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個人的歷史

    大漢王朝成就了司馬遷作為史官的光榮,給了他追隨孔子著《春秋》而立言以不朽的希望,也給他帶來了巨大的恥辱和痛苦。 因此對於大漢王朝的開創者劉邦,司馬遷是懷著很複雜的心情來寫的,如果從史記的全書來看,劉邦給人留下的性格比較模糊,特徵不很清晰,很多地方甚至出現了自相矛盾的現象。 它反映了司馬遷當時複雜的心態,但就《史記》中《高祖本紀》而言,作為這位開國之君的正傳,司馬遷很好的寫出了劉邦多層次的性格,使其形象鮮明,並具有啟發性。 劉邦是一個傳奇人物,其所稟有的亦正亦邪的性格,有著特殊的意義,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劉邦這個人物的性格和命運。

    性情自由,雙贏思維

    作為開國之君,尤其是草根皇帝,如果沒有什麼天命神授,否則怎麼可能當皇帝呢?因此司馬遷在《高祖本紀》中記錄了劉邦很多不同尋常的經歷,這種敘事方式的目的是為了回答一個問題,就是劉邦憑什麼當皇帝。簡而言之,就是天賦異稟,不同常人,君權神授。但凡帝王都會有這些故事,大家早已經習以為常了。 那麼劉邦有什麼樣的個性呢?在《高祖本紀》中說劉邦:

    “仁而愛人,喜施,意豁如也,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產作業”。

    很多人認為司馬遷是諷刺劉邦,所以這個仁而愛人,只是官方文字,這個說法我認為是不客觀的。如果劉邦沒有突出的品質,光靠龍種這種玄幻的傳說,是不可能登上皇帝之位的。 但劉邦不是儒家所說的仁人君子,所以這裡的“仁而愛人”指的是“喜施”,也就是不吝嗇。 我們看到劉邦能在押解的途中,將囚徒都釋放,在戰爭中慷慨的割地封王,跟項羽比較而言,確實算得上是不吝嗇了。 劉邦對別人不吝嗇,對自己更不吝嗇,表現得很任性,所以他並不和家人一樣去從事農業生產勞動。也就是說劉邦既不是一個克己奉人的聖人,也不是一個循規蹈矩的良民,更不能說他是一個賴皮自私的流氓。他也是一個無所顧忌、有著自由精神的人,但與項羽的意志自由不同,劉邦的自由表現在性情上。 性情皆有善惡,處在慾望和意志之間。性情自由可以無所畏懼,不顧及社會規範,以遊戲精神對待社會,往好處說則是率性不羈,寬容大度,往壞處說,就是放縱任性,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流氓性情?在一個紛亂的年代,這種個性是可以成大事的,因為它不光能成就自己,還能成就他人,這就與項羽的意志自由大有不同了。

    初心篤定,魅力過人

    劉邦這個人氣象不同凡響,他有一個偉大的理想。本紀中記載他在咸陽看到秦始皇出行的威嚴,於是感慨道:“大丈夫當如此也。”這就為自己樹立了一個非常明確的終生奮鬥的目標。 和項羽所說的話不同,項羽只是表達了一種強烈的自信和意志,說說而已,並不當真。而對劉邦來講,劉邦是一個有著性情自由而不相信任何規矩的市井無賴,有卻有著一個驚人的理想,這確實能讓人感到感動。劉邦自己也很感動,因為除了傳說外,還有很多的預言。先是呂公也就是他的岳父,認為他不是凡人,主動將女兒呂雉嫁給了他這個鄉下的亭長。後來過路的老人先後給呂后和一雙兒女和劉邦相面,都說貴不可言。第三次是因為劉邦喝醉了酒,斬殺了白蛇,被人說成是赤帝子斬白帝子。這些神秘的預言,使劉邦增強了自信,認為自己可以成就大事。到後來秦始皇東遊,發現了所謂的天子氣,劉邦就更認為自己就是有天子之氣的人,他對自己的未來便更加深信不疑。 在秦朝空前強大的狀態下,一個小小的亭長居然有取而代之的大志和信念,這實在是令人不可思議的事。但對於劉邦無所顧忌的無賴精神和一個神秘預言的結合,就形成了一種極其強大的力量,他使劉邦成了一個有魅力的人,劉邦缺少的就是機會。 不過機會終於會眷顧努力的人,劉邦找到了機會,趁著陳勝吳廣起義天下大亂,劉邦也拉旗造反,並迅速發展到了數千人。劉邦從此光明正大的打出赤色旗幟走上爭奪大位的戰場,不再像從前那樣躲來躲去,歷史如此慷慨的庇護了這個有大志的人。初期劉邦主要是透過依附於更強的力量來保護髮展自己,等自己軍事力量逐漸變強羽翼漸豐,最後終於可以和項羽分庭抗禮。

