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非知名首席人事官

    對人員的激勵整體來說就是物質與精神兩種,而在精神激勵上可選擇非常多,列舉以下幾條供你參考。

    ① 專有車位。

    可以為員工安排專有的車位,如同享受高階領導或老闆的地位一樣。

    ② 專有辦公室。

    可以為員工設定特製的辦公區或辦公室,也可以將原來的辦公室升級為高大上的更漂亮的辦公室。

    ⑤ 形象大使。

    可以選當事人為公司的形象大使,代表公司參與一些重要的公共活動。

  • 2 # 櫻桃番茄GO

    過去,工作是機會,是唯一,是生存的根本;現在工作是平臺,釋放價值還要靠個體。員工對於工作的要求變了,期望高素質的同事、良好的工作環境、獲得新體驗和新挑戰的機會。更加關注發展的前景,穩定的提升速率和組織層面的認可。這些都對管理者如何使用激勵工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還好,雙因素理論中,工作富有成就感、工作本身帶有挑戰性、工作的成績能夠得到社會的認可,職務上的責任感和職業上的發展與成長,都可以是重要的激勵因素,這些因素的滿足,能夠極大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一目標:最容易被忽略的激勵要素

    多數管理者習慣了上傳下達和上行下效,以至於忽略掉了目標參與的重要激勵作用。目標本身就有激勵作用,當員工參與目標制定的過程中時,整個目標也就是變成了員工自身的目標,並將自己的行為結果與既定的目標相對照,及時進行調整和修正,從而實現目標,而目標本身的實現,就變成了最大的激勵要素。

    1生涯目標:相信夢的力量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用成功的故事激勵員工的鬥志,可以點燃員工心中的夢。創業型企業吸引和激勵人才,靠的就是夢想。

    · 沒有馬雲“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的使命,就無法聚齊18羅漢;

    · 沒有任正非通訊行業“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暢想,就不會吸引鄭寶用、郭平等技術牛人的加盟;

    · 雷軍在創立小米初期吸引合夥人時,講過“我比你們有錢吧?想掙錢,就跟我一起幹吧!”於是幾個人喝了一碗小米粥,幹出了一家世界500強。

    成熟型企業依然如此,企業內部的明星人才,他們的成功現狀和發展軌跡,都會激勵一波波的後來者拼搏奮鬥,阿里巴巴的蔣凡,騰訊的張小龍,這些明星人物,激勵著一批批員工,這就是榜樣的力量,這就是夢的力量。

    2年度目標:實現就有成就感

    讓員工自己制定年度業務計劃,在執行自己的計劃中找到成就感。當員工參與年度目標的時候,員工可以提出自己的設想,工作的方式,可能遇到的困難和需要的資源和支援。一旦員工認同年度業務計劃,就會上升為非工作因素之外的個人目標,願意為實現目標而投入精力。

    當目標實現時,員工的自我成就感就會形成,甚至出現巔峰體驗,這種強生理和心理效用的激勵效果,是任何物質激勵都無法實現的。

    3臨時目標:激發參與感和投入度

    將重要專案交由一個臨時團隊實施,目標導向的自我管理團隊可以激發創新意識。社會心理學家拉塔尼和達利(1970)發現當有其他的旁觀者在場時,會顯著的降低人們介入緊急情況的可能性,這就是旁觀者效應(責任分散效應)。企業中也一樣,多個團隊承載多項任務時,最終結果是所有人都對結果不負責任。

    在企業實踐中,如果是單個個體或團隊被要求單獨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強,會作出積極的反應。但如果是要求多者共同完成任務,責任感就會很弱,面對困難或遇到責任往往會退縮。

    而責任感,也是激發員工參與感和投入度的重要因素,所以臨時目標,指定團隊,專人負責的工作安排,不僅僅有利於完成工作任務,同時也有利於激勵員工。

    二競爭:壓力也是動力源泉

    4生存競爭:“求生欲”是最強的慾望

    動態評估、末尾淘汰,讓員工明白在組織內生存的挑戰。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的第一層就是生存需求,企業中的動態評估、末尾淘汰機制,都會危及員工在組織內的“生存感”。

    在多種心理學研究中,都發現“失去”的負向激勵效果比“得到”的正向激勵效果要強的多,所以無論是GE的“活力曲線”,還是華為的“幹部淘汰10%”,其本質上都屬於負向激勵的做法。

    但是,過度的誇大“生存危機”,也會造成員工層面的“破罐子破摔”,反而失去了激勵意義。比如穩態發展企業就不適合半年度做績效大排名,每次淘汰5%的激進方式,這種做法,只會讓員工“惶惶不可終日”,反而失去了繼續做好工作的動力。

