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自己每天輪軸帶孩子,很多時候不想說話不想逗孩子,又怕影響孩子的種種問題,很矛盾。
9
回覆列表
  • 1 # 木子李MC

    這種情況我自己感同身受,我也是自己帶兩個孩子,有時候真的很累,特別是姐姐問我問題,而弟弟又要鬧著叫我抱的時候,真的不想理他姐弟倆,這個時候需要幾個深呼吸,畢竟你不和孩子溝通交流是會影響到孩子的心理生理的。

    對孩子生理方面的影響

    我個人來講是比較內向,找不到什麼話來講,就是不會聊天的那種人,生完姐姐後很長時間都是我自己帶著她,而在婆家這邊又沒有什麼朋友,和姐姐聊天基本上就那麼幾句話,好像找不到話來聊一樣,所以姐姐一歲半之前基本上都不講話,一天到晚都不吭聲,等到1歲半後因為經常到婆婆那邊,和她聊天說話的人很多,話匣子一開啟就關不了了,甚至會找話題和我聊天了,有質量的陪伴和溝通是最好的親子方式。

    對孩子心理方面的影響

    長期不和孩子對話,會使孩子形成冷漠的性格,長此以往會造成孩子的性格缺陷,安全感和滿足感不足,孩子的情緒控制能力也會更差。不和孩子交流,孩子會產生忽視感,忽視感會令孩子產生抑鬱消沉的情緒,在以後的人際交往中會產生自卑情緒,久而久之孩子會越來越孤僻。

    有質量的陪伴和溝通不僅會讓你和孩子之間的聯絡更加緊密,孩子的安全感、滿足感、情商、承受力等都會提高。

    題外話說一句,媽媽在帶孩子的過程中如果有消極思想,那麼建議和家人溝通一下,給寶媽留點調整時間,如果實在沒人幫忙,那麼寶媽也要學會自我調節,愛孩子之前要先愛自己哦。

  • 2 # 財富北京1030

    語言能力是受到先天遺傳和後天訓練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當然在孩子語言方面的發展來看,與寶寶交流少,肯定無疑會影響孩子的說話的早晚,不斷的語言交流刺激會讓孩子自然而然的對語言產生注意力和咿呀學語的模仿企圖,企圖心或者說好奇心是人類成長最好的秘方,不單純對孩子如此,對大人也是如此!

    另外至於自閉症到並不覺得會導致必然結果,一對安靜的夫妻會養育一個安靜的孩子,寶寶可能會喜歡閱讀、音樂或者其他,她只要在自己的世界裡能集中注意力,努力探索,一定不會是自閉症!當然適當的交流刺激會讓孩子更開朗、更活潑!

    其實並不一定哪個更好,適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有了孩子,交流怎麼也會有不少的!

    希望有幫助

  • 3 # 朱哥人生路

    說實話,會影響孩子的語言發育和性格形成,自閉症是複雜條件下形成的,只能說,孩子有可能會變得比較內向!

  • 4 # 車縫工阿欣

    請問你的孩子是留手兒童嗎?就算是,現在的網路也那麼發達了,每天抽個時間段出來和寶寶聊聊天,見見面都是一件很開心的事情。如果寶寶是自己帶身邊的,那就要抽更多的時間來陪伴寶寶了,不要自己跑一邊去看電視或玩手機,把寶寶一個人冷落在一邊,久而久之他會習慣了這種生活方式的,其實能陪伴孩子成長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雖然他還丫丫學語,但他們很聰明的,他能分辨出大人的每種情緒,在有時間的情況下多和寶寶做做遊戲,或是唱唱兒歌,孩子小小年紀都能知道你和他在互動的。

    本人的親身體會,我老大是我帶到十個半月就放家裡給爺爺奶奶帶的,期間我們是有經常打電話回來的,但小孩子不是每次都會接電話的。過了兩個月後回家,小孩和自己再也不親了,直到今年大寶五歲了,我自己接手回來帶,但因為中間缺失了幾年的陪伴,大寶的性格多多少還是受到影響了,打再多的電話也比不上在身邊陪著他成長的強,二寶從出生到現在十三個月了,一直都是我自己帶的,性格都很隨和的,也長得很可愛,我知道這就是陪伴的重要性了,身心都得到了健康的發生。

    所以說我們都要學會以朋友的形式和小孩子去交流。

  • 5 # 心姐說幼教

    跟寶寶交流少,肯定會影響孩子說話的早晚,也有可能會讓孩子自閉。我們要科學育兒,不要做無知父母,既然孩子來到了這個世界上,我們就要讓他快樂健康地成長。

    下面,我們就來談談語言發展的關鍵期,幼兒理解語言的關鍵期以及幼兒語言表達的發育關鍵期,知道了這幾個關鍵期,我們就知道如何與寶寶交流了。

    幼兒從出生後到熟練掌握語言,大概需要三四年的時間,而語言發展的關鍵期是在幼兒兩歲到四歲的時候。在幼兒九個月後到兩歲之前,這個階段是幼兒理解語言的關鍵期。這個階段,有幼兒對於寶媽說的話慢慢的理解的越來越多,越來越清楚,慢慢的就可以完全聽得懂寶媽的話了。

