媽媽,我相信她們也以媽媽的身份,研究過中國的教育體制,作為老師,作為有責任感的知識分子,我相信她們能夠理解媽媽們的心情。
經過這次意外的交流後,我覺得我從心理上對孩子的兩位老師產生了信賴感。但是,我也發現,即便是我們認為已經相當不錯的老師,依然還是有家長有微詞的,也觀察到一些家長不太妥當的一些做法,當然,我自己有沒犯可能也只有“旁觀者清”了,那就先說說作為“旁觀者”,我的觀察吧。和老師溝通家長應該注意的一點小細節
1、爭議之事不入“群”
這裡的“群”,是指各種班級群,QQ群啊,微信群啊,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有可能把一些不合適的訊息擴大了。比如,說這樣兩個例子。還在幼兒園的時候,一個男生被老師向家長投訴(也就是向家長說明吧)打了同學,該男生家長接回孩子才看到孩子臉上也被抓傷了,問起原因說是互相都打架了,家長覺得,自己孩子也被打了,老師怎麼就不提呢,只說自己孩子打別人的事,於是很有情緒的,把孩子臉上的傷拍了照,發到班級群裡,告訴老師自己孩子也有被打傷啊。這樣一來,在這種群體面前爭議起這類事情來,就有點讓老師下不來臺的感覺了。
還有一件,有個孩子放學後在等待家長來接的這段時間裡,是由學校專門的阿姨照看一下,結果孩子間鬧起來,一個孩子流了鼻血了,家長馬上在群裡說,孩子放學流了鼻血,老師都不管,孩子好可憐啊什麼的。這裡首先有一個概念確實弄混了,老師的確不在現場啊,是值班阿姨在照看孩子,就算是談到負責任的問題,也要弄清一下責任人吧。然後,這樣一說,就演變成老師不負責任了。
這些本來都是小事,但因為說話的方式不太合適,導致誤會。
2、體諒老師,不要求老師的額外照顧
第一次家長會上,老師有一句話我深深理解了,她說“家長們眼睛裡只有一個孩子,而老師的眼睛裡是全班的39個孩子”,對了,老師眼睛裡全班的孩子都要兼顧到,這才是她的責任和公平所在。我們一方面跟老師要公平,一方面又希望得到老師的額外照顧,這有點貪心吧。比如,整個班級,座位當然有前有後,坐最後一排的家長就總不滿意,總有最後一排學生的家長打電話給她要求換座位,那最後一排最得有人來坐吧。
3、尊重老師,不把老師當保姆,不給老師找額外負擔
班級群裡,每天呼叫老師的,有這樣的資訊,老師,孩子水杯找不到了,幫忙找一下;老師,孩子作業本不見了;老師,裝被子的袋子不見了;老師孩子校服不見了……諸如此類,幾乎天天上演。老師總是幫找,還在群裡回覆找的情況。孩子慢慢長大了,自己收拾自己的物品,記得自己的物品,這些簡單的自理,能不能放手讓孩子自己去成長呢?
4、信任老師,正確對待老師“投訴”
對於“叫家長”這一現象,我們班整體狀況應該都還好,就瑤瑤撕同桌作業本一事,老師和我說的時候,也沒有一點指責批評的意味。瑤瑤偶爾課間操講話,老師和我說起,都要加上一句“要努力啊,爭取下週表現更好哦”。當然,我確實看到過其他一些班主任發給家長的資訊,語氣比較生硬,有諸如“請家長回去教育”之類的字眼。關於孩子在校表現,孩子與同學相處,作為未成年人,家長負有當然的教育義務,瞭解清楚情況,配合老師教育好自己孩子,而不是對老師的“投訴”心懷質疑和抱怨。
5、主動配合老師,支援老師的工作
當然,現在老師的工作表現工作業績甚至工資獎金,都與學生的表現和成績掛鉤,有一些活動,還需要家長的支援,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情況下,配合支援老師的工作,當然,這些支援,也可能是陪孩子去參加親子運動會,參加活動不遲到,開家長會不玩手機,這些最基本的份內之事。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老師和學生、學生家長間的相處,也是靠良好的溝通,溝通順暢了,大家彼此理解認同,師生關係和諧了,孩子也就會更加喜歡學校和學習生活。
-
4 # 使用者1051994212997
總有人坐最後一排,現在家長要求多,學校沒辦法,就輪換,前後左右都輪。要不然總有家長不滿意,輪換就無話可說了。
-
5 # 大海無憂
心平氣和耐性溝通。
上學的目的在於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無論坐哪裡都能學習好。學習是內在的努力,外在環境不是特別差,坐第幾排影響不大。
