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29452348324

    這三個效能品牌在幾年前還可以簡單的劃分為德式肌肉車(AMG)、德式JDM(M Power)、德國的公路高鐵(RS)。但是隨著戴姆勒集團調整戰略,設立梅賽德斯-AMG之後,這三個品牌從原本的直接競爭,變成了現在的交錯競爭。

    AMG

    三個品牌中歷史最悠久,建立者為前梅賽德斯工程師,建立初期主要提供引針對市售賓士車型的引擎效能升級、賽用引擎研發等服務。1986年推出了全世界最速轎車500E W124之後,AMG就熱衷於往各種賓士汽車裡塞入壓榨到極限的引擎,1999年被戴姆勒集團完全收入囊中。

    AMG的賽道基因最早可以追溯到那輛300ESL 6.3,並參加了Spa 24小時耐力賽和歐洲房車賽。早期的AMG也以房車賽為主,以及給F3方程式提供引擎,直到2010年梅賽德斯收購布朗車隊,重返F1方程式,並將原本的GP移除重新命名為梅賽德斯AMG馬石油車隊。憑藉近幾年車隊在動力單元領域的優勢,AMG在F1方程式中獲得了統治級的成績(截止於2019年4月,年度前三個分站的前兩名均被收入囊中)。

    以前的民用市場屬於大排量的德式“肌肉車”,AMG最擅長高效能引擎製造,特別是V8引擎,並且樂衷於將這些超高效能引擎塞入賓士旗下的所有車型裡。也因為以前許多由賓士基礎轎車升級而來的效能車沒有針對高效能引擎做重新的設計,這一設計風格和大西洋彼岸的紅脖文化肌肉車相近,所以AMG也被車迷們戲稱為德式肌肉車。

    在戴姆勒重新調整AMG的集團定位之後,引入35、43、63、65等不同車型,AMG承擔著部分類似於大眾集團中保時捷品牌的作用,介於豪華品牌和奢侈品牌之間的高效能品牌。AMG GT系車型以911為競爭對手,佈局了一系列敞篷、賽道、專業衍生車型。在AMG產品線完成了全新的直列六缸引擎的研發後,43系也被冠以AMG的型號。但是個人認為,43系列其實是應戰奧迪大排量S系列的車型,只是戴姆勒手裡能啟用的品牌實在不多,只好繼續壓榨AMG的品牌價值。

    M Power

    最早追溯到1972年的3.0 CLS,為了讓寶馬的E9跑車具備參與歐洲房車大賽的參賽資格而製造的市售車型(房車賽要求參賽車型為市場在售車型,而不是原型車)。中間的字母“L”指代的是輕量化(Light),也奠定了M Power和AMG不同的性格取向,AMG擅長於壓榨引擎極限效能,而M Power則傾向在效能夠用的情況下最佳化車身配重,以作出更好的操控。

    但是第一輛市售車型為M1,起初作為寶馬的第一輛中置引擎超跑,和3.0 CLS一樣也是為了參賽資格而誕生。只不過這一次寶馬瞄準的對手是保時捷,參加當時保時捷統治的WEC競標賽前身WSC(World Sportscar Championship),寶馬想要在超跑領域啃下一部分市場份額,與蘭博基尼聯手打造了這輛M1,在當時與保時捷、法拉利等競爭。

    只不過M1對於寶馬來說就像夜空中劃過的一顆流星,從此M Power再未打造過純粹的超跑,只是偶爾與其他廠商聯手,作為引擎提供商之類的。後來M535i的出現把M Power的基因定位在了高效能轎車上,並且堅持至今,現靈魂車型為M3/M4。

    BMW沒有特別重視M Power品牌在賽事中的宣傳,大部分BMW的賽事也均為房車賽和GT錦標賽。曾短暫參加過方程式(寶馬索博車隊,2006-2009),也擔任過引擎供應商(威廉姆斯車隊,2000-2005),但是成績沒有特別顯著。如今反而在新能源領域比較上心,比如電動方程式,以及i8擔任其賽事安全車等,但是這些與M Power關係不大了。

    民用車市場中,寶馬的M品牌仍舊作為高效能版銷售,而不像AMG那樣重新調整定位。市售車型中分為兩種,一種是M標誌車型,多數以40i結尾,對標車型包括奧迪的S系,AMG 43系,是在原本轎車、SUV的基礎上加入更大動力的B58直列六缸引擎,底盤調校上沒有太多升級。而對於寶馬最重要的M系車型中,特別是M3/M4,除了搭載S系引擎之外,還有著全新設計的底盤和空力學,可以說是同級別競品中用料最足的。

    M Power的引擎在功率上相比AMG更加保守,同時M車型在重量上相比AMG也更加輕一些。這種輕量化的表現有點類似於當年封印了280匹的日系效能車,這也是為什麼大排量、大馬力、大重量的AMG被調侃成德國肌肉,輕量化的M Power被稱為之精神JDM的原因。

    RS

    奧迪的RS在我看來則是目前最被低估的效能品牌。RS的前身quattro GmbH公司最早建立於1980年代,專門為奧迪品牌研發高效能車型,公司名字也源自於奧迪的quattro在拉力賽裡統治級的成績。初期推出了一些基於奧迪80車型的高效能升級版以試水市場,奧迪S2。到了1994年,第一輛RS標的車型誕生,奧迪RS2 Avant。今天奧迪RS的靈魂車型則是RS6 Avant。

    因為大眾集團調整內部品牌定位,在奧迪完成了拉力賽的統治之後,拉力賽交給了大眾品牌(Polo、Golf),而奧迪品牌則去負責含金量更高的WEC耐力賽和德國房車賽。不過奧迪似乎有意區分S、RS、R三個系列的定位,在最高階的WEC比賽中用的是R18 e-tron quattro,而RS這個名字的曝光度則留給了德國房車賽。

    隨著這幾年B級車型身材的普遍膨脹,M3的駕駛樂趣被M2傳承,C63成了一輛精緻的肌肉車,汽車的多樣性普遍被華人所接受,不少車迷們開始討論起了A級鋼炮和C級旅行車。RS在C級車型裡亮點最大的RS6 Avant和西裝暴徒RS7也開始成為品牌招牌。

    剛才提到的RS被低估,正是因為RS和M Power、AMG形成了錯位競爭,以前B級效能車的主要賣點就是樂趣,而C級效能車作為行走在高速公路上的高鐵則很少被提及。然而近兩年新出的M5和E63紛紛搭上了四驅系統走RS6、RS7的路子,注重直線加速和高速巡航。

    除了C級效能車被低估以外,運動小鋼炮在國內市場逐漸興起,在中國市場耕耘最深厚的奧迪拿出了售價56萬的RS3,可以說是百萬人民幣裡最暴力的直線加速了。

  • 2 # 放不下的依賴

    M-Power 在一部寶馬車上的字母“M”代表了非凡的運動特性、專屬性和高超的工藝,同時也是優秀的駕駛技藝和個人風格的象徵。 M-Power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70年代的BMW賽車歷史,1972成立的BMW賽車運動部門就是現在M-Power的前身,在70年代,紅,藍相間的寶馬賽車是房車賽道上當之無愧的明星,於是,很大一批BMW的忠實車迷便強烈要求BMW生產出具有這種賽車效能而又適合每天駕駛的汽車。 寶馬M公司的業務還包括BMWIndividual(寶馬個性化)這樣一個特需部,滿足客戶極端的個性需求。寶馬M公司還提供專門的駕駛培訓。目前,寶馬M係為其所屬系列下的最新車系。寶馬M系的競爭對手有賓士AMG、奧迪RS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果pro2的品控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