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米家有二寶

    世上沒有後悔藥,也不存在耽擱了關鍵期,主要是看你有沒有陪孩子一起成長。

    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送給他一個內心強大,幸福快樂的爸媽。孩子出現問題,其實是孩子在用問題與父母連線,與父母溝通。所以我們需要的是不斷成長自己,強大自己,這就是對孩子最好的支援。不斷去拓寬我們生命的長度、寬度和高度,更好地去擁抱自己,擁抱孩子,讓一切在愛中流動。

    面對孩子的種種問題,我們往往會指責他:“你真的一點自控能力都沒有!”“你這樣拖拖拉拉,做什麼事情都不行!”這會讓孩子內心產生愧疚感。

    在我們生氣的時候,我們是什麼話難聽,說什麼話,什麼話讓他愧疚就說什麼話。可是,誰能感受到孩子的無助、無望?以及無價值感?時間久了,孩子就習慣這樣被摧殘了。孩子對父母的指責產生了 “耐藥性”。於是,父母開始變本加厲抱怨孩子。我們自己也知道:我們需要被認同,需要被重視。如果,誰能懂我,就是我的知音,我們願意為知音付出一切。那麼面對孩子,為什麼我們不能作他的知音呢?

    成長自己,改變自己,做孩子的好朋友,走進孩子的內心。不要讓孩子內心愧疚!只要孩子的生命得到尊重和認同,每一個生命都會升起良知,每一朵生命之花都會綻放。

  • 2 # 妞妞媽要努力

    既然是孩子,就說明一切還來的及,教育孩子,任何時候都不晚,孩子成長的每個階段需求也不一樣,只要用心,盡心,都會有收穫

  • 3 # 寶藏老母親

    關鍵期、敏感期這些年很流行,在育兒書籍常被提及,只是寫書人或出書人為了突出某個階段某個年紀,相對於別的階段和年紀有一些優勢的提法,比較重要、關鍵,但對人生而言,不是什麼勢必如此,非此不可的做法。所以希望親別被理念綁架了。

    因為對長遠的一生而言,學習與成長是終生的。當然關鍵期有事倍功半的說法,但既已錯過,悔恨無用,不如擁抱當下!

    我們想想,過去父母沒接受過多少教育理念,但大多數孩子,只要不是沒人養沒人教,大部分是能健康成長的。這說明什麼?說明生活才是教育孩的根本,孩子在隨我們的生活中,習得了語言行走、吃飯穿衣、時間分配等很多技能的。

    最好的教育,不是掐著時間段,幾歲語言關鍵期,幾歲閱讀關鍵期,幾歲識字關鍵期,幾歲什麼什麼期,而是你給了最好的愛,這裡有細心的愛,有陪伴,有耐心地傾聽等等。

    所以親還是從現在起,開始與孩一起成長吧,有心不怕遲!

  • 4 # 魚魚媽咪

    我覺得錯過孩子最關鍵的培養期,還是可以彌補的,後期可以透過影響孩子的興趣、自覺性、自信心、注意力、堅持不懈等非智力的積極心理因素,來激發孩子的好勝心,加強學習攀比意識,從而促進孩子的成長。

    其實人的一生都是處於不斷學習的過程當中,最關鍵的時期接受能力比較快、吸收運用能力比較強,要是能抓住孩子這一時期好好利用,孩子自然成長得比別人快速。錯過這段時期也不是世界末日,也不代表孩子就沒有發展前途,孩子的接受能力特別的強,有些孩子可能沒有受到特別的教育,但是家庭氛圍好,周圍的環境比較積極正面,孩子潛移默化就能成長為一個特別好的人。有些孩子沒有這些先天條件,但是我覺得對一個人影響最大的是行為習慣、思考能力及自律性;現在的社會環境對孩子的誘惑因素太多太多了,小到電視、手機、大到電腦遊戲等各種電子產品,自律性好的孩子可以當成學習的輔助工具,相反的可能就淪陷其中;而學習的習慣更是重中之重,能把有用的業餘時間,規劃形成學習的時間再執行,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孩子極大的自制力;學習要學以致用,才能取得學習的最終目的。

    所以,錯過孩子關鍵培養期的父母們,不用氣餒,不要輕易放棄,從現在開始永遠也不晚,大多數人的智力是相當的,關鍵是要持之以恆,培養成習慣,讓孩子走得更遠。

  • 5 # 梧桐樹下的淺淺

    首先千萬不要悔恨!

    能夠認識到自己的教育方法有問題,其實就是很大的改變。

    人,是需要一輩子學習的。活到老,學到老,這句話是很有意義的。

    很多人認為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想法是有原因的,畢竟求學期間對於一個孩子未來的發展是能夠奠定好的基礎和幫助的。人生一路都可以成為起跑線。

    無論對於孩子還是家長而言,任何時期都是人生的關鍵,人生是需要一直努力的一個過程。沒有什麼都不做便能夠得到好的結果的人生,哪怕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人,都需要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人生其實是沒有享受的,頂多就是一段時間的休整而已。

    現實生活中有很多逆襲的人生,但是對於未成年孩子來講,讀書是非常必要,而且是他們人生中應該認真對待的事情。

    什麼叫做關鍵時期?