如果老師把班級管理的很好,沒必要介意坐第幾排,如果班級特別亂,坐第一排依然學習受干擾。和老師溝通的重點是營造好大的工作環境,避免大環境出現問題。
一,友善向老師瞭解情況老師把學生調到最後一排肯定是有原因的,帶有善意的向老師諮詢,問問老師調動學生座位的原因。
二,合理向老師提出建議學習的基礎是大環境好,應該勉勵老師安排好大學習環境,這樣同學們才能好好學習。
三,勉勵孩子繼續努力學習學習還是要靠自己,依賴自身的努力,勉勵孩子無論坐哪裡都要努力學習,保持良好的學習熱情,避免因為座位調動,影響學習心情。
-
6 # 小小凡子
面對這個問題,家長需做到以下幾點:
1。透過孩子先了解原因。透過與自己孩子的無意識的交流,瞭解孩子對老師調座位的看法。
若班級裡面正常的座位大輪轉,家長就應該配合學校,配合老師的班級發展規劃。畢竟,也不是隻有自己家的孩子應該永遠坐在第一排。
若是班級裡面啟動嘗試一種新的學習模式,如:小組合作學習,按科目強弱,強強分組,強弱分組,弱弱分組等方式導致的座位變動,就聽聽孩子對老師這種安排的看法,若孩子自我感覺良好,有利於自己的學習,就等等再看。若孩子自我感覺不滿,影響到自己的學習,就多多聽聽孩子不滿的原因,要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難免有時孩子有自己的主觀判斷和情緒,不能只聽孩子的一面之言,也要顧及到老師從班級大局出發的整體考慮。
若是孩子因違反了校規或班規等有違紀的行為發生,而遭到了老師的座位懲罰,就應該搞清楚老師懲罰的期限和獎懲措施,有些懲罰是有一定期限的,一個月,或兩個月等等,隨後繼續看孩子的表現,座在後面的這幾個月,若能提高到班級中老師規定的名次內,就能回到原座位,那就期待自己孩子的努力表現吧!若沒有,再和老師積極的溝通。
2。與老師溝通先了解原因後表達訴求。若從自己孩子的口中,無法瞭解到事實的真相,需要與老師溝通。瞭解老師對座位調整的看法。
此時,與老師溝通時,必須先聽聽老師對座位的看法。一般情況下,作為班級管理者的老師,對座位的調整肯定有自己的全域性考慮,整體規劃,班級紀律,性格搭配,男女搭配等。明白了老師座位調整的意圖,可以適當的合理的表達自己的意願和訴求,若合情又合理,老師肯定也會給予一定的解釋和調整考慮的。若家長的訴求與老師的安排調整背道而馳,就可能事與願違。畢竟老師的工作需要的是多數家長的配合,而不是太多的指責和干涉。家長考慮的只是自己家裡這一個孩子的良好發展,而老師考慮的是多數孩子的共同進步。
-
7 # 六耳老師
網友一:
找老師溝通,實在不知道原因就坐在最後面又怎樣,我閨女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一直就是最後一排周圍都是男孩,班級中隊長,也沒見影響學習,我認識的好多孩子都坐在後邊,學習都沒問題,這只是心態問題,自己要調整好,不是好孩子都在前邊,後邊的就是不好的,說是老師放棄了,其實還是自己放棄自己了。我問過我閨女如果讓老師把你往前調一調行不,她不樂意,說做後邊挺好,安靜,視野好,坐中間太亂太吵,而且最好的是離黑板遠,天天練鋼琴眼睛依然沒近視,也和座位有關。所以不要對後排的座位有什麼偏見,其實坐在後面也沒什麼不好的。
網友二:實話實說,位置好壞對一個學生課堂學習很重要,特別是班上有愛搞小動作的同學。不老實的學生,老師會把他編到後面兩角,在他臨近的位置肯定受到影響。默默無聞的學生,老師會編到兩旁,較少關注。前面和中間的位置,老師特別注意到,學生看上講臺的角度也是好。你被調到後面,可能是座位輪換的原因,但肯定會對你的學習不利好。既然這樣,你可以透過自己父母跟老師溝通,不管用什麼方法,還是讓老師把自己調到比較好的位置為好。
網友三:要分析一下孩子被老師調到教室最後面的原因,是因為不準守紀律,還是因為學習不認真,或者是別的原因。
記得我孩子在高考前一個月,被老師調到了最後一排,說是自習時和同學說話,其實是同學問他問題,他不好拒絕。孩子那個氣啊,因為被班主任誤解已經不是一次了。我和他班主任解釋,請求理解孩子一下,三年一直坐後面,畢竟快高考了。班主任嘴上答應,卻沒有行動。沒有辦法,我只好自己和孩子溝通,告訴他人生中不順心的事情很常見,一切靠自己。
