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野史故事

    伯邑考,姬姓,周氏,名邑,行大曰伯,考為敬稱。

    姬姓周氏這個不用解釋,‘其餘的,需要解釋下在周文王(姬昌)在世的時候,他的幾個兒子,應該分別被稱為伯邑、仲發、叔鮮、叔旦等等完全按照排行+單字名的方式排列。

    但是至晚在成王執政之後,出於對長輩的尊敬,出現了以下稱呼伯邑考:考,老也。是對長輩的敬稱,懷疑是成王繼位的時候,由叔旦主持的追加的敬稱。透過對大哥的追贈,鞏固自己的執政基礎,是符合叔旦的需求的。

    武王發:目前看是在文王去世武王即位之後就有的稱呼,不是諡號,是尊稱。管叔鮮:老三隻是正常的被封到管地,故稱管叔鮮。

    周公旦:應該是在叔旦執政的時候,由其自身策動,以成王之名頒發的敬稱。周公的周不是周朝,而是周國,一個域內小邦。

  • 2 # 聽書人

    伯邑考應該也是姓姬的,“姬考”才是他的名字。伯是他的排行,他是姬昌的大兒子,按伯仲叔季的排行取“伯”字,“考”是他的名。而“邑”則存在爭議,一說是他身份的象徵,一說封地在“邑”

    總之,伯邑考並不是他的名字,只是大家都這麼稱呼他罷了。

  • 3 # 小六先生

    首先,伯邑考是大家約定俗稱的,按照某種規則定下來的,一種叫法。你會以為東坡居士的姓是東坡,而不是姓蘇嗎。你也不會以為鐵柺李他本人姓鐵柺不姓李吧!。周公姬旦武王姬發,後世稱他們周公,周公旦和武王發,武王姬發。不代表人家從此就改姓周和武了。

    嫡長子曰 伯。庶長子曰 孟。

    伯邑考,就是姬昌的嫡長子,武王發和周公的大哥。 伯表示排行老大。用現代人的叫法就是大哥邑考。他爸叫姬昌,所以他本名姬邑考。類似的還有孟姜女,孟姜女可不姓孟,她姓姜!孟表示她說庶出的老大,家中排行大姐。姜家的大女兒,古語就是孟姜女

    伯仲叔季是古人的長幼排序詞。孔子被戲稱為孔老二,因為仲尼的仲是老二的意思,放在現代他小名不就是叫孔二妮嗎。

    還有,揮淚斬馬謖知道吧。馬良馬謖他們家五兄弟人稱馬氏五常,老大到老五的字依次就是伯常 仲常 叔常 季常和幼常。用現代農村人的叫法就是,馬大毛 馬二毛 馬三毛 馬四毛 馬五毛。

  • 4 # 手機使用者52099700724

    古代兄弟大小排行為伯、仲、叔、季,所以周文王的大兒子加個伯是對的。

    黃昌莜(黃昌友),國家一級書法師《格物致知》。

  • 5 # 小劉侃封神

    為什麼姬昌的大兒子叫伯邑考,二兒子卻叫姬發?

    看過封神演義,許多小夥伴都會為一件事感覺到疑惑。

    姬昌有百子,除了雷震子之外還有九十九子。

    而姬昌姓姬,二兒子叫姬發,但姬昌的大兒子伯邑考卻似乎不姓姬。

    其實,伯邑考的名字,準確說來,應該是姬伯邑考,當然也可以叫做姬邑考。

    伯邑考,姬姓,名考,“伯”是其排行,“邑”一說是表明其世子身份,一說是擔任“邑”這個官職,因此,故稱伯邑考。

    伯,代表的是老大的意思。

    姬發,有時候也叫做仲發。仲,代表的是老二的意思!

    比如我們如今所說的前三名,也稱作冠軍、亞軍、季軍!

    首相商容,亞相比干!比干的相位,便是排在商容之後!

    在商朝,有四大諸侯。

    西伯侯姬昌,南伯侯鄂崇禹,北伯侯崇侯虎,東伯侯姜桓楚。

    四鎮大諸侯,每一個名字中間都帶了一個‘伯’字!