    大人長者,能屈能伸

    依附於強者,如韓信那樣夢想著封王,這不是劉邦的終極目標。但劉邦沒有王族貴胄的血統,衝鋒陷陣不能比項羽、韓信,謀劃計策又不能比張良、范增,那麼他憑什麼能夠贏得各方的擁戴,從群雄逐鹿中脫穎而出呢?劉邦給自己找了個特別的有效的面具大人長者。 所謂的大人長者,在我看來就是能屈能伸、有容人之量,能給人以安全感。在任何人眼中,劉邦都是這樣一個大人長者,對自己沒有危險,在劉邦的身邊會感到極其的安全,這就是劉邦最有利的武器。 在面對項羽的時候,劉邦的大人長者這種辦法就不再有效果了,衝突是不可避免的,劉邦怎麼樣對待項羽呢?簡而言之,就是毫無立場的能屈能伸的個性,這是劉邦對付項羽最有力的武器。劉邦明白自己身處險境之後,立刻就能做到折節,認項伯做兄長,許諾婚姻,表示自己的服從和道歉,根本沒有用楚懷王事先的約定來為自己爭辯。並且親自到項羽大營道歉,中途又藉故逃跑,這其中有著巨大的風險,但卻是劉邦所能做的最好的結果。他這樣做無疑就是向項羽表示出自己的懦弱,甚至是無賴。項羽是衝動型的人,他看到劉邦的懦弱和市井習氣後,立刻感到心滿意足,不再追究事情的原因,劉邦多次死裡逃生就是這個原因。在這場賭局之中,劉邦將自己的懦弱當成了一張王牌打出去,使得項羽和自己各得其所,是出奇制勝,這些只有性格能屈能伸的劉邦才能做到。 項羽曾經把劉邦的父母抓獲,準備將其烹食以此來威脅劉邦。但劉邦說:“你和我既然是兄弟,我的父親就是你的父親,如果你真要吃自己的父親的話,就分我一杯羹。”這種無賴的行徑,讓項羽揹負了一份倫理責任,使項羽的恐嚇行為無效。劉邦這種無賴手段是典型的市井潑皮風格,他把自己的姿態變得更低。項羽不得不和劉邦劃定楚河漢界後解甲東歸,然而劉邦立刻違反約定越界追殺,這就是無賴嘴臉,只有劉邦能做的出來。最終劉邦和項羽的軍事實力出現了逆轉,在韓信的攻擊下,項羽兵敗垓下自殺。

    快樂生活,英雄悲歌

    建國之後,劉邦問大臣自己為什麼能戰勝項羽?很多人說了很多原因,但劉邦自己認為是自己能用人。劉邦能用人,確實是他能取得最終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但他籠絡人才,依賴大人長者的面具及喜好施捨的市井性格,也是獲得成功,擊敗項羽的重要因素。 做了皇帝的劉邦,是天下至尊,那麼大人長者的面具還要不要帶呢?還是需要帶的,因為他是天下表率,因此劉邦每隔五天就去拜訪一下父親,這也是一種偽裝。後來有明白人點破了這件事,劉邦的父親才明白過來,主動辭讓起來,劉邦也就不繼續表演了。劉邦只有在做皇帝和做亭長的時候,才是不戴面具而快樂的生活的。等到天下太平,所有對手都被消滅之後,劉邦也感到了孤獨,感到了疲倦,傷感之情油然而生。劉邦返回家鄉沛縣的時候,作《大風歌》,人聽之皆潸然淚下,帶著面具的劉邦,終於難得的露出了自己的真性情。