孩子後來高考考出自己的最好成績,成績全班第一,上了一所985。這種事情很正常,關鍵是家長要找到原因,調整好自己和孩子的心態,正確去面對。
網友四:這問題問的,為什麼一定要辦?一個教室總有前後吧,你坐在後面就是老師整你?你坐在後面就是老師看不起你?你坐在後面就是你成績下降的藉口?教室後面總得有人坐吧,為什麼一定是別人而不能是你?認真學習的在哪都能學好,不認真學習的你就是放講臺上也學不好,我們班是一個月一次調位,上次調完位我們班一個學生被調到在第三位,調完位後找我說在前面不適應要去後面,這個學生原來在最後一位,調位的時候因為在後面呆了一個月了我就把她往前調了調,結果不願意在前面非要去後面,我讓她自己找人調的,現在在倒數第二位,我帶的是初三畢業班,這個學生是個女生,很文靜,我很喜歡,入班的時候是全班第八名,在倒數第一位呆了一個月,月考的時候是全班第三名。
網友五:首先不要以為最後排就差。只要個子高,坐著合適,視力合適,後排強於前排。理念上對了,就無所謂了,學習就不會受影響。如果確有原因,如視力問題、有差生影響學習,應個別找老師講明原因,最好聽聽老師這樣安排的理由,我相信只要溝通好了,能有一個圓滿的解決。
網友六:想問一下調最後面對自己有影響?抑或是老師因為你什麼問題故意調最後面!如果你個子不高而影響到可以反映!但如因為自身原因而影響其他/她同學老師作出此舉,那同學就要思考下了,反思下,並更正!讓老師,同學有目共睹你的進步!如是正常編排座位那就是無可厚非,需要端正的是心態。心態平穩就不受位置方向管束!
-
8 # 教育暢談
孩子由第一排被調到最後一排,這個跨度有點大,怎麼想都不合理,要不然原來安排的有問題,或者說最後調整的有問題。正常的排法是按大小個排;但也有班任把好動不遵守紀律放在前排,也就是眼皮底下;還有就是把成績好的放前面,不好的放後面。這些基本都是常見的排法。至於孩子一下子被調到最後一排,肯定是不正常。
1、,你可以先和自己的孩子溝通,問問孩子知不知道班主任為什麼這樣調整。或者只是調了你的孩子,還是班級開學全班都重新安排的。也就是第一步你要摸清情況。
2、可以和孩子的家長交流一下,問問對座位調整的事知道嗎?這樣做的目的是怕自己的孩子撒謊,不說實話,從其他家長或孩子的同學那裡瞭解真實情況。
3、把你掌握的情況進行彙總,然後想想班主任為什麼會這樣安排,你也是做到知己知彼,打有把握之仗。
最後,如果孩子個子小,你就和班任談看不見黑班,這就得根據反饋上來的資訊,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有理有據的和班主任談。
-
9 # 不讓胖的吃雞腿
聽您的問題您的孩子應該在上小學或者初中,對於座位的調整還是比較在意的,那麼在這裡我就發表一下看法。
對於這個問題,我認為可以諮詢一下老師是什麼情況,而至於與老師溝通給孩子調換座位這個事情還是不宜開口,因為如果每個家長都因為這個問題去找老師的話,那麼老師相關的教學工作就無法開展下去了。
我的侄子如今在上小學四年級,對於現在老師相關工作的開展我還是挺關注的,多少也瞭解一番,下邊我就來談一下。
如今小學和中學的座位安排早已經和我們小時候不同,那時候我們的座位很久才會動一次,而且與老師對學生的好惡有著很大的關係,一些老師不喜歡的學生也許永遠都坐不到較好的位置。
而現在大力推行素質教育,其基礎便是要保證孩子所受到的待遇相同,雖然這一點很難做到真正的毫無偏私,但是相比較於以前已經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就拿我侄子的學校來說,他們的座位調整採取的是輪換制,也就是說具有很強的流動性,在學期之初老師便會擬訂好輪換的規則,在左右和前後中進行來回的輪換,讓每個孩子都有坐到好位置的機會,這樣有利於保證老師對於學生之間的公平,對於孩子的視力也有促進作用。
孩子不應以身高矮就一直坐前排,也不應以身高高就一直坐後排,這顯然也是不公平的。作為家長在面對這樣的情況時首先要想到的應該不是趕緊的把自己的孩子想法設法的弄到第一排,而是先找老師瞭解相關的情況,搞懂安排調動的規則才是最重要的,這樣的話和老師的交流也會輕鬆和事半功倍許多。
一切都是為了孩子,深表理解,但是一定不能不瞭解具體情況就採取不合適的措施哦。
我是萌之帆,熱愛文化的小青年。
-
