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謝華業
-
2 # 拾藝軒
寫生自古而有,但是當代畫家和古代畫家的寫生方式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首先我們說說當代畫家的寫生,當代畫家基本都是對景寫景,在意境上稍加處理。寫生完後就是一幅完整的作品。
然後我們說說古人是如何寫生的吧!古代畫家雖然也強調 "師法自然",也有"臨淵摹筆"者,但絕大多數畫家是暢遊于山川之間數月甚至於數年,月以繼年深悟山川自然之壯闊、秀美,追尋花草樹木之靈氣和風雨的洗禮,用歲月深刻感受風雨之後山川滄潤,看雲氣之變幻,而非隨心所欲、自由自在遊歷山川而帶來的一時快感。經飽覽山川之後歸至書房,憑藉自己對山川的認知和體悟去描繪內心中的屬於自己的山水之樂。
這裡就看到當代畫家和古代畫家寫生的不同了,一個是對景寫景、臨淵摹筆,一個是博覽群山、伏案抒情!
其實,寫生,是寫生生之氣、寫自然造化,最後寫畫家自己的內心,正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畫家寫生,寫山山川風貌皆為能品;結合山川風貌抒寫自己內心,皆為神品
以上是我對寫生的一點觀點,大家共同探討
-
3 # ProfessorM
古代畫家寫生,主要是注重觀察,透過大量的觀察,才能全面的掌握物像的所有細節,從而進行表現,比如宋代畫家透過觀察發現孔雀升高,必先抬左足。可以看出古代畫家觀察之細。現代畫家,由於有了照相機這種現代化的科技,可以把鳥飛行的各種動作拍成靜止狀態,可以說,提高的對於事物細節的掌握能力,但也正是現代科技的出現,使得現代畫家,對於事物的觀察缺少足夠的耐心,這也是現代畫家的不足之處。
-
4 # 雲端客tyt
古代畫家如拿中國畫為例,是沒有“寫生”一說的,也沒有寫生這一做法。多是先觀察物件,包括景物和山水,回家以後才根據印象黙寫出來。也叫黙寫。寫生無論是西畫或國畫都是隨著西畫的進入而逐漸為中國畫家所接受的。而西畫從一誕生開始就伴隨著寫生同時成長,發展的。
-
5 # 畫匠摩雲
古代畫家重寫神,現代畫家重寫形。
讀古畫會發現畫中人物神態很是傳神,雖身體比例等等經過誇張或變化,卻含神韻更勝於寫實,一是古人觀察甚細,花大量時間審視觀察又經過沉思考量後再繪製,其作品極具韻味。
近代受西畫影響,以起型為重點,以實寫照。少了構思和延伸的空間,作品大多型極準,卻少了能讓人長時間去觀摩的韻味。
-
6 # 詩夜城主
繪畫是一種再現的藝術,無論是寫意的中國畫,還是寫實的油畫,都講究“像物象”,講究“外師造化”,就是以大自然為師,既然是以大自然為師,那就要“寫生”了,那麼,當代畫家和古代畫家對於繪畫的“寫生”,有什麼不同之處呢?
當代畫家和古代畫家的繪畫“寫生”有那麼一個令人疑惑的現象,大多數人都知道當代的畫家要比古代的畫家還要多,可似乎在當代畫家中,那種具有震撼力的作品,少之又少,還有就是,當代畫壇出現了許多抄襲的現象,高仿贗品多的隨處可見,總之,人們對當代畫家的印象並不是很好,
言歸正傳,透過現象看本質,當代畫家和古代畫家對於繪畫“寫生”的態度,有明顯差異,一種是“熱情如火”的態度,還一種是“冷若冰霜”的態度,那麼,誰是熱情如火,誰又是冷若冰霜呢?我們看不同時期的畫家的作品品質,就可以一清二楚了,
稍微有點藝術認知和審美能力的人,都會認為古代畫家的作品品質要比當代畫家的作品品質好上百倍千倍,在古代堪稱曠世傑的繪畫作品,比比皆是,比如,宋代時期的國畫《清明上河圖》,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油畫《蒙娜麗莎》等等經典名作,這些名作,不是畫家整日吃飽喝足,且足不出戶就能創作出來的,
看看現在的國畫及油畫作品,大多數都是給人照片的感覺,即使不像照片,要麼顯得“枯燥無色”,沒有氣韻色澤,要麼就顯得“俗不可耐”,色彩營養運用過多的原因,為什麼會這樣子呢?最主要原因在於當代畫家對於繪畫的“寫生”,總是“冷若冰霜”的態度,一味的憑藉“想象力”進行創作,對現實人、物以及一切場景的本質缺乏洞察力,簡單的說,就是不懂“寫生”的真諦。然而,古代畫家對於繪畫的“寫生”是“熱情如火”的態度,將情感融入在作品中,這也是其作品具有震撼力、感染力、征服力的原因。
-
7 # 紅梅工筆佛畫
這應該是問的中國畫吧,真正的中國畫寫生與現在的一般的寫生並不盡相同。現在的一般寫生是西方式的寫生,主要以學院式教學的形式存在,表現為室內與外光兩種,以研究人和自然的造型與色彩規律為任務。
