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每當孩子作業做的不好或做錯多的時候,心裡就著急就會動手打孩子,打完以後看到孩子害怕自己的那個表情,心裡很後悔也很心疼,這種情況該如何避免?
7
回覆列表
  • 1 # Bobbi2018

    我很理解這位家長的煩惱,在孩子年幼時我也曾因為孩子的作業和學習打過孩子,事後也很後悔。可惜我們都沒參加過家長學校的學習,誰都不是天生就能當好孩子的父親母親。所以,我後來買來一些家庭教育的書籍學習,對孩子成長階段的特點有所瞭解,也學會了如何正確的和孩子溝通,確實受益匪淺。

    天下沒有天生優秀的父母,也沒有天生優秀的孩子。如果在孩子的成長階段我們父母透過學習更加優秀起來,做出了改變,那我們的孩子的表現也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優秀!

  • 2 # 風雪夜歸人-在路上

    家裡孩子主要是你這個當媽的帶吧?爸爸基本當甩手掌櫃吧?是不是感覺自己的工作很難提升,成就感不強?是不是感覺自己在社會中處於相對弱勢的地位?

    媽媽怒氣更多是源於自身的心理焦慮,“怯者憤怒,抽刀向更弱者”,就是我們的孩子。在家庭婚姻中感受到不公平,不安全,社會生活中感受到被歧視,處於弱勢,都會導致媽媽有不安全感,產生過度的焦慮。為平衡這種心理,就會渴望在家庭更弱者身上實現控制權,威權,孩子往往成為母親焦慮的受害者。

    網上可以看到很多媽媽對自己這種行為的自嘲,被稱作“咆哮媽媽”,其實是因無法改變現實而產生的無奈,因咆哮孩子產生負罪感的自我舒解。

    要改變這種糟糕的現狀,只有透過改變自己,以及改變孩子爸爸在育兒中的作用來實現。或者像我一樣學學兒童心理學,去了解孩子,理解孩子。

    1. 改變自己,就是更多關心自身的發展,而不是把精力都投入孩子的發展中。孩子吃喝拉撒,學習這些能少插手儘量少管,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和自我規劃。媽媽找個自己興趣或擅長的事,培養個興趣,特長啥的。自己內心強大了,自信了,心態也就放寬了。要放過孩子,首先得放過自己,善待自己,才能更好地善待身邊的人。

    (不過,批評,責備真的無益於孩子的進步,相反會讓他們自卑,畏縮膽小,害怕犯錯,表揚和鼓勵才能讓孩子在面對挑戰時更加自信,勇敢。)

    2. 適當放手孩子的養育工作,轉些給孩子的爸爸,讓爸爸更多地參與進來。這樣,媽媽就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有人與你並肩作戰。當自己感覺心累,需要喘息的縫隙,需要發洩情緒時,可以抽身而退,讓爸爸頂上。育兒工作是特別耗費時間和精力的,工作還有節假日來調整身心,育兒為什麼沒有呢?如果媽媽包攬一切,繃緊的情緒總是得不到鬆緩的機會,繃不住的時候,可不就向孩子開炮了?

    3. 早年去社群活動中心時,牆上看到一句讓我銘記在心:“Mom, my crying is not to make you angry." (媽媽,我哭鬧不是為了惹你生氣)。當時我開始反省自己為什麼平時好好脾氣的人,在面對孩子時那麼容易情緒失控?因為我過於沉浸在自己的情緒感受中了,而沒有去換位思考孩子的心理。叫你總不理,是不是對我這當媽的不服氣呀?故意磨蹭是不是存心氣我的?是的,我把孩子所有的行為都扯到自己的情緒中,覺得是針對我這個當媽的權威的,挫敗感引起的怒氣就燒到孩子身上。

    於是我開始嘗試去解讀孩子言行背後的真正需求是什麼,開始嘗試和孩子耐心地溝通,知道他們小腦瓜子裡想的是什麼。

  • 3 # 父母學點心理學

    成年人因孩子而引發的焦慮,有兩個層面,第一足被孩子引發了自己現實層面的焦慮,因為自己對未來的缺乏掌控,而投射成為因孩子的學習不佳而產生的恐懼心理。第二個層面是無意識的帶動出自己童年時,處於同樣的狀況之下是如何被對待的。