    假設孩子錯過了中考,還有讀職業學校的機會。不要認為職業學校就沒有出息,所有的產品,都是職業技術人員完成的。不是會做設計圖的人就是優秀,能夠把設計變成現實的那一群人,也是非常了不起的。

    文化知識不是為了給每個人的人生劃上等級,而是能夠把手上的事,身邊的社會想出更好的辦法建設出來。

    整個社會其實是拒絕紙上談兵的理想的。

    所以,只要認真對待自己從事的事情,就會收穫不一樣的人生。

  • 6 # 耳東趣生活vlog

    還能怎麼辦,以後改正就好了,又沒有賣後悔藥的,只要自己誠心改正,孩子也會看到的,相信我們的孩子有時候比我們更成熟

  • 7 # 泥鰍裡的香草

    我認為沒有什麼是絕對的最關鍵時期,頂多只有最佳開始培養時段。所以題主你耽誤的不是你所說的最關鍵時期,而是你現在悔恨的時間。一切從現在開始都還不晚,不用管世俗的眼光,學習或是興趣發展上,只要是正確的選擇,那麼即刻就應該開始籌謀去做。

    回憶過去,我們常常會後悔自己當時做法的偏激,不當。但其實也正是陪伴孩子成長中發生的這一件件事情,才讓我們能夠成長到現在,變成一個心智更加成熟的父母。

    沒有人天生能當好父母這個角色的。都是因為有了孩子的陪伴,有了孩子帶給我們的歡喜,悲傷,憂慮,焦躁才讓我們一天天成熟起來。我們從孩子哇哇落地的那一刻,就被拉屎撒尿,厭奶鬧覺天天煩悶著;從孩子上幼兒園到上小學,一天天被陪讀複習考試成績焦慮著;從孩子進入初中高中青春心理期開始擔心青春期綜合症,和叛逆做鬥爭迂迴;從孩子踏進大學步入社會開始,考慮他將來的人生道路……

    經歷過這一切的我覺得都是好父母,不管是否合格,不管是否錯過,都是至始至終陪伴著孩子成長的優秀父母。人無完人,專家說的固然很好,真正每個有孩子的家庭都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關鍵是成年人的心智一定要成熟,思想一定要堅定,執行一定要到位。

    悔恨也只是一時的,任何興趣,任何培養從現在開始我覺得都不會晚。不管曾經錯過了什麼,家長要和孩子敞開心扉,重新確定目標和人生規劃,一萬小時定論是真實有效的。任何小的事情,你堅持做1萬個小時那麼就可以有一番成就。

    人生的道路應該都是鋪設好的,不管你爭取過的,還是錯過的,其實在這之中你都是有所收穫和成績的。生活和學習要始終向好的方向去看,看到Sunny和希望,看到未來。既然過去沒曾考慮周到,那麼現在開始,和孩子一起努力,讓未來變的更加可期。

  • 8 # 濱海散人309

    “培養孩子的最關鍵時期”、“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等,其實都是偽命題。如果強行要分一個階段的話,那麼從孩子出生到大學畢業,哪一個是關鍵期?起跑線又在哪裡?

    在人的一生當中,隨時都是關鍵期,起跑線也時刻在自己的腳下,因此沒必要為此而焦慮,既然發現了了自己以前的教育觀念不對,改正就好了,用不著悔恨。

    當然,在孩子合適的年齡段,採用正確的引導方式,會給孩子的學習產生助力的效果要好一些,不過這個不是全部。“關鍵期”、“起跑線”等等,其實是在利用家長們對於孩子們的學習產生的焦慮,故意混淆概念,誘導家長們進入一個短視的、功利性的教育思維模式。

    隨處可見的輔導班、補習班、特長班等等,其實也是抓住了家長們的這種焦慮。我身邊的許多孩子,節假日也無法休息,除了完成自己的作業之外,還要趕著上這個班、那個班。長此以往,孩子不堪重負,家長也身心俱疲。我們從來都沒有反思過,這些是孩子想要的,還是你想要的。

    溝通與交流貫穿在整個孩子的學習生涯中,我們需要多聆聽孩子的想法與見解,多與孩子交換意見,孩子的成長需要家長的陪伴。

    培養孩子從什麼時間開始都不晚,只要杜絕短視的、功利性的教育思維方式。

  • 9 # 葉提

    悔恨沒什麼用,不如好好的反省一下 。

    即使佛也不是萬能的,何況人乎!

    孩子也有自己的主見 ,不如跟孩子一起共同商量、探討一下,根據孩子的現狀和特長,制定出今後未來將在哪方面努力和發展 ,這樣理智的去安排,孩子也會感到輕鬆,因為,他知道了,至少父母非常的尊重他,愛護他,就為了這一點 他也會好好努力的,你說是吧!

  • 10 # 學習力教育視點觀察

    在孩子的教育上確實存在著一些特殊的關鍵培養期的,而且多數集中在幼兒階段。但是作為家長也沒有必要過度糾結。一方面是多數家長並不瞭解到孩子的一些關鍵培養期,另一方面,即使很多的家長了解到關鍵培養期,也不知道如何科學的去實施和培養。所以整體來說,孩子之間的差距遠沒我們想象的這麼大。

    所謂的關鍵關鍵培養期,是指在這個時期內做這方面的培養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孩子的語言培養敏感期,在這段時間如果進行有效的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會突飛猛進。我一位同事的孩子,他的孩子在虛歲三歲的時候,語言表達能力就超過了很多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

    對於孩子的教育來說,越早的認識到家庭教育的一些關鍵環節和作用,對孩子的幫助就越大。但是對為對於每一個孩子來說,當下就是最好的起點,因為過去的你去後悔也沒有什麼用,已經過去,還不如抓住當下。而且即使錯過了關鍵培養期,還是可以通過後面的修補來彌補和完善的,並不意味著一旦錯過人生就完蛋。無非是後期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代價更高而已。

    所以,對於孩子的教育和培養,不要糾結於過去,而應該關注當下,把當下做好了就是對孩子最好的培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年掛果的樹要不要剝掉夏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