一現代寫生的概念
寫生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直接以實物或風景為物件進行描繪的作畫方式,繪畫的訓練手段,寫生是指從大自然取景、物、元素的素描。室外寫生的素描也可在畫室裡完成,不過寫生素描 練習常常是藝術家課堂練習的一部分。
現代的"寫生",也是各種各樣:有作為提高技法的寫生;有作為收集素材的寫生;有作為體驗生活的寫生;也有作為創作方法的寫生,問題中的寫生應該主要是指提高技法和繪畫創作吧。
二中國畫古代的寫生
作為創作中國古代肯定有寫生,《清明上河圖》《千里江山圖》都是寫生的,沒有寫生的技術怎麼能畫呢?范寬的《溪山行旅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黃筌的《寫生珍禽圖》,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都是寫生的。
只是古代的中國畫寫生與現代的中國畫寫生相比,名稱雖然一樣,內涵卻大不相同。中國畫的傳統寫生方法,注重的是寫客觀物象內在的生意與生氣,並不拘泥於客觀物體的表象。
實際上,中國畫的寫生又被稱為寫真,這“真”不是今天我們理解的客觀物體視覺上的真實,而是指客觀物象的真容與本相,這真容與本相就是客觀物體固有的形態。
中國傳統強調的就是“外師造化,中的心源”,是觀察與藝術表達的完整系統,早在古代,我們就解決了“認識物件跟表達”之間關係。
譬如刻畫一個人物肖像,傳統的中國畫法不會因為側面來光,就把人畫成陰陽臉,也不會因為物件背對光源,就把物件的臉都塗成黑的。
這就像傳統中國畫的人物寫生在設色上強調固有色一樣,絕對不會因為光源色和環境色的因素,把人物的臉畫得一會兒紅、一會兒綠,更不會將人物的臉畫得冷一塊兒、暖一塊兒。
西方繪畫寫生無論是素描還是色彩,都以追求客觀物象的視覺真實性為宗旨,黑白的素描畫主要藉助於側光產生的明暗變化刻畫物體的立體感。
而油畫、水彩等作品也要依據光源色和環境色的影響,畫出物體不同面的冷暖變化。所以,是刻意排除光影,抑或自覺追求光感,這便是中西繪畫寫生在理念與風格方面的主要差別所在。
三中國畫寫生的爭論
現代對西方式寫生,尤其是對於中國畫學習創作有很多爭論。
有的認為寫生有助於激發想象獲取靈感
認為把寫生當成是對自然的純技術性複製、模仿,是一種比較膚淺的認知。事實上,從根本上講寫生是態度問題,它不僅不會扼殺想象,反而是激發想象、培養藝術敏感的有效途徑,可謂國畫創作的立足點。
人和自然的關係,不是技術性的,而是精神性、情感化的。如果畫家對自然沒有真實的觀察和感悟,其作品不會充塞豐富的激情,也就不可能打動觀者。
因此,寫生說到底是畫家對待自然、社會的態度。即使畫面的表現形式並非寫實,也仍然需要寫生
另外,想象力必須建立在見多識廣的基礎上,即所謂“有感而發”,就如石濤所說的“搜盡奇峰打草稿”,唯有不斷地走、不斷地看,才能把不同山體在不同時節的氣勢、面貌瞭然於胸,才能創作出想象充沛、超凡入聖的作品。
與之相對的觀點認為寫生扼殺了當代中國畫畫家想象力
寫生自古以來是中國畫的生命,重視寫生對現當代畫家來說依然非常重要。然而,當今只能起到再現作用的寫生會抹殺畫家的想象力,對國畫創作而言,弊遠大於利。
古人寫生,講究的是臥遊、默記、默寫。因為古代畫家多為文人、學者,既可出口成章,又善於體悟。他們遊山玩水間,將自己的靈魂和景物融為一體,然後出而為畫。
因此,即便他們筆下的山水是親眼所見,也不會跟自然界一般無二,自有個人的格局和風骨。當代國畫家已基本沒有這樣的文化修養了,大多數人的寫生,就是到一個地方按部就班地對景描摹,一下筆就落入實相中。
無疑西方的寫生更符合科學,西方科學是先進的,但藝術的先進與科學的先進是兩回事,何況中國現在的科學也不落後。
總之,寫生對於任何繪畫來說都是很有必要,但是繪畫藝術是有不同的,中國畫有自己獨特成熟的系統,借鑑其他藝術既是藝術規律也是大有益處,只是絕不能失去自己的本質。
-
8 # 逸雲齋
寫生是直接面對物件進行描繪的一種繪畫方法,基本有"風景寫生"、"靜物寫生"和"人像寫生"等多種根據描繪物件不同的分類。