    5新陳代謝:內部動能轉換也會帶來動力

    生命的意義在於進化,企業作為一個生命組織,能量會從高能區域向低能區域蔓延,這個過程就會產生動能。但在熵的理論中,能量最後都會歸於死寂,最後失去生命特徵。

    企業也一樣,要透過內部機制的構建,開啟組織之熵,以績效為標準,能上能下,能左能右,能進能出,透過完成目標的緊迫感與責任感,不斷激勵激發優秀員工,淘汰滯後員工。

    所以,公平公正的績效管理體系在企業中,不單單可以作為優秀員工的正向激勵手段,也可以作為滯後員工的負向激勵手段。可惜多數企業,忽略了績效評價的價值,單純的把績效管理變成績效考核,把結果考核變成了動作考核,失去了考核的價值和意義。

    6分組競爭:遊戲化激發“求勝欲”

    沒有人不希望“勝利”,所有人都有“贏的衝動”,分組競爭,是典型的遊戲化場景的應用。

    所以在企業實踐中,可以分成若干小組,內部PK,形成對比,讓團隊成員在攀比中提升,這種過程,遠遠比獲勝後的物質獎勵,更有激勵性。

    比如零售門店的“銷售大比拼”,分品類,分時段,分規則,以遊戲化的形式進行分組對抗,不僅僅可以提高參與感和娛樂感,更能實現成就感。

    7破除壟斷:懈怠是員工動力的天敵

    前文講過,競爭是有效的激勵措施,但是很多企業由於流程和壁壘,造成“溫差效應”,客戶需求到企業感知端產生溫差;市場前端到交付中端產生溫差;交付中端到資源後端產生溫差,最後客戶需求無法滿足,企業內部難以協同,員工工作沒有價值和動力。

    破除壟斷,旨在破除組織內部壁壘,讓市場溫度直接傳到至所有員工,每個人都能直接感受外部市場競爭的壓力,充分的調動積極性和熱情。

    成熟型企業尤其需要關注“懈怠”,當取得一定成就時,人性難免懈怠,不思進取,封閉,自我為是,如果沒有破除壟斷,破除壁壘,最終會使所有人走向衰敗。

    三危機:惶者生存

    8危機教育:保持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

    企業發展到一定階段,企業和員工都會陷入“中年危機”,失去對外界刺激的敏感性,進退維谷。

    向上,受經驗曲線限制,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但是回報充滿不確定性;不變,維繫小額度付出,回報不變,激勵效果邊際遞減,現實中就會小步後退,最終掉隊;向下,無需付出,但是試錯成本極高,很有可能一蹶不振,再無出頭之日。

    破除“中年危機”的最好方式就是防患未然,不斷灌輸危機意識,生於憂患死於安樂。讓企業和員工不敢停下來,不能停下來,最後突破“危機”,讓付出成為一種習慣,根本不想停下來。

    四溝通:開啟心與心的距離

    9方便溝通:隨時讓員工感受到自我價值

    資訊也是一種價值,企業要建立內部資訊流的管理機制,不單單是自上而下的資訊流動,更應該是自下而上的資訊流動。透過非正式會議、郵件、APP、網路社群等多種渠道,建立與員工的溝通渠道,讓員工能夠發聲,能夠吐槽,能夠抒發胸襟。

    華為就有自己的心聲社群,BAT也有對應的線上論壇,當為員工建立起溝通的渠道時,員工就會感受到自己受重視,就會感到到存在價值,會極大的增強組織歸屬感和凝聚力。

    很多企業的管理者,總擔心聽到刺耳的聲音,所以極少也不敢關注員工的心聲,殊不知,封閉是不自信的表現,自信的人敢於直面風聲雨聲。所以企業管理者要真正“開啟心扉”,建立與員工及時溝通的橋樑。

    10反向溝通:反饋比計劃更有價值

    在績效管理過程中,企業管理者關注考核遠遠大過績效反饋。實際情況卻是,反饋的價值要遠遠大於考核。考核只是針對過去結果的判定,反饋才能總結經驗教訓,便於下一步的績效提升。

    所以,日常管理一定要重視反向溝通,在員工犯錯時,在員工需要時,及時給予反饋,給予幫助和指導,讓員工自覺反思,主動改善,最終提升工作產出。而持續不斷的進步,也會形成強化,不斷刺激員工投入更多的精力在工作的持續改進上,何樂不為?

