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2409647570344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內進行光合作用的結構,是一種質體。質體有圓形、卵圓形或盤形3種形態。葉綠體含有葉綠素a、b而呈綠色,容易區別於另類兩類質體——無色的白色體和黃色到紅色的有色體。葉綠素a、b的功能是吸收光能,透過光合作用將光能轉變成化學能。葉綠體扁球狀,厚約2.5微米,直徑約5微米。具雙層膜,內有間質,間質中含呈溶解狀態的酶和片層。片層由閉合的中空盤狀的類囊體垛堆而成,類囊體是形成高能化合物三磷酸腺苷(ATP)所必需。

    大部分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內類囊體緊密堆積。主要含有葉綠素、胡蘿蔔素和葉黃素,其中葉綠素的含量最多,遮蔽了其他色素,所有呈現綠色。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葉綠體(chloroplast)存在於藻類和綠色植物中的色素體之一,光合作用的生化過程在其中進行。因為葉綠體除含黃色的胡蘿蔔素外,還含有大量的葉綠素,所以看上去是綠色的。褐藻和紅藻的葉綠體除含葉綠素外還含有藻黃素和藻紅蛋白,看上去是褐色或紅色[有人分別稱為褐色體(phacaplost)、紅色體 rhodoplast。許多植物的葉綠體是直徑5微米左右,厚2—3微米的凸透鏡形狀,但低等植物中則含有板狀、網眼狀、螺旋形、星形、杯形等非常大的葉綠體。葉肉細胞中含的葉綠體數通常是數十到數百個。已知有的一個細胞含有數千個以上葉綠體的例子,以及僅有一個葉綠體的例子。用光學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它的平面相多數為0.5微米大小的濃綠色粒狀結構(基粒)。基粒的清晰程度和數量隨植物和組織的種類及葉綠體的發育時期而不同,反映著內膜系統的分化程度。包著葉綠體的包膜由內外兩層膜組成,對各種各樣的離子以及種種物質具有選擇透過性。在葉綠體內部有基質、富含脂質和質體醌的質體顆粒,以及結構精細的內膜系統(片層構造,內囊體)。在基質中水佔葉綠體重量的60%—80%,這裡有各種各樣的離子、低分子有機化合物、酶、蛋白質、核糖體、RNA、DNA等。在綠藻、褐藻,紅藻、接合藻、矽藻等許多藻類的葉綠體中存在著澱粉核。構成內膜系統微細結構基礎的是內囊體。在具有基粒的葉綠體中重疊起內囊體或複雜地摺疊起來,分化成所謂的基粒堆(grana stack)和與之相聯絡的膜系統[基粒間片層(intergrana lamellae)。各種光合色素和光合成電子傳遞成分、磷酸化偶聯因子等存在於內囊體中,色素被光能激發、電子傳遞、直到ATP合成都在內囊體上及其表面附近進行。利用由此生成的NADPH和ATP在基質中進行二氧化碳固定。

    幾乎可以說一切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源於太陽能(光能)。綠色植物是主要的能量轉換者是因為它們均含有葉綠體(Chloroplast)這一完成能量轉換的細胞器,它能利用光能同化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貯藏能量的有機物,同時產生氧。所以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有機體生存、繁殖和發展的根本源泉。

    古生物學家推斷,葉綠體可能起源於古代藍藻。某些古代真核生物靠吞噬其他生物維生,它們吞下的某些藍藻沒有被消化,反而依靠吞噬者的生活廢物製造營養物質。在長期共生過程中,古代藍藻形成葉綠體,植物也由此產生。

    高等植物的葉綠體存在於細胞質基質中。葉綠體一般是綠色的扁平的橢球形或球形,可以用高倍光學顯微鏡觀察它的形態和分佈。

    線粒體一般呈粒狀或桿狀,但因生物種類和生理狀態而異,可呈環形,啞鈴形、線狀、分杈狀或其它形狀。屬於亞顯微結構,普通光學顯微鏡一般無法看到.主要化學成分是蛋白質和脂類,其中蛋白質佔線粒體乾重的65-70%,脂類佔25-30%。一般直徑0.5~1μm,長1.5~3.0μm,在胰臟外分泌細胞中可長達10~20μm,稱巨線粒體。數目一般數百到數千個,植物因有葉綠體的緣故,線粒體數目相對較少;肝細胞約1300個線粒體,佔細胞體積的20%;單細胞鞭毛藻僅1個,酵母細胞具有一個大型分支的線粒體,巨大變形中達50萬個;許多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中無線粒體。通常結合在維管上,分佈在細胞功能旺盛的區域。如在肝細胞中呈均勻分佈,在腎細胞中靠近微血管,呈平行或柵狀排列,腸表皮細胞中呈兩極性分佈,集中在頂端和基部,在精子中分佈在鞭毛中區。線粒體在細胞質中可以向功能旺盛的區域遷移,微管是其導軌,由馬達蛋白提供動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弘揚正義”的格言或者詩句有哪些?