    等幼兒過了兩歲以後,到四歲之前,這個階段是幼兒語言表達的發育關鍵期。而且這個階段也是最為重要的階段,形成的語言習慣也是最容易長期操持下去的。因此在這個階段,寶媽跟幼兒交流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方法和語氣。

    在幼兒的語言發展關鍵期,寶媽儘量多跟幼兒交流。對於幼兒想表達的意思,如果自己不能表達清楚,寶媽可以幫助寶寶補充。在這種潛移默化下,就可以慢慢提高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然而,在與寶寶的交流中,我們也要注意,語言環境對寶寶說話的影響力也很大,下面這幾種情況容易導致寶寶說話晚。

    第一種情況,如果爸爸媽媽很少跟寶寶說話,也忽略了培養寶寶說話的能力,那麼寶寶會很晚才說話。

    第二種情況,如果跟寶寶說話的人口音很雜,一會方言,一會普通話,還有有時還穿插幾句英文,在這種語言環境下生長的寶寶說話也比較晚。

    第三種情況,當寶寶想要什麼,他可以透過哭聲,或者是手的動作,說話來傳達資訊。有的父母很瞭解寶寶,不用寶寶開口說話,只需要一個動作一個眼神,父母就知道寶寶想要什麼,並且滿足他的願望。這樣下去,寶寶沒有得到多少鍛鍊說話的機會,也會延緩了寶寶說話的時間。

    第四種情況,有的家長喜歡把別人家的小孩和自家的做對比,甚至是還當著別人的面說寶寶比不上之類的話,有的家長還喜歡嘲笑孩子的發音,這些情況都能讓孩子對學說話產生厭煩心理。所以爸爸媽媽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說話的方式,要多多誇獎自己的孩子。如果寶寶發音不準確,爸爸媽媽也不能嘲笑,而是幫助寶寶去改正。

    針對上面這幾種情況,爸爸媽媽應該要及時做出調整,平時要跟寶寶多交流,統一好家裡人的口音,最好全部都是普通話,讓寶寶更能有效的學習和模仿。給寶寶說話的機會,也不要去嘲笑孩子,創造一個讓孩子想說,敢說,有機會說這樣一個語言環境,從而來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

  • 6 # 茉莉花味麵包

    我家娃剛出生的時候我就不懂帶孩子,就覺得孩子太小說什麼也不懂,我就很少和他有互動,基本就是看娃的同時看小說,看八卦,持續了一年多,才發現孩子到了說話的年紀不會說,教他都不說那種,拿眼睛看你,盯著你那種,我突然覺得我完蛋了,我是在養一個孩子,不是養個寵物,我積極的去和他互動,真的一歲多了太遲了,互動的作用不大,只會叫媽媽爸爸,其他一律不說,很少說,急了才說一個字,後來我積極去彌補拉下的一年空白,去學習育兒知識,學習和孩子高效的陪伴,去帶孩子積極的社交,孩子到了三歲突然會說好多,也許聽的多積累的多,語言發展成熟突然迸發了。和寶寶交流互動少會直接造成語言發展緩慢有直接關係,雖然性格和遺傳都有作用,可是積極影響肯定會有所不同,

  • 7 # 嶽夏wh

    對孩子說話早晚可能會有影響。但是否會引起自閉,到目前沒有聽說過這種因果關係。

    另外我覺得題主也要注意調整自己的情緒,寶寶雖然重要,媽媽也不能忽略了自己。媽媽的情緒對寶寶的影響也是很大的。所以適當的偷個懶也是很有必要的,不必過於焦慮,寶寶更喜歡開開心心的媽媽!

  • 8 # 可愛的嚶嚶醬

    寶寶半歲以後,開始越來越“囉嗦”了,積極興奮的迴應,讓全家都特別願意和他說話。

    爸爸媽媽希望從小培養寶寶的語言能力,除了用普通話和方言與寶寶交談,還會給寶寶讀英語繪本,聽各種語言的兒歌。

    那麼,我們怎麼看待,爸爸媽媽用多語言來與半歲後的寶寶互動及遊戲呢?

    1、6個月以後到1歲前的關鍵期

    6個月以後,到1歲前,對寶Bora說,最重要的就是對語言的吸收。

    早在寶寶開始說話前,語言系統就已經在發展了,聽到什麼,就在吸收什麼。

    吸收這個音怎麼發,吸收抽象的詞和具體的情景結合起來時,會發生什麼,從而理解詞的意思。

    吸收是學會“說”的基礎,是理解詞意和將來去表達的第一步。

    所以,積極對寶寶說話、做語言的輸入,一定是非常好、並有效的。

    2、不同語言對寶寶的意義?