  • 2 # 古今通史

    怎麼說呢,一個比較真實的人吧。比如司馬遷既描述了他偉大的一面,也同時敘述了他渺小的一面,這樣才是完完整整一個人,他有他的優點,所以他成功了,建立了大漢皇朝,他也有他的缺點,諸如:品質和性格上的缺陷和一些不良習氣。

    我不想寫他的發跡史,篇幅太大。只想對於劉邦這個人的描述上,有挑選的摘錄一部分。

    喟然太息曰: “嗟乎, 大丈夫當如此也! ”劉邦對秦皇毫無掩飾的羨慕,這恐怕也是今後發展事業的原動力吧,類似於現代-哇,你這房子光游泳池就25個,羨慕啊。人之常情,這種骨子裡的羨慕誰都會有。

    有附和“天命所歸”的劇透哦:

    《高祖本紀》中稱:

    “劉媼與龍交而有身”;

    “高祖醉臥, 見其上常有龍”;

    “所居上常有云氣”;

    對自己的能力和長處短板皆有深刻的認識:

    劉邦說:

    夫運籌策帷帳之中, 決勝於千里之外, 吾不如子房;

    鎮國家, 撫百姓, 給餉饋, 不絕糧道, 吾不如蕭何;

    連百萬之眾, 戰必勝, 攻必取, 吾不如韓信;

    此三人者, 皆人傑也, 吾能用之, 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 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劉邦對人和人心、人性的巧妙利用

    彭城大敗, 人心渙散時, 立太子, “大赦罪人, 令太子守櫟陽, 諸侯子弟在關中者皆集櫟陽為衛”

    這是保護櫟陽?純粹就是讓諸侯子弟們當“質子”,換句話說“你兒子在我手裡!”別給我想亂七八糟的,給我擼起袖子加油幹。

    “多以金啖豨將, 豨將多降者”

    你陳豨(xī)的將領不是多商賈出身麼,商人喜歡錢,我重金賄賂你的部下,你不就不戰自敗了麼,至於錢······你輸了,你的錢就是我的錢,不虧。

    為了安撫人心平穩軍心“恐士卒懷散, 故言中吾足指。 ”

    被項羽射中胸口,可不能說實話,說我腳趾受傷就好。

    《史記·卷八》:“與父老約,法三章耳;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

    《漢書·刑法志》:“高祖初入關,約法三章。”

    廢棄秦律苛政,這就是邀買人心,打好群眾基礎,你看,我和嬴政不一樣。

    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具體例證:有所困頓的時候“關中卒益出”,劉邦受益匪淺,天知道撿了多少條命。

    封雍齒

    大業未成,不能過早封賞,所以劉邦一直在拖啊拖啊。劉邦都登基了,不好找藉口了,如何穩定人心呢,來來來,你們看,嘴上不說,大家心知肚明,我是最忿恨雍齒了,我連雍齒都封了,你們還擔心今後少了封賞麼。

    呂后問: “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 令誰代之?”

    上(劉邦)曰: “曹參可。 ”

    問其次, 上(劉邦)曰:“王陵可, 然陵少憨, 陳平可以助之。 陳平智有餘, 然難以獨任。

    周勃重厚少文, 然安劉氏者必勃也, 可令為太尉。 ”

    足見知人善任,看人方面眼忒毒。

    缺陷當然也有:

    “漢高一生最喜狎侮, 又多猜忌, 老成如酇侯, 英雄如淮陰, 皆不免於疑忌; 他如黥布之勇, 酈食其之辯, 其始皆不免於狎侮。 ”

    誅殺功臣:

    多疑猜忌之心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

    劉邦的心腹功臣蕭何、 連襟樊噲和女婿張敖也難脫其禍。

    “狡兔亡,走狗烹; 飛鳥盡, 良弓藏; 敵國破, 謀臣亡。 ”

