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兀川野夫

    《孫子兵法》。

    孫子兵法的成就不僅表現在軍事理論,而現代運用在經濟領域,商業運營等方面,而研究者向更廣闊的領域探索。

  • 2 # 眾生相1026

    如果把書比做一顆石榴,讀書就相當於掏石榴籽。好一點的書,是有石榴籽可以掏的;再好一點的書,是可以掏出很多石榴籽的;而更好一點的書,是教你如何撕開石榴皮,從而呈現出一排排嬌豔欲滴的石榴籽。

    今天,我想推薦給大家一起讀的書——阿德勒的《兒童教育心理學》,就是屬於後者。

    剛講了幾天,我就意識到小姑娘出了問題。在我們影片講解時,她經常性地不在狀態,問聽懂了沒,她不說話;再問,哭了。

    當時我是又急又氣,但冷靜下來想,這不是作業的事,就去找原因。

    如很多年輕的父母一樣,我們也是第一次當父母,沒學過。畢竟做父母,也是一門學問。

    很幸運的是,我找來讀的書裡,就有這本《兒童教育心理學》,一本相對來講很枯燥的書。

    看經典的書,你不要奢望短期能讀透,這是不可能的。這時,需要我們用加法讀書:一本書,即便你只看懂了一句,也是收穫。

    因為是經典,即便是一句,也可以抵別的書一萬句。

    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這本書也是基於這個理論來談論孩子的教育問題。他說,人性中有兩個重要的心理事實:人格統一性和對優越感的追求。

    所謂人格統一性,是指兒童所有活動都是他整體生活和整體人格的外顯,不瞭解行為中隱含的生活背景就無法理解他所做的事。

    簡單來說,一個孩子的行為,根源於其心理目標的定位,這個定位,和他們對事物個體性的理解有關,而這種理解,基於他們看待和判斷事實的方式,而不是事實本身。

    擴大一點範圍,包括成人,決定我們行為的,是我們對事實的看法,而不是事實本身。

    舉一個例子,一個孩子,從小受到家人尤其是母親的寵愛,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這時,他就有一個心理預期:他是世界的中心,母親是他的,只能為他一個人服務。後來,妹妹出生了,他的地位受到了挑戰,基於以上的心理預期,他當然不會對妹妹很友善,而且,為了繼續贏得母親全部的關注,他用盡了一切辦法,淘氣、生病、欺負妹妹等等;到了學校,老師對同學當然是一視同仁,這對於他又是一種失落,他感覺他繼續被邊緣化,於是,他開始淘氣、故意搗亂、欺負同學,他的目的也很簡單,就是為了吸引老師的關注。如果老師不能理解他的心理背景,而只是把他的問題簡單地歸類於道德和品行,對他進行懲罰,或者通知家長,家長無論是安慰還是懲罰,其實都讓他變相地達到了目的:我贏得了關注。

    我們再說追求優越感,是指人的本性無法忍受長期的屈從、被輕視的感覺,不安全感和自卑感總是會喚醒人們攀登最高一級目標的願望,從而獲得補償,然後臻於完美。

    我們總是喜歡讓孩子有一個宏大的目標,以為這是對他們好。卻不知道如果一個孩子的自我肯定意識過強,可能會產生嫉妒,可能會在競爭中希望對手遭受厄運,甚至為此付諸行動,嚴重的可能會犯罪。

    每次考試都要求孩子考多少分排第幾名,會給孩子帶來緊張心理,時間一長,他們自己生命的目標就會僅僅侷限於超越某人、分數達到多少,他們關心的,只是最終的結果;渴望讓人們承認的,也只是他們的成績。如果根據這個來安排自己的生活,當然是有害的。

    真正對孩子好的人,是能理解他們的人。真正愛孩子的家長,不是以外在的成功來評判他們,而是努力增強孩子面對困難的信心和勇氣。也就是說,我們要訓練的,不是孩子的雄心,而是孩子的勇敢、堅忍和自信。

    明白了這些,我們在孩子出現各種各樣問題時,不會在第一時間就做出道德判斷,輕易說這是個壞孩子,如果真的有“壞”孩子,不想上學,不寫作業,其根本原因不過是因為他們追求優越的感覺沒有成功地轉化為學校的要求,反而對學校的要求有所抗拒。