一般寫生不作為成品繪畫,只是為作品蒐集素材,但逐漸發展也有的畫家直接用寫生的方法創作,尤其是印象派的畫家,經常利用風景寫生,直接描繪瞬間即逝的光影變化,所以有時也被稱為"外光派畫家"。 西方畫家非常重視寫生,主要以寫生來蒐集素材;中國畫家則一般主要依靠看和記憶,有的畫家也"臨淵摹筆",但絕大部分古代畫家雖然也強調"師法自然",但只是飽覽名山大川,回家以後憑記憶下筆。主要也是因為中國繪畫工具不易攜帶和野外使用。現代的中國畫家也重視寫生,應用現代的速寫工具蒐集素材。 寫生對描繪細節和光影變化非常重要,人不可能記住所有這些細節,經常寫生對研究色彩學的規律也非常有啟發。寫生也是開始學習繪畫時最重要的訓練方法。
到了今天,“寫生”已經和古人的“寫生”有所不同,現代畫家多以以照相寫生再轉換為繪畫創作的方式。這種方式已經算不上“寫生”了。古人的“寫生”是透過觀察、詢問、目識心記來描繪其心中山水及萬物。寫照的雖然是眼前之景,但是在畫中筆墨裡卻加入了“寫生”者的主觀情感與自身修養。
現代人的,拍照式“寫生”只是去描繪相機捕捉的影響,裡面缺少了人文情懷,缺少了對物象的感知和體悟。這也是當代畫家畫的許多作品沒有靈魂的原因。宋代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能夠畫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並能給予不同身份的人不同的動態與表情,能夠構建出如此多的場景,要是其沒有在市井中生活過,沒有去細緻的觀察各行各業的人,沒有去與各行各業的做過深切的交流,而是隻是用相機記錄了這麼一個場景,是不可能畫出如此具有靈魂的作品。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元時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清朝徐揚的《乾隆南巡圖》皆是如此。正確的“寫生”還是要用古人的方式。
-
9 # 無心齋侃畫
這是一個司空見慣、視而不見的問題,當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提問。
關於當代畫家和古代畫家寫生的不同之處,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做一個簡單的闡述。
首先是大家對寫生的認知不一樣:從古至今,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員。都是社會大環境下的產物,由於每個時代的大環境都在不斷的發展變化,所以每個時代的畫家所攜帶的時代烙印也不盡相同。他們對繪畫寫生的認知、感知也不盡一樣。古代就沒有寫生的概念,因為沒有抽象,只有寫實的認識。他們所做的努力是儘可能的最本真的表現實物,反應真實的生活。而當代畫家的寫生有多種手段,也有多種表現形式。他們不是以畫的真實為目的。
其次是古代畫家和當代畫家對寫生的環境不一樣。古代畫家在一個地方住下來就可能是幾年、十幾年,甚至是一輩子。他們的活動範圍很小,人與人的交往也極少。所以他們寫生的物件都是自己非常熟悉、非常有情感的物件。就如中國山水畫巔峰時期的宋代,基本上都是以太行山為寫生和創作物件。所以宋代所保留下來的山水作品裡面的景物,今天依然可以找到相對應的真山真水。他們的寫生是對自己生活狀態的真是表現,是自己理想情感的一種寄託。而當代畫家的活動範圍非常大,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也極其頻繁。地球都稱為地球村。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這對於藝術來說並不是好事,有可能是非常壞的事情。當代畫家幾乎不可能真正靜下來理解物件,諳熟於心。更不可能對寫生物件產生深厚的情感。當代畫家的寫生更多的是描摹或依葫蘆畫瓢。
最後是技術手段和材料不一樣:隨著社會的進步於發展,出現了更多的繪畫材料和繪畫技巧。這種材料與技巧的潮。出現於變化,帶來的寫生手段和技能技巧也不一樣,最後寫生的結果也不一樣。
-
10 # 鶴髮童顏
當代畫家或多或少會受到油畫的影響,寫生注重焦點透視,以及明暗關係,畫面比較完整。古代畫家的寫生注重散點透視,用疏密有致的襯托表現自然。現代畫家有種急功近利,古代畫家更有耐心。
回覆列表
寫生一詞更多適用於西方繪畫,當代畫家與古代畫家在寫生上一脈相承,區別不大。如果說區別,那就是古代畫家更注重再現,當代畫家注重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