10 # boshidie
現在孩子讀幾年級,如果是二年級或以上不用管。
如果是男孩成績在七十分左右或以上不用管。
從前排換到後排是好兆頭。
回覆列表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先講講我家今年年初(跨學期了)遇到的事情——我孩子也是從你第一排被調到了最後一排。
我孩子個頭矮,所以一直都是第一排,曾經發力衝到了第二排,奈何其他孩子太給力,又給我們打回原形了……孩子學習成績非常好,嚴格來說就是老師眼裡的優秀生,家長們眼裡的“別人家的孩子”。
但是,我們還是被調到了最後一排。
原因我後來(好吧,這個“後來”其實時間很久了,因為孩子也沒說,所以我們也從來沒想到過,只是有一天突然看到老師拍的照片孩子在最後我才注意到的)才知道:原來孩子班搞的是一個小組學習模式,這個我們都清楚,但是在獎懲機制中有一個制度是根據小組排名可以自由選擇座位。
結果孩子小組因為有班級最不守紀律、不學習的孩子,幾個孩子掙得分數不夠這一個孩子扣的,所以排名非常靠後。然後在座位調整的時候他們組就不同選了——因為剩下的只有教室最後面了。
當我瞭解了情況之後,我跟孩子老師溝通了一下,儘可能客觀的陳述了這種小組模式的積極一面自己負面問題。
例如積極一面:
1、這種“株連”的小組模式客觀上提高了我孩子的積極性——我終於找到了孩子主動舉手、積極參與一些活動等原因了,原來是孩子為了多掙點分給另外的孩子扣……
當然,客觀上孩子的確也是會因此而受益。
2、孩子主動幫助同學(主要是同組員)的表現更多了,這對孩子也是有積極意義的。
3、孩子被調到最後一排卻未跟我們說,事後我問過孩子,孩子擔心我會因此而去找老師,並且他們認為只要努力多掙點分就能回去……
這其實也是我希望看到的孩子們的應對態度。
……
負面影響同樣很大:
1、客觀上分化了整個班級的凝聚力,任何事情幾乎都跟分數有關係,那麼必然形成各種競爭,這必然會導致孩子們考慮問題都是從“小組”出發,而不是“班級”出發。
2、個別差生將會被更加被同學們討厭——因為他們受到直接牽連的學生自是不必多說,而另外一些學生因此而嘲笑——例如“你們組都是因為你才這樣的”、“你們組有xxx真的倒黴”……大多數學生無形之中就會有意無意的去排斥這些學生了。
3、“連帶懲罰”的價值導向原本就是錯誤的,這也是有違公平的,這並不利於孩子們的身心健康。我們應該去鼓勵孩子們做正確的事,而不應該透過“株連”的逼迫方式
4、客觀上必然會導致“選座”對有的組來說根本毫無意義——以我孩子組為例,只要那兩個孩子還在這組,那麼永無出頭之日——做個“算術題”就行了——他們淨增的分數一定是最少的,所以努力對他們來說是不可能改變現狀的的。
5、“問題學生”的“問題”難道是其他學生導致的嗎?
如果按照責任劃分,那些孩子的父母是第一責任人,然後是學校特別是孩子的各個授課老師。跟其他同學有必然的關係嗎?互幫互助是應該值得提倡的,但是因為沒有或者做了但是效果不明顯就讓同學替他一起承擔懲罰,這是合理的嗎?
說真的,我真不擔心什麼影響孩子學習之類的,那個學期我孩子考了年級第一,在學習上沒有任何影響,我更在乎的是對孩子三觀的影響——為此我必須得花時間花精力然後費口舌去引導孩子儘可能的去做的很好……
交流之後很快孩子老師做出了改變,小組繼續保留但是取消了根據小組積分選座位這一項。
我上面說的有點多,我只是想告訴題主,如果你覺得老師對孩子座位的調整有異議,那麼你應該把問題考慮清楚了再去交流。
而且孩子的成績是否跟座有直接的關係這種事情是不絕對的。身高跟成績沒有太大的關係不是嗎?
但是如果你家孩子是因為被懲罰而掉到後排的,那麼我倒是覺得你更應該關注一下孩子的問題。如果你認為孩子的問題並不嚴重,那麼你就再諮詢一下,看看是不是跟你想的那麼簡單,如果你認為還是挺嚴重的,那麼你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幫助孩子儘快的解決問題——對老師來說,你只要是這個班的學生,無論你坐在哪裡,你都是這個班的一份子。
而對於孩子來說,老師+父母的雙重“關注”往往會更有效的解決問題。
孩子的問題儘量多溝通解決,而解決問題一定要重寫最核心的問題去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