    這時,我們要做的,就是幫孩子解決一個個實際問題,而不是站在邊上指責,或者煽情,說自己多麼不容易如何如何,孩子當然知道你不容易,而且正因為知道你不容易才會自責,他們想要的,或許只是你的關注,併為之努力做著,失敗後,他可能放棄做任何事,因為他不知道如何去做!你這一煽情,對孩子無疑是雪上加霜。

    兒童的教育過程,歸根結底是關注和引導他們的自我認識和自我指導的過程,以達到自立的最終目的,而不是無時不顯示我們的偉大、無私和高尚。

    也就是在明白這些道理的一瞬間,我明白了女兒為什麼在我給她講題時發呆、出神,因為,她太想要在我們面前做一個好孩子了。

    好孩子,也會犯屬於好孩子的錯誤。在她的感覺裡,一個好孩子是不能麻煩父母的。她有題不會,是她不好;我給她講了,她聽不懂,她就覺得自己更不好。因此,她自責;她的自責,來自自卑,來源於不自信。這種不自信,讓她無法集中精力聽我講題,從而陷入一個惡性迴圈。所以,她學習的問題,要從改善她的心理感覺,即如何做一個好孩子開始,從培養自信開始。

    在那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我花費了很大精力讓她明白,爸爸媽媽不會因為你有不會的題而不喜歡你,無論什麼時候,爸爸媽媽都愛你,也願意幫你做任何事情。但這一切,需要你和我們彼此充分溝通等等。

    真正讓她有了自信的,是她參加了學校裡的體育隊,她很幸運,遇到了一個發現並欣賞她運動天賦的體育老師;我們也很幸運,終於有了一個讓她展示能力並讓我們展示鼓勵的機會。在拿到幾個體育比賽的第一名後,她的自信滿滿,這種自信,建立在她感覺到我們的信任的基礎上,這時,她有了動力,學習成績也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

    孩子學習的問題,從來就不只是學習的問題,根源很可能在學習之外,如果你找不到原因,只是一味地補課補課,當然是南轅北轍,事倍功半。

    有一段時期,女兒在碰到稍微難一點的題,不是自己去思考,而是直接來問我,甚至有事沒事就找道題來問,我知道,她開始依賴我了。

    阿德勒在書裡說,“孩子特別喜歡依賴人,並透過明顯的劣勢來保持他的優勢”。

    我們教育培養孩子的目的,不是為了我們自己的滿足感,而是為了培養她的自立。從這個角度講,我開始減少她的依賴性,有時,故意不幫她檢查作業,只講她不會的,並且教導她不要依賴我。

    從內心情感來說,這是違背正常人性的;但從理性上,這是對的。

    我們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孩子長大的過程,也是孩子離我們越來越遠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最大的障礙,可能來自做為父母的我們自己。

    我們都是愛孩子的,但愛孩子不能只是一個口號,還需要我們有能力去愛,還需要我們有勇氣讓孩子單獨走遠。

    我們都沒怎麼做過父母,所以需要學習;我們都不願意別離,所以需要勇氣。那麼,就從當下開始,從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態開始。

    阿德勒的《兒童教育心理學》是一個寶藏,它裡面有太多的石榴籽,從人格統一性、自卑感、優越感、社會情感、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出發,談到兒童口吃、說謊、打架、孤僻、懶惰、尿床等等。我們從來不能期望一本書能解決我們遇到的所有問題,即便它是經典,但它卻能為我們指一個方向,開啟一道門甚至一扇窗,這就足夠了!這就是讀者最大的幸運了!

  • 3 # 天門冬2049

    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真實再現了二十世紀初關中農村面貌。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形象生動豐滿。

    整部書有一種厚重的歷史感。

  • 4 # 使用者小蝦醬

    這一路走來懶懶散散的也讀了幾本書,有記憶清晰,也有的已經模糊。『簡愛』這本書始終記憶猶新, 小說告訴我們,人的最美好的生活是人的尊嚴加愛,小說的結局給女主人公安排的就是這樣一種生

    活 。生活的理想--就是尊嚴加愛,畢竟在當今社會,要將人的價值=尊嚴+愛這道公式付之實現常常離不 開金錢的幫助。人們都瘋狂地似乎為了金錢和地位而淹沒愛情。在窮與富之間選擇富,在愛與不愛之間 選擇不愛。很少有人會像簡這樣為愛情為人格拋棄所有,而且義無反顧。《簡愛》所展現給我們的正是 一種化繁為簡,是一種返樸歸真,是一種追求全心付出的感覺,是一種不計得失的簡化的感情,它猶如 一杯冰水,淨化每一個讀者的心靈,同時引起讀者,特別是女性讀者的共鳴。

  • 5 # 沙漠的狼140460

    我喜歡閱讀,久而久之成了一種習慣。

    要說喜歡那一本書就是紅樓夢了。至於為什麼?沒有為什麼。就像喜歡一個人,你能準確地說出為什麼嗎?