    11積極溝通:主動比被動更有激勵性

    主動性的溝通才叫溝通,被動性的溝通只是資訊傳遞。由於傳統文化因素的影響,國內多數管理者不擅長與員工建立溝通紐帶,大多是當員工犯錯誤的時候給予一定的指導和幫助,僅僅這些是不夠的。

    要想激勵員工,就要消除日常不管不顧的方式,不是隻在員工犯錯誤時保持溝通,而是建立實時的溝通機制,積極的走出去,主動與員工溝通,消除員工被管理的心理障礙,讓員工產生組織自我認同,在被尊重的狀態中感受到激勵性。

    五興趣:興趣是最好的吸引力

    愛好可以激發員工的投入度、興奮感和成就感。一般而言,愛好並不容易形成事業,不過管理者可以在工作設計環節,代入員工的愛好,讓興趣成為最好的吸引力和工作動力。

    12留有餘地:新鮮感可以有效消除職業倦怠

    西蒙在《管理行為》一書中提到了“職業倦怠”,並指出無論任何時代,何種工作,從業時間久了,都會產生職業倦怠,這是由於長期重複單一性工作導致的。所以企業要消除員工職業倦怠,就要允許和鼓勵員工做一些常規程式外的嘗試,透過非常規的嘗試,產生新想法和新創意。

    而新想法和新創意又可以給員工帶來新鮮感,刺激員工獵奇和追求個性的心理,帶來極大的心理滿足感。曾經服務過航天企業,訪談其中的技術專家,面對外部誘惑是如何做到“板凳十年冷”的問題時,專家提到“只有航天企業的國家平臺,才能投入大資金採購頂尖的實驗裝置和儀器,這些頂級裝置和儀器,是自己一直不離職的重要原因”。

    同樣的,企業要構建專業通道,讓那些適合做專家的技術人才,同時還要配置資源,真正的搭建適合的平臺,鼓勵不斷沿著技術的道路探索和研究。

    13自選領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也是激勵要素

    物質方便的便利,豐厚的薪酬,優質的食堂和健身房,齊全的保險,體制完善的人文關懷,這些物質條件確實解決了員工的後顧之憂,但是,如何更有效的激發知識型員工呢?

    筆者建議給予一定的費用和時間,支援員工自主創新,員工才會對自己選擇的工作真正感興趣。自選領地的做法,為企業中最聰明、最不安定和最持久的員工提供了一個渠道,讓他們真正的實現了自己的理想和價值。

    Google曾有一個知名的管理制度——20%自由時間。公司允許員工花費五分之一的工作時間——每週一天,每月四天,利用Google的資源,從事與Google相關的側邊專案,從他們自己的激情和想法裡開發出來的專案。

    這個偉大的管理制度,在當初被提出的時候也遭到反對,一位Google創始團隊的成員甚至在一次會議上說:“這會毀掉我們的品牌,這將粉碎我們的公司。”

    但是事實證明——由於該政策,在這20%的時間開發出來的產品,諸如Google 新聞、Gmail、和AdSense(廣告引擎開發用於支援Gmail的財務)現在大約佔Google收入的四分之一。

    14簡化程式:穩定的預期也是有效的激勵因素

    當員工能夠明確把握自己的工作節奏時,對於可能出現的風險和問題了解時,就會增強對於工作的熱情,而且有利於工作目標的實現。

    但是企業中過長的流程和審批時間,逐漸消磨了員工的熱情,所以要激勵員工,在工作設計時,要減少和簡化各類審批的程式和時間,提高透過審批和流程的期望值,提升工作熱情。

    15參與決策:我的地盤我做主

    很多管理者在鼓勵員工996的時候,都會講“企業是你家”,而員工對於企業提出合理化建議時,卻換了一副嘴臉“你以為企業是你家啊?”這種做法會極大的傷害員工的工作捲入,導致組織離心力的增加,甚至導致員工搭便車,混日子。

    要想真正激發員工的主體責任和主人翁意識,企業要建立員工建議系統,參與到公司決策,透過工作捲入,讓員工發自內心的參與到企業的日常經營與管理中,提升責任感和工作成就感。

    華為的自我批判機制就是一種典型的參與決策機制。

    2011年春節前後,《華為人》發了,題目叫《我們還是以客戶為中心嗎?》,2.2萬字,分6章27節,對馬來西亞電信CEO的投訴進行自我批判,裡面點名的包括董事長、輪值CEO、副Quattroporte、客戶等30多人。

    再比如,2013年“炮轟華為”,對員工批判公司的意見進行彙總,任總親自整理,公司發了13個郵件,展開了三個多月的自我批判活動。

    當然,除了《華為人》報以外,華為內部還建立了《管理最佳化》報、心聲社群、藍軍參謀部、員工自我批判委員會、員工投訴、案例庫與合理化建議活動、民主生活會、道德遵從委員會等多種方式。

    以道德遵從委員會為例,華為在全球建立了107個辦公室,7758個小組,選舉了5193名委員會,對華為的思想、組織和行為進行審視。

    六空間:成長是最好的牽引力

    管理的本質是教育,教育的本質是成長,所以企業有發展空間,員工的自我能力能得到提升,也是有效的激勵手段和方式。

    16明確通道:規則導向下的成長

    很多企業還是傳統的金字塔式的成長通道,沒有管理職務就沒有一切,“千軍萬馬過獨木橋”誠然有利於選拔優秀人才,但落選的員工,由於得不到合理安排,有可能因此而離開企業。

    激勵員工,要建立明確的可預期的晉升通道,M序列之外,要加設P序列和T序列,透過Y/H等通道的設計,讓員工未來的發展多種多樣,工作多姿多彩,在組織的平臺上,產生進軍未來發展空間的驅動力。

    17崗位輪換:工作選擇多樣性是發現興趣的最好方式

    多數員工就業選擇的方向都是學校學習的專業,但是人力資源專業的學生就一定擅長HR崗位麼?專業知識和技能僅僅只解決了表象的日常操作性的問題,素質、潛能和價值觀才決定了職業的高度。

    員工如何尋找最喜歡、最適合、最有發展前途的職業方向?靠的就是企業內部的崗位輪換,透過內部輪崗機制,讓員工在不同的崗位之間轉換,在變動中謀求下一步的職業發展。

    18培訓機會:能力提升是有效的激勵方式

    從人力資源上升到人力資本,靠的就是知本的力量。所以智力資本的保值增值也對員工有著極強的激勵作用。

    企業構建全方位多層次的培訓機會,透過企業大學構建管理知識、專業方面的課程體系;透過輪崗,提升多型別崗位工作經歷和綜合能力;透過行動學習提升解決問題和應對突發情況的能力,透過導師制,培養領導能力。

    當然,培訓只是解決了能力提升的問題,員工的長期激勵還是要靠機會牽引,否則,沒有機會的培養,最後只會淪為人才職業的跳板。成為“黃埔軍校”,其實並不是企業值得驕傲的事情。

    七賞識:愛出者愛返,相信愛的力量

    像教育一樣,沒有“愛”的教育,就像沒有靈魂的提線木偶。管理也一樣,沒有關愛,再溫暖的管理措施也掩蓋不住勢利的核心。愛出者愛返,管理者要具備一顆成人達己的真心,再粗糙的手段,都會放出愛的光芒。

    19親情回饋:用心關愛員工

    未來的客戶要場景化、體驗感和擬人化,人才客戶也一樣。企業用心關愛員工,可以設定一些帶有情感的小禮物或紀念品,以肯定員工成績,讓員工感受被認可,被關注,產生組織歸屬感。

    阿里巴巴的年陳,就採取這種激勵方式,“一年香、三年醇、五年陳”,針對入職五年的員工,會有針對性的戒指,刻上每個人的名字,送給員工。

    京東、騰訊的各類公仔,也在傳遞同樣的關愛。

    20及時表揚:不要吝嗇獎勵

    認可是及時承認員工對組織的價值貢獻及工作努力,並及時對員工的努力與貢獻給予特別關注、認可或獎勵,從而激勵員工開發潛能,創造高績效。

    自己對組織的價值得到承認且被人賞識,是員工內在的一種心理需要。《傑克·韋爾奇自傳》一書中提及1998年韋爾奇對傑夫寫的便條:

    “我非常賞識你一年來的工作......你準確的表達能力以及學習和付出精神非常出眾,需要我扮演什麼角色都可以——無論什麼事,給我打電話就行。”

    管理者一定要關注員工的工作,找到好的立即表揚,給予員工受重視受肯定的成就感。

    21給予名譽:站在舞臺中央的激勵效果是最強的

    榮譽體系的建立和開展,是一種有效的激勵手段,主要是把員工的工作成績、公司貢獻、模範事蹟等以一定的形式或名義標定下來,進行表揚、獎勵、經驗介紹等。

    榮譽可以成為不斷鞭策榮譽獲得者保持和發揚成績的力量,還可以對其他人產生感召力,激發比、學、趕、超的動力,從而產生較好的激勵效果。

    華為的榮譽獎項包括藍血十傑獎、傑出貢獻獎、金牌員工獎、金牌團隊獎、史今班長與勞模獎等金牌獎、天道酬勤獎、零起飛獎、明日之星以及優秀家屬獎,它們主要導向員工內在的自我激勵。