    引發的感受是真實的,也就是說恐懼心理升起的時候,並無需壓抑,但可以稍微停一下,不要被情緒推動下行動也就是打孩子。

    而是在情緒中稍微停一下,或者可以問一下自己,是自己要打孩子,還是自己內心當中有個聲音說,不這樣教訓他孩子就會毀了。那個聲音到底是誰的?會不會是自己童年時聽到的聲音。

  • 4 # 睿心媽媽

    看題主的敘述。就知道題主是一個性子很急的人。

    有一句話是這樣說的:最偉大的家庭教育,就是母親情緒的平和。這足以說明母親的情緒平和對孩子教育的是多麼的重要。

    其實很少有孩子做作業一次性就做對的情況,孩子在作業過程中難免會多會少有點錯誤。

    當孩子做作業有錯的時候,我們家長應該教孩子先做自我檢查,看有沒有錯,錯在什麼地方。孩子能夠找出問題,說明他基本上掌握了知識,只不過是粗心大意所造成的錯誤。這樣我們可以叫孩子自己去改正,改正之後我們再做檢查,孩子改正確了,我們要加以表揚,表揚他能夠找出自己的問題,能夠改正發現的問題。儘管可能他在改正錯誤當中,也許耽誤了他所謂的玩的時間,但是他感覺自己得到表揚,他心裡還是挺高興的。

    如果他找不出毛病,我們先幫助他找出錯誤之處。如果孩子知道這兒有錯,那說明他開頭檢查時也粗心大意。我們就給他講解,一定要細心地一道一道地講。如果他不知道為什麼錯,說明他本身都沒把這道題弄懂,我們就給他講解這題應該如何做,講完之後請他再做一遍,做完之後我們再做檢查。同樣的,他改對了之後,我們應該給予肯定。

    總之面對孩子有做作業有錯的時候,我們家長一定要保持情緒的平和。我們情緒的平和是讓孩子能夠更好的安心的學習。如果我們家長過於急躁,過於急功近利,會讓孩子失去自信,同時也讓孩子變得心浮氣躁,甚至與你產生對抗情緒,那會與事無補的。

  • 5 # 想媽的育兒生活薈

    對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只要家裡有孩子的父母都會面對。很多人可能奉行的就是不打不罵,但是個人觀點:不要輕易打孩子,但是該打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長記性。

    首先,不要動不動就打孩子

    打孩子確實需要慎重,很多家長都會出現打了孩子之後就後悔得不行的愧疚心裡,甚至還會想要做點什麼事情來補償給孩子。其實這樣的做法是不正確的!

    適當的懲罰孩子,對於孩子的成長是有幫助的,但是如果動不動就打孩子,打完還後悔,那就肯定不對。

    怎麼分辨哪些事情可以打孩子,哪些不能呢?

    我一般是孩子只要不是犯原則性的錯誤,那麼就不要輕易地打孩子,說教雖然費時費力,但是還是應該耐心的對待孩子。

    而我對孩子的懲罰原則就是“先禮後兵”,也就是先會講道理、擺事實,如果孩子不聽,甚至態度強硬,很不好,那麼就必須要有所懲罰,但是這個懲罰也不一定就是打,可以是一週不準看電視等。

    但是如果孩子犯的錯誤是原則性的,那麼我覺得還是根據孩子的態度,可以給予適當的懲罰。

    其次,如果要打,就得讓孩子長記性

    這個話聽起來好像很恐怖,但是現實生活中其實很多家長都會這樣做。畢竟動手打孩子也是不好的,但是該打的時候,還是要教育的。

    從題主的描述來看,性子還是比較急,這個時候更應該多控制自己的情緒,多冷靜地面對孩子的錯誤。如果這個時候,你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那麼也可以選擇暫時離開,冷卻一下大家的情緒,這樣會不會出現打了就後悔的情況了。

    個人觀點,希望可以幫到你!

  • 6 # 親子成長手冊

    很多爸媽再輔導孩子的過程中出現過,看到孩子寫不對,就開始著急一著急就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打完孩子又後悔,所以很多時候就會出現題主上面的情況。