  • 6 # 自由行285352309

    最喜歡的書莫過於陳忠實的《白鹿原》了。正如書的扉頁所寫“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小說中的儒家文化、鄉紳文化、宗祠文化、鬼神文化等交織糅合,透過近一個世紀白鹿原的人物形象,展示了漢民族二千餘年發展變遷。其中又穿插軍閥、土匪、政客等各色人物的表演,活脫脫表現了農民生活的艱辛,也即中華民族發展前進的艱難。作品跨度時間長,涉及人物多,人物形象飽滿,結構卻簡要清晰,閱讀起來十分順暢。該作品適合有一定閱歷的中年人沉浸玩味,青年學生體會不到其中人物討生活的不易。

  • 7 # 天才小貓咪care

    說到最喜歡的一本書,我想我應該是有好多本書印象都特別深刻。他們在我人生不同的階段,都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

    首先第一本書,名字叫《月亮和六便士》。記得那是我大二的時候,也就是去年,騰訊影片上線了一款綜藝節目,名字叫一本好書,首期,就是關於這本《月亮和六便士》的介紹。我很認真的看完了,同時也對劇中所體現出來的斯特里克蘭人物形象有了很大的好奇,在好奇心的驅動下,我又去看了這本書的紙質版,書中所體現出來的含義,比起那個舞臺劇來說,只多不少。畢竟,一個半小時的表演,又怎麼能夠完美的把這本書的內涵全部展現出來呢?

    作者毛姆,描繪了一個倫敦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德先生,人到中年迷上了藝術,為了追求心中的理想,不惜拋妻棄子。隻身前往巴黎,去尋找夢想的腳步。在這個過程中發生了一系列的事情,主人公最終流落小島,在一個小島上度過了殘年。

    透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小說的主人公性格怪異,有時表現得非常自私(例如他同挽救了其性命的荷蘭畫家妻子私通,導致他的恩人家破人亡),但正如作者說的那樣:這是“一個惹人嫌的人,但我還是認為他是一個偉大的人”。讀者也很可能不喜歡這個畫家,但卻不能不佩服他的毅力與才能,不能不為他的執著的追求精神所折服。

    而我在其中最大的收穫,就是忽然間發現原來世界還有這樣一種力量,他渺小而偉大,重若千鈞。讓我,從此走上了思考,閱讀,與文學相伴的道路。

  • 8 # 遼西獨立小橋

    我最喜歡的一本書!不怕大家見笑,那就是《新華字典》啊!不認識的字或讀不準音的字,我可以隨時查。寫文章可以消滅錯、別字,沒人看見恥笑你是白字先生了!

  • 9 # 三峽辣魚兒2017

    我出生於五十年代,小時候很喜歡看書。但家窮無書。有一次,找別人借了一本《雷鋒之歌》。我一個晚上,把這首賀敬之的長詩抄了下來。以後的日子裡,經常拿出來讀,愛不釋手。此作充滿激情,充滿藝術感染力,充滿正能量。。。。。。說起來,此詩還給了我改變工作崗位的機會:我下鄉返城進工廠,原分配在燒窯崗位。有一次,毛主席為雷鋒題詞的紀念日,我寫了一篇短文,發表於本地的《宜昌日報》。報社給我的工作單位打來電話,核實作者。於是單位領導注意了我,不久後進入管理崗位。至於學雷鋒做點力所能及的小事,那就不提了。

  • 10 # 倔強的小蝦

    最喜歡?說實話,這個問題讓我直接沉思。

    人生的階段不同,對於書籍的認知也是不同的。

    少年時期,看《少年維特的煩惱》而感動!嚮往著美好的愛情!

    20多歲的時候,莫泊桑的《一生》,感嘆理想被現實打敗的沮喪!

    閱讀成為了一種習慣,這些年一直堅持著閱讀紙質書的習慣。

    推薦一本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吧。這本書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我最討厭名人傳記之類的書,無聊的介紹一個人怎樣怎樣的成長,不過就是溜鬚拍馬!

    這段時間有點書荒,所以又拿起了《紅與黑》準備溫習溫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抹茶粉可以減肥嗎怎麼喝抹茶粉減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