    當然,這7大類21種非物質激勵措施,不是所有的企業和管理者都適用,還是要針對自己的業務和管理場景,選擇適宜的激勵手段。不過,無論何種激勵手段,都需要管理者的真心投入,用心關愛。

    還是那句話“心有善念,善言善行”,即使一時無法克服個人管理偏見,作為管理者,也要向著正確的方向努力,真正的讓員工感受到愛與認可,解放思想,啟用組織,激發人才正能量。

  • 3 # 培訓師楊景雲

    說實話現在的物質對員工已經失去了相應的激勵,因為工資只是銀行卡里面的一個數字。很多員工花錢也沒有一個概念,無論發多少工資都覺得不夠花。

    他們腦袋裡面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加工資。可是他們又不知道自己可以加多少,應該加多少,有多少自己工作會更加有動力,你會發現無論怎麼加他們的工作績效就那麼多。

    要想非物質獎勵起到作用,其實要做以下幾件事情。

    第一:瞭解每個員工的目標和心理的追求是什麼?

    一個人沒有目標,那他永遠沒有動力,遇到這種情況,我們應該幫員工梳理出他的目標,而且跟著公司的發展同發展共進步。

    公司對員工來說是一個展現能力的機會,或者來實現自己目標的平臺。作為管理人員,我們要把這個平臺創造好,要給每個員工合理的機會,當你對員工瞭解的越深的時候,你的激勵反而更有效也好制定你團隊的激勵機制。

    第二:根據不同的員工在能力範圍內滿足他的期待。

    很多團隊管理者在創業初期會滿足所有員工的期待,那我在這裡說,我們要根據員工的期待,合理的評估自己的能力和許可權,不能做到的,不能直接承諾,如果一旦承諾了不做到,那麼你在團隊當中就會失去公信力,團隊的績效會更差。

    作為團隊的管理者,我們要在自己的能力和權責範圍內,儘量給的員工公平公正公開的發散平臺。當員工發現自己能夠在這個平臺上成長,同時能夠實現自己內心想要的價值的時候,他的動力滿滿績效就會更高。

    第三:給員工充分的信任和合理的授權。

    有的時候員工不想被管理,希望有自己的決定空間。所以作為管理人員,我們要適當給到員工合理的授權,比如讓員工獨立負責某個事項,開早會或者會議的時候讓員工直接發言,當員工請示一些問題的時候,告訴他你擁有處理這些事情的許可權,你的決定就是我的決定,這時候的員工會感受到充分的被信任,反而就會被激勵,績效會更高。

  • 4 # 阿拉叮叮

    對錶現優秀的員工,物質激勵是每個人都能給想到的,而且對人才的吸引也最大。但是考慮到企業的實際情況,不可能一直靠發錢來解決問題,只為金錢能帶來的感受是短暫的,而企業卻期望激勵是長期激勵,哪除了物質的激勵,還有以下激勵方式可以參考。

    職位晉升

    員工在公司通常都是尋求職業發展的,隨著能力的提高,員工個人的職業發展也會遇到瓶頸,如果在內部出現空缺時,優先考慮內部員工的的晉升,可以給員工更多信心,更長久的在公司工作。

    良好的工作氛圍

    良好的工作氛圍包含的內容比較多,比如在生日時送上的蛋糕,為員工採購的休息床,豐富的下午茶,健身房,舒適的辦公環境,順暢的同事溝通等等,讓員工可以在這裡舒心的工作。

    員工培訓

    可以給予員工外出培訓學習的機會,讓員工不僅在工作中成長,也可以給員工提供額外的學習機會。

    帶薪休假

    在員工完成一定的工作內容或業績目標後,給予帶薪休假的福利,不僅是對員工及時的認可,也讓他們在身體上得到休息與放鬆,能夠更好的投入下一份工作之中。

    團建活動

    不定期的組織一些團建活動,或者是在某些工作任務開始前給予員工承諾去某地的旅遊,都可以激發員工工作的積極性與熱情。

    重點培養

    對優秀員工給予完善的培養方案,在關鍵的成長節點給予反饋,給予更多的支援,鼓勵優秀員工向更高的目標衝刺。

    特殊時刻的榮譽

    在員工取得工作榮譽以後,及時給予一定的榮譽獎勵,如證書或者是全員通報表揚等等都是不錯的方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炒菜鍋哪一種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