    比如西伯侯姬昌,他就是西邊二百鎮諸侯中的老大。

    在封神演義中,之所以沒有把伯邑考叫做姬伯邑考,大概是有作者自己的考慮。

    當時姬昌還活著,他有時候的簡稱便是姬伯,意思便是姬家老大。

    爹還活著,兒子根本不能做主,也不能代表一家之主的地位,否則便是不敬。

    所以,姬伯邑考,便弄了個簡稱,有個‘伯’字,代表他是同級中的老大便可以了。

    如果加個‘姬’字,那就成了姬伯邑考,就代表伯邑考成了姬家老大,這不是說姬昌死了嗎?或者說是伯邑考盼著姬昌死呢!

    如今我們的稱呼,便很能顯示出這個伯字的意思。

    看了九十年代的封神榜,小劉當時就替伯邑考著急,你就從了妲己吧!

    我們稱呼自己父親的兄弟,比父親大的稱為伯父,比自己父親小的,稱為叔父。

    伯便是大,叔便是小。

    伯邑考本來是姬家同輩中的老大,又是世子。所以,他的稱呼便顯得比較慎重了。

    就彷彿太子的位置一般,很多人盯著,所以,他的名字可以多一點兒,但是決不能出錯。

    姬發是老二,姬是姓,發是名。在伯邑考的光環下,沒人會在意他這個不顯眼的弟弟。

    所以,提起姬發,很多人都把他叫做“姬發小兒”,連紂王都是如此稱呼!

    可見在他們的眼中,根本瞧不起姬發,覺的他就是歲數又小,個人又沒什麼能力,所能倚仗的無非是姜子牙和姜子牙背後的闡教。

    而伯邑考,外貌是一表人才,能力又很強,在姬昌被囚禁羑里城之時,他把西岐治理的井井有條。並且還孝順,到朝歌替父贖罪。最後正直不畏生死,被妲己陷害而死!

  • 6 # 葉之秋

      

      伯邑考是個歷史人物,是周文王姬昌的長子。

      在正史中,伯邑考姓姬,名考。故此也有人將其成為姬考。伯邑考之名,第一次是出現在《史記》中。所謂伯”是其排行,“邑”是說他是西岐世子。  

    類似的稱呼在《史記》中多有出現,比如說孔子又被人成為孔仲尼,這就是因為孔子是家中排行老二,故此被稱為“仲”。

    在歷史上,關於伯邑考的死有兩種描述。

    一種是說伯邑考是在姬昌被囚禁後,前往朝歌求情,然後被商紂王做成肉餅,送給姬昌吃了。《封神演義》發揮了這個說法。

    另一種是說伯邑考早在西岐與商朝發生衝突之前就已經因病去世,因此,西岐在西伯侯姬昌之下,一直是以老二姬發為首。

    無論是歷史還是小說中,伯邑考都被描繪得十分仁德,若是不死,憑藉他嫡長子的身份,周朝開國之君的位置還真落不到姬發身上。

    再提一句伯邑考的年紀。

    作為姬昌長子,伯邑考只比姬昌小十三歲,比二弟姬發大兩歲。

      按照封神演義的說法,姬昌在九十六歲去世。九十五歲逃回到西岐。伯邑考是在姬昌被釋放的同年趕到朝歌,向紂王求情。那麼,當年伯邑考應該是八十二歲高齡!

      可是,《封神演義》的作者卻將伯邑考描繪成一個二十出頭的翩翩少年,一個風流公子。唯有如此改動,才能引發妲己看上伯邑考,調戲伯邑考等等奇葩情節。

      

  • 7 # 滿月尋桂子

    古人:姓別婚姻,氏別貴賤。

    《羋月傳》,想來大家都看過吧,樗裡子是秦惠文王的親弟弟,自然是叫嬴疾,但沒人叫他贏疾,都叫他樗裡子或者樗裡疾,因為樗裡是他的封地,"子"是尊稱,″疾"是他的名字,所以叫他樗裡子或樗裡疾。

    屈原是楚王室貴族,楚之同姓,稱屈子也是因氏族為屈氏。

    伯邑考是周文王嫡長子,自然姓姬,伯邑考是因為他是長子,長為″伯″,考是他的名字,那麼邑自然是他的封地。

    《史記》載:文王正妃曰太姒,長子曰伯邑考,次曰武王發,次曰管叔鮮,次曰周公旦,次曰蔡叔度,次曰曹叔鐸,次曰成叔武,次曰霍叔處,次曰康叔封,次曰冉季載,十兄弟同母。唯發、旦賢,左右輔文王,故文王舍伯邑考而立發為太子。及文王崩而發立,是為武王,伯邑考已前卒矣。

    像剛才說的管叔鮮,蔡叔度,曹叔鐸,成叔武,霍叔處,康叔封,冉季載。管、蔡、曹、成、霍、康、冉就是他們的封地(他們的後人也以此為姓氏),而鮮、度、鐸、武、處、封、季載才是他們的名字。

  • 8 # 老高73939118

    孩子,這個問題不會有正確答案的,即使有人和你說了你也不用信,那些答案基本都來自道聽途說、野史外傳、小說演義等等,你想知道真相其實也不難,你可以拜師郭德綱,讓老郭教教你怎麼穿越,然後你穿上那麼幾千年就可以找到真相了。

  • 9 # 關東俠客

    西伯候姬昌的老婆叫太姒,號稱文母生十個孩子,老大叫伯邑考,老二才是周武王姬發。伯邑考的故事是在讀了《封神演義》小說或看了電視劇才知道的。周文王姬昌被紂王困在羑里,伯邑考為了救父親帶上七香車,醒酒氈和白麵猿猴來到朝歌城。伯邑考是個治世人材,姬昌被囚禁期間,他把西歧治理得井井有條。伯邑孝長得玉樹臨風相當飄亮,妲妃一眼看中百般拉攏不從被餡害治死。還彼剁成肉醬做成肉餅給西伯侯姬昌吃。紂王還說:誰說西伯候是聖人?吃了自己兒子做成的肉餅(羹)尚且自不相知!"那麼問題來了,同是西伯侯姬昌的兒子,為什麼老大叫伯邑考,老二叫姬發呢?伯邑考姓姬是肯定的。伯是老大的意思,比如現在把父親的兄長叫伯父,父親的弟弟叫叔父。邑指都邑,城邑是地名。因此,伯表示兄弟排行,邑指身份,真名叫姬考。也可能伯邑是地名,比如西周時的洛陽叫洛邑。

  • 10 # 沅汰

    和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處於同一時代的人物,拿商紂王的稱呼舉例來看:商紂王或殷紂王,“紂”是諡號,這是在死後給予的評價性的稱號。紂王在做商王的時候,按商代的傳統稱呼,稱為“帝辛”。商代的王在稱呼前都有“帝”字。

    商紂王在《尚書》裡的稱呼是“商王受”,“今商王受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而在《呂氏春秋》裡說“紂之同母三人,其長曰微子啟,其次曰中衍,其次曰受德。受德乃紂也,甚少矣。”也就是說紂王的名字叫作“受”或“受德”。

    商代王族為“子”姓。但從來沒聽說過對商紂王稱之為“子受”或是“子受德”。在商代連姓帶名地稱呼人這種叫法沒看到過。所以,姬昌、姬發這樣的稱呼在當時也應該是不存在的,這是後人對周文王和周武王的稱呼。

    反倒是“伯邑考”這個稱呼似乎更符合當時的習慣。伯邑考是周文王長子,武王的兄長。伯,是排行,表示兄弟裡的老大,這一點沒有疑問。“邑”應該是個標誌身份的字,不是名字用字,比如說擔任的職位、封地、或者表示文王繼承人的身份等。“考”字也有兩種解讀:一種說“考”是伯邑考兒子對自己父親的稱呼;另一種觀點則說“考”字就是他的名字,按現在的說法應該叫作“姬考”。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上方谷一戰,如果諸葛亮燒死了司馬懿,北伐會成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