    大業得成“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縱酒”三日乃歸。大概想說什麼呢,劉邦底層中人不錯,但也是性情中人,也愛鄉土,也愛鄉人,也有眷戀,也有感恩。

    司馬遷:“王跡之興,起於閭巷,合從討伐,軼於三代。 鄉秦之禁,適足以資賢者為驅除難耳。 故憤發其所為天下雄,安在無土不王。 此乃傳之所謂大聖乎。 豈非天哉! 豈非天哉! 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 ”

    這難道不是天意!這難道不是天意!如非大聖賢,誰能擔當得起所承受的天命,而成為帝王呢?

    讀者:我要的是結論,不是反問,我問誰去?

  • 3 # 今聞史話

    一個人要取得小成功,可能靠一些小聰明就能辦到;一個人要取得大成功,需要靠智慧和堅持;而一個人要取得巨大成功,甚至奪取天下,這必須要有超凡的智慧、超凡的人格、超凡的堅持。劉邦就是這樣一個具有領袖氣質的人。

    這一印象來自於當時世人對他的評價。一是來自於劉邦同盟陣營的公論。比如,楚懷王與諸老將商議派遣何人西向略地攻取關中時,眾議曰:“……獨沛公(時人對劉邦的稱呼)素寬大長者,可遣。”(《史記·高祖本紀》)二是來自於後來成為劉邦下屬及其親屬的評價。如在劉邦西略秦地的途中,時任高陽門監的酈食其稱劉邦為“大人長者”,並立即前來投靠;後來成為劉邦重要將領的王陵母親曾被項羽扣押以為招誘,她為了使王陵“善事漢王(時劉邦已受封為漢王)”,便與使者代為傳言:“漢王長者,無以老妾故持二心。”(《漢書·王陵傳》)隨後竟自殺以堅定王陵輔佐劉邦之心。三是來自於敵方民眾的公論。劉邦佔領關中後,當時秦人“唯恐沛公不為秦王”(《史記·高祖本紀》),可見,寬仁的政策為他帶來了多麼崇高的威望。

    他的人格魅力擺平了同盟,擺平了屬下,擺平了敵對勢力,有這種精神和氣質的長者,天下還有誰能與之爭鋒。

  • 4 # 穿插游擊隊

    漢高祖劉邦是歷史上一個非常特別的皇帝,他既沒有高貴的出身,又沒有很好的名聲。他懶散、貪玩,還經常耍無賴,就連自己的老婆都是靠說大話騙來的。可以說,他能成為一代帝王,是很多人萬萬沒想到的。那麼,司馬遷是怎樣記述這段逆襲史的?他對劉邦又有著怎樣的評價?今天,我為你講一講劉邦的故事。

    * * *

    今天,我們來講講漢朝的第一位皇帝漢高祖劉邦的故事。對於自己所處時代的開國皇帝,司馬遷可絲毫沒有筆下留情,他竟然在《高祖本紀》裡寫了好多劉邦的壞事,簡直可以說是劣跡斑斑。有人就說,《史記》這是在辛辣地諷刺漢朝的發家史呢,反映了司馬遷對漢朝封建統治的批判。這話說的對不對呢?等聽完劉邦的故事我們再總結吧。

    劉邦出身在沛縣,這地方現在還叫這名兒,這多虧出了漢高祖這號大人物啊。可是兩千年前,劉邦在老家名聲可不好,他不是一個本分的莊稼人。在張耳陳餘這一講裡,我講到有“豪強”這一號人,劉邦年輕時心目裡最羨慕的就是豪強們都橫著走路的氣勢。《史記》裡寫了劉邦哪些壞事呢?我來總結這麼幾樣吧:

    第一,厚顏無恥;第二,六親不認;第三,愛打人罵人,毫無修養。

    這都是有故事的。

    先說說劉邦是怎麼個厚顏無恥吧。劉邦的老婆呂雉,就是他靠著一張城牆般厚的臉皮騙回來的。劉邦在家鄉整天遊手好閒,誰家也不願意把女兒嫁給他,三十大幾了還打著光棍。呂后的父親呂太公,帶著全家從外地來投靠自己的朋友沛縣縣令,縣太爺為這位老朋友接風洗塵,邀請縣裡有頭有臉的人物都來赴宴。赴宴得送禮,縣令規定禮金不足一千錢的,只能坐在院子裡,連登堂入室的機會都沒有。劉邦當時是個小小的泗水亭長,身份相當現在的保安隊長,他也想去湊熱鬧,可是窮人出身,兜裡一個銅板都沒有,但他臉皮厚,一看不是當場收錢,就大聲嚷嚷:我出一萬禮金!

    呂太公在堂上一聽,來了個大款,趕緊出來迎接,把小混混劉邦接到上座入席。宴會的主事蕭何一看,劉邦怎麼坐了個首席啊。蕭何知道劉邦的底細,就告訴呂太公,這小子肯定沒錢,他就是愛吹牛。可是呂太公這個人也有意思,他觀察劉邦在酒席上談笑自若,坐在一群有錢有勢的嘉賓當中,一點兒也沒因為自己是來混吃混喝就不好意思。這也是人才啊!等酒席一散,老太公挽留住劉邦,一定要幫他脫單,把女兒嫁給了劉邦。就這麼,劉邦靠吹牛,給自己吹回了一個老婆。

    再說說劉邦又是怎麼個六親不認。那時劉邦已經是漢王了,他趁西楚霸王項羽跟齊國打仗的空檔,率兵端了項羽的都城彭城。彭城離劉邦老家沛縣不遠。劉邦好不容易又打回老家,就想派人把家裡人也接來,可沒想到家裡人還沒到,項羽先殺到了,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劉邦一個措手不及。漢軍被殺得屍橫遍野,劉邦坐著戰車抱頭鼠竄,在逃跑的半道上,居然撞見了自己的兒子跟女兒,也就是後來的漢惠帝和魯元公主,小孩跟母親呂雉失散了,正哭呢,劉邦趕緊拉了兒女上車。駕車的人,是劉邦從小的老交情夏侯嬰,這一車上原來有兩個大人,現在再加上兩個半大孩子,份量變沉了,馬就跑得慢。

    這時項羽的追兵遠遠地追上來了。劉邦心裡著急害怕,生怕被趕上,他只顧自己性命,一腳就把兩個孩子踹下了車。夏侯嬰是個老好人,趕緊停車把孩子抱起來,他怕劉邦再踹孩子,乾脆把倆孩子都摟在自己懷裡再趕車上路。劉邦氣得不行,好幾次想拔劍把夏侯嬰也殺了,可殺了司機誰來趕車啊?只好忍下這口氣。要知道,劉邦這老光棍,到快四十才有了這倆孩子,在古人來說已經是老來得子高齡老爸了,可是為了逃命,竟然連親生孩子的命都不顧了。都說虎毒還不食子呢,這劉邦比老虎還要狠毒。

    最後再說說劉邦愛打人罵人惹出的禍。被夏侯嬰救下的魯元公主,後來被劉邦許配給張耳的兒子張敖。這個張敖在父親張耳死了以後,繼承了趙王的爵位。這時候已經是漢朝的天下,劉邦都已經做了皇帝了,可是他還是一點當皇帝的樣兒都沒有。

    有一回辦家宴,他問已經當了太上皇的老爹劉太公:老爸從前都誇二哥會種田,懂得給家裡趁家業,現在你看看,我跟二哥比誰家大業大啊?這翻陳年老賬,真是一點兒不給老爸留面子。這還不算,劉邦對自己的女婿張敖,更是不客氣。劉邦去平定北方叛亂的時候經過趙國,張敖伺候這位老丈人真是細心周到,天天在劉邦身邊端茶送水。