    1、要打孩子時深呼吸控制孩子的情緒

    深呼吸默唸123,123,、123三遍之後氣就會消一些,只要不和孩子發生正面的衝突,不在氣頭上,一般人就不會動手打孩子。

    2、寫紙條提醒自己不要打孩子

    但孩子寫作業時,自己再旁邊寫個紙條提醒自己,不要打孩子,這樣就不會出現打完後悔,想打的時候看看紙條的提醒。

    3、要說孩子的時候背過身去

    看到孩子不盡人意要說孩子的時候,背過身去,這樣就沒有那麼的生氣了,孩子聽到的聲音也會變得小一些。

    也可以多聽聽情緒控制的課程和如何輔導孩子作業的課程,或者對你有幫助,既然意識到了問題,那麼接下來就是改正問題了。

  • 7 # 炫翼凡塵

    建議你打之前先喝點水冷靜一下!都有這種心理,小朋友都會犯錯,有時候適當的教訓一下不會讓孩子太叛逆了!我不贊成什麼專家的建議不允許打孩子,有的孩子犯了錯誤不知道錯在哪裡還不讓教訓時間久了就不會把別人的教育當成是為他好!犯了錯誤打屁股幾下不要緊的,不要打耳光就好!

  • 8 # 媽咪老師

    打是手段,不是目的,如果打解決不了問題,反而造成你和孩子之間的隔閡,何必呢?

    總有人說管不住自己脾氣,管不住自己動手,這是情緒控制能力有問題。在情緒失控的時候實施教育,除了證明自己的失敗,毫無積極意義。

    我不知道你是否從深層面反思過自己的問題,如果你下定決心改變並願意做出努力,改變不是不可能。可以試試這幾個小技巧:

    1、感覺自己情緒控制不住的時候可以深呼吸,平復一下心情。

    2、暫時避開孩子,讓自己冷靜一下。

    3、情緒控制不好時要閉嘴,免得一出口就傷到孩子。

    4、轉移一下自己的注意力,放下作業,陪孩子玩一會。

    你的改變就是孩子學習的榜樣,祝你成功。

  • 9 # 物語1978

       其實,在寫作業這個問題上,很多家庭都中了這樣的“魔咒”:不寫作業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看到孩子作業做得慢,一道簡單的題,你覺得用腳趾頭都能算出來,結果他在那比劃了半天,就是給不出答案,或者左算右算還給了一個錯誤的答案,你說家長能不抓狂嗎?所以,心急的家長直接把孩子吼一頓,然後氣急敗壞,就差沒有心臟病發作了,這很正常。

    但,正常不一定合理,這種簡單粗暴的做法對孩子的成長是不利的。 那麼,就像這位媽媽提問的那樣:很後悔這樣的做法,卻又改不掉怎麼辦?  

     對這樣的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解決:

     1、瞭解孩子的適齡行為。想一想,在孩子呀呀學語的時候,你會因為孩子認不出你教了很多遍的數字或動物而大發雷霆嗎?沒有!為什麼?因為你知道孩子小,孩子的認知發展需要一個過程。你希望一個學生孩子能擁有像你一樣的思維,怎麼可能? 所以,當孩子出現做題慢的時候,作為家長要拿出你的耐心,告訴自己:嗯,正常,這是適齡行為。

    2、適當幫助。有些孩子作業慢可能是上課知識點沒掌握,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適當幫助,點撥一下或者耐心講解。但這有個度,適可而止,以免讓孩子養成依賴心裡。

    3、尊重個體差異。不知道家長有沒有這樣的體驗,有時候看孩子作業出錯覺得沒什麼,但是隻要一聽到“別人家的孩子”如何如何,心理立馬失衡,再對著孩子的作業就沒什麼好心情了。對這種情況,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點,不可能雷同,有人性急有人慢熱,千人千面,要尊重個體差異。

    4、學會放手。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家長要學會放手,不要事無鉅細,面面俱到,到頭來孩子的問題沒有解決,親子關係還受到了影響,適得其反!

  • 10 # 其實我叫二月

    我也是個沒耐心的媽媽,但是我不打孩子。因為我知道孩子很多東西不懂不會,還是在學習期,正是他做錯的時候,如果孩子什麼都會很聽話懂事做作業全對,我覺得這不合格正常孩子的標準。他不懂不會,我們就要耐心教。給孩子舉一反三。每當你想打孩子的時候,換個角度想想,到我們年邁腦子反應遲鈍,行動不便或者不能自理或者老年痴呆的時候,孩子如果向你現在一樣沒耐心打罵的行為來對你,我們的心裡該是有多委屈和難受。家長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而且你經常動手,會給孩子的性格帶來不好的影響,孩子會膽小懦弱,長大有可能會有暴力傾向。所以當家長一定要有耐心,靜下心來好好的教孩子不僅是學習上,更多的是生活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草圖大師中匯入的cad怎麼建立牆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