    不同的語言對寶Bora說有什麼意義呢?

    方言、普通話、英語、其他語種,它們各自包含不同的音和發音方式。

    比如我們同樣是喊寶寶:“寶貝!”(普通話)“寶寶!”(方言)“Baby!”(英語),“/B/”的發音是相同的,而其他的音全都不一樣。

    寶寶在這個過程中,就有機會探索不同的音和不同的發音所要求的口腔的口型,刺激語言的吸收和發展,增加寶寶口腔肌肉關節的發音機會。

    同時,當寶寶從重複和互動中明白,“寶貝”“寶寶”“Baby”都是爸爸媽媽對他的稱呼,他就理解了這三個詞,用非常自然的方式習得了三種語言。

    所以,語言學習的最好方式就是在自然情境中吸收,那麼自然就解釋了,語言是不用翻譯的。

    寶寶越小,對發音越敏感,因此,早期的多語言輸入,從豐富語言體驗來說,是有積極意義的。

    3、多語言的另一面:開口晚

    如果寶寶在多語言的環境下長大,我們可以想象,他所要處理的吸收資訊,是單一語言環境裡的好幾倍。

    所以,從吸收到表達的過程會被拉長,簡單來說,就是可能開口晚。

    因此,我們也可以在和寶寶做日常生活溝通時,使用主要、次要語言,而將其他語言,在讀繪本和唱兒歌時傳達,從而平衡“表達”與“吸收”。

    4、發音的準確度

    如果家裡爺爺奶奶的發音不標準,對寶寶的語言會有影響嗎?

    “音準”確實會影響孩子將來發音的準確度,但發音只是語言發展的一部分。

    語言發展,更重要的是寶寶和成年人之間的互動。

    寶寶如果和愛說話、多對他說話的家長在一起,他的詞彙量是安靜的家庭裡的寶寶的兩倍。

    所以,即使爺爺奶奶的發音不標準,但他們豐富的表情、關愛的話語,對寶Bora說都是積極的。

    我們作為父母,如果沒有辦法改變爺爺奶奶的習慣,也不用太擔心。只要寶寶吸收的“準的音”是佔絕對比的,就沒有問題。

    5、如何“積極”的與寶寶說話

    參與對話:除了我們說,給寶寶機會做迴應;可以問問題;我們在說話時發現寶寶感興趣,也可以involve他

    媽媽音:寶寶天生喜歡高音,媽媽音是指語音語調,而不是“吃飯飯”這種表達

    誇張:語速適中,母音可以發得稍微大一些,重音加重,可以配合大一些的動作加強詞的意思

    具體化:具體名字,避免“他”“那邊”這樣的代詞;看到寶寶感興趣的,就指著說給他聽

    重複:當寶寶發出一些音時,迴應他,鼓勵他再發出來;當寶寶說出來,但不標準時,我們用標準的發音再說一遍。

    未來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我們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

  • 9 # *梅*

    當父母和孩子交流少?

    這個父母有沒有心理問題和身體問題

    要是太累就請個保姆

    要不花點錢去早教什麼的

    讓她和小朋友一起玩。

  • 10 # 育兒文化

    跟寶寶交流較少,在一定程度上不會影響寶寶說話的早晚,但是不是主要因素,也不一定會影響寶寶自閉,寶媽們也不要過於擔心的,交流多少並不會直接影響說話早晚或是出現自閉的情況。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下0-3歲寶寶語言發育的特點:

    在日常生活中想促進寶寶語言發育,寶媽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學會裝糊塗:這裡的糊塗是指,寶寶不用說話,小手一指,小嘴一哼,大人立馬知道他要幹嘛,分分鐘滿足他的需求。別覺得這麼做是為了寶寶好,可以彰顯自己是“最瞭解寶寶第一人”。事實上,這麼做就是在限制寶寶的語言發育。他覺得我不用說話就能得到我想要的一切,那我何必再費那勁呢?

    2.新增輔食不要過於細軟: 如果輔食做得太細,寶寶不需要費力嚼就能嚥下去,那麼口腔中輔助咀嚼的肌肉就能不到鍛鍊,力量就會很弱,進而就不能很好地協助發音說話。

    3. 良好的語言的環境 就是問題反映的寶寶溝通,溝通較少的確有一定程度會影響,但是不是主要因素,可以從現在開始多和寶寶交流,如果寶寶沒有迴應,可以多重複幾次,適當的播放動畫片也可以,主要時間控制,在家庭環境裡不要出現多種語言,最好不要超過兩種語言。 給寶寶唱歌和講繪本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哦,爸爸媽媽還不用想講什麼,而且還能促進親子交流。現在開始也不遲哦~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字母哥獲得本賽季常規賽MVP,誰有希望拿下明年的MVP?哈登、詹姆斯、杜蘭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