    可是劉邦怎麼對待這位貴為王爺的女婿呢?他叉開兩條大腿坐在地上,就指著張敖鼻子罵。張敖對劉邦是恭恭敬敬,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王爺不生氣,張敖手下的大臣們卻都氣不過了,偷偷謀劃要在半道上行刺劉邦為主公張敖出這口氣。劉邦運氣好,沒中埋伏。事後有人揭發這場陰謀,劉邦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張敖和這幫自作主張的大臣們全關進了大牢。丈母孃呂后來給女婿求情,劉邦還罵呂后:等那小子殺了我,當上皇帝,他還缺你女兒當老婆嗎!你看,這場風波,完全是劉邦自己對人無禮引起來的,可他卻沒有一點兒自我反省的意思。

    劉邦的醜事,在《史記》裡頭可以信手拈來,還有一大堆呢。司馬遷一點兒也沒有古人為尊者諱的精神,為什麼會一五一十地把這些斑斑劣跡全都記錄下來呢?這真的是在批判漢朝的發家史嗎?這其實藏著司馬遷一種反襯的寫作技巧呢。越是把劉邦寫得難堪,反而越加凸顯他不同於常人的特質。在司馬遷看來,劉邦成為天子,這彷彿是天命,天的意志,就是這麼不可捉摸。

    在今天,我們知道一點歷史的話,對改朝換代都已經很熟悉了。孫悟空大鬧天宮的時候還說過一句話叫: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呢。可是在《史記》和它的同時代大部分人的觀念裡,可沒有這種充滿造反精神的思想。新的王朝能代之而起,這背後都有天命這種玄而又玄的東西在起作用呢。

    漢朝初年的大學問家賈誼寫過著名的《過秦論》,他說: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這說的是,秦始皇之所以能一統天下,不是他一個人的功勞,而是之前從秦孝公任用商鞅改革以來,六代祖先的共同努力,才打下吞滅六國的基礎。所以,在漢代人看來,天子能夠威加海內,就只有兩條路可選:或者是仁者愛人順應天命的王道之路,或者是憑藉祖業倡導力爭的霸道之路。陳勝吳廣雖然喊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的口號,但他們從起事到滅亡只有短短六個月時間,顯然天命不在他倆的身上。

    對於劉邦來講,劉家的祖宗基業,大概也只有幾畝薄田了,這比起秦國六世之餘烈來不值一提。但是《史記》裡,卻充分肯定了劉邦的天命。

    在《史記》裡,大概有四處地方提到劉邦的“天命”。第一處,是在《留侯世家》裡借張良的口說出來的,第二處是在《淮陰侯列傳》裡借韓信的口說出來的,第三處是在《酈生陸賈列傳》裡借狂生酈食其的口說出來的,而最後一處則是出自詳細排列秦漢之間戰爭歲月的《秦楚之際月表》。司馬遷在評論中直接感慨在天下逐鹿的混沌之中脫穎而出的劉邦:“豈非天哉!豈非天哉!非大聖,孰能當此受命而帝者乎!”司馬遷把劉邦比作了上古的聖賢,而且還不是一般的聖賢,乃是身懷天命的大聖,如果不是大聖,怎麼能受此天命而稱帝呢。劉邦身負天命,這才是司馬遷對劉邦和漢朝真正的看法,作為漢朝的臣民,對於這個新帝國的天命,司馬遷仍是懷有一種深沉的自豪感的。

    古人有一句對《史記》非常中懇的評價:不虛美,不隱惡。這是說《史記》寫歷史、寫人物,不會妄加讚美,也不會隱瞞惡行。司馬遷寫劉邦可不是光暴露他的陰暗面,司馬遷同樣寫了劉邦有常人不及的優點。那劉邦又有哪些了不起的地方呢?我覺得劉邦最了不起的地方就是能用人,識英雄重英雄。像蕭何、曹參、張良、韓信這些一代人傑,都願意跟著他打天下,如果劉邦就是一個小流氓,又怎麼可能把這些英雄豪傑都吸引到身邊來呢?

    * * *

    好了,故事聽完啦。司馬遷寫起劉邦的醜事來真是毫不留情,但就是這樣一個厚顏無恥、六親不認的人,最終卻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成為一代帝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一再犯錯,不聽話,大人